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的融合探究

2023-11-03 20:59孙梦如
体育风尚 2023年8期
关键词:素质拓展训练教学评价小学体育

孙梦如

摘要:素质拓展训练是在自然环境下开展身体素质锻炼的活动,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参与性等特征,与小学体育教学有很好的相容性。基于此,本文从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的融合作用入手,探究两者融合的注意要点,以实践案例为基础,总结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的融合策略,为小学体育教师优化开展体育教学提供帮助,切实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质拓展训练;教学评价

新课标强调了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要求教师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素养发展。素质拓展训练可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活动,让学生在训练中强化运动技能,发展综合素养,有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就此,在体育教学创新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可将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进行融合,满足新时期对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

一、小學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的融合作用

素质拓展训练是在自然环境中,设定不同的情境,组织参与者参与各项活动项目,以达到磨炼意志、增强体质、发展团队等目标。在素质拓展训练中,参与者既能开展体能训练,又能进行实践操作,属于综合素质教育,与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将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融合,可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1]。具体而言,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的融合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创新体育教学形式。素质拓展训练的形式丰富,包括场地项目、情景项目等,和小学简单的跑跳等运动项目相比,素质拓展训练活动更为新颖,更易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帮助[2]。

第二,强化体育教学成效。素质拓展训练可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团队的相关运动,和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相比,此类运动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学生可在运动过程中强化体育技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可发展学生的社交能力与合作能力,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小学体育教学成效。

第三,达成体育教学目标。新课标拓展了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小学体育教师应遵循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将体育运动置于不同情境下,如动物情境、社会情境等,学生可在情境内更积极地进行体育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获得创新思维、合作能力等素养的发展,深化学生对自身、对社会等层面的感知,有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3]。

二、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的融合要点

基于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的重要作用,小学体育教师可结合小学体育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与素质拓展训练进行有效融合。为了保障融合作用的切实发挥,小学体育教师应保障融合的深度与广度,确保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素质拓展训练。具体而言,教师在开展融合工作时,应注意如下要点:

第一,以生为本。通常情况下,素质拓展训练的目标群体是成年人,在将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融合时,小学体育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理念,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将素质拓展训练的相关要素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细化来说,教师应在课前开展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及兴趣爱好,选择可以调动学生热情的运动项目,并在学生运动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判断学生的行为意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项目内容,保障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实施[4]。

第二,趣味性。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知识学习方面,对感兴趣的内容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两者衔接的趣味性,确保项目活动可引发学生兴趣,并使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实现寓教于乐,发展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第三,针对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中,为了发挥融合作用,教师应保障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等要素的针对性,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综合考虑课程标准及学生发展需求,优化调整小学体育教学要素,提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的质量,更贴合学生现状,开展高质量小学体育教学[5]。

三、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的融合策略

在明确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融合要点的基础上,教师应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整个流程进行细化与优化,确保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融合,让两者的衔接与融合更加流畅,更好地发挥融合作用,切实落实教学改革,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一)设定完善教学目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发挥引领作用,可为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提供依据。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要求增多,教学目标覆盖范围更广。在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融合的背景下,教师应从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着手,在教学目标设定中添加相关内容,为教师组织与学生参与素质拓展训练项目提供指导。结合素质拓展训练的特点,教师应设定以下几项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并在实践中应用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身体健康目标,在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中强化学生身体素质,要求学生通过训练项目掌握科学的、准确的、有效的体育锻炼方法,并在活动中学会如何正确、科学地处理运动损伤;第三,活动参与目标,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对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及其他户外活动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乐趣,发展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第四,社会适应目标,要求学生在素质拓展训练中发展合作意识、运动精神、社交能力,提升学生对抗挫折的能力;第五,心理健康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在素质拓展训练中学会面对困难,能够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让学生以更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习及生活,并通过训练项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具有形式多样、支持不同人数、适合不同场地等特征,教师可根据学校现有场地、学生身体素质、教学要求等要素,选择合适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满足不同教学目标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细化来说,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包括以下三类:破冰类,打破学生间的隔阂,让学生更团结、快速地进入训练状态,训练项目有解手链及杀人游戏等;个人类,注重参与者个人成长的项目,帮助参与者挑战自我,激发参与者的潜力,训练项目有高空断桥、自信高台等;团队类,注重团队成员间的协作、交流与信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感与社交能力,训练项目有急速120秒、密码破译等。

结合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的特点,小学体育教师可按照学生发展规律,按照个人发展、破冰、团队发展的流程,规划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个人素养发展的基础上,获得社会属性的发展。以高学段小学体育教学为例,在课程前期,教师可在第一节课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为学生介绍素质拓展训练相关理论,再组织学生开展自信高台游戏,引导学生勇敢表达自己,为后续素质拓展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课程中期,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团队训练项目,如同心筑长城、同起同坐等,让学生在素质拓展训练中初步建立信任;在课程后期,教师可组织学生实施密码破译、信任背摔、急速120秒等背景复杂、运动丰富的项目,强化素质拓展训练作用的发挥,让学生的团队素养及体育素养得到协同发展。

(三)灵活设计教学活动

在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小学体育教师应灵活设计教学活动,协调融合小學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项目。通常来说,小学体育教学的流程为课前导入、课堂练习与课后总结三个环节。在素质拓展训练融合的背景下,教学流程应为课前导入、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归纳总结、课后评价。本节主要对课前导入、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的实施及归纳总结三个环节开展研究,帮助教师灵活设计教学活动。

在课前导入环节中,教师应创设相关情境,为学生讲解素质拓展训练的背景与规则,为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实施素质拓展训练。例如,某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急速120秒的活动,在课前进行场地布置,创设如下情境:同学们在城市里的生活很方便,但是在偏远山区有很多像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上学时没有崭新的教材、多样的体育器材,现在为了让山区的小朋友也能上好体育课,同学们组成了挑战队,要在120秒内完成任务,每队的用时越短,为山区小朋友争取的福利就越多。通过上述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素质拓展项目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爱心,让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然后,教师为学生介绍急速120秒中的四项任务,分别是孤岛求生(所有队员站在0.5m×0.5m的纸板上)、黄河之舞(每队选出两人摇绳,其他人跳绳,所有人连跳五个)、定点投篮(站在固定的位置投中两个球)、急速冲击(每队选出一名学生完成100米跑),详细讲解各项任务的要求与规则,确保学生顺利完成训练活动。

在素质拓展训练中,教师应做好观察与巡视工作,引导学生安全、有效地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活动,避免学生在活动中出现偏离主题、参与不到位的问题。例如,在急速120秒中,教师首先进行学生分组,再为学生介绍任务规则,组织学生在队内进行讨论与分析,选出一名队长统筹,根据队内学生的体育技能与身体素质,安排队员在不同任务中负责哪个环节,确保队内所有成员都能获得体育锻炼;在各队完成任务时,教师负责控制流程,安排各队有序进行比拼,避免素质拓展训练活动中出现混乱,并在学生出现危险行为时,及时制止,保障活动安全实施。

在归纳总结环节,教师要总结学生的素质拓展训练成果,并进行简单的点评,让学生对素质拓展训练成果有初步认识,肯定自己的表现,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对活动持续保持热情。然后,教师应对学生的素质拓展训练活动进行延伸,指明活动项目对学生体育技能、体育能力、道德修养等层面的促进作用,并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对素质拓展训练过程进行反思,在课后强化自己在活动中获得的技能,完成知识内化。

(四)实施综合教学评价

在课后评价环节中,为了保障评价的有效性,教师应开展综合评价。根据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内容,合理规划评价内容,制定完善的评价量表,并在教师评价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评价,呈现出更全面的评价成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化提供帮助。例如,在急速120秒的活动中,教师共开展以下三项教学评价:

第一,教师评价,教师在课后总结环节简短评价的基础上,拓展评价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具体的评语,肯定学生在素质拓展训练中的优秀表现,对学生的不足部分,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了给予学生信心,教师应注意不要在评语中直接指出学生的缺点,而是使用鼓励性语言。如对于跳绳中协调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可给出如下评语:你在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跑步能力,和小队成员也合作愉快,要是能够在跳绳中跳的更稳就更完美了,老师相信你可以的,继续加油!

第二,小组评价,教师根据素质拓展项目内容,设定评价内容,如该队员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该队员在人员安排时勇于推荐自己、该队员可以妥善完成安排的任务、该队员的体育技能较强等。评价结果有五个等级,学生根据评价量表的描述内容,给出非常符合、符合、一般、不符合、非常不符合的评价,五种评价对应的分数分别是5、4、3、2、1。

第三,自我评价,教师从学生的提升角度入手,设定评价内容,如我能够在队内表达我的看法、我在活动中用尽全力、我在活动中获得体育技能的提升、我在活动中感到快乐等,评价标准与小组评价一致。评价分数越高,学生的表现越优秀。通过详细的评价内容,学生可明确小队成员及自身在素质拓展训练中的表现,通过对比分析进行自省,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后续体育课堂上发挥自身优势,针对性改进自身不足,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进而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融合可创新教学形式,强化成效,促进目标达成。在两者融合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生为本,保障融合内容的趣味性及针对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素质拓展训练相关要素纳入教学目标,以此为基础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活动,以学生喜爱的形式开展体育教学,并在课后实施综合教学评价,对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的融合进行反馈评估,进一步优化融合工作,强化融合效能。

参考文献:

[1]阴阔.融入素质拓展,促进全面发展——探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3(03):37-39.

[2]李树美.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可行性探讨[J].教育艺术,2022(04):70.

[3]金珊丹.试析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21(96):94-96.

[4]尹倩,吴琪.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必要性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8):50-51.

[5]张波.融入素质拓展训练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论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0(28):25.

猜你喜欢
素质拓展训练教学评价小学体育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拓展训练研究
初中体育教学素质拓展训练研究
团队素质拓展训练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中的应用
大一学生开设素质拓展课的重要性分析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