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论与实践的时空比较中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2023-11-02 16:06金鑫吴航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话语权

金鑫 吴航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权;世界意义;国际传播

中共二十大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这是我们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今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期间,强调中国共产党将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动力,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面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与国际社会同行现代化之路,是新征程上对外交往与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使命。

一、多样化的现代化学说是不同制度模式和发展道路竞争的理论表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课题组认为,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和发展过程。从历史现象看,现代化被广义地看作是一场由西方社会发端,后传递至全球范围内的至今仍在进行的人类文明转型发展的变化,涉及由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思维等方方面面的深刻的社会变革;从发展过程看,现代化被看作是国家通过工业化进程而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前沿的过程,尤其特指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经济落后国家通过科技和产业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过程。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各国不可剥夺的权利。2010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出访澳大利亚前夕,在白宫接受澳大利亚电视台专访时曾有一段著名评论,他说:“如果超十亿的中国居民都过上澳大利亚人、美国人的生活,那么我们所有人都将陷入十分悲惨的境地,因为那是这个星球所无法承受的。所以中国必须选择一个更可持续的新的发展模式,在获得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好地应对环境问题。”这段采访在国内媒体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很多网民批评,说美国的统治者认为中国人“不配”过西方人的生活。其实,如果结合上下文来看,至少可以得出两个观点:第一,中国人民同样拥有追求现代化、过上现代生活的权利,这是谁都不能否认和剥夺的;第二,中国式的现代化的确不能走西方的老路,尤其不能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

西方作为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起跑者,形成了一整套系统性的理论体系、叙事逻辑和话语范式,长期垄断话语主导权,也使得现代化议题成为东西话语权竞争的一大焦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围绕着现代化这个复杂现象和过程,形成了经典现代化理论、经济发展理论、政治发展理论以及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等学派众多、观点不一的理论学说。这其中,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提出的“增长阶段”理论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在其1960年出版的代表性著作《经济成长的阶段》中,罗斯托基于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历史的抽象和概括,提出从传统社会到现代化要经历六个阶段,即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他认为,经济现代化将导致社会现代化,最终导向政治现代化。该书一度成为美国战后非小说类最畅销著作,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但很少有人知道,作为生活在冷战年代的学者,罗斯托本人同美国政府特别是情报机关、美国心理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的副标题名就是“非共产党宣言”,其对抗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目的显而易见。

由此可见,多样化的现代化学说从来就不是纯粹的书斋学问,而是不同制度模式和发展道路竞争的理论表现。认识这一点,对于今天我们更好地破解现代化问题上的西方话语霸权,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和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不同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比较:没有最好,只有更合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分析、比较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代表性道路,有助于我们汲取历史经验,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的历史方向前進。

(一)西方现代化道路:殖民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无法复制

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给西方国家带来近四百年的繁荣与兴盛。但不能忽视的是,从历史上看,西方的现代化和殖民主义、奴隶制度联系的历史远远长于其与殖民主义脱钩的历史。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殖民者从海外殖民掠夺中攫取的巨额财富在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德国经济学家曼德尔20世纪60年代的估计,西方国家在殖民过程中的掠夺所得,超过了1800年左右整个欧洲使用蒸汽动力的工业企业的资本总额。这一点,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多次发起的索赔中看得更清楚。1999年,一批非洲国家提出向曾经殖民非洲的发达国家索赔777万亿美元;2005年,加勒比十四国索赔7.5万亿英镑,美国黑人群体索赔17.1万亿—20万亿美元。近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曾通过有关决议,对此类索赔给予道义支持。但支持这些决议的都是发展中国家,欧美国家几乎一致地否决了这些决议。西方国家现代化财富积累的另一大途径是挑动战争冲突并从中渔利。美国在20世纪通过参与两次世界大战获得巨额财富,赢得全球经济霸主地位。近年来,为维持美元霸权,维护垄断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利益,美国通过挑动国际地缘冲突,促使国际短期资本回流美国,助推美元升值,使美国垄断资本和金融寡头继续大发战争财。

不难看出,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本质上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历史上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在当今时代条件下更无法被发展中国家复制。

(二)苏联式现代化道路:自我封闭的僵化旧路没有出路

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内生性特征不同,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道路是外生性的。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一些国家面对西方殖民扩张与压迫觉醒起来,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探索自己的现代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苏联的现代化探索道路给我们留下的启迪与教训十分深刻。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探索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同时处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的条件下进行的。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国家工业化道路发生了激烈争论,最终以斯大林为代表的重工业优先的道路取得了胜利,形成了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为特征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形成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德国法西斯发挥了重大作用,具有历史合理性,但随着时代的前进,特别是在二战后新技术革命兴起的国际背景下,这一模式没有与时俱进自我革新,反而日益神圣化、公式化,最终走向僵化的反面。对外关系上,斯大林模式下的现代化自成体系,自我封闭,脱离了世界市场竞争,拒绝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合作交流,“两个平行市场”理论使国家游离于世界经济主体之外,日益落后于时代潮流。意识形态上,苏联不断批判资产阶级科学和文化,将自然科学人为贴上阶级标签,拒绝接受并利用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苏联解体、亡党亡国的教训很多,封闭僵化的现代化道路选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三)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照搬照抄必然水土不服

苏联现代化的失败教训表明,在现代化道路选择上拒绝承认人类文明共性,坚持封闭排外是死路一条,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忽视自身独特国情,照搬照抄西方现成的制度模式,同样难以取得成功。二战结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应对来自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意识形态挑战,将自身发展模式和现代化道路包装成所谓“普世价值”,不遗余力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拉美经济改革持续了20余年,使拉美地区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了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的经济转变,但过度开放迅速带来了贸易失衡,大部分非关税壁垒被取消,直接冲击了本国民族制造业。金融自由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的脆弱性,在不具备基本开放条件下过早推行资本账户开放,不可避免引发金融危機,进而导致经济衰退。新自由主义改革还加剧了这一地区本已严重的收入分配问题。13个拉美国家的基尼系数均高于0.4,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造成社会的动荡与分化。f近年,拉美政坛左翼崛起、民粹主义和钟摆效应,都是新自由主义改革后果的持续体现。事实充分说明,发展中国家照搬照抄西方现代化道路,难以改变的结局是水土不服与动荡失衡。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建立在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现代化经验的比较探索之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建立近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新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探索一直是人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新中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艰辛历程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立足中国国情,同时秉持宽广的世界眼光,在对不同国家现代化模式成败得失的比较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个时期,我们党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体现在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超越上。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一穷二白的国内经济基础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缺乏,走苏联式的现代化道路曾经是中国共产党人深信不疑的选择。但随着实践的深入,苏联式现代化的弊端逐渐暴露。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明确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不同于苏联的特殊性,应该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表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过艰辛探索,党领导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向着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目标不断发展,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经济基础。

二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这个时期,我们党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道路上正反两方面经验,同时以开放的胸襟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先进经验,把握人类社会现代化普遍规律,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打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新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中国经济创造了世界奇迹,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初步成型。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针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情、国情、党情的最新变化,从新的实际出发进行了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丰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这个时期,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了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新发展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确立,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制度体系日趋完善,物质基础更为坚实,全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更加自信,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的影响日益深远。

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世界意义

比较了国际上不同现代化道路的利弊得失,回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现代化道路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又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马克思、恩格斯很早就关注并研究现代化问题,他们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包括《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对现代化问题作出过很多阐述,一些重要观点,例如: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过程;应全面评价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应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与社会和谐等至今对于各国现代化进程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天下为公、民为邦本;厚德载物、讲信修睦;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这些为当代中国开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百年来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围绕“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条主线,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这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作出的原创性贡献,打破了西方利用话语霸权树立起的“西方现代化道路中心论”。菲律宾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会创始人赫尔曼·劳雷尔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等观点,为解释不同国家间现代化的差异性提供了一个多元文明的视野。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道路选择和重要方法论启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能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一条重要方法论原则,那就是坚持自信自立:各国有权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国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方法论启迪。柬埔寨柬中关系发展学会会长谢莫尼勒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老路,以勇气和智慧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对于柬埔寨等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更具借鉴意义。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既能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能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运动自诞生之日起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注意到,资本主义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现代化是有根本区别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中,人与社会是片面甚至畸形发展的,只有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现代化,人与社会才能真正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特色、最显著优势和最有力保证。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摒弃了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汲取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科学处理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劳动与资本、开放与自主一系列重大关系,既能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能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给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以巨大鼓舞。英国知名学者马丁·雅克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因为中国的起源而独特,因为中国的规模而独特,因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而独特。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传统,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方式。

五、因势利导推进国际传播,与国际社会同行现代化之路

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世界意义,因势利导推进国际传播,推动国际社会与我同行现代化之路。为此,应把握好以下五组关系: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有其普遍性特征,但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实现方式。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要多讲共性。引领国际社会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并不是脱离人类文明道路的另起炉灶,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避免“中国例外论”。既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又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给世界带来什么,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视野和使命境界;另一方面,要讲清个性。通过讲清中国式现代化基于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引领各国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鼓励各国坚持自信自立,依据自身特点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以社会主义为制度基础和发展方向,引领人类社会思考并走向一种新的发展道路,创造着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对此,在对外传播中应该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同时,面对当前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变本加厉的抹黑打压,以及一些民众对中国发展道路根深蒂固的误解误读,在对外传播中应注意方式方法,将社会主义逻辑“嵌入”现代化逻辑,润物细无声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国际化,关键要创新理论外宣工作方式,超越资本主义人类文明旧形态话语体系,在总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优势、经验上下功夫,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上下功夫,建立一套新的符合当代人类文明进步潮流的、可以为世界人民所认同的话语体系,在构建中国理论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上下功夫,打好官方话语、专家话语、基层话语和大众话语“组合拳”。加快组织和培养理论外宣队伍,加强理论外宣材料编写,充分利用各类传统和新型外宣平台,建立涵盖不同领域发展经验的主题案例库、故事库、参观点线库,突出接地气和人间烟火气,以可视化的方式,向国际社会特别是“Z世代”展现真实、系统、全面、生动的当代中国形象,让世界读懂中国。

不同传播对象的关系。面向西方国家宣介中国式现代化应坚持求同存异,互学互鉴,重点就东西方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加强交流。面向发展中国家传播中国式现代化宜进一步突出重点,加强内容建设,以“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传播重点,增强共情共鸣。加强世界文化多样性、跨文化、交叉文化研究,“因地”传播、因材施教,使中国理论、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在对象国民众中喜闻乐见、深入心灵。

讲与做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同时继续做好“样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解決好中国式现代化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进一步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坚持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将中国式现代化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落实“三大倡议”结合起来,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旗帜鲜明反对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话语权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