文佳欣
(新百年幸福文化产业发展(贵阳观山湖)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81)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贯穿于企业职能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能力的整体体现。全面预算管理也是企业各部门全力配合、共同合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预算的编制需要企业全员参与、资产全面盘点、业务流程整体梳理。全面预算的执行有利于企业阶段目标及整体战略规划的实现,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目的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及使命感,为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共同努力奋斗,从而充分发挥全面预算工具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导向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组织架构的全面梳理、资产状况的全面盘点、生产能力、经营能力、市场销售能力的全面检测,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确保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可以采用以收入为基础的预算方法,首先进行收入预测,然后预测成本、费用、税费等,从而预测出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实现对企业经营状况、经营成果的全面反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把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预算管理不再停留在短期利益的实现,很多企业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长期战略目标实现的手段,以此挖掘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及市场经济价值、助力企业经济发展,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优势。
1.助力企业实现长期战略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涉及企业资产、生产经营、市场拓展、投资融资等各个方面,预算启动后,需要对企业资产状况、经营情况、管理水平、市场定位、战略目标等进行全面分析,再对标行业标准及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综合制定出符合企业长短期发展目标的预算考核体系。无论企业的预算目标是年度性经营目标还是阶段性的战略目标,都需要结合历史数据源、决策等,通过全面预算编制、控制、分析、调整、考核等形式,对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实施逐级分解,对企业预算执行分周期进行考核,同时,将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为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2.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包括整体目标,还涉及阶段目标,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明确了任务及方向,避免管理工作的盲目性。同时,全面预算指标体系的设置涉及企业每个部门及每个员工,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与考核,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及管理者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升综合水平,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目的。
3.提高企业内控管理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进行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考核,对于企业经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通过预算监督和分析,能有效规避企业面临的风险及损失,为企业的日常经营提供保障。同时,全面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精细化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推进业财融合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内控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监督执行,要求责任部门及预算管理部门实时进行监督,对于企业运营中出现的风险,第一时间发现并提出解决措施,杜绝企业盲目经营,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4.优化及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全员参与的管理活动。预算考评体系与每一个员工都息息相关,预算管理目标的执行结果将纳入员工绩效考评体系。通过预算考评体系,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其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优化工作思路,明确企业经营方向,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由下至上、层层上报,因员工认知及综合水平受限,编制预算的基础数据人为影响较大,往往存在漏报、少报、不报的情况,导致基础数据取数不实。同时,很多企业预算编制方法仅采用增量编制法,参考企业同期数据或行业数据,如果企业历史数据不精确,或者企业历史经营出现较大动荡,容易导致参照数据失真,影响预算编制结果。例如,物业企业在编制预算时,项目管理人员如果对车位数量、工程能耗数据、公区能耗等基础数据统计不全,会造成编制该项目预算时收入及各项成本取数错误,从而影响预算的结果。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全面预算缺乏管理思维及管理能力,对于预算的认知只停留在考核方面,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有意识地将企业的收入减少,夸大企业成本及费用开支,从而减低企业下达的预算目标任务的目的。
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每个环节,涉及企业原材料供应、人员组织架构、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略、产品定位、战略导向等各个方面,需要企业各部门全力合作,互相监督,共同完成预算目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预算管理形同虚设,没有落实在责任人责任部门,导致预算执行力不足,执行偏差较大。
很多企业的预算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执行结果与绩效管理脱节,或者虽跟绩效管理挂钩,也存在执行过程中随意调整预算的情况,预算管理未能实现强管控,预算考核未能实现强执行,从而导致预算执行不到位、考核不到位,企业经营目标无法顺利达成。
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各项经营指标、管理指标等,一些企业没有建立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只依靠简单的电子表格或手动统计,无法对于预算的执行情况实现实时监管,对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纠正及强制制止。部分企业预算管理模块与费用模块未开发或实现联动,年度预算列支的各类费用、成本在执行过程中,就会超出预算开支。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繁琐的工作,从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调整到考核,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全面预算管理指标不仅涉及企业经营指标,还涉及企业财务指标、客户指标、市场指标、员工学习成长指标等多个指标,需要企业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作为专项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及监督。同时,预算管理机构的组织架构应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直接对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负责,保证预算监督及考核结果的独立性、公允性。预算管理机构负责人应充分了解企业组织架构、财务管理流程、生产工艺流程、销售渠道定位、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等实际情况,推动业财融合,从而保证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企业全面预算目标应充分与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因企业所处环境、资源、市场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追逐的企业目标也不同,企业全面预算就需要结合企业当下及未来的发展导向,分阶段制定预算目标。例如,对于成长期的企业,预算目标的设立及考核中,经济指标、业务指标、市场指标等相关指标的权重应该加大;对于成熟稳定期的企业,预算目标的设立及考核中,客户满意度指标、员工学习成长指标、市场拓展指标、管理费率指标、人均效能等指标权重应高一些。
同时,全面预算涉及企业人、财、物各个方面,不同部门工作责任各有不同,预算考核目标的制定,应分部门、分职级、分阶段制定,避免预算指标单一重复有考核漏洞。例如,人力部门的考核指标应偏向人均效能、人工成本、员工离职率等;财务部门的考核指标应偏向管理费率、税负率、现金收费率、资金执行率等;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应偏向于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及税后利润等。
首先,企业预算的编制应自下而上层层上报基础信息,然后企业管理层根据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及战略目标,自上而下地调整整体预算目标相结合的方式。很多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自上而下由财务部门或预算部门强制推行,基层人员或业务部门参与度不高,预算基础数据的取数往往依靠历史数据,对于信息化程度不高的企业而言,很多历史数据严重滞后,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很容易造成预算基础信息不实,特别是大型企业,资产状况复杂、业务范围广、人员变动频繁、信息化程度越低,基础数据的取数偏差率越高。所以,企业在编制预算时,管理人员应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让预算编制工作成为全员参与的管理工作。
其次,传统的预算编制只依靠单一的增量编制法,编制方法存在较多缺陷。在编制预算时,只是简单地在去年预算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增量,没有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及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例如,近几年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国内外大小餐饮企业、旅游企业业务均受到重创,因此,预算的编制不能仅参考企业经济繁荣时期的经营状况,而需要结合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多种编制方法,再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出相对合理的预算目标。
最后,企业的预算不仅仅是针对业务部门、生产部门,而需要整个企业所有部门共同参与、共同完成。各种预算的编制要将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分部门建立不同预算模块及体系,体现预算目标的差异化原则。预算的编制体系应包含全面预算、经营预算、专门决算预算、财务预算等。
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一个重要内容是企业预算执行,预算执行偏差率越大,离预算目标的实现越远,为保障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做好全面预算管理监督工作。预算的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直接影响预算的完成情况。首先,预算的执行需要将预算整体目标进行分解,把年度预算目标按季度、月度、每周进行分解细化,同时将分解的预算目标,分别落实到责任部门及责任人,让每个人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其次,预算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统计汇报,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沟通业务及相关部门,对于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如异常情况非企业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及时上报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针对预算进行调整;如异常情况是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管理问题造成的,及时责令并监督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调整,避免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损失。
全面预算的执行与监督,需要预算绩效考核的支持,企业需要建立及建全预算绩效考评体系。首先,预算绩效考评体系的设置要具有全面性、全员性、合理性,根据不同部门不同职责,分别设置绩效考评指标及权重,充分运用平衡积分卡管理工具对企业所有部门及员工进行动静态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设置考评指标。例如,运营部门平衡积分卡考评指标设置时,对于客户满意度、安全责任事故、收费率等指标应相对偏重;市场部门平衡积分卡考评指标设置时,对于市场合约面积、市场当年可转化收入、市场当年净利润等指标应相对偏重。其次,预算绩效考评的周期要合理,不宜过长或过短,企业日常预算执行作为考评的起点,分月度、季度、半年、全年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将每个阶段预算执行情况结果与绩效、薪酬、晋升、评优等相结合,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及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最后,对于预算指标及预算绩效考评体系,一经确认不应随意调整,预算管理部门要实时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并严格考评。
现阶段,信息化已全面应用于各个领域,企业的长期发展离不开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首先,企业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和企业OA系统、财务系统、供应链系统等实现联动,企业通过预算系统导入各个时期预算数据,预算系统可以按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对于各个部门的成本、费用等进行强管控。例如业务招待费,按部门按月进行系统强管控,当某个部门员工发起业务招待费超出该部门业务招待费预算金额时,费用系统将无法发起报销流程,从而达到强制管控的目的。其次,预算体系的信息化有利于提高预算监管的时效性,传统的数据收集及统计方式仅消耗大量的人工,而且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影响工作效率,导致预算分析及调整滞后,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最后,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推动企业业财融合,有利于推动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进程,从而带动企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覆盖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集预算编制、调整、决策、执行、监督、考评、反馈为一体,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预算管理水平及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将企业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有效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