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综合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2023-11-03 03:39王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经颅偏瘫肢体

王辉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6 医院神经内科,辽宁丹东 118000)

近几年,脑卒中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且患者多为年龄≥65 岁的老年人[1]。 脑卒中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速、 预后效果差及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特点。救治成功后,有2/3 的患者会出现偏瘫、语言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身心健康[2]。而积极的康复与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使其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改善。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临床针对脑卒中偏瘫的治疗与护理研究越发深入,使许多患者从中获益[3]。 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电生理技术,能够影响远隔和局部的皮质功能,促进皮质功能实现区域重建,具有改善多种神经递质及脑组织血流供应的效果[4]。 因其无痛、无创、不衰减、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优点,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神经功能康复领域[5]。 但对rTMS 不同频率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象,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综合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优势。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脑卒中偏瘫临床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3)未合并其他恶性疾病;(4)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患有脑外伤或脑肿瘤者;(2)合并内脏器官严重损伤者;(3)存有精神异常者。该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 例。 A 组患者中男23例,女22 例;年龄50~75 岁,平均年龄(62.63±3.02)岁;B组患者中男24 例,女21 例;年龄51~75 岁,平均年龄(63.04±2.97)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肢体康复训练:卧床期间,每1 h 给予翻身1 次,每2 h 给予被动运动1 次, 以此来维持关节功能正常,避免肌肉松弛、静脉回流异常等症状加重,待一切稳定后给予患肢训练及主动运动训练。早期以坐位训练为主,当患者肌力在2 级,能够掌握肢体活动正确方式,便可开展坐位训练。 前期以抬高床头的方式进行坐卧位训练,而后逐渐指导患者坐轮椅。 站立训练与步行训练需患者肌力达到3 级,期间在护理人员搀扶下指导患者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工具来完成站立、行走训练。(2)中医康复治疗:首先,穴位按摩选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太冲、膈俞等穴进行按摩。按摩频率为2 次/d,3 min/穴。 穴位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肢体偏瘫症状。 其次,针灸选肩髃、极泉、臂臑、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环跳、风市、八风等,以平补平泻法为主,每穴大约留针20 min。 选用0.7 kg 莱藤子制作成大小为30 cm × 40 cm 的中药袋,隔水加热15 min,温度≤70℃,老年体弱患者温度适当降低。 选择双风池、风门、脑户穴位并在穴位之间实施轻快点烫操作。 烫熨20 min/次,1 次/d。 综合康复治疗持续两周。

A 组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具体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仪(武汉依瑞德医疗设备新技术有限公司, 鄂械流准20142091249,型号:瑞德CCY-Ⅰ),给予患者健侧大脑初级运动皮质区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1 次/d,每周治疗5次, 连续治疗14 d。 确定刺激区域后设置为频率:1 Hz,强度:90%运动阈值,脉冲:1 500 个,治疗时间:20 min,每刺激10 s 间歇2 s。

B 组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具体方法:给予患者患侧大脑初级运动皮质区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1 次/d,连续治疗5 d,休息2 d,连续治疗14 d。 治疗仪器与低频率治疗相同,刺激频率设置为:10 Hz,强度:90%运动阈值,脉冲:1500 个,治疗时间:20 min,每刺激1.5 s,间歇10 s。

1.3 观察指标

(1)上下肢功能。 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估,上肢总分66 分,下肢总分34 分,分值与肢体功能呈正相关[6]。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进行评估,其中包括体位转移能力、个人卫生自理能力、行走及使用交通工具能力、家务劳动能力。 重度依赖:评分低于40 分;中度依赖:41~60 分;轻度依赖:61~99 分;无需依赖:100 分[7]。

(3)生活质量。 治疗前后,采用SF-36 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动及总体健康4个维度进行评估,各维度总分均为100 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8]。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肢体功能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 组肢体功能评分相较B 组评分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上肢功能评分治疗前治疗后下肢功能评分治疗前治疗后A 组(n=45)B 组(n=45)t 值P 值52.76±2.69 52.38±2.22 0.731 0.467 61.26±2.31 60..45±2.28 1.674 0.098 22.92±3.75 22.05±3.27 1.173 0.244 30.95±2.69 29.98±2.22 1.866 0.065

2.2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各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A 组各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B 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s),分]

组别体位转移能力治疗前治疗后个人卫生自理能力治疗前治疗后行走及使用交通工具能力治疗前治疗后家务劳动能力治疗前治疗后A 组(n=45)B 组(n=45)t 值P 值62.38±3.54 62.79±3.01 0.592 0.555 90.71±3.04 90.13±3.05 0.904 0.369 61.74±3.35 61.03±3.21 1.027 0.307 92.10±2.61 91.92±2.32 2.346 0.730 60.34±2.25 60.61±2.33 0.559 0.578 90.10±3.07 89.33±3.15 1.174 0.243 60.71±2.35 60.23±2.21 0.998 0.321 91.15±3.03 90.31±3.13 1.294 0.199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A 组患者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B 组, 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生理功能治疗前治疗后躯体疼痛治疗前治疗后活力治疗前治疗后总体健康治疗前治疗后A 组(n=45)B 组(n=45)t 值P 值61.54±3.24 61.59±3.18 0.074 0.941 81.18±3.06 80.56±3.12 0.952 0.344 63.54±3.52 63.49±3.61 0.067 0.947 90.33±3.89 89.68±3.79 0.803 0.424 62.58±3.36 62.63±3.41 0.070 0.944 82.67±3.01 81.89±3.86 1.069 0.288 62.18±3.65 62.21±3.63 0.039 0.969 83.69±3.36 83.07±3.45 0.864 0.390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见表4。

表4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针对脑卒中的治疗多以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脑循环为主,其目的在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9]。近几年,脑卒中患者病死率有明显下降趋势,但在救治成功后仅有不到一成患者能够达到完全康复的状态,另外九成患者均会遗留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后遗症,尤其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多见,导致患者无法维持独立生活的能力。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是通过线圈产生高磁通量磁场无衰减地穿过颅骨,对神经结构产生刺激,以此来改善疾病症状,尤其在睡眠障碍、焦虑障碍、抑郁症等方面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且在提高记忆力、认知功能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10]。 有关研究资料显示,磁刺激疗法能够降低大脑皮质兴奋状态,使癫痫发作频率下降,从而改善脑电图异常放电来修复癫痫引起的脑损伤[11]。而磁刺激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能够提高神经元兴奋,激活被抑制的神经元, 重塑受损的神经传导通路,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加速神经功能重组,从而促进偏瘫肢体活动功能恢复[12]。

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低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综合康复疗法的A 组患者实施治疗后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均优于高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综合康复疗法的B 组, 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相近,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方面均具有优势,但低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较高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综合康复疗法,都能够改善患者上下肢功能,使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但低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经颅偏瘫肢体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