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霁月 汪盛玉
摘 要:人的全面发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价值取向。实现共同富裕过程的渐进性、目标的整体性和实践的辩证性凸显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性、系统性和统一性等特点。结合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和现实,从社会和个体角度分析,人的全面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境。物质生产不能完全契合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內容与机会不均衡,个人追求全面发展的本领不强。因此,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破除人的全面发展的阻碍,完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理路,以高质量发展筑牢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根基,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推进社会公正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均衡条件,以主体的精神富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内生动力,以建设生命共同体增强人的全面发展的后续能力。
关键词: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理路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23)04-0001-0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22,这一重要论断对科学理解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正确指引。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以来,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得到理论界高度关注,研究成果也日趋丰富。就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研究。比如“人的全面发展是共同富裕的根本价值目标”[3]24,还有学者认为“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4],也有学者认为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价值理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质要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价值引领是展现人的全面发展[5];二是共同富裕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途径研究,比如要“树立新时代共同富裕观”[3]26,还有学者从人力资源的视角构建了“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个体全面发展路径图”[6]。实现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都是历史性发展着的、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问题。关于实现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既需要循着前人的研究继续前进,也需要从历史的视角,通过实践中的问题去深入考察。“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7]146,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既需要以人的全面发展彰显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也需要以实现共同富裕实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此而言,在唯物史观视域中,坚持问题导向,研究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十分必要。
一、实现共同富裕视域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尺度
人的本质力量是在人的物质生产中得到展现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个人的本质是通过如何表现自己的生命体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和人的生产,包括“生产什么”“怎样生产”是一致的[8]520。根据这一观点,可以认为推动共同富裕的历程、目标和实践凸显人的全面发展价值取向和内在意蕴。
(一)推动共同富裕历程的渐进性彰显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性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不断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共同富裕中呈现的“破障碍-打基础-谋重点-抓全面”历史逻辑的必然要求。
新民主主义革命扫清了推动共同富裕的政治障碍,革命胜利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历史起点。有了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使自己脱离内外反动派的影响……改造自己从旧社会得来的坏习惯和坏思想”[9]。质言之,在刚刚成立的人民的国家推动共同富裕实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为人的思想改造,避免误入歧途,努力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前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指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制度基础和物质准备。正如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文中指出的:“实行合作化,……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10]。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推动共同富裕开辟了道路,但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全体人民的伟大实践。基于此,我们党提出要把人民培养成为德智体都得到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正确指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谋划推动共同富裕的重点突破,夯实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根基。在这一阶段,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维度正式出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内在动力。在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历史语境中,推动共同富裕既体现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点领域突破,也体现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的梯度发展战略。这一阶段,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性升级。在该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深厚基础,人的全面发展在丰富的物质文明中有了新的指向,即人的全面发展从寻求人的生存走向追求人的生活。这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强调“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内在统一,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价值旨归;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22,在关注人本身中实现物质富足,精神富有。
(二)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整体性表明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性
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整体性体现在其基本内涵、依靠力量、衡量指标上具有全面性、总体性和多维性。人的全面发展状况彰显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因此,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呈现系统性的特点。
首先,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系统性。“推动共同富裕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有利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11]人的期盼表现为人在寻求自身需要的满足,人的需要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划分,其中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人的需要的最基本划分。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而论,共同富裕应当充分满足每一个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在新时代,共同富裕目标有着丰富内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由此可以看出,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也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包含物质、文化、生态、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目标。换言之,人的全面发展应体现人与物、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
其次,人的全面发展主体的系统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12]共同富裕凸显的是依靠所有人创新创造、共享发展成果的富裕。因此,在共同富裕的价值视野内考察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是所有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少数特权阶层、少数高薪行业、少数发达区域的人的全面发展;也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要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斗才能实现。因此,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凝聚中国力量;需要人人都承担发展任务;需要对发展成果进行公正的系统性分配,只有如此才能创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最后,人的全面发展途径的系统性。共同富裕多维衡量指标彰显人的全面发展内容的丰富性,因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是系统的而不是单一的、是动态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推动共同富裕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保障,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发挥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加强文化建设,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推动共同富裕实践的辩证性表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性
推动共同富裕实践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在发展状态、关键环节和行动原则三个方面都体现了相互作用的特点。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因此需要辩证统一地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推动共同富裕在发展状态上质与量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条件的统一性。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的解放是一致的。人的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8]527,人的解放是物质生产、精神交往等各方面促成的,推动共同富裕任务完成的质量不同决定着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不同。从质与量的对立角度看,如果只关注质的提高,不关注量的增加,那么富裕程度过弱就不能在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会失去深厚根基而不能充分实现。如果只关注实现共同富裕任务完成量的提升,不关注共同富裕内容质的优化或者只注重某一方面的富裕,人的全面发展的多方面需要就无法满足,那么人的全面发展就会失去本意,甚至可能会出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异化。从质与量的统一性角度看,只有推动共同富裕实践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全方位的积累,实现富裕程度的跃升,才能夯实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第二,推动共同富裕关键环节的相互作用表明人的全面发展是整体和部分的统一。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 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7]210。由此可以看出,共同富裕既需要整体性发展作为前提条件,也需要各部分的协调推进。这表明,整体富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只有整体富裕了,生产出了更丰富、更高质量的物质产品,才能有满足所有人的全面发展的各种需要的可能性,才能奠定整体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但这种可能性实现的关键条件在于“分蛋糕”,即处理好部分之间的关系,补齐行业、阶层、区域等各方面不平衡、不协调的“短板”,整体富裕才能更大程度上满足所有人的全面发展的多种需要。换言之,作为实现共同富裕重要环节的生产与分配的辩证统一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第三,推动共同富裕行动原则的相互作用表明人的全面发展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实现共同富裕是历史的过程,因此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就要尊重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与时俱进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行动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24。因此,推动共同富裕不能消极无为,而要与时代共进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满足全体人民全方位多层次的需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的现代化。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制约实现共同富裕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实际,“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7]142。循序渐进推动共同富裕表明其目标任务、具体实施、衡量标准要遵循一定的历史条件,具有阶段性特点。这必然要求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合理设置阶段性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科学谋划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采取更强有力的举措,避免人的全面发展的盲目性,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实现共同富裕视域中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困境
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丰富了人的全面发展内容、拓宽了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路径,创造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更多条件。但是,实现共同富裕也面临一定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使人的全面发展存在亟待破解的障碍。
(一)物质生产还不能完全匹配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在于主体能够在物质生产劳动中生成、完善自身的本质力量,当前物质生产不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物质生产的手段而言,一是物质生产中创新动力不足,阻碍了主体在生产中彰显自身力量。“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13]203。创新是人的主体性、实践性的体现,当前我国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创新动力不足,影响了主体革新世界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人们通过这种“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8]162来彰显自己的力量,最终阻碍人的全面发展。二是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得到完全满足。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自然界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前提,离开自然界,人的全面发展无从谈起。当前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已經严重影响了人的发展。“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13]198-199。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形成威胁,阻碍了人的本质力量彰显。另一方面,就物质生产的产品而言,不能合理体现和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物质产品的富足。但是物质产品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需要的满足不能完全画等号。现代西方文明“以资本自我增殖为核心的进步强制”,是由“增殖强制”“生产强制”“技术强制”和“消费强制”四环节所构成的有机整体[14]。这种进步强制在全球化浪潮中对人们的需要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的消费强制使原本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消费变成为了资本增殖的消费。无限度的、奢侈的、猎奇的消费经由各种手段不断刺激人们需要的神经,产生了需要强制,背离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自主性特点。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与机会不均衡
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与人自身实際状况密切相关。人自身实际状况是由主体的各种关系集合而表现出来的。 在这些关系中,“城乡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关系之一”[15],因此城乡关系的发展会影响人的本质力量的生成和完善。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城乡二元对立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丰富性。“城乡之间的对立……把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城市动物,把另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乡村动物,并且每天都重新产生二者利益之间的对立。”[8]556城市的快速发展,异化后的主体的全面发展被窄化为“谋生”。当前,我国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人的全面发展存在一定的片面化倾向。
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的机会不均衡。马克思曾指出,在生产力发展有限的情况下,“一些人靠另一些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一些人(少数)得到了发展的垄断权;而另一些人(多数)为满足最必不可少的需要而不断拼搏,因而暂时(即在新的革命的生产力产生以前)被排斥在一切发展之外”[16] 。经过经济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我们国家的生产力大幅跃升,并在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上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当前一些领域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所有人共享全部发展成果还存在一定障碍。
(三)个人追求全面发展的本领不强
随着生产的进步,我国人的全面发展的本领总体上呈不断增强的趋势。但是生活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等因素导致部分人抱有“躺平”的心态。《中国青年研究》曾就“躺平”进行学术讨论。其中有学者认为“躺平”是情绪宣泄、重建自我、意见表达的表现[17],也有学者主张“躺平”体现了人们在奋斗观上的偏离[18] 。笔者赞同后一种观点。首先,“躺平”的心态削弱了人们对自身发展的反思,影响人们进行与共同富裕相一致的人生目标的选择。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性,要求人的发展必须符合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只有这样,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从梦想成为现实。选择“躺平”实质是个人发展背离了社会发展方向,这就会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动机生成。其次,“躺平”的心态容易让人们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解构奋斗的意义。“躺平”意味着消极面对生活,否定奋斗在实现人自身力量中的重要性,这无疑会阻碍人们获得人的全面发展的各种途径。最后,“躺平”的心态会影响人们在推动共同富裕中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机遇的能力。如前所述“躺平”不仅解构了奋斗的意义,更误解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意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功利化、庸俗化的理解直接影响人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各种条件的深刻认识,最终导致人的技能片面化、同质化,这是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三、实现共同富裕视域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
基于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的全面发展是共同富裕的价值旨归,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导向。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个体维度上共同富裕的具象化呈现,对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各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当立足当前发展实际,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按照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特征把握其实现途径。
(一)高质量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28。因此,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7]142。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要以高质量发展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多种需要。
首先,物质生活富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物质生产发展通过制约其他方面的发展来最终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没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空中楼阁。其次,丰富的物质基础指向人的发展的全面性。人的全面发展,关键在全面,因此人的需要应当是丰富的,所以高质量的物质生活应当获得丰富的、全面的物质成果,而不仅仅停留于物质充足。但需要指出的是,物质生活富裕的价值指向是满足人的需要。因此从现代社会发展来看,物质生活富裕应当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美好”一词显示出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不仅是丰富的而且是合理的。也就是说,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们的正当需要而不是迎合人们的欲望。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一些不合理需要是贪婪、奢靡的体现。因此,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就是对满足人的合理需要的呼喊。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民主的主体、作用方式影响着民主的实现进而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必然反映在人的发展状况中。《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争得民主后能够集中所有生产工具,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9]。当代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第一,“全过程”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在制度确立和运行时在空间上的全覆盖性和在时间上的可持续性,彰显了人民的事情由人民商讨、人民决定、人民执行的特点,体现了民主始终在各方面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有效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才真正表现为所有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个利益集团的发展,不是某一部分人的发展,才能避免一部分人的全面发展使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丧失,以社会撕裂,部分群体发展程度弱化、发展性质异化为代价。
第二,“人民”彰显了民主的主体、内容和范围的全面。人民的概念就其现实性来说是指“拥有民主权利的具体人民群体,是国家政治认同和宪法秩序体系得以建构运转的逻辑起点,一般由宪法及宪法性法律予以规定”[20]。主体之全面,表明全体人民都能够享受民主权利,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内容之全面,表明人的全面发展的各种需要都可以通过民主的形式来获得。范围之全面,表明破解人的全面发展障碍的方式是一体多维的,既包括整体上的中央、地方和基层各种民主制度体系,也包括跟保障人民民主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社会公正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均衡条件
共同富裕内含深厚的社会公正价值,扎實推动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维护社会公正“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整体化的健康、可持续推进,具有极为重要、不可替代的意义”[21]。由此可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公正。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社会公正“是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现实条件的公正……必须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的推进和积累”才能实现[22]。因此要以社会公正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动态均衡的条件。
第一,实现发展机会的均等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如果发展的机会不均衡,所有人的全面发展就会流于形式,也达不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首先,实现区域的发展平衡,采取差异策略。目前我国东中西部的发展存在一定差距,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发展机会的均等。因此要在统筹整体发展大局中,采取差异性政策,改变落后地区的发展状况,从而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程度的平衡性。其次,强化社会保障,扶持弱势群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兜底帮扶和保障困难人群,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基础的一致性。
第二,提高共享能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人的全面发展条件无论多么充足,最终都需要人们主动积极并有足够能力利用这些条件发展自身素质。在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共享能力即包括将共享成果与个人需要、个人实际条件相结合,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能力,也包括从维护社会公正出发,为他人提供共享成果的能力。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个体与所有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有复利的良性循环:个体的物质生产实践过程就是利用共享成果发展自己的过程,个人的共享能力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这也意味着个体能够通过这一过程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贡献更多可共享的成果。正是由于推动共同富裕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促进,共享能力不断提升、共享成果不断丰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从理想一步步转化为现实。
(四)以精神富有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人的全面发展除了需要通过物质生产来实现,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精神富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以及智力支持。有学者指出,精神富裕属于哲学范畴,是反映、衡量主体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上,在精神生产、生活领域中,对各种精神要素资源,如思想道德、价值取向、风俗习惯、思维与行为方式等方面选择、追求、创造的能力与意愿,以及在此过程中展现出的正面积极的精神满足、享受、发展和超越程度[23]。由此可见,精神富裕体现为主体有很高的精神选择与追求能力、精神生产与享受能力、精神共享与创造能力。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视野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通过推进精神富有来形塑主体的奋斗观,主要表现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们的奋斗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奋斗精神融入文化建设、人们日常生活和利益满足的过程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奋斗观;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人们的奋斗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性、民族性的表现,以此来涵养人们的奋斗观,能提高人们对正确奋斗观的接受程度;大力发展高质量的教育,通过教育引导个体科学认识奋斗观,克服不会奋斗、不想奋斗的各种错误观念;抵制西方不良思想的影响。西方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错误观念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的思想绊脚石,因此要揭示这些错误思想的本质及其险恶用心,避免西方腐朽思想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危害。
(五)以建设生命共同体增强人的全面发展的持久动力
生命共同体“是人与自然共同生存、共同发展,有着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诉求的共同关系模式”[24]。建设生命共同体增强人的全面发展的持久动力就是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人类与非人类生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厚植共同富裕的生态底色,从而以生态共富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保障。
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8]161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要避免陷入人与自然的对立、对抗,要尊重、顺应自然规律,以“生态财富”为持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二是坚持人类与非人类生命互利共存。人类和非人类生命构成了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人类与非人类生命在生态系统中互相影响,不可分离。因此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要反思、校正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避免生态危机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可持续性带来的消极影响,以生态共建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可持续性奠定生态基础。
三是坚持人人平等的生态权利和义务。在推动共同富裕中,除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还要坚持为生态文明建设立法规制。以平等的生态权利和义务避免区域之间生态不公现象产生,保障全体人民持续享有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生态共治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生态保障。
总之,人的全面发展之所以能够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得到逐步实现,根本原因是两者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根本路径,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社会公正、促进精神富有、打造生命共同体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2020-10-29)[2023-06-28]. https://www.gov.cn/xinwen/2020-10/29/content_5555877.htm.
[3]钟明华.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价值旨归[J].国家治理,2021,(45):24-28.
[4]栾海清.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公平与共同富裕: 逻辑关系和政策支撑[J].学习与探索,2022,(5):145-147.
[5]张三元.论新时代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J].探索,2022(5):15-26.
[6]赵曙明,何光远.人力资源视角下的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路径探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2,39(2):49-58.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6.
[10]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37.
[11]张占斌,毕照卿.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逻辑进路、 核心要义与精神实质[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22(5):31-44.
[12]丁海涛.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N].人民日报,2017-10-26(02).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4]余在海,江永霞.从现代文明的本质界限来看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J]天津社会科学,2019,(2):11-16,54.
[15]宗海勇.城乡对立融合的哲学审视及价值指认[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2):15-22.
[16]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95.
[17]熊钰.网络“躺平”现象与青年奋斗精神培育[J].中国青年研究, 2022,(2):14-21.
[18]覃鑫渊,代玉启.“内卷”“佛系”到“躺平”——从社会心态变迁看青年奋斗精神培育[J].中国青年研究,2022,(2):5-13.
[1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
[20]李洋.全过程人民民主内涵的多维展开[J].社会主义研究,2022,(4):1-9.
[21]吴忠民.社会公正与中国现代化[J].社会学研究,2019,34,(5):1-18,242.
[22]汪盛玉.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论[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4.
[23]汪青松.内涵·价值·构建:精神富裕三维之解[J].学术论坛,2011,(11):55-59.
[24]穆艳杰,于宜含.“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当代建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59(3):170-178,235.
The Path to Achieving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in the Vis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LIN Jiyue1,2 ,WANG Shengyu1
(1.School of Marx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2,China;
2.School of Marxism,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Wuhu, Anhui 241002,China)
Abstract: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is a critical value tenet within the pursuit of shared prosperity. The gradual evolution towards achieving shared prosperity underscores the historical, systemic, and unified attributes intrinsic to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Considering Chinas historical and current efforts towards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there exist notable challenges in realizing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from both societal and individual perspectives. Material production does not fully cater to the requisites of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there is an imbalance in the content and opportunities available for such development, and individual capabilities to pursu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re relatively weak. Fostering shared prosperity requires overcoming hurdles to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and refining its implementation pathway. It also demands building a robust foundation for such development via high-quality growth. Further, comprehensive peoples democracy provides the necessary institutional safeguards. Promotion of social justice aids in creating balanced conditions fo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piritual affluence offers an endogenous power for thi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Finally, building a life community bolsters the sustainable capability of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mmon Prosperity;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of New Practice
編辑:李春燕
收稿日期:2022-12-01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2021-047);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科研项目培育类课题(2021ZDG12)
作者简介:林霁月(1987-),女,安徽潜山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汪盛玉(1970-),女,江西彭泽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