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的应用策略

2023-11-02 16:02唐蕾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摘 要:在当前初中数学研究领域,问题导学逐渐成为热门话题.研究问题导学的应用策略,对于学生学习进步和课程改革发展意义深远.文章分析了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结合问题链条、以问启思、质疑问难、实践探索、小组合作五个方面的研究,细致阐述初中数学问题导学的应用策略.发现合适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多种思考,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积极影响.问题导学的应用,值得当代教师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9-0029-03

收稿日期:2023-07-15

作者简介:唐蕾(1993.12-),女,陕西省宝鸡人,硕士,中学二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问题导学是指教师结合学情,利用问题指导学生思考和解题的教学手段.问题可在教学的前、中、后三环节导入,只要问题与教学内容相符,便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继而活跃课堂氛围,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问题导学手段的应用,将学生视为数学教学的主体,在思维层面、实践层面进行引导,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细节情况,适当鼓励学生进行提问,由此培养学生优秀的质疑精神,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发展.

1 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1 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强化

应用问题导学对初中数学教学流程进行重构,是对目前教学过程的创新,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显著强化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传统数学教学流程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鲜有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大多时间用于消化教师讲解的重难点知识.教师使用问题导学方法,在讲解新知识和解题中提出关键性问题,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转变被动接受知识的滞后学习观,主动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强化.

1.2 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初中数学教学提倡根据实际情况设问,让学生在思考、实践中提升思维品质.教师设计前呼后应的问题,应用问题导学的方式,将学生的理论学习环节联系起来,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注意前呼后应,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连贯,在针对性较强的问题驱使下,把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1.3 有助于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利用问题開展教学,精简教师的讲解过程,细化学生的思考流程,有助于提升数学教学效果[1].问题导学的本质在于引导,即利用核心问题驱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能针对特定的重点知识,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切实提升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以及解决过程,体现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相吻合.教师合理使用问题导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化关于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不同考查形式,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2 初中数学问题导学的应用策略

2.1 构建问题链条,串联各项学习环节

问题导学,“导”是关键.构建问题链条,可以将前置学习、新知探究、复习反思三个学习环节进行串联,由此发挥问题导学手段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注重提问的巧妙性、关联性、针对性,避免提问流程过于模式化,从而导致各项学习环节相脱节[2].比如,《整式的加减》教学中,首先,教师在预习环节提出问题“单项式4a2b3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什么?”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使之回忆单项式的次数是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然后,教师要在新课讲解环节,运用乘法分配律引出合并同类项知识.此时,设计问题“2a3mb+4ab-1是四次多项式,m值是多少?”这一问题能够与预习环节提出的问题相呼应,构成初级问题链条,串联旧知识复习和新知识学习活动,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学生在学习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懂得“多项式的次数,就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即“2a3mb的次数有可能达到 4,则3m+1=4,m=1”.最后,教师利用复习问题“已知a=2,尝试求出-6[a2+1-16(2a2+a)+13a-5]的值.”学生通过“化简去括号”,可以得到“-4a2-a+24”,将条件中的“a=2”代入得到结果“6”.

2.2 坚持以问启思,推进师生互动交流

循序渐进提高问题难度,可以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由此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创造契机,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有计划地提出有关教学内容的问题,根据学习内容以及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变化,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问题,与之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逐步突破数学学习难点,养成由点及面的思考习惯.

比如,《一次函数的图像》教学中,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正比例函数y=2x的图像是直线吗?”启迪学生进行思考并动笔画出图像.然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画出的图像进行提问“画函数图像都有哪些步骤?”学生则结合自己的图像绘制经验加以总结:(1)列表;(2)描点;(3)连线.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共同探讨“一次函数y=-2x+1的图像特点”.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设计问题“随着x的增大,y的值有何变化,图像上点的变化趋势如何?”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话题,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由此,学生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掌握更多解题思路,不断提升数学学习自信.

2.3 鼓励质疑问难,培养优秀质疑精神

通过设计疑问,让学生主动进行质疑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质疑精神.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核心知识点,以设疑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之保持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逐步化解自身的认知冲突,从而通过质疑来找到探究问题的根源,形成优秀的质疑精神[3].

比如,《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观察不等式“6+3x>30,x+17<5x,x>5,x0.02×100>104”,鼓励其尝试说出共同特点,再揭示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然后,教师要列举前几节课中介绍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提出问题“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变形,不适用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对吗?”引发学生的质疑与思考.教师此时要鼓励学生勇敢提问,教师则要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问题按照如下方式求解不等式“3-x<2x+6”:(1)不等式两边同加“-2x”并合并同类项;(2)不等式两边同加“-3”再合并同类项;(3)不等式两边除以“-3”,得到解.学生通过求解不等式,能够消除对上述问题的质疑,化解自身的认知冲突,并能够运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针对在质疑过程中提出不当问题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利用问题“正整数解就是不等式的全部解,对吗?”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解不等式“4(x+1)≤24”的基础上,求出“正整数解”,使之自行化解认知冲突,明白前述不等式的正整数解并非全部解.最后,教师指引学生进行思想方法总结,围绕解不等式的易错点,让学生观察存在失误的解题步骤,并提出自己的疑问,由此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质疑能力,使之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数学知识.

2.4 设计实践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挖掘初中阶段学生身边的事物设计实践问题,能够在生活与数学之间搭建起桥梁,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使之形成高阶思维.初中数学教师要创设情境,将学生置身于其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围绕问题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运用问题导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以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践问题,实现深度学习,逐步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

比如,在《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方式解方程“x2+8x=9”:(1)移项;(2)等式两边加“42”并开平方;(3)得到结果.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配完全平方式的方法解题,继而理解“配方法”.然后,设计实践問题:现有一块长80 cm、宽60 cm的硬纸板, 在硬纸板的四个角上截掉四个相同小正方形(边长为x cm),做成底面积为1 500 cm2的无盖长方形盒子,求x的值.先让学生动手进行剪裁,循序渐进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使之能够按照题干要求进行操作,将小正方形的边长(厘米)设为未知量x,并列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配方法”进行求解,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自主进行思考,形成良好的高阶思维.教师提出问题“方程的解x=15或x=55都是正确解,对吗?”由此启发学生的思考,使之能够结合题意进行作答,明白“方程的解x=55应当舍去的原因”.

2.5 成立解难小组,促成学生思维碰撞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所难免,如何利用问题导学带领学生解决难题,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解难小组,即针对学习中无法独立解决的难题,成立“学习攻关小组”,有效促成学生思维碰撞,营造宽松民主教学氛围,让学生减少发言顾虑,深入研究、解决难题.

比如,《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教学中,首先,教师指导学生用树状图表示随机事件发生的结果,提出有关两步试验的问题:“两步试验所有出现结果是等可能的吗?”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树状图进行分析,让学生观察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分析事件概率.对照图示分析概率是一个难题,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独立思考中的状态,在学生无法凭借自己能力进行解题时,便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学习攻关小组”,发挥解难小组在问题探讨方面的积极作用,指导各个小组分别使用列表法计算涉及“两步试验”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最后,教师关注各个小组的解题进度,通过课堂巡视,分析各组所需要的帮助,以方法归纳的方式,指导学生分析树状图法、列表法的优势,使学生明白三步或以上的试验,利用树状图分析比较容易,两步试验(每步试验结果相同时)利用两种方法均可.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手段,可以助力学生透彻理解数学重难点知识,使之领悟正确学习和思考方法,促进学习效率和质量提升.教师在不同教学环节设计针对性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由此实现问题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感悟数学真谛.从学生的疑问展开教学,是问题导学手段的应用切入点,为了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实际学情来控制问题难度,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问题探究积极性,由此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雪雁,侯燕. 应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J]. 理科爱好者,2022(6):51-53.

[2] 苏文奎.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课程辅导,2022(35):54-56.

[3] 潘宝艳.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运用探究[J]. 学周刊,2022(32):57-59.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