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在老年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23-11-03 03:39赵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后遗症偏瘫康复训练

赵星

(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盱眙 211700)

脑梗死为老年人群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因脑部血管梗死,可造成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脑为身体中枢,中枢神经损伤,可造成肢体偏瘫[1]。目前随着临床医学发展,脑梗死治疗成功率已有显著提升,但仍有不少患者会出现肢体偏瘫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单侧肢体瘫痪、痉挛等,患者运动能力明显下降,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2-3]。 针对本病患者的治疗,临床多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利用中枢神经的可塑性,通过功能锻炼促进神经功能的重建。 但常规康复训练患者康复进程较长,且训练效果与患者依从性、动作标准性、运动强度等密切相关[4]。中医认为,脑梗死肢体偏瘫可归为“半边风”范畴,其发生与气血失调、经脉不畅密切相关,而对该类疾病,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5]。 针灸、推拿均属于中医常用外治法,目前在康复领域已经有了较多应用, 能够起到舒经活络、扶正祛邪等作用[6]。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2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05 例老年脑梗死伴肢体偏瘫后遗症患者为对象,通过对照研究,分析针灸推拿干预的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05 例老年脑梗死伴肢体偏瘫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CT、MRI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死;(2)存在肢体偏瘫后遗症;(3)初次发病且认知正常;(4)进行针灸穴位的周围皮肤无破溃感染;(5)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原发性肢体障碍疾病者;(2)合并脑外伤者;(3)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4)既往精神疾病者;(5)继发性梗死者;(6)依从性极差者。 本研究已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n=52):男27 例,女25 例;年龄50~80 岁,平均(64.35±7.22)岁;梗死病程1~4 周,平均(1.75±0.33)周;偏瘫侧别:左侧35 例,右侧17 例。 观察组(n=52),男29 例,女24 例;年龄51~80 岁,平均(64.10±6.85)岁;梗死病程1~4 周,平均(1.72±0.35)周;偏瘫侧别:左侧38 例,右侧15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常规内科治疗, 常规调脂、降压,并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 在病情稳定后开展,内容包括:(1)体位管理:早期进行功能限位,仰卧时避免头过度屈伸,在肩部、膝盖、足部均垫软枕,上肢略外展,下肢注意避免外旋。健侧卧位与仰卧位每2 h更换1 次,更换后应使肢体处于功能位。(2)关节活动:结合患者健侧肢体活动度,辅助患者进行肩、肘、膝关节被动活度,再进行腕关节、指与趾关节被动活动,2次/d,每次每个关节5~10 次。 在病情改善后,叮嘱患者自行活动,可以健侧带动患侧活动作为过渡。(3)坐站过渡:在患者仰卧位下逐渐抬高床头,让患者适应坐位,在患者可维持30 min 后,指导患者利用健侧带动主动转为坐位。在患者适应后,从床上坐位转移至床旁坐位、床旁站立、无助力站立等,3 次/d,15 min/次。(4)步行训练。 在患者能站立15 min 后,使用助行器或由家属搀扶进行步行训练,2~3 次/d,10~15 min/次,早期运动量不宜过大,避免形成异常步态。 在可缓慢独立步行后,进行上下楼梯训练,3 次/d,10~15 min/次。(5)平衡能力训练。 在患者肌力改善后,进行仰卧屈膝、提臀抬腿、跪式直背支撑训练。 再让患者重复站立、坐位、左右转向、单手单腿支撑训练,3 次/d,15 min/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针灸推拿方案干预。 针灸方案:选穴百会、曲池、大陵、手三里、合谷、外关、环跳、太溪、阳陵泉、悬钟、三阴交、足三里。 对所选穴位常规消毒,而后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 苏食药监械生产许20010020 号,规格:0.30 mm×40 mm)直刺,刺入阻力变小后,运针捻转,150~200 次/min,捻转2~3 min,留针30 min。 1 次/d。 推拿方案:患者取仰卧位,循上肢手阳明大肠经进行推拿,从远端向近端拿捏3 次,而后取穴合谷、阳溪、手三里、曲池及肩井进行点按,每穴点按30 s。 而后循下肢足阳明胃经从远向近进行肢体拿捏,3 次后,取足三里、上下巨虚、丰隆进行点按,每穴30 s,20 min/次,1 次/d。

两组均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 基本康复: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降低≥90%,无残留症状。显效:NIHSS 评分降低56%~89%,存在部分功能障碍。 有效:NIHSS 评分降低30%~55%, 功能障碍部分改善。 无效:NIHSS 评分降低<30%,肢体功能障碍无改善。 总有效率=基本康复率+显效率+有效率。

(2)神经与运动功能。于干预前后,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分值0~42 分,分值越高,代表神经功能越差;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 FAM 包括上肢、下肢两方面,上肢评分0~66 分,下肢0~34分,分值越高,代表运动功能越好。

(3)平衡能力。 于干预前后,采用Berg 平衡量表(BBS)评估,BBS 评分共有13 个项目,分值范围0~56分,评分越高,代表平衡能力越强。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脑梗死伴肢体偏瘫后遗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神经与运动功能比较

干预前, 两组NIHSS、FAM 上下肢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NIHSS 评分更低,FAM 上下肢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老年脑梗死伴肢体偏瘫后遗症患者神经与运动功能比较[(±s),分]

表2 两组老年脑梗死伴肢体偏瘫后遗症患者神经与运动功能比较[(±s),分]

组别NIHSS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FAM 上肢评分干预前干预后FAM 下肢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52)观察组(n=52)t 值P 值20.35±4.12 20.78±4.09 0.537 0.593 16.52±3.48 11.27±3.13 8.131 0.000 31.19±5.62 32.41±5.80 1.094 0.276 36.21±6.35 43.47±6.82 5.643 0.000 18.26±3.12 17.92±3.24 0.548 0.585 20.35±3.37 27.18±3.43 10.290 0.000

2.3 两组平衡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BB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观察组BBS 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老年脑梗死伴肢体偏瘫后遗症患者平衡能力比较[(±s),分]

表3 两组老年脑梗死伴肢体偏瘫后遗症患者平衡能力比较[(±s),分]

组别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52)观察组(n=52)t 值P 值12.48±2.74 12.65±2.60 0.326 0.745 18.33±3.61 27.96±3.84 13.235 0.000

3 讨论

脑梗死即脑部血管狭窄阻塞, 影响脑组织血供,导致其缺血性坏死、软化的疾病。 而本病患者救治成功后,约有30~80%存在一定的后遗症,肢体偏瘫则为常见的一种,其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均有明显不利影响[7-8]。 而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救治后,中枢神经仍然具有一定可塑性,通过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并提高机体肌力、控制能力以及平衡能力,进而促进患者康复[9]。但单纯进行康复训练,短期效果并不理想,且训练效果会受患者依从性、训练动作标准性等因素影响,故有必要联合其他方案进行干预。

中医认为脑梗死后偏瘫可归为“半边风”范畴,中风患者脑窍失养,元神失用,可影响脏腑精气,即使救治成功,阴亏于下,阳亢于上,血随气逆,横窜筋脉,蒙蔽清窍,故而可致使肢体活动不利[10]。 针灸为临床常用中医外治法,能够影响气的运行,可调节气血、脏腑功能。 而就针灸方案在本病患者中的应用来看,选穴百会,可醒脑开窍;针刺曲池,能改善上肢痿痹;配合大陵穴、手三里、合谷、外关,能够舒经活络、祛风除痹、理气止痛。环跳则为足少阳胆经要穴,针刺可舒经止痛、益气健脾,改善腰腿功能;针刺太溪能补肾调经,安神开窍;配合阳陵泉、悬钟,能活血通络、舒经调脉;针刺三阴交,能滋阴补髓;配合足三里,可通经活络、疏风化湿[11]。诸穴共使,能醒脑开窍、活血通络。再通过循经推拿,则能够利用经络的传导作用,疏筋利结,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且可放松肌肉,减轻肌肉张力,可有效改善机体痉挛[12]。针灸推拿结合,可调节神经系统,促进神经突触传递,也能促进机体血液循环,能进一步加快侧支循环的建立,从而改善血供,也有利于调节肌肉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患者的康复[13-14]。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采用针灸推拿方案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该方案联合康复训练能提高脑梗死后肢体偏瘫的治疗效果。 与对照组比较,本次干预后,观察组NIHSS 评分更低,FAM 评分更高(P<0.05),这说明该方案可改善患者神经以及运动功能; 而干预后后观察组BBS 评分更高(P<0.05), 可见该方案能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

综上所述,对老年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在康复训练同时予以针灸推拿干预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运动功能, 并可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后遗症偏瘫康复训练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春天的“后遗症”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