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认证背景下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研究

2023-11-01 07:06王敬策
知识文库 2023年19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语言学学期

王敬策

本研究基于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以语言学导论课程为例,通过将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细化,制订合理的课程目标,建立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之间的支撑关系矩阵;根据课程目标及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建立相应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应用该评价体系,对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及各项课程目标的掌握程度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为后续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指明方向。

1 课程基本描述

语言学导论课程是英语(师范类)专业的必修课,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属性及内部层次,熟悉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学生日后进一步深造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既能借助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提升语言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解释语言现象,深化学生对语言的认识。课程主要涉及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等知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理解、区分语言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理论,运用语言学知识及理论观察、分析、评价语言现象,为即将从事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及话语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2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阐述语言的本质、起源,英语的内部结构、功能及微观语言学各分支的核心概念(目标1);能应用语音理论、词汇知识、句法知识、语义理论分析语音变化、词义变化、歧义句、言外之意等语言现象(目标2);能依据语言学理论进行初步的语言研究,阐释个人观点,对问题进行理性思考(目标3)。

3 課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实现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目标1实现对毕业要求中学科素养的支撑,即掌握英语语言学、文学等相关知识,了解英美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概况,了解英语学科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2实现对毕业要求中实践能力的支撑,即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目标3实现对反思能力的支撑,即理解教学过程中反思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具备创新意识,能够综合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4 课程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支撑

课程目标的达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课堂参与(5分),在线测试(5分),平时作业(10分),课堂展示(10分),小论文(20分),期末考试(50分)。课堂参与以提问和讨论形式开展,考查学生语音学、音系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相关核心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在线测试考查学生对语言的定义的特征、功能、辅音、元音、音位变体、音位规则、超音段、词类、语素、句法关系、直接成分、句法功能、语义关系的理解。课堂参与和在线测试支撑课程目标1。平时作业通过简答题、应用题、论述题的作业方式考查学生运用语音知识、音位规则、词汇规则、句法理论解析语言现象的能力,该项目支撑课程目标2。课堂展示指同学以小组协作性任务的课堂设计为基础,围绕某语言学理论主题,分析并拓展同一理论下各种体裁的语料,学生学习从不同的微观语言学角度理解语篇,通过语篇分析来总结和发展作者和自己的观点,提升思维能力。小论文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展开,是对课堂教学活动很好的延伸和深化。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配合课外查阅资料,对一些语言理论和现象加以分析和阐述。课堂展示和小论文支撑课程目标3。在期末考试中,判断题、填空题和连线题折合17.5分,支撑课程目标1;选择题和应用题折合17.5分,支撑课程目标2;分析题和论述题折合15分,支撑课程目标3。

5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和分析

课程目标达成度结果:

以2020级英语(师范类)五个班级学生个体提问成绩、测试成绩、常规作业成绩、小组讨论成绩、课堂展示成绩、大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为评价依据计算各课程目标达成度,课程目标1、2、3的达成度分别为0.850、0.849和0.745,如图1所示。

学生个体课程目标1达成度分布情况见图2。

全体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课件和视频等资料,按时按照任课教师的要求课前自主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记笔记,并掌握了课程的基本知识,能够在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环节清晰地表述和解释相关知识点,能够认真并且有质量地完成平时作业,课后认真复习,积极参加测试,期末复习阶段,深刻理解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认真复习,他们达成了课程目标1。学生个体课程目标2达成情况分布如图3所示。

全体学生基本能够运用语言学知识,分析语言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小组讨论作业和期末考试中,涉及的题目有一定的应用性和趣味性,学生比较感兴趣,学起来不觉得枯燥,因而能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进行理性思考,达成了课程目标2。学生个体课程目标3达成度分布情况见图4。

学号尾号为43、46、14、24、22、56的6名同学,在完成小组合作项目——课堂展示的环节中,对于展示内容阐释不清,其中暴露出展示内容选题不新、英语讲解有困难等问题。在撰写小论文过程中,这些同学虽然能够查找研究资料,进行初步的研究,但个人观点不够突出。期末考试环节中涉及的分析和论述题,这些同学不能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阐述,主要原因是平时积累和练习不足,最终导致这些同学没有达成课程目标3。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小论文、课堂展示的指导力度不足,在后续教学中,要引以为戒。

其他学生能够比较清楚地阐释课堂展示内容,完成小组合作项目,撰写的小论文符合评分标准,并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和论述期末考试中涉及的相关题目,达成了课程目标3。

6 学生学习成效自我评价情况分析

本学期期中和期末,对本专业147名学生,进行了两次学习成效自我评价问卷调查,问卷问题涵盖课程目标、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授课评价三方面。

学期中调查问卷如下:(1)本人清晰地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毕业要求以及它们的对应关系。(2)本人清晰地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3)本人清晰地了解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4)通过半学期的学习,本人理解了语音学、音系学、词汇学的具体研究内容。(5)通过半学期的学习,本人学会了运用语言学理论知识分析语言现象。(6)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学习过程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能够激发本人学习志趣和潜能、增强本人批判思考能力。(7)课程强化深度学习,能够帮助本人获得理性思考的能力。(8)课程中设计了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度的项目实践、作业等。(9)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够帮助本人有效学习。(10)老师营造了互动与交流的氛围,能够激励本人主动学习和深入学习。(11)老师注重引入知识点的背景,能够引导本人关注语言研究,提升了本人的个人素养。(12)老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帮助本人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13)老师能够了解本人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反馈我的学习成果并给予帮助,能够帮助本人改进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14)课程进度节奏把握较好,本人能够有条不紊地学习。学生从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个维度进行自我评价。

学期期末调查问卷如下:(1)本人达到了课程学习目标并积极探究,创造性地学习。(2)通过全学期的学习,本人理解了语言学及其基本分支的主要观点,并能阐述其核心概念等内容。(3)通过全学期的学习,本人学会了应用语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语言现象。(4)通过全学期的学习,依据语言学理论,本人能进行初步的语言研究,阐释个人观点,对问题进行理性思考。(5)通过全学期的学习,本人养成了主动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获取知识的习惯。(6)通过全学期的学习,本人的学习志趣和潜能、学习意志力、文化意识和批判思考能力都得到了增强。(7)本人能够很好地完成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度的项目实践、作业、测试等。(8)本人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记录笔记,回答问题,参与讨论。(9)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了本人有效学习,提高了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10)老师营造的互动与交流的氛围,激励了本人主动学习和深入学习。(11)老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本人学以致用的能力。(12)老师能够了解本人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反馈本人的学习成果并给予帮助,帮助本人改进了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13)课程提供的学习资源及引导本人自主查询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馆、网络公开课、论坛等多种方式,对本人的学习给予了很大帮助。(14)课程进度节奏把握较好,本人完成了有条不紊的学习。学生从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个维度,进行自我评价。

结合半学期问卷统计数据发现,虽然147名同学全部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畢业要求以及它们的对应关系,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但有0.68%(1人)对问卷中3、4、5、6、7、9、10题目答题为不符合。此外有2.04%(3人)认为不能跟住老师的教学节奏有条不紊地学习。

结合全学期问卷统计数据发现,所有学生均认为自己达到了课程学习目标并积极探究、创造性地学习,但是结合全学期问卷中问题2具体分析数据,发现0.68%(1人)的学生认为没有达成本课程的课程目标2,即知识目标;结合问卷中6题的数据,发现0.68%(1人)的学生认为学习志趣和潜能、学习意志力、文化意识和批判思考能力没有增强。结合问卷中7题的数据,发现3.4%(5人)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够很好地完成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度的项目实践、作业、测试等。结合问卷中8题的数据,发现0.68%(1人)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记录笔记,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结合问卷中12题的数据,发现0.68%(1人)的学生认为老师没能够了解他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反馈他的学习成果并给予帮助,帮助他改进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结合问卷中12题的数据,发现0.68%(1人)的学生不认为课程进度节奏把握较好,自己不能完成有条不紊的学习。

半学期问卷调查后,教师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给予了一对一谈话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绝大部分学生在教师谈话后,找到了解决学习上困难的方法。特别是对于课程进度节奏把握方面,教师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后,期末时在此方面有问题的同学,由学期中的5名同学降至1名。

基于学生的学习成效自我评价发现的主要问题有:(1)本课程的理论知识有难度,少数学生 学习有困难。(2)少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欠缺。(3)少数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不足,缺乏理性思考。(4)教师课后反馈稍有不足。(5)学习资源稍有不足。(6)课程进度节奏稍快。

7 课程持续改进措施

将本次评价对象与2019级所任课的评价对象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分析,见图5。

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课程目标1、2达成度均有较大幅度提高,课程目标3达成度有小幅度提升,说明在落实了针对2019级课程教学评价结果所提出的部分改进措施有一定成效。

(1)针对课程目标1达成度提升,起到一定作用的改进措施包括:①在课程进程中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与评价,增加自主学习、课前预习等情况的检查频率。②加强督促和辅导,增加线下答疑的次数,提高线上答疑的及时性,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③采用线上小测验形式,增加了测验的频次,帮助学生及时诊断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2)针对课程目标2达成度提升,起到一定作用的改进措施包括:①采用线上小组讨论形式,针对较难的作业题目,展开小组讨论,上交集体作业。②作业题目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主要是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语言现象,此类题目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

(3)针对课程目标3达成度略有提高,教师对于学生课堂展示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在课堂展示的内容上进行了调整。展示的内容为每一次教师布置的讨论题。其次,教师利用课后辅导时间,辅导学生制作课件,修改演讲稿。再次,教师使用量表对学生进行评价更为客观与科学。

另外,根据2020级全体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结合学生学习成效自我评价情况,除在后续的教学中执行上述改进措施外还要进行以下改进:

(1)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重点解决教学难点。针对教材部分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如音系规则、句子成分等,教师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内容,选取简单易懂的用于解释难点的实例,作为补充内容加入课堂讲授当中,运用举例法让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本门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但学时较少,为解决这个矛盾,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知识点碎片化,录制微课,供学生自学,课上重点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2)课后辅导和反馈频次要增加,对特殊同学要进行单独辅导。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这一问题,教师适当增加课后辅导和反馈次数。教师定期检查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每次作业和小测后,都要及时反馈给同学,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动态,对特殊情况的学生适当进行单独谈话、单独辅导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完成预期学习目标。

(3)坚持课堂展示的一对一辅导,帮助学生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针对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批判思维能力,无法准确表达个人观点这一问题,教师在平时授课时,要提前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话题,如词根、词干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是超音段特征等,让学生课前查找资料,拓宽知识面,进行思考、发言准备,在课上教师就所布置的话题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变得有话可说,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批判思维能力,养成勤学善思的学习习惯。

(4)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传授知识与品德培养并重。引导学生辩证性看待西方语言学理论,扬弃西方、立足本土,对学生进行品德素质教育,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中国特色大“思政”德育因素,提高学生对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正确认识。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及持续改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JB1422537。

(作者单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语言学学期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