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系统康复锻炼应用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的作用研究

2023-11-03 03:39孙守密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重建术交叉韧带

孙守密

(临沂市中心医院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山东临沂 276400)

膝关节前侧的交叉韧带出现损伤是临床上十分多见且严重的疾病,进行系统化的运动康复锻炼是提升疾病临床疗效的有效方式[1]。目前,临床上开展此种疾病的治疗是借助重建术进行,能有效改善术后关节不稳定现象,且具有创伤小、手术耗时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2-3]。但在手术结束后,容易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关节不稳定、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后遗症。为了预防上述后遗症的发生,应积极加强阶段性系统康复锻炼[4]。对此,本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60 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为对象,对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治疗后的患者进行阶段性系统康复锻炼,并观察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21年8月要2022年8月收治的60 例采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院(1)单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且施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2)初次就诊;(3)年龄16~45 岁;(4)具有良好依从性;(5)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院(1)在本次手术之前,短时间内开展过其他方面的治疗;(2)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3)合并糖尿病;(4)合并心理疾病。对照组(n=30)院年龄45~79 岁,平均年龄(65.29±3.88)岁,男性14例,女性16 例。观察组(n=30)院年龄45~79 岁,平均年龄(65.45±3.74)岁,男性16 例,女性1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与观察组均进行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下膝关节前内、外侧入路,均取用自体腘绳肌肌腱进行韧带重建。

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训练。(1)术后3 d 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及舒张练习,每组100次,每日5~10 组。(2)弯膝练习。上下午各完成5~10 次,从10毅逐渐增加至45毅,10 min /次,术后两周达90毅即可。(3)抗阻力伸小腿训练股四头肌。术后3 周,在膝关节处绑缚沙袋,进行伸小腿及勾腿训练。每组12~16 次,每日4~8 组。(4)侧抬腿及交叉腿训练,每组50 次,每日4~6 组。持续训练24 周。

观察组采用阶段性系统康复锻炼。(1)第一阶段:在术后1 d 至术后2 周,为患者开展阶段功能锻炼,以达到收缩肌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的训练目的。进行推髌骨、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助动屈膝训练。在上述基础之外,还需每日开展两次持续性的被动活动,起始的活动幅度为30毅,每日依据5~10毅的范围逐渐提升,锻炼时间每次在30 min 及以上,可依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2)第二阶段:于术后2~4 周继续强化第一阶段的肌力训练,并逐渐添加负重行走训练。术后满3 周,可指导患者拄拐,使用全脚掌贴地行走方式。(3)第三阶段:于术后第4~6 周,继续强化以上锻炼,能有效改善膝关节运动的效果,确保患者关节能被动屈伸活动度到达140毅,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到达120毅,并展开行走步态练习。在术后4~6 周加强步态练习,术后6 周鼓励患者脱拐正常行走,并练习弓步转移动作、足尖抬起靠墙站立动作、靠墙下蹲动作、上下楼梯的逐步练习等,用于增强患者的耐受度。这些动作需持续开展,确保患者能够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在活动8 周及以上后,可练习快走,并在泳池中练习,还可借助功率自行车。在12 周之后,可逐渐进行慢跑或者跳绳等,但需要避免剧烈活动或者突然停止的动作。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院治疗前、治疗6 个月后,采用院制改良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量表(KS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包括5 个维度的分值评价,即膝关节稳定性、支撑性、灵活性、肿胀、疼痛,单项计分以20 分为标准,其中膝关节稳定性、支撑性、灵活性得分越高,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好,膝关节肿胀、疼痛得分越高,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差。

(2)临床效果对比院治疗6 个月后,采用Johner Wruhs 评分法对临床效果进行等级划分,共分为4 个等级。优院测评分值27~30 分;良院测评分值20~26分;可院测评分值10~19 分;差院测评分值臆9 分。优良率=(优+良+可)/总例数伊100%。

(3)生活质量指标对比院治疗前、治疗6 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评估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活动状态,满分均为100 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膝关节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个月后,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支撑性、稳定性、灵活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肿胀性、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对比[(±s),分]

表1 两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对比[(±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支撑性治疗前治疗6 个月后稳定性治疗前治疗6 个月后灵活性治疗前治疗6 个月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11.25依1.21 11.23依1.21 0.064 0.949 16.54依1.22*14.65依1.36*5.666 0.000 10.54依1.22 10.36依1.24 0.567 0.573 16.74依1.11*15.03依1.14*5.886 0.000 12.03依2.15 12.33依2.14 0.542 0.591 18.54依1.01*16.55依1.21*6.915 0.000组别肿胀性治疗前治疗6 个月后疼痛治疗前治疗6 个月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16.54依1.55 16.59依1.54 0.125 0.901 4.33依1.11*6.79依1.26*8.024 0.000 10.55依3.65 10.66依3.55 0.118 0.906 3.26依1.01*5.69依1.44*7.567 0.000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个月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躯体功能治疗前治疗6 个月后心理功能治疗前治疗6 个月后社会功能治疗前治疗6 个月后物质生活状态治疗前治疗6 个月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16.33依2.16 16.75依2.06 0.771 0.444 23.24依3.29*19.18依3.14*4.890 0.000 50.36依2.09 51.43依2.69 1.720 0.091 65.76依6.50*60.25依6.36*3.319 0.002 9.36依1.58 9.44依1.54 0.199 0.843 15.36依4.08*11.24依3.13*4.388 0.000 10.36依2.28 10.59依2.32 0.387 0.700 16.14依2.98*13.41依2.67*3.737 0.000

3 讨论

患者出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会引发膝关节稳定性下降、半月板磨损、关节退变和骨性关节炎[5-6]。在关节镜的辅助下,能完成该疾病的重建治疗工作,能加速术后的恢复进度[7-8]。开展阶段性、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有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避免出现关节囊粘连和萎缩等情况,能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 个月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中的膝关节稳定性、支撑性、灵活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肿胀性与疼痛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阶段性系统康复锻炼的应用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且,治疗6 个月后,观察组总优良率、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阶段性系统康复锻炼的有效实施可促进患者提升膝关节功能,使之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应用价值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开展阶段性系统康复锻炼,能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明显。

猜你喜欢
重建术交叉韧带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青少年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脑功能重塑的功能核磁共振观察
连一连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时间选择
基于Fast-ICA的Wigner-Ville分布交叉项消除方法
假体置换联合LARS韧带软组织重建术治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
双线性时频分布交叉项提取及损伤识别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