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韵枝
工匠精神是对工作严谨负责的态度、对客户完美服务的追求、对产品创新创造的精神理念,也就是说,其为精神理念与职业态度,可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完整地反映出来。高职教育教学在改革过程中要全面融合工匠精神,将教育教学中的各项内容进行细致观察与分析,不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基础知识,还要为学生的就业发展提供专业指导。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融合工匠精神的现实需求,通过专业的研究与调查,精准找出该类教育教學改革融合工匠精神的主要问题,并根据该类问题提出多项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相融合的有效措施,措施内容包括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搭建德育文化环境、完善课堂教学方式、搭建工匠精神发展平台及制订专业控制制度等,从而在工匠精神的影响下,高效完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性目标,满足学生就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1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融合工匠精神的现实需求
1.1 工匠精神为高职教育教学提供动力支撑
当前高职院校中的教育改革多将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紧密融合,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即该类精神可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动力支撑。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改进其就业能力,并借助该方式来增强高职院校发展效果。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同样重要,要利用有效举措让各专业学生增加与对应企业的合作交流次数,引导其及时了解当前不同专业的就业趋势,才能在此后的就业创业中获得优势,拥有工匠精神可确保该类教育的发展质量,为人才培养提供动力支撑。
1.2 工匠精神属校园文化基础建设要求
当前我国的多数企业在投资发展中更为看重收益快、收益高的项目,对见效较慢的投资项目较为忽视,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效率,但也降低了项目开展质量,工匠精神的回归符合当前企业发展的基础性需求。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改革期间,应将教育质量当成建设发展的主要内容,而引入工匠精神则能满足校园文化基础建设要求,彻底落实各个教育环节,提升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为此后的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1.3 工匠精神可切实实现国家战略的人才发展基础
随着国家区域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都处在转型的关键阶段。为实现新技术转型,企业校园都要对核心技术进行适当完善、创新思想、改进关键材料,降低技术对制造产业形成的阻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增加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力度,在更多专业领域来培养对应人才,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多高素质人才,因而工匠精神能帮助国家区域实现战略人才发展基础,引导更多人才在专业领域发挥出独特能力。
2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融合工匠精神的主要问题
2.1 教师素质有待提升,缺乏工匠精神的基础观念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虽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融合了工匠精神,但受个人综合素质影响,缺少工匠精神的基础观念,难以保证融合效果。工匠精神代表着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带有一定的思想性,融合该类精神时,需将工作状态充分置放到日常教授中,而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时更为看重工匠精神的理论,对实践内容较为忽视,学生较难在学习中体会到工匠精神蕴含的深刻含义,降低了工匠精神与教育教学改革的融合效果。
2.2 德育文化发展理念不佳,缺乏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度
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充分融合要潜移默化地渗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即为学生搭建出合适的德育文化发展环境,该类环境的创设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面配合。由于学生在高职院校的时间较长,多将培育学生的重要任务归属到学校,对社会家庭的教育较为忽视,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高职院校中的教师需教授学生多种专业技能,而该类技能则成为学生此后就业的重要基础,良好的工作状态除了要包含专业能力外,还要带有极高的职业素养与工作态度,而该类内容则与德育文化紧密相关,当前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忽视了德育文化建设,使学生较难增强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
2.3 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重理论轻技能
课堂教学为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工匠精神融合的重要环节,而当前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仍采用单一形式,更为看重学生的工作技能理论,对技能实践操作则较为忽视,无形中降低了工匠精神与教育教学改革融合的有效性。当学生从高职院校毕业后,将面临较为残酷的择业就业,若学生在校园学习期间,没能充分掌握与就业相关的各类技巧,无形中就业择业的竞争力减弱,也较难合理开展更多工作,难以在工作岗位中培养工作能力。
2.4 信息技术使用手段较单一,工匠精神与学生思维的融合力度较差
信息技术为当前较为常用的技术手段,可恰当实现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发展。当前部分教师仍将信息技术当成辅助性手段,使用信息技术的次数较少。由于信息技术系统平台中可适时隐藏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利用该项技术手段可充分阐述工匠精神的基础内涵,即帮助学生养成较佳的思维方式,而在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状态下,学生的思维能力较难得到充分提高,降低了工匠精神与教育教学革新的融合力度。
2.5 校园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对工匠精神的规范性
良好思想观念的执行需依赖完善的校园管理制度,即利用专业校园文化管理水平来规范融合工匠精神。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革新与工匠精神的结合时,缺乏专业管理制度的支撑,导致工匠精神的发展难以为学生带来正面效应,降低两项内容的融合发展力度,较难为学生此后的就业提供科学指导。工匠精神与教育教学改革的融合需采取更多方法,建设校园专业管理制度则能适时规范学生的更多行为,促进工匠精神的融合应用效果,因而管理者要适时改造校园管理制度,使制度中的各项建设内容与学生未来发展相适应。
2.6 与企业的融合程度不高,缺乏对学生就业的专业指导
高职院校学生需利用不同专业的学习来获取专业知识,为此后的就业增添便利性,而当前部分院校中采用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教材内容都存在更新速度较慢问题,学生学到的技术知识较难充分运用到此后的企业中,无形中降低了知识学习的有效性,其工作状态也存在较大问题。部分高职院校也未能与区域内部企业形成合适的联动机制,与企业的融合程度不高,其传授出的就业知识极难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阻碍了工匠精神与教育教学改革的融合态势。
3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3.1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达成榜样示范作用
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养极大影响了工匠精神与教育教学改革的融合质量,校园内部管理层应适当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引导教师形成榜样示范作用。部分教师在进行专业技能的教授时,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育思想都较为传统,难以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中增加工匠精神意识。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操作水準,利用理论实践的充分结合,适时改善工匠精神与教育教学革新的融合程度,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实践操作机会,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带有一定的持续性,教师需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深工作能力,将专业知识技能的实践理论充分结合,借助榜样示范作用来充分实践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改变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看法,更为全面地学习知识内容。同时,高职院校管理层还要对不同专业教师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在业务培训中适当增加工匠精神等内容,使更多教师在潜移默化中践行工匠精神,切实提升工作能力,为此后教育教学革新与工匠精神的充分融合打下适宜基础。在业务技能培训过程中,院校管理层要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适当考核,密切关注当前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工作实践能力,适时改进此后教育教学的更多细节。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对教师的各类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授方法、工作状态与工作态度等,对教师的各项行为进行科学规范,及时改进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更多问题,真正实践工匠精神。学生在观察到专业教师的榜样行为后,其学习状态与学习态度将获得较大转变,工匠精神与教育教学改革的融合效果得到极大提升,切实改善学生的知识素养。
3.2 搭建德育文化环境,社会家庭学校相互配合
工匠精神属德育文化教育范畴,若想提升教育教学改革与工匠精神的融合效果,要适当搭建德育文化环境,引导社会家庭学校相互配合。良好的德育文化环境可促进工匠精神的发展融合,高职院校管理者要合理制订教学管理计划,将教育教学革新内容与工匠精神充分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到该类精神对工作状态的影响。虽然学生在高职院校的时间较多,但仍要让家庭社会参与到该类内容的融合中,让学生在多数时间都能拥有适宜的学习习惯与行为方式,明确工匠精神在当前教育学习、工作就业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注重工作细节,提升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教师还要让学生家长严格监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更多行为,密切关注学习工作中的各项环节,利用对该项内容的细节控制,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在不自觉中养成较佳的行为习惯。若想增强社会与学校家庭的配合度,还要让区域管理者利用适宜的宣传不断传播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可将该类宣传方式放置到多种技术媒体中,使该项精神宣传充满到学生的手机、电脑中,改变学生对学习工作的思维方式,真正明白工匠精神在此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区域管理者还可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教育宣传的讲座,邀请不同行业的专业人才来现身说法,阐述工匠精神与学生就业学习的关系,帮助其养成较佳的学习习惯,明确技能应用状态在工作岗位中的重要性,提升工匠精神与教育教学改革的融合效果。
3.3 完善课堂教学方式,理论实践高效结合
课堂教学属最为直接融合工匠精神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手段,高职教师要及时完善课堂教学方式,高效融合专业技能的理论实践。在传统高职院校教学中,教师更加看重理论知识教学,借助单一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技能教学,不仅难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减低工匠精神与教育教学革新的融合效果。由于高职院校中的各类专业与学生就业的联系较为紧密,实际教学中要适时关注此前与当前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支持。高职专业知识技能都带有极强的实践操作性,教师要在课堂教授中适当重视实践训练,利用不同类型的训练模式来改善学生对专业理论的掌握度,提升实践理论的融合效果。同时,高职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实践机会,即利用小组讨论法来分配合适的实践任务,细化教学内容,使学生更为严谨地看待专业基础知识,极大提升其学习专业技能的主动性,为此后的实践训练进行充分准备。工匠精神带有较为严谨的工作态度与创新思维,学生需在课堂学习中创新科技思维,及时查阅该专业中较为成熟的技术操作方法,再将该方式运用到此后的技能实践训练中,提升技能应用效率,全面改善工作能力。广大教师还要搭建合适的教学评价制度,利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相互评价更好地掌握教学效果,学生应根据评价及时改变学习状态与技能应用水准;而教师也要利用该类评价及时总结教授方式的得失,在该项评价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可获得较大改变,继而将工匠精神真正地运用到此后的学习就业中,提升教育教学革新的针对性。
3.4 搭建工匠精神发展平台,用先进技术改善学生思维
融合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改革期间,要科学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搭建符合工匠精神的就业发展平台,借助对先进技术的持续性使用,适时改善学生思维,提升工匠精神在校园中的运用范围。当高职院校教师在传授专业基础知识时,应将与该专业知识内容相近的工作技能传授到课堂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实践理论的融合效果,由于信息技术平台中可蕴含的知识资源较多,可将该技术平台引入到课堂中。比如,某专业教师在陈述该专业基础知识时,将与该专业相关的企业要求也投放到该类课堂中,让学生全面学习就业技能知识。为增强技能知识传授的直观性,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实践性内容投入幻灯片中,利用对学生听觉、视觉的持续性刺激来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接受度。教师还要在课堂中合理安排与教授各项知识技能细节,将更多细节呈现在网络平台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到相关技能的操作过程,提升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控制性效果。此外,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也要适时改变思维方式,将工作状态、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充分结合,适时了解到工匠精神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将其应用到此后的学习生活中。高职学生要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适时观察与学习平台内部不同专业的课程资源,将当前的最新就业要求与课程知识内容相结合,提升各专业技能的应用水平,为此后的就业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思维方式的变化多带有长期性,教师要利用全新技术手段,持续改变学生的学习工作意识,转换当前学生的思维模式,继而将全新思维应用到专业技能的学习中。
3.5 制订专业控制制度,强化学生发展就业水平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工匠精神融合过程中,若想将该类精神顺利引导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制订出专业的人才培养制度,利用制度的规范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该类精神,强化学生发展就业水平。高职学生的各项专业学习都带有极强的就业性质,即学习内容中的技巧理论都在为此后的就业服务,要在该现象的引导下,为学生制订出与企业相近的专业管理制度,使学生的更多思想行为符合企业就业要求。高职院校管理层在日常工作中,应适时研究企业内部人才管理制度的各项内容,再与院校内部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后,制订出更为专业的人才管理制度,对院校内部的学生提出更多专业性要求。从人才管理制度的内容操作上看,其应带有理论培育、实践训练与技能培训等,学生要在该类制度中找到合适的位置,潜移默化中学到工匠精神的基础内涵。比如,教师要为不同专业学生的实践训练提供合适的场地,学生要根据活动中提供的技术手段,适时开展实践训练,并在学习训练中养成较佳的行为习惯,极大改善工作状态与工作态度,真正在工作中展现工匠精神。教师还要利用人才培养制度为学生带来真实的工作状态,即在该制度中搭建合适的奖惩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状态与学习态度提出更多要求,利用高标准、严要求来增强学生的工作能力,使其在校园中就能体会到此后就业时的工作态势,及时改变此前的不良习惯与工作状态,不断学习工作技能,更好地调整自身工作状态服务到对应企业中。
3.6 增加与企业合作力度,提升学生学习就业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在融合工匠精神与教育教学改革期间,要增加多种实践活动,利用该类活动的开展来增强学生各专业技能的操作水平。若想增强实践课程、实践活动的操作效果,要与区域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利用对工作技能的持续性提升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完成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优秀学生可进入到与院校合作的企业中,在该企业进行实际的学习和锻炼。当前多数高职院校都已搭建出了较为完善的实践训练基地,在该基地中存在与学生就业相关的模拟训练板块,可在该基地中不断探索专业技能的操作水平,适时增强学生的工作能力与就业水平。相较于现实中的工作状态,无论是工作压力还是工作环境,模拟性质的实践训练基地都带有些许差距,若想为学生寻求更佳的工作机会,则要将学生输送到区域内部的企业中,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中真切地感受到工作压力,继而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此后的工作岗位中,提升学生就業学习的积极性。为增强学生在企业内部的学习动力,企业还可为实习的学生提供一定的薪资,并严格执行对应的奖惩制度,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体会到专业技能的重要性,才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进工作状态,提升业务操作质量,达到工匠精神的基础需求。高职院校还要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即该工作环境要与企业的实际操作环境较为接近,充分完成对业务操作环境的模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培养工匠精神。
4 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工匠精神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全面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与趋势,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就业方向。日常教授中,要将理论实践充分结合,借助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其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其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与就业态度,在改进思想观念的基础上提高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