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电切术联合黄体酮胶囊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效果评价

2023-11-03 03:39刘爱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黄体酮电切术宫腔镜

刘爱红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山东德州 253500)

子宫内膜息肉是指子宫内膜间质过度生长被覆良性腺体上皮,其发生与雌激素水平过度升高、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患者以异常子宫出血为主要表现[1]。多数子宫内膜息肉为良性,但不排除少数存在恶性病变风险,该病长期不愈可能引发不孕症,影响女性群体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需及时治疗。 宫腔镜电切术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式,广泛应用于多种子宫疾病治疗,借助宫腔镜可清晰、准确地分辨息肉,并可有效将息肉切除,但术后患者存在较高的息肉复发风险[2]。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孕激素类药物能够诱导子宫内膜的分泌期变化[3-4],配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或许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21年1月—2023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220 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对象,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和安全性。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2月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治疗的220 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符合《妇产科学》[5]中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标准;(2)具备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指征;(3)临床资料完整;(4)术前1年未使用过激素类药物。 排除标准:(1)存在治疗禁忌证、药物过敏患者;(2)复发患者;(3)合并其他妇科疾病患者;(4)肝、肾功能异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 例。 对照组年龄27~52岁,平均年龄(37.68±4.31)岁;孕次1~4 次,平均孕次(1.53±0.24)次;单发息肉68 例,多发息肉42 例。 观察组年龄26~50 岁,平均年龄(37.49±4.65)岁;孕次1~3次,平均孕次(1.49±0.30)次;单发息肉66 例,多发息肉44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宫腔镜电切术。 患者月经结束后3~7 d, 使用医用内窥镜摄像系统及宫腔镜KMS-KMHD1288 (科迈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湘械注准20192180889) 行宫腔镜电切术。 首先, 使用膨宫液(0.9%的氯化钠溶液) 维持宫腔内压力为80~100 mmHg (1 mmHg=0.133 kPa), 液体流速为280~320 mL/min。术前常规禁食禁饮。静脉麻醉并常规消毒铺巾,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治疗。 麻醉起效后首先扩张宫颈管,充分暴露宫颈位置,观察子宫内膜息肉位置、大小、形态和周围组织关系,使用电极切除息肉和周围浅层内膜,电凝出血点止血并将切除的病灶送至病理科检查。参数设置:电凝电流功率、电切电流功率分别为70~80、25~40 W。 术后常规实施抗感染治疗,出院后不使用任何药物。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联合应用黄体酮胶囊治疗。 给予患者黄体酮胶囊(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902,规格:50 mg/粒)口服。术后第5 d 开始服用,1 次/d、2 粒/次,连续服用30 d。 观察并检测用药过程中的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考虑是否停药。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术后随访结束时未见复发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为有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月经量:治疗前后测量两组患者月经量。 (3)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GE VOLUSON E8 超声诊断仪行阴道彩超测定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4)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宫腔粘连、感染、子宫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月经量少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薄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对比(±s)

表2 两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对比(±s)

组别月经量(mL)治疗前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mm)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110)观察组(n=110)t 值P 值348.76±103.70 347.56±105.36 0.085 0.932 291.65±87.33 135.48±49.16 16.344 0.000 15.25±3.16 15.38±3.01 0.312 0.755 10.05±2.12 7.25±1.35 11.684 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致,表现为突出于子宫腔内的单个或多个光滑肿物,蒂长短不一,可引起不规则阴道流血、不孕。从育龄期到绝经后的女性,都是子宫内膜息肉的高发人群。 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率为7.85%~35%,雌激素刺激、炎症刺激和肥胖等均可能为本病的危险因素[6]。 单发息肉或息肉较小患者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应予以高度重视。

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是子宫内膜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随着技术的进步,该手术方式的安全性、有效性不断提升,因其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疗效显著等优势而备受青睐[7]。然而,宫腔镜电切术仍属于侵入性操作,部分机体状态差的患者可能不耐受或出现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且术后复发是困扰临床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一大难题。 因此,如何在宫腔镜电切术切除子宫内膜息肉的基础上控制并发症及复发风险并进一步提高疗效有重要研究价值。 既往研究认为,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与局部雌激素、孕激素失调密切相关,即激素紊乱刺激造成局部增生,形成息肉[8]。 因此,调控雌激素水平在提高疗效、预防疾病复发、促进康复方面可起到一定作用和效果。

相关研究表明,针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实施药物治疗联合宫腔镜电切术能够提高疗效,而孕激素对雌激素有拮抗作用, 孕激素类药物有利于子宫内膜增殖,继而有效抑制息肉进展和生长[9]。黄体酮胶囊属于一种天然孕激素,其可抑制卵泡雌激素,调节激素水平, 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状态转化为分泌期状态,导致子宫内膜彻底脱落。 同时,相关研究表明合理使用黄体酮胶囊可控制子宫内膜增生,减轻各项症状并促进疾病转归, 在改善异常子宫出血方面效果突出[10]。基于此,本研究将宫腔镜电切术与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7%,高于对照组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药物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减轻临床症状。相关研究表明,电切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完整将息肉根蒂部去除,且在宫腔镜观察下定位病灶更为准确,能够高效、精准地实施手术,降低遗漏风险,为术后康复、规律月经的恢复奠定基础,而黄体酮胶囊的联合应用能够改善子宫内膜环境,抑制内源性雌激素合成和分泌,有利于病灶萎缩、吸收,并能改善出血等临床典型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并控制疾病复发[11-12]。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月经量少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薄于对照组(P<0.05),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3]。 究其原因:黄体酮胶囊的主要成分为黄体酮,属于类固醇激素,由卵巢、胎盘和肾上腺分泌,黄体酮能够降低子宫兴奋性,通过促黄体生成素的释放调节内分泌;另外,其可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状态转化为分泌期状态, 导致子宫内膜彻底脱落,降低内膜厚度,进一步控制出血[14]。 安全性是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治疗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不可一味追求疗效而忽视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一结果表明药物联合治疗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原因可能为:黄体酮胶囊自身毒副作用较小,不会引发不良反应;术后应用黄体酮胶囊可减少出血,避免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度表达,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宫腔镜电切术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借鉴。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随访时间较短,未能观察两组患者远期疗效和复发情况,期待未来有大规模、 长时间跨度研究对其预后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黄体酮电切术宫腔镜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54例
黄体酮调月经需连用三个月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黄体酮胶囊治疗先兆流产35例
妈富隆与安宫黄体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的疗效比较
宫腔镜术后护理体会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后勃起功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