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艳
摘要:预算管理是中小学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是当前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预算管理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和绩效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加强对学校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预算执行效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关键词:中小学;预算管理;存在问题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中小学预算管理普遍存在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為此,必须从学校管理层到具体业务部门,再到具体工作人员,对预算管理认识到位、责任明确、制度健全、执行严格。通过全面深入地实施预算管理,真正实现预算由“软约束”向“硬约束”的转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一、中小学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
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预算编制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的影响。预算编制未完全贯彻执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预算没有突出重点、精打细算。预算要坚持能过紧日子、会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把学校预算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来使用,没有体现出预算管理的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部门和单位都是市场主体,有各自的利益和要求。为了达到自身的利益和要求,各部门和单位都会采取各种措施来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而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单位,它没有直接创造利润的功能,它所从事的工作与一般企业不同,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因此,学校预算编制只考虑到了预算本身的平衡问题,没有从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出发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1]。
另外,我国现行的预算编制方法以零基预算为主要形式。而我国现行《预算法》对学校预算编制规定为“全面预算”。这两种预算编制方法并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与效益分析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不可能有足够多的资金来满足所有人对教育资源需求。因此,不能按“全面预算”编制学校预算。
(二)预算执行不严格,控制不严
预算编制的初衷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预算管理却受到了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预算管理的初衷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部分学校存在“重计划、轻执行”现象,将学校的发展完全寄托在上级的财政支持上,对预算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部分学校没有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只注重过程而忽略结果。比如学校将资金投入到无效益、低效益的项目上,导致资金被浪费;某些学校在预算编制阶段,没有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导致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或者是在执行阶段缺少有效监督,使得部分人员随意变更预算数额。这些都会影响到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和长远发展。
(三)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
预算监督是财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重要工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预算监督流于形式。一是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无法掌握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审计部门对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力度不够,部分单位财务管理混乱、不规范,有的甚至还出现违规违纪行为。三是财政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目前多数财政部门只是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还没有对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等全过程进行监督,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不能及时制止和纠正。四是纪检监察部门对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重要领域的监督力度不够。
(四)预算编制方法落后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仍然比较落后,在实际工作中,各中小学校依然采用“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这种编制方法存在着诸多弊端:首先,预算编制时没有科学合理的预测数据,导致预算编制不准确,影响预算的执行效果。其次,由于中小学经费来源单一且具有一定的刚性,加之预算编制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使得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了“先定后支”或“边定边支”的现象。最后,中小学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资金超支情况,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2]。
(五)绩效管理意识淡薄
中小学预算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预算管理绩效意识的淡薄,必然导致中小学预算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第一,缺乏绩效理念。绩效管理理念是中小学预算管理工作的灵魂。只有树立绩效管理理念,才能做到预算编制有目标、执行有监控、结果有评价、改进有反馈、责任有追究。第二,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没有重视前期的准备工作,对项目内容缺乏必要的了解,或者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随意调整,造成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脱节,预算执行无法做到事前有准备、事中有监控、事后有评价。第三,绩效评价不够完善。在编制预算时,缺乏对绩效目标的科学设定和量化分解,对资金使用情况缺乏及时有效的监控和评价,使预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第四,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中小学财务人员普遍存在业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对国家财政政策和预算编制缺乏全面了解;财务管理理念落后;财务管理方法单一。第五,当前中小学都没有建立绩效评价体系,评价结果得不到有效利用,影响了学校对预算编制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影响了学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中小学预算管理对策分析
(一)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预算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对各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要做到全面、准确、科学、合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工作不能够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学校要对预算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控制,要对每一个部门、每一项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核和严格的控制,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学校要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及预算年度财务收支状况,本着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的原则编制预算,并对学校收入进行预测分析,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
加强学校预算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对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只有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职业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使他们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学校还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体教职工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学校各项经济活动全过程控制与监督才能有效地提高学校财务工作质量,才能保证学校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3]。
(二)重视预算执行工作
中小学在进行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认真的对预算执行工作进行管理。首先,要将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各个部门和个人,明确各个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责任。其次,要严格遵守预算执行的时间要求,每个项目在执行时都要及时进行跟踪和检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再次,要保证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最后,学校的财务人员要将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当中去。此外,学校还应该制定出完善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学校在进行财务工作时要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确保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这一方面学校需要制定出一系列监督机制和监督方法,在资金使用上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此外,学校也应该制定出一系列完善的奖惩制度,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调动财务人员和各个部门以及个人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小学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必须要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在日常运行过程中要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完善和更新。同时,中小学还应该将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去。通过对预算进行管理和控制来有效地提高中小学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中小学各项业务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中小学财务人员还应该积极参与到学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去,确保各项业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三)完善预算监督机制
完善预算监督机制,要做到:一是健全预算管理的监督体系。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监督体系,需要将财务、审计、监察等部门联系起来,形成全方位的预算管理监督体系。二是建立健全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机制。学校应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三是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学校应对预算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学校内部绩效考核体系,从而加强对预算管理情况的监督。四是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财经纪律,加强对学校各类资产使用、处置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严禁账外设账、私设小金库;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五是加强对重点项目和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国家有关财务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校重要项目进行检查或审计,尤其要加大对“三公”经费支出、会议费、培训费等专项经费支出的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反财经纪律和财经法纪行为,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
(四)更新预算编制方法
针对预算编制方法的问题,首先应当重视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应当重视收集财务相关数据,充分了解学校每年所需的各项经费数额和具体用途。其次,在制定预算时应当充分考虑学校经费来源渠道单一、资金刚性等实际情况。再次,应当改变原有预算编制方法。改变“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采用“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可以充分体现各部门和各单位之间的收入水平差异和支出项目差异。最后,应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力度。首先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监督学校各项支出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其次应定期对各部门和各单位进行检查指导;最后应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以保证预算编制方法和执行效果。
另外,中小学预算编制的方法,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如将零基预算法与增量预算法相结合、将项目预算与资金预算相结合等,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同时,在编制方法上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预算编制中要充分考虑学校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将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安排有机结合起来。第二,预算编制要充分考虑学校各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工作特点。第三,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缩不必要的开支,如在保证基本教育教学支出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非必要非刚性支出。
(五)提升绩效管理意识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财政管理模式,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单位需要运用预算绩效管理方法和工具,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分析,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不断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和重视非常重要。
首先,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应从政策、制度、机制和人员等多方面加强对预算单位的支持,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其次,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在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组织机构建设,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积极推动学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应组建由财务、审计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或专家组,为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建立健全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学校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项目特点,建立健全以财务收支指标、教学质量指标、社会满意度指标、发展效益指标等为主的多维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财务收支评价指标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和权重设置,既要保证资金使用效率高、效果好,又要保证评价结果能客观反映预算单位的实际情况[5]。
最后,做好基础信息建设工作。学校要重視基础信息建设工作的开展,将其作为开展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保障。在基础信息建设过程中,需要全面掌握学校办学规模、经费来源、收支情况和资产情况等各类基本数据;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年度目标和规划;以发展规划为依据编制学校年度部门预算草案;以项目为单位编制年度预算草案。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方式将资金筹集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经济业务纳入绩效管理范围。
三、结束语
综上,中小学预算管理是一项需要持续不断学习的工作,在国家政策的要求下,不断适应新的政策和制度,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为财务管理的科学、高效提供有力支持。中小学预算管理工作需要有前瞻性和计划性,合理制定预算目标,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小学在预算编制、执行、调整等方面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通过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完善内控制度等方式,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进程,提高中小学预算管理水平和效率,进一步发挥学校财务在学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方方.中小学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富生活,2023 (08):73-75.
[2]字秋芊.中小学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质量与市场,2023 (07):94-96.
[3]单红.浅析中小学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营销界,2023 (06):128-130.
[4]胡明远.中小学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质量与市场,2022 (13):76-78.
[5]黄希.中小学全面预算管理问题与解决对策[J].质量与市场,2022 (1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