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东汉魏晋镜铭中的“羲”字

2023-11-02 05:14:47鹏宇
出土文献 2023年3期
关键词:铜镜铭文字形

鹏宇

摘 要:东汉晚期至魏晋时期的铜镜中,有一常见套语作“众△主阳”,由于字形减省、讹变严重,一直以来未有定释。本文以字形为基础,结合此类铜镜的具体语境及纹饰特点,将其中的疑难字读为羲和氏的“羲”字,并对此句文意进行疏解。

关键词:东汉魏晋 镜铭 羲

东汉魏晋时期的镜铭中有一套语作“众△主阳”,常作以下诸形: (分别引自: A. 《古镜图录》卷中14b;B. 《尊古斋古镜集景》第68页;C. 《千秋金鉴: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铜镜集成》第271页;D. 《上海博物馆藏青铜镜》拓片62;E. 《洛镜铜华: 洛阳铜镜发现与研究》图141;F. 《陈介祺藏镜》图158;G. 《汉镜铭文图集》图407;H. 《古镜今照: 中国铜镜研究会成员藏镜精粹》图116;I. 《汉雅堂藏镜》图145;J. 《汉镜铭文图集》图446;K. 《止水阁藏镜》图127;L. 《陈介祺藏镜》图136;M. 《清华铭文镜》图67;N. 《广西铜镜》图82。字形著录相关信息详见后文注释。)

△字字形模糊难辨,学者过去考释多付之阙如。

不过,从字形上仍可依稀辨识出该字上部多作“羊”形,下部常省作一或两横笔(A—I、K—L),有时也作“堇”形(M)。

其中,N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完整的字形,是释读该字的关键,但由于照片模糊,“羊”下面的笔画一时难以确识,还需要更多的线索以提供考释方向。

从镜铭套語的组合习惯来看,“众△主阳”前后常搭配以下辞例: (因受篇幅所限,仅摘引与“众△主阳”前后紧连的数句释文。)白(伯)牙陈乐,众△[主阳],四气象(像)元,六合设张

(《浙江出土铜镜(修订本)》)(王士伦、王牧编著: 《浙江出土铜镜(修订本)》,北京: 文物出版社,2006年,彩图35。)

白(伯)牙陈乐,众△主阳,福禄是从,富贵安宁

(《桃阴庐和汉古鉴图录》)(梅原末治、关信太郎: 《桃阴庐和汉古鉴图录》,日本大正十四年(1925)印制,图23。)

白(伯)牙举乐,众△主阳,学者高连(迁),曾(增)年益寿

(《汉雅堂藏镜》)(黄洪彬: 《汉雅堂藏镜》,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图145。)

白(伯)牙举乐,众△主阳,圣高,士(仕)至公卿,其师命长

(《止水阁藏镜》)(王纲怀: 《止水阁藏镜》,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图127。)

白(伯)牙举乐,众△主阳,圣德光明,富贵安乐

(《洛镜铜华: 洛阳铜镜发现与研究》)(霍宏伟、史家珍主编: 《洛镜铜华: 洛阳铜镜发现与研究》,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3年,图144。)

百(伯)牙举乐,众△主阳,圣德光明,富贵安乐

(《古镜今照: 中国铜镜研究会成员藏品集》)(浙江省博物馆编: 《古镜今照: 中国铜镜研究会成员藏镜精粹》,北京: 文物出版社,2012年,图116。)

白(伯)牙举乐,众△主阳,圣德光明,子孙番(蕃)昌

(《千秋金鉴: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铜镜集成》)(陕西历史博物馆编: 《千秋金鉴: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铜镜集成》,西安: 三秦出版社,2012年,第271页。)

白(伯)牙作乐,众△主阳,世德(得)光明,富贵安乐

(《汉镜铭文图集》)(王纲怀编著: 《汉镜铭文图集》,上海: 中西书局,2016年,图446。)

白(伯)牙作昌(倡),众△主阳,世得光明,生如金石

(《古镜图录》)(罗振玉: 《古镜图录》,上虞罗氏民国五年(1916)影印本,卷中,14b。)

白(伯)牙作昌(倡),众△主阳,世得光明,士(仕)至三公

(《陈介祺藏镜》)(辛冠洁编撰: 《陈介祺藏镜》,北京: 文物出版社,2001年,图158。)

白(伯)牙奏乐,众△主阳,圣德光明,子孙番(蕃)昌

(《鄂城三国六朝铜镜》)(湖北省博物馆、鄂州市博物馆编: 《鄂城汉三国六朝铜镜》,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6年,图97。)

周(雕)刻无极,众△主阳,世德(得)神明,子孙番(蕃)昌

(《汉镜铭文图集》)(王纲怀编著: 《汉镜铭文图集》,图407。)

周(雕)刻无极,众△主阳,圣德光明,延年益寿,西母东王,子孙番(蕃)昌

(《陈介祺藏镜》)(辛冠洁编撰: 《陈介祺藏镜》,图158。)

周(雕)刻无极,众△主阳,圣德光明,子孙番(蕃)昌

(《陈介祺藏镜》)(辛冠洁编撰: 《陈介祺藏镜》,图136。)

周(雕)刻无极,众△主阳,圣德神明,五月五日丙午日中,时得三光

(《清华铭文镜》)(王纲怀: 《清华铭文镜: 镜铭汉字演变简史》,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图67。)

统德序道,周(雕)刻无亟(极),众△主阳,其师命长

(《广西铜镜》)(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编,黄启善主编: 《广西铜镜》,北京: 文物出版社,2004年,图82。)

综合考虑铭文内容及上下文句之间的组合,似可作出如下判断:

1. “众△主阳”所表达的意思应为吉语。下接“福禄是从”“富贵安宁”“学者高迁”“子孙蕃昌”“生如金石”“其师命长”等吉语。

2. “众△”一词所对应的应为神人或神兽。且“众△主阳”应与“伯牙作倡”“伯牙举乐”句式结构一致,方符合镜铭中的语法习惯。

3. “众△主阳”中的“阳”应指阴阳之“阳”或阳光之“阳”。下文称“世得光明”,紧接“四气像元,六合设张”才不至于突兀。

基于以上线索,我们对字形N()进行重点考释。虽然该字照片较为模糊,但该字形与“义”字字形的相似度之高一目了然。 《说文》小篆

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11汉史晨前后碑

三国(魏)“立义将军”印(周晓陆主编: 《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北京: 中华书局,2010年,下册,第561页。) “晋归义羌王”印(周晓陆主编: 《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下册,第564页。)

另外,根据字形J()写作“兮”的线索提示,我们怀疑此处语境中的“义”和“兮”皆可读为“羲”字。“羲”字古音在晓母歌部,“兮”字古音在匣母支部,晓、匣皆为喉音,声在一系,歌、支皆为阴声韵,于例可通。而将“义”读为“羲”在音韵学上也没有问题,东汉许慎在《说文》中将“羲”分析为“从兮,义声”,既然“羲”字从“义”得声,二字当可相通。

另外,传世文献中常见“羲”“戏”相通之例,如《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伏羲”一词,《汉书·司马迁传》引作“虙戏”;《庄子·人间世》中“伏羲”,《经典释文》引“羲”作“戏”;《管子·封禅》“虙羲”,《管子·轻重戊》又作“虙戏”。而“义”“戏”亦可相通,如《后汉书·光武帝纪》“义阳”,李贤认为此“义阳”即“《左传》‘晋荀盈如齐逆女,还,卒于戏阳”的“戏阳”。

所以,漢镜中“义”“羲”相通没有问题。

假如上述推论不误,则很容易理解为何△字A—I、K诸形上部皆包含“羊”形。至于L、M两形,则可视为以“羊”形为基础进行的讹变,在东汉中晚期尤其魏晋时期的镜铭中,这种字形上的讹变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无论从字形方面,还是音韵方面,将△字最后通读为“羲”字是没有障碍的。

《尚书·尧典》曰尧帝“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传》云:“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世掌天地四时之官。”类似的记载又见于《史记·五帝本纪》。其中,羲氏的羲仲为东方之官,羲叔为南方之官,他们都是尧帝的大臣,分别观察日出、日中、日永,以确定春分、夏至等时间,辅助尧帝制定政策,劝导百姓从事农耕。

而《山海经·大荒南经》郭璞注又云:“羲和盖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据此,羲氏还是专管太阳之官,是故古人以“羲阳”为太阳别称。如三国阮籍《咏怀》诗:“于心怀寸阴,羲阳将欲冥。”晋陆云《答兄平原诗》:“羲阳趣驾,炎华电征。”

由于羲氏、和氏时刻记录一年之中太阳的运行轨迹,就像亲自驾车驮运它们一样准确,因此,当太阳升格为太阳神时,羲和氏则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替其驾车之神。

《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未迫”,王逸注:“羲和,日御也。”洪兴祖补注:“虞世南引《淮南子》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因此,羲氏、和氏不仅替太阳驾车,而且驾驶的还是由六条螭龙牵引的龙车。

回到镜铭之中,套语“众羲主阳”中的“众羲”疑指羲仲、羲叔,或以羲仲、羲叔为代表的羲氏一族,当然也有可能是羲氏、和氏的合称。“众羲”一词疑为当时俗语,虽不见传世文献,但其含义却并不晦涩。在镜铭中,“众羲主阳”一语双关,既指他们主管并赐予人们充足的阳气(古代阳气与阳寿等息息相关),所以后面可搭配“延年益寿”“子孙蕃昌”“其师命长”等语,同时也指他们时刻不停地为太阳驾车,一如南朝梁沈约《梁甫吟》中所言“龙驾有驰策,日御不停阴”,所以铭文“众羲主阳”之后紧接“世得光明”。

值得一提的是,在包含习语“众羲主阳”的铜镜中也常有六龙驾辀、神人捧日的画像。这些画像大同小异,车身似船形,浮于云气之上,前有六龙牵引,后有一神捧日。(众所周知,汉镜背面常常图文并茂,而且铭文多有描述图像的功能。如龙虎镜中的“白虎天禄居中央”“辟邪天禄居中央”、神仙画像镜中的“西有王母,东则王公”、神人神兽镜的“雕刻容像,五帝三皇”、变形四瓣花八凤镜的“神鱼仙人赤松子,八爵相向法古始”等,皆有相应画像与铭文完全相配。本文下揭图像引自《陈介祺藏镜》,图158。)此神为羽人造型,又似肩背生翅。车舆前后分为三段,前段为一到两名双手上扬作驾车状的御者,中段为正面端坐的主神,后段为一侧身跽坐,上身微微抬起的侍者,其中御者、侍者亦皆为羽人造型。

如果前面推论不误,此类画像描绘的应该就是太阳出行时的场景了,其中驾驭龙车的御者和捧日的神人,大概就是铭文所谓的“众羲”。不过,图中所描绘的画面与传世文献中的记载既有纠葛,却又不完全相同。具体原因,还可以进行深入讨论。受篇幅所限,这里不再深入展开。根据铜镜中画像与铭文常常吻合的特点,据下揭图像可为前文将△释作“羲”字增加佐证。

(责任编辑: 姜慧)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出土两汉器物铭文整理与研究”(16ZDA201)、“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规划项目“两汉三国铜镜铭文书法研究”(G3936)、国家语委一般项目“数字化多模态视野下利用甲骨文等古文字提升学龄儿童识字能力的理论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YB14567)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铜镜铭文字形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东方考古(2021年0期)2021-07-22 06:26:16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东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5:58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
添一笔变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