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3-11-03 03:39黄孝玉李治群刘小露杨洁邵正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下肢依从性康复

黄孝玉,李治群,刘小露,杨洁,邵正美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骨科,重庆 402560)

自我管理行为干预是指个体对自身目标、 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管理,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1]。将此理论应用在医学领域,即为自我健康管理、自我规范护理,最终实现功能恢复。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强调患者在康复过程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较多下肢骨折患者因恢复时间长、以往对疾病有一定的错误理解、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缺乏规范的康复运动及护理,无法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当前,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在临床慢性病干预中能够发挥良好效果,但其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如何还需深入探讨[2-3]。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2年5月—2023年3月于我院骨科收治的416例下肢骨折患者为对象,将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功能恢复并观察其效果,以期为下肢骨折患者寻找一种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416 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 组,A 组为试验组,B 组为对照组,各208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我管理行为干预措施。 其中,对照组男102 例,女106 例;年龄12~100 岁,平均年龄(56.12±7.02)岁;临床症状表现为患处肿胀疼痛75 例,活动受限86 例,畸形移位47例。 试验组男103 例,女105 例;年龄14~98 岁,平均年龄(55.96±6.99)岁;临床症状表现为患处肿胀疼痛76 例,活动受限88 例,畸形移位44 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诊断为下肢骨折;(2)需使用拐杖或轮椅行走。排除标准:(1)随访期间内因其他疾病发作而无法按时随诊患者;(2)因居住地改变而不在我区内就诊的患者;(3)年龄大,且家属沟通困难,无法随访患者;(4)伴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5)精神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护理方法:(1)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评估,并做好记录归档;予以患者口头宣教,进行相关饮食、简单活动等指导;遵医嘱给予补液、消肿止痛、抗生素等对症治疗;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让其放松身心,更好地配合治疗。(2)术前护理,术前对患者行禁食、禁水指导,常规予以术区备皮、尿管护理,保证各管道通畅。 (3)术后护理, 护理人员需时刻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遵医嘱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吸氧,相应的药物治疗,发生任何情况及时汇报医生并及时处理;定期为患者翻身、抬高患肢,保证血运情况。 (4)对病房进行定时消杀,及时更换患者床单被褥,避免发生感染,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我管理行为干预措施。自我管理行为干预措施包括:(1)出院时为下肢骨折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且专人保管,然后综合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构建行为干预的目标。 (2)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部分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缺乏认知,所以安排专人每月进行一次专题讲座,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当中,在讲座结束后可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抽查提问,确保每位参与学习人员熟知所学内容并加以掌握。安排专人电话随访,每月一次,内容包括饮食情况、服药及门诊随访依从性、康复训练情况,并及时干预患者的不规范行为。 (3)责任护士积极主动接近并了解患者。维护患者自尊心,行有效交流沟通,授以患者自我管理权利, 使患者由被动角色转化为主导者,积极参与管理过程,并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4)当患者在某部分取得进步或改善时, 及时肯定并鼓励患者,为其树立更好的治疗、恢复信心,使其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的能力。 (5)自我管理效能很容易受到他人的良好影响,所以可以邀请同类疾病患者分享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的过程、经验、方法等。(6)康复锻炼。①前期锻炼, 责任护士需遵医嘱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首先进行伸展运动,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柔软度;其次可以帮助患者进行适度的有氧训练,如半坐位健身操等,以提高心肺功能。②过渡期锻炼。根据医师的建议,指导患者由健侧到患侧进行踝关节、小腿关节等的屈伸训练,并加以辅助工具使用,如拐杖、轮椅等, 以减轻身体负荷。 可逐渐增加患肢的负荷,合理、适度地使用支撑硬件或重量负荷器材,逐步加强肌肉力量。 同时,在责任护士或医师的陪同下进行平衡和协调训练,如单脚站立、小球踢等,以提高行走稳定性。此外,术后2 周可进行伸屈运动,并逐渐过渡到更具挑战性的动作,如蹲起、抬腿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过渡期逐渐增加锻炼时间和强度的同时,要确保患者锻炼的舒适度,避免过度劳累或造成新的伤害。 ③后期锻炼。增加各种运动训练,如快走、慢跑、跳绳等,以提高心肺功能和整体身体素质; 强化肌肉力量训练,特别是关节周围的肌肉,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和稳定性;进行功能性训练,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如上下楼梯、起床、蹲下等,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需要责任护士格外关注的是,在整个康复锻炼过程中,患者一旦出现疼痛或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及时汇报医师,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两组患者连续干预2 周后评估效果。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依从性变化情况,将饮食情况、用药情况及门诊随访情况作为依从性评估指标。 总分值为0~60 分, 分值越高说明患者依从性就越好。

(2)观察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其中,下肢功能恢复情况通过Fugl-Mc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表进行评估,总分值34 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功能恢复越好[4]。 生活质量通过数字评分法进行评估, 包括功能恢复情况、依从性提高程度等,总分值为80 分,数值越大说明患者生活质量就越好[5]。

(3)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 课题组自行设计问卷, 采用匿名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估, 总分为100 分,分为20 个小问题,每题5 分。 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越好, 其中≥95 分为显效,85~94 分为有效;≤84 分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4)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 使用匿名评分法进行满意度评估,总分100 分,数值越大代表患者满意度越高,其中90~100 分为非常满意,80~89 分为一般满意,<80 分为不满意, 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依从性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饮食、用药、门诊随访依从性均不高,且两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饮食、用药、门诊随访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下肢骨折患者干预前后依从性得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下肢骨折患者干预前后依从性得分比较[(±s),分]

组别饮食情况干预前干预后用药情况干预前干预后门诊随访情况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208)试验组(n=208)t 值P 值39.86±4.98 39.91±4.95 0.103 0.918 44.52±5.16 54.87±6.43 18.106 0.000 36.79±4.51 36.81±4.49 0.045 0.964 42.58±4.98 55.32±6.67 22.073 0.000 31.25±3.88 31.26±3.92 0.026 0.979 40.96±5.01 53.98±5.47 25.315 0.000

2.2 两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下肢功能及生活质量得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下肢功能及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下肢骨折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下肢骨折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Fugl-Mcyer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208)试验组(n=208)t 值P 值19.03±2.53 18.98±2.54 0.201 0.841 23.55±2.01 29.15±1.99 28.554 0.000 61.32±7.61 61.29±7.63 0.040 0.968 70.15±8.34 78.99±9.11 10.322 0.000

2.3 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总有效率为94.71%,高于对照组的8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下肢骨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有效率比较[n(%)]

2.4 两组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2.61%,高于对照组的7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下肢骨折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自我管理行为干预模式被提出以来,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通过激发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帮助患者管理和控制疾病,从而提高生活质量[6]。 首先,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可以增强患者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在此模式下,医护人员通过向患者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同时,患者可以学习如何合理安排饮食、锻炼方式,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药物等,这种主动性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疾病管理模式。 其次,自我管理行为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患者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自我管理后,可以感受到自身能力的进步,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疾病状况,减轻疾病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增强其对自身的信心。 这种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助于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更好地适应疾病的治疗[7-8]。 此外,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 通过自我管理行为干预,患者可以了解自己身体的状况和需求,并掌握相应的管理方法(如监测自己的生理指标、识别症状变化、及时调整干预措施等), 这种健康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参与自身的治疗和康复过程,减少疾病的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自我管理行为干预还能够加强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 在自我管理行为干预中,患者需要与医护人员进行密切交流,合理、有效的沟通有助于增强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促使患者更加积极地参与自身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下肢骨折患者因骨折恢复时间长、 康复过程复杂、家庭生活压力大等原因,往往无法较好地形成自我管理行为,此时护理干预的介入,可以有效地辅助患者完成自我管理[9]。 护理人员可以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等进行健康科普,规范其功能恢复过程,使其得到最佳的功能恢复[10]。下肢骨折对患者的生活和日常活动均可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在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自我管理行为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首先,自我管理行为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自主性。患者通过了解骨折的基本知识、康复过程中的各项措施和方法,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康复。 其次,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积极参与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的患者往往康复更快、效果更好,原因在于其能够更好地把控康复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如正确锻炼患肢、避免患肢承重等,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其康复进程加快。 此外,自我管理行为干预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康复水平。下肢骨折往往使患者面临着运动能力的丧失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通过自我管理行为干预,患者更加了解康复进程,能够增加康复的成功率和自信心。 同时,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康复信念,积极应对病情带来的心理困扰,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康复水平[11-13]。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的试验组干预后依从性、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疾病知识掌握总有效率、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充分验证了以上内容。

综上所述,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健康素养,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助力患者下肢功能恢复,进而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获取其对临床工作的认可与支持,这一干预行为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猜你喜欢
下肢依从性康复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