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德育素材的探究与分析

2023-11-02 16:02周文平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健康生活全面发展初中生物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生物教师,时刻要把德育放在首位,不断挖掘分析生物学中的德育素材,适时、适当地在课堂中渗透引入,在寓情于景,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德育素材;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健康生活;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9-0137-03

收稿日期:2023-07-15

作者简介:周文平(1989.6-),女,山西省灵丘人,硕士,中学二级教师,从事初中生物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张家港市2021年度微型课题“健康生活理念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渗透研究”(课题编号:202103237)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生物教育本身就是与生活教育、社会发展等德育内容存在紧密联系的学科教育[1].在生物学科中贯穿德育内容也与生物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部分提出: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2].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就是要以这些目标为导向.

1 人才培养的基石——德育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德育成为学校教育中一个重中之重的内容,是人才培养的基石,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而初中阶段正是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3],如今又是一个网络比较发达的时代,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中学生容易受到影响,在这种社会形势下,教育领域应该把德育放在教学的首位[4],而学科德育为学校德育的实施提供了重要基础[5],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德育素质的培养,将来才能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2 生物教学中德育——素材的探析

生物教学与生命健康、环境保护等德育内容密切相关,这也为其进行德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改善,比如德育内容轻描淡写、空喊德育口号,甚至忽略德育的重要性等问题[6].为此,在日常生物教学中把德育落到实处显得至关重要.生物教学中的德育需要教师不断深挖教材,注意积累平时的新闻动态、热点话题等与生物知识有关的德育素材,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在课堂中贯穿渗透,从而使学生耳濡目染,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体来说,生物教学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德育素材的挖掘分析,如图1所示.

2.1 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责任感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德育的基本要求.在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生物与生物学”中,涉及到很多与生物有关的科学技术,比如杂交水稻技术、太空育种技术等.其中,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为我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都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学生课前查阅与袁隆平院士相关的资料,课堂中向其他同学讲述,并分享从这些资料中得到什么启发.袁隆平院士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在1960年经历了罕见的饥荒,目睹了有人饿死在路边,就下定决心研究粮食产量的问题,让每个人都能吃饱饭.后来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农业事业——杂交水稻,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为中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通过大家一起分享袁隆平的伟大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一个人想要成功,想要做出成就,必须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虽然人们在生物学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癌症的治疗、艾滋病的治疗、生态系统失衡、环境污染、病毒的传播等.这就需要学生现在好好学习生物知识,将来能够承担重任,为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2 生命教育与健康生活

在学习“人的生殖”时,学生都很好奇:人是怎么来的?通过该节课,可以了解到每一个生命都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为了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在课堂中向学生扩展介绍母亲在怀孕生产过程中,身心所承受的极大痛苦,也可以让学生把书包背在前面模拟孕妇系鞋带等动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体验母亲怀孕的辛苦.同时,通过图片、视频及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意识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的艰辛,从而能够懂得感恩父母,增强感恩意识,进而提高承担责任的能力.最后,以学生齐唱歌曲《感恩的心》结束,布置作业——回家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生通过这些体验更能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与父母的不易,进而学会感恩父母,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生活.

再如,学生中往往存在一些不良卫生习惯,比如饭前便后不洗手、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等,在八年级的“传染病的预防”中,结合学生亲身经历的新冠疫情,在生物课堂中带领大家认识疫情元凶——新型冠状病毒,以及如何预防传染病,如切断传播途径(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多通风等)、隔离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加强锻炼等),指导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便他们可以健康地生活.另外,播放《同心战“疫”》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看到在疫情面前,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创造了很多奇迹,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民族自豪感.同时有很多人因此失去了生命,也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珍惜爱护生命.

在学习“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課中,与学生一起“探究暴饮暴食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时,学生说出自身的不良饮食习惯,比如经常吃垃圾食品、挑食、暴饮暴食等,然后结合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习,探讨不良习惯的危害及原理,指导学生进行健康的饮食.通过该节课,学生意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3 心理健康教育与自我认识

在“人的个体发育”一节中,青春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由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双重作用,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都发生极大的变化,比如情绪容易波动、对异性有较强的交往欲望、自我意识增强、兴趣易转移等,如不加以引导,可能会产生较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对这些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心理变化情况,明确此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要及时提醒学生通过一些合适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听音乐、散步或者向知心朋友倾诉等,这样才能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日常的学习中.另外,在遇到挫折时,也不必气馁,因为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最重要的是如何渡过难关,迎接新的挑战.最后,以全体学生诵读席慕蓉的诗《青春》结束,告诫学生珍惜青春时光,不负韶华,勇往直前.

2.4 保护环境及生物多样性

七年级上册第二、三章节中围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展开,其中,美国科学家斥资建立的生物圈Ⅱ号最终以失败告终,学生了解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生存空间与环境是有限的.进一步通过图片、视频资料展示现在的环境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垃圾泛滥导致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都受到影响.在《垃圾围城》这部纪录片中,导演王久良两年走访调查了北京周边几百座垃圾场,发现整个北京市已经被垃圾包围,其实其他城市也有类似情况.通过播放纪录片中的片段——垃圾焚烧、填埋,空气、地下水逐渐受到污染,癌症患者越来越多,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认识到垃圾分类及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美丽的生物圈离不开各种生物的支撑,此前,有15头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家园迁移到玉溪市元江县,之后不断向北迁徙,引起大家的关注.这个新闻可作为很好的德育素材,给学生展示象群的图片、视频资料,激起学生的兴趣之余抛出问题:大象为什么要迁徙?可能是由于其生活环境的恶化,比如食物的短缺、栖息地的破坏等.这就引发学生思考:作为人类该如何与各种动物和谐相处?学生就此问题踊跃发言,教师积极引导,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及野生动物的意识.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宣布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为什么要十年禁捕呢?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首先介绍长江的近况,长江被誉为“鱼类基因的宝库”,共分布有四百多种鱼类,但是由于过度捕捞,长江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生态状况愈发糟糕.最为熟知的“水中大熊猫”——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但在2007年宣布功能性灭绝.长江江豚,是长江生态“活化石”,2017年,数量仅剩一千余头.随着人类对鱼类的过度捕捞及对水环境的破坏,长江中一些鱼类濒临灭绝.因此 ,“十年禁捕计划”的实施,可以让长江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得到恢复.

学校每年会组织一次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在某次徒步活动中,大部队停留下来休息并欣赏风景.学生兴奋地告诉笔者:“老师,我看到了白鹭,还有黄鼠狼,黄鼠狼的学名叫什么呢?白鹭是什么鸟?这是湿地生态系统吗?……”这一连串的问题让教师感到欣慰并顺势引导学生:江边滩涂属于湿地生态系统.学生在亲身体验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及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体验到大自然中生命的美好,从而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给更多的物种营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

总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初中阶段是其德育素养提升的关键时期,身为中学生物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将德育放在教学任务的首位,而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有生命的物体,生活中处处有生物,生物中处处有德育,比如社会责任感、科技发展、生命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因此,在后续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新闻时事继续挖掘德育素材,并适时、适当地在课堂中渗透引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养成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覃国玉.初中生物课堂德育素材的挖掘与实施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9(8):22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张丽.STSE理念下初中生物课堂德育素材的挖掘和实施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5):25-26.

[4] 毛丕勇.探究高中生物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7):161.

[5] 熊硕.高中生物學教学中德育的实施体系构建[J].教育科学论坛,2018(22):17-20.

[6] 刘为利.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26):56-58.

[责任编辑:季春阳]

猜你喜欢
健康生活全面发展初中生物
基于儿童健康生活需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教学探析
“舌尖上的教育”是如何成为国策的
“舌尖上的教育”是如何成为国策的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与探索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