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模式和价值观,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禁忌文化差异较大,这些差异对人们的跨文化交际造成了一些阻碍,因此研究中西禁忌文化差异很重要。本文首先说明了禁忌文化的涵义,然后从颜色、数字、动物、称呼、体距和隐私几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中西禁忌文化,并对跨文化交际中与禁忌文化有关的真实案例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西;禁忌文化;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5-0077-04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文化体现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族心理和行为规范。不同国家或国家的文化不同,民族心理和行为规范也就不同,这些差异会给人们的跨文化交际带来一些阻碍和麻烦。禁忌文化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禁忌文化显著影响着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到不同国家的文化禁忌,不能遵守不同国家的禁忌文化规约,就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严重的阻碍。因此探究中西禁忌文化差异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禁忌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所特有的深層的心理观念。在中国,“文”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后引申为:1.各种象征符号、文物典籍、礼乐制度;2.彩画、装饰、人为修养;3.美、善、德行。“化”本义指改易、造化,后引申为教行迁善。“文”“化”同时出现最早见于战国末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现在所指的文化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结果。禁忌又被称为“塔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对受尊敬的神物不能随便使用。二是对受鄙视的贱物、不洁、危险之物,不许随便接触。”①触犯禁忌会招来不幸,遵守禁忌会带来好运。禁忌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具有的独特而深远的文化,反映出了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普遍认识,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
三、中西禁忌文化差异
(一)颜色
中国人热爱红色,禁忌白色。中国人认为红色是幸福、喜庆、兴旺、吉祥和好运气的象征,这体现在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在喜宴或春节时,人们会穿上红色的衣服,佩戴红色的首饰,贴红色的对联和年画、挂红色的灯笼、发红包等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偏爱选择红色的服饰,这一点在老年人身上尤为显著,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他们统一的服装特色,头戴红色的帽子,身着红色的衣服,穿红色的鞋子。在本命年的时候,人们往往会穿红色的内衣,寓意往后的日子会有好运气。白色则常见于丧葬仪式上,人们穿着白色的丧服,头戴白布,灵堂上挂着白色的布条,放置白色的花等以表示对逝者的哀悼。此外,举着白色的旗帜还表示投降。因此在中国人的文化认知里,白色是不吉祥的。而西方国家对于白色和红色的认知与中国截然相反。西方国家的人们喜爱白色,禁忌红色。他们认为红色是血腥、罪恶、残酷的象征,与红色有关的词语也多为贬义。比如“see red”表示愤怒,“red neck”表示粗俗好斗的穷人,“red ruin”表示火灾。西方国家认为白色是神圣、纯洁的颜色,比如婚礼上,新娘穿白色的婚纱,寓意爱情的纯洁与忠诚。与白色相关的词语大多是褒义色彩的,如“white soul”意思是纯洁的心灵,“white spirit”表示正直的精神,“one of the white days of somebody's life”表示某人生活中的吉祥日之一。
(二)数字
在中国,人们的禁忌数字是“4”“14”,中国人认为这些数字是不吉祥的,喜爱的数字是“6”、“8”、“9”、“18”。这是由于数字“4”在汉语中读音为“si”,与“死”读音相似,在中国人的意识里,“4”意味着死亡。数字“14”在汉语中读音为“yao si”,与“要死”读音相似,在中国人的意识里,“14”意味着即将死亡,是不好的兆头。因此这些数字都被视为不吉祥、倒霉的象征,人们在生活中往往避免使用这些数字,如在选择手机号码、车牌号码、婚礼日期,或者送礼数量时,会刻意避开这些数字。中国人认为数字“6”、“8”、“9”、“18”是吉祥、美好的象征。比如数字“6”,人们常说“六六大顺”,寓意做事很顺利,还有现在流行的网络用语“6”“666”,也具有褒义色彩,是厉害的意思。数字“8”则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数字了,因为“ba”听起来和“fa”相似,意为发财,“18”则是即要发财的好兆头,“9”有长长久久、美满幸福的意思。而在西方国家禁忌数字则不同。西方国家的禁忌数字是“13”。这是因为,据《圣经》记载,在耶稣和他的弟子的一起吃晚饭时,耶稣被自己的弟子出卖而被处死,而餐桌上正好是13个人。西方国家的人们认为“13”会带来不幸和灾难,会刻意避开数字“13”,比如一些住宅没有第13号门牌,电梯没有第13层。
(三)动物
在中国,人们对龙非常喜爱并且敬畏。人们认为龙是一种神圣的动物,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古代传说中,龙是万寿之首,龙、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的四大神兽。在古代,帝王认为自己是龙的象征,皇帝的身体称为龙体,皇帝的衣服称为龙袍。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仍称自己是龙的传人。龙是尊贵的象征,在汉语中,与龙相关的词语多表示吉祥,我们也常听到一些与龙相关的褒义成语,如藏龙卧虎、龙凤呈祥、生龙活虎。在西方,龙则是罪恶和邪恶的象征,比如“old dragon”指的是魔鬼。在中国,狗是具有贬义色彩的,人们常用狗来骂人,如狗东西、猪狗不如、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而在西方国家,狗是人类非常喜爱的动物,狗被当作家庭成员,与狗相关的词语多表示褒义,如“lucky dog”,意思是幸运儿。在中国,蝙蝠是美好的象征,“蝠”音同“福”,具有福气、幸福、美满的意思。如果家里突然飞进来一只蝙蝠,人们通常不会感到惊慌失措,人们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蝙蝠飞到家里意味着福气和幸福到家里来了。并且蝙蝠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红色的蝙蝠寓意洪福天下,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有蝙蝠元素的图案,比如蝙蝠和钱币在一起的图案寓意福在眼前,蝙蝠与其他元素组合在一起的图案还可以寓意福寿延年、多福多寿、五福捧寿等。而在西方国家,蝙蝠生活在阴暗的地方,是很多病毒的宿主,还会偷袭和吸血,因此蝙蝠的寓意是邪恶、残酷、两面派。与蝙蝠相关的词语大多是贬义的,比如“as blind as a bat”意思是有眼无珠,“as crazy as bat”表示精神失常,“have bats in the belfry”表示异想天开。
(四)称呼
中国是高权力距离社会,大多数西方国家是低权力距离社会。在高权力距离文化中,权力关系在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遵从上下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观念,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言行。在低权力距离文化中,平等和独立在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年龄、地位、身份、辈分的人们之间都可以朋友关系相处。中国人认为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人们不可以直呼上级、长辈等的名字,如果直呼长辈、上级等的名字,则会被视为没有礼貌、缺乏教养的表现。在称呼长辈、上级时通常要用“您”而不能用“你”。在给新生儿取名字时,会避开和长辈同名,甚至读音相似也不可以。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认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体,大家相互之间可以直接叫对方的名字,对待长辈、上级领导等不需要用“您”,儿女可以直接叫父母的名字,学生可以直接叫老师的名字。在取名字时,他们也不介意与长辈同名,甚至认为同名是对长辈的尊敬。
(五)体距和隐私
中国属于关系扩散文化,美国等大多数西方国家属于关系特定文化。在关系特定的文化中,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界限分明。人们的个人空间较小,他们对自己的个人空间严加守卫,一般不允许别人进入,注重隐私的保护。在关系扩散的文化中,人们的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范围大致相近,且界限并不分明,人们不会过于介意在公共空间谈论隐私。西方国家的人们之间的体距较大,他们认为靠拢得过于紧密是非常不礼貌的,并且非常注重个人空间,很少在公共场合谈论个人隐私,年龄、工作等信息被视为隐私信息,因此在交流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不要窥探别人的隐私。而在中国,人们进行社交时身体之间的距离较小。中国人认为体距小是关系融洽、礼貌的表现,双方距离过大则是疏远、不愿意接触、不礼貌的行为,并且当交谈涉及年龄、工作等个人信息时不会过于介意。
四、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文化案例分析
案例一:吴女士因工作原因搬到了法国,在公司她结交了几位朋友。有一次,她的同事A邀请她和其他同事一起去她家做客。吴女士觉得空手去不太好,就在花店买了一束漂亮的花,心想同事收到花一定会很开心。可当吴女士把花给同事A的时候,她先是很开心,然后脸色逐渐变得不对劲,但也没有说什么。同行的一位同事也发现了A的不悦,她看了下花,然后十分紧张地告诉吴女士在法国13是不吉利的数字,不能送13朵花。吴女士立马向A道歉,向她解释自己并非有意冒犯而是不知道此禁忌,好在听完吴女士的道歉和解释后,A原谅了吴女士。
分析:此案例中,吴女士由于不知道法国的数字禁忌,无意做出了冒犯同事A的事情。在西方的一些国家,13是凶兆的象征,送人的鲜花不能是13支。而在中国,人们认为4是凶兆的象征。这一送花事件体现出了法国的社会群体成员对于禁忌数字的看法,中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的社会成员分别长期处于各自独立且不同的文化之中,因此会对13这一数字产生不同的定式。这启示我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所在国家的禁忌文化,遵守所在国的社会规约,避免触犯禁忌给双方造成困扰。
案例二:王老师是一名汉语教师,她来澳大利亚两个月了,她和她的学生说话时,学生们会觉得她要亲他们,因为对学生来说,王老师与学生们的距离太近了。王老师见到第一个住家时,习惯靠得很近,所以他们会本能地后退并保持相应的距离。慢慢地王老师适应了这种距离并有意识地保持至少一米远,后来学校来了两个中国老师,王老师反而对他们较近的距离感到不适了,一位老师胳膊肘碰到了她还会觉得不舒服。
分析:美国学者布罗斯纳安认为中国人之间的体距比西方人要小,并认为中国人的近体距离要比英语国家的人开放得多。中国是体距较小的国家,在中国,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较小,这是亲近、师生关系良好的表现。但是澳大利亚是体距较大的国家,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过小会引起人们的不适和反感。国际中文教师应事先对任教国人们在交往中的距离做充分的了解,并在交流时与对方保持合适的体距。
案例三:赵老师任教于澳大利亚的一所中学,任教初期,赵老师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课堂上,虽然有几个学生会称呼她为Miss.Zhao,但大多数学生常常直呼她的名字,这使她感到很不舒服,觉得学生们没把她当成老师、一点也不尊重她。但后来在一次与当地老师的偶然交谈中才得知学生们直接叫她的名字并不是不尊重她,他们只是习惯于直接称呼老师的姓名,这是关系融洽和亲近的表现,听完当地老师的解释,赵心中积压已久的烦恼顿时烟消云散了。
分析:中国是权力距离较大的国家,对等级观念非常敏感,在中国,学生不可以直接称呼老师的姓名,直呼老师的姓名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但澳大利亚是权力距离较小的国家,学生可以直接称呼老师的姓名,这并非不尊重老师,而是一种关系亲近的表现。由此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不同,汉语教师应认识到两国文化的差异,入乡随俗,并且可以在教学中借此案例向学生讲解两国称呼语的差别。
五、中西禁忌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一)尊重并多渠道了解不同国家的禁忌文化
文化没有优劣之分,禁忌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没有优劣之分,禁忌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经过漫长的时间传承下来的社会规约,是该国家或民族的深层的心理观念。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当地的禁忌文化,首先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尊重当地的禁忌文化,不能以民族中心主义的心態对待它。其次,应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多地去了解不同国家的禁忌文化,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视野,而且了解得越多就越能避免由于禁忌文化而产生的误解和麻烦。
(二)求同存异地遵守不同国家的禁忌文化
在了解完不同国家的禁忌文化之后,还应以一种平等、客观的态度地将其国家的禁忌文化与本国的禁忌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对待其他国家的禁忌文化时,不应全部吸收,也不应全部摒弃,而应灵活地进行取舍,在不触犯当地禁忌文化、不对交际双方造成影响的前提下,求同存异地对待不同国家的禁忌文化差异。例如在对待西方的禁忌数字“13”时,我们应避免赠送西方国家与数字“13”相关的礼物,但我们自己仍可以喜欢或使用与数字“13”相关的事物,但这种喜欢和使用不能干扰到与此禁忌有关的人员。在与西方国家的人的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到他们国家的禁忌文化,在自己能接受、不冒犯双方的前提下,用求同存异地态度对待并遵守其禁忌文化,注意到场合和交际对象,避免做出触犯他国禁忌、冒犯他人的行为。
(三)充分发挥禁忌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现如今人类正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比以往更加频繁和密切,不同国家的禁忌文化逐渐呈现出相互影响融合的趋势。在人们传统的认识中,禁忌文化是消极、迷信和愚昧的,但实际上在跨文化交际中,禁忌文化开始逐渐显露出它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积极的作用。例如,有的禁忌文化要求人们不可以直呼长辈、上级的姓名,这一方面会使人感到束缚,但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尊重、礼貌的表现,通过向对方解释此禁忌文化背后的含义可以使对方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的理解信任,促进跨文化交际融洽地进行。在这个過程中,可以向对方讲解本国的禁忌文化,以及两种禁忌文化之间的差异,这样既有助于交际双方的相互理解和体谅,还有助于让不同国家的人们了解到我国的禁忌文化,也是一种中国文化输出。
六、结语
中国和西方国家由于地理位置、历史发展等各种原因而形成了各自独立且不同的禁忌文化,每个国家的社会成员都谨慎地遵守着各自的禁忌文化规约。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彼此的文化。禁忌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不了解彼此禁忌文化而给跨文化交际造成严重困扰的情况很多。因此,应尊重、多渠道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禁忌文化,并以客观的、求同存异的态度将之与本国的禁忌文化对比,从而灵活地在不触犯他国禁忌文化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交际方式是很重要的,这样有助于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完成。
注释:
①陶立番:《民俗学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参考文献:
[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朱勇.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韩佳楠.中西方交流下禁忌文化的异同[J].黑河学刊,2018,238(04):47-49.
[4]杨政红.解读西方禁忌文化与成因[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03):175-179.
[5]杨晨,毛嘉琳.浅析中西方禁忌文化及差异[J].商,2014(15):43.
作者简介:
肖满(1998-),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