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联合多感官游戏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3-11-03 03:39杨秋潘双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经颅痉挛上肢

杨秋,潘双洋

(1.成武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菏泽 274200;2.成武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菏泽 274200)

脑卒中是由于患者血管阻塞或脑血管发生破裂而造成脑组织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1]。上肢痉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 对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产生严重影响[2]。 因此,对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需辅以合理、有效的治疗,以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多感官游戏训练具有互动性强、内容丰富等特点,患者通过完成导向任务及重复训练改善神经系统和运动功能[3]。 经颅磁刺激可直接作用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有效缓解患者上肢痉挛症状,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4]。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58 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的方式,分析采用经颅磁刺激联合多感官游戏训练对其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58 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内容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的诊断标准,且经CT 检查确诊为脑卒中者;(2)首次发病;(3)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4)无沟通、交流障碍;(5)依从性好;(6)临床资料完善。 排除标准:(1)合并肾脏、心脏等器官功能障碍者;(2)进展型脑卒中者;(3)存在严重精神障碍者;(4)存在严重关节痉挛者;(5)妊娠期妇女;(6)颅骨缺损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9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感官游戏训练, 具体如下:指导患者取坐位,将患手绑带固定,于操作台平面上进行肘屈伸、肩内收外展训练,前方显示屏中展示游戏活动。训练系统具有力反馈作用,训练过程中,该系统可对患者用力程度及是否出现痉挛进行感知,进而改变训练的助力或阻力。随后,指导患者进行等速助力、抗阻训练。 其中等速助力:等速肌力测试系统(Biodex公司,国械注准20032210002,型号:System 4 PRO)对患者进行等速肌力训练,训练前需帮助患者开展肘关节被动关节活动, 避免患者训练过程中出现关节损伤。抗阻训练:训练前,需对患者单次的最大负荷进行准确测量,强度应当为最大力量的10%~50%,之后随着患者情况的恢复不断增强运动强度。训练的主要形式包括:哑铃、沙包及弹力带等。 每天训练20 min,每周5 d,持续训练4 周。

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颅磁刺激治疗,使用经颅磁刺激器(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豫械注准20202091626,型号:XY-K-JLC-A),采用“8”字形线圈,刺激部位为大脑顶叶区,直径为99 mm。参数设置为:1 Hz 频率,强度为80%静息运动阈值,20 min/次,1 次/d,5 d/周,连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

(1)痉挛程度:于治疗前、治疗4 周后,使用改良Ashworth 量表(MAS)评分对患者上肢痉挛程度进行评估,程度分别为0、Ⅰ、Ⅱ、Ⅲ、Ⅳ级,分别对应1~5分,分数越低,则患者上肢痉挛程度越轻。(2)上肢运动功能:于治疗前、治疗4 周后,使用Fugl-Meyer 上肢运动障碍评估量表(FMA-UL)评分对患者的上肢功能进行评估,量表包含腕稳定性、伴协同运动的活动、有无反射活动等10 个项目,总分为66 分,得分越高,则上肢运动功能越好。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于治疗前、治疗4 周后,利用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分评估,量表包含如厕、小便控制、穿衣等11 项内容,满分100 分,评分越高,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痉挛程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肩外展、肩前屈、伸肘、屈肘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肩外展、肩前屈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伸肘、屈肘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痉挛程度对比[(±s),分]

表2 两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痉挛程度对比[(±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肩外展治疗前治疗4 周后肩前屈治疗前治疗4 周后伸肘治疗前治疗4 周后屈肘治疗前治疗4 周后对照组(n=29)观察组(n=29)t 值P 值1.01±1.21 1.02±1.24 0.031 0.975 0.94±1.01 0.59±0.87 1.414 0.163 0.76±1.01 0.81±0.97 0.192 0.848 0.55±0.82 0.31±0.61 1.265 0.211 2.44±1.23 2.37±1.18 0.213 0.832 1.69±0.92a 1.18±0.77a 2.289 0.026 2.50±1.23 2.44±1.26 0.184 0.855 1.68±0.85a 1.24±0.63a 2.240 0.029

2.2 两组上肢运动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UL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两组患者的FMA-UL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对比[(±s),分]

表3 两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对比[(±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4 周后t 值P 值对照组(n=29)观察组(n=29)t 值P 值26.77±5.49 27.03±5.64 0.178 0.860 32.55±8.07 43.66±10.67 4.472 0.000 3.189 7.420 0.002 0.000

2.3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BI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两组患者的MBI 评分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s),分]

表4 两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4 周后t 值P 值对照组(n=29)观察组(n=29)t 值P 值37.88±6.34 38.12±6.25 0.145 0.885 61.44±7.59 71.33±8.64 4.631 0.000 12.829 16.771 0.000 0.000

3 讨论

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多以上肢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为主要表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5]。目前,临床针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但由于该疾病病情较复杂,药物治疗起效慢,且易反复,故疗效欠佳[6-7]。 因此,临床需找寻其他有效措施以促使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早日恢复其上肢运动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肩外展、肩前屈评分与对照组相当(P>0.05);观察组的伸肘、屈肘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FMA-UL、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经颅磁刺激联合多感官游戏训练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改善血液循环,提升上肢运动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分析其原因为,多感官游戏训练属于互动训练系统,能够依据患者的开展运动情况,利用反馈技术,对阻力或助力大小进行及时调整,并对患者的听觉、视觉做出反馈,有助于提升患者训练的积极性及参与度[8]。该训练通过以任务为导向、重复性高的情景互动, 能够增强感觉信息对患者大脑的输入,促使神经侧支再生,从而建立有效突触联系,重建大脑功能,进一步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状态,促使患者上肢功能早日恢复。同时,训练过程中,听觉及视觉的刺激可提升患者的愉悦感及兴趣,从而维持患者训练的积极性,缓解不良情绪。 经颅磁刺激属于神经电生理技术,能够对患者大脑产生有规律、连续、重复的刺激,调节患者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使患者神经组织内出现感应电流,有助于神经细胞去极化,从而缓解患者的生理反应[9]。经颅磁刺激能够提高患侧皮质兴奋性,使两半球间的兴奋性保持平衡,增加患侧半球的代谢能力,从而使患侧肢体的运动能力得到明显改善[10]。 将多感官游戏训练与经颅磁刺激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肌张力,提高上肢关节的活动度,促使上肢运动功能早日恢复。

综上所述,采用经颅磁刺激联合多感官游戏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肌张力,缓解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痉挛程度,促使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提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经颅痉挛上肢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