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秋霞 李正宝
游戏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形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如何推动自主游戏的有效开展?大汶河中心幼儿园在长期的实践中,探讨出有效开展户外幼儿自主性游戏的主要策略,创设“和·润”游戏课程,让幼儿儿在自然、健康的户外天地中自由、自主、幸福地成长。
一、立足儿童,全面建设“生态游戏”环境
(一)场地建设,自主游戏有力保障
游戏场地建设,是户外自主游戏开展的基础。从2013年新园投入使用起,幼儿园全面改善办园条件,全力打造户外场地,规划并创设了沙水、攀爬、建构、种植、养殖、生活体验、挑战、艺术创作八大类12个游戏区,为幼儿创设“有事做”的真实有趣的游戏环境,为幼儿户外游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材料配置,自主游戏有效支撑
幼儿园结合本土实际进行游戏材料的开发和配置,竹竿、油桶、轮胎、树桩、木块、纸箱等安全、创意、富有组合变化的低结构游戏材料,成为幼儿自主游戏的有效支撑,支持幼儿向更高的游戏水平发展。在材料的使用上,鼓励幼儿打破活动区,增强区域间的融合,材料的融合,任何场地可以玩任何游戏,真正把游戏的材料选择权还给孩子,把游戏的玩法还给孩子,还幼儿自主游戏的权利。
(三)幼儿为本,自主游戏多元开展
“环境的创设只有以幼儿为主体、遵从幼儿的意愿、重视幼儿的主动参与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能。”幼儿园广泛征求和听取幼儿的意见和建议,环境的创设遵循以幼儿为本的理念,体现童趣性和层次性。如在沙水乐园,大大的荷叶形沙池、蜿蜒的小径是荷叶的脉络,跳动的水珠、长长的叶柄是点缀的水池、水渠, 沙水环绕,绿植清脆,充满童真童趣,同时契合园所和·润文化的主题。
幼儿园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课程需要出发,在游戏过程中逐渐梳理出动物、植物、沙土、冰水、搭建等八类共30多个主题探究课程,逐渐形成了回归儿童本真与生活的自然教育“和·润”课程体系,自然、开放、融合、多元的教育发展空間,打造了属于孩子的游戏场,自然、自主、愉悦、创新、冒险的游戏精神正慢慢点亮孩子们的幸福童年。
二、观察儿童,全面提升幼儿游戏质量
如何让游戏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儿童观,幼儿园引导教师放手游戏、发现儿童、生成课程,提高幼儿游戏质量。
(一)理论支持,树立自主游戏航标
《指南》中各年龄段、各领域的目标是开展自主游戏的航标。园所采取了读、思、赛等方式,切实让教师学深学透《指南》,用好用准《指南》,让《指南》真正成为开展高质量自主游戏的灯塔。幼儿园还经常组织全体教师聆听了董旭花、华爱华、阎莉、张海豫、韩冰川等专家自主游戏系列专题讲座,专家引领,活跃思维。
(二)观察解读,尽享自主游戏权利
观察记录是识别幼儿游戏行为的第一步, 真正提升幼儿游戏质量,必须会识别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与《指南》的各领域目标进行有效对接,这样才能为幼儿提供有效的回应与支持。华爱华教授说:“理解儿童是幼儿教师的核心专业素养。”具体表现为“能放手、会观察、会分析、会支持”。教师通过学习成长,“蹲下来倾听,和孩子一起看世界”,相信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退到儿童身后,支持幼儿自由自主、健康快乐成长。
(三)教研提升,支持自主“真游戏”
华爱华说:“放手促使教师去观察孩子,看不懂的时候,带着问题教研。从放手到教师心理及教研方式改变,这是必然发生的过程。”本学期我们将继续践行“探究体验学习模式,提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研究,采取“探究体验式”学习模式和“预设+生成”的课程模式,螺旋式缔造“幼儿+教师”,“教师+幼儿”的双促进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真正实现课程游戏化,促进幼儿五大领域融合发展。采用“研—践—展—评”的方式让问题落地,让教研真实、有效。我园的教研团队层次化,教研形式多样化,教研内容园本化。特别是自主生态游戏的研究:游戏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游戏的观察与支持、表征与分享。我们已成功举行了三届“自主游戏案例分享”, 提高了教师观察幼儿,分析幼儿,支持幼儿发展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将进行第四届自主游戏分享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服务儿童,全力支持自主游戏发展
(一)游戏前经验唤醒与计划制定
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的一种反映,在游戏前,教师可以通过承前启后续接游戏经验、用游戏材料唤醒已有经验、借助幼儿的兴趣点拓展新经验等多种方式唤醒和拓展幼儿的经验,让丰富的经验推动幼儿的游戏。
教师也会通过引导幼儿制订游戏计划,减少游戏中的盲目性。在每天的游戏开始时间,教师请幼儿通过语言表达和符号表征等方式把自己想要玩什么游戏,想跟谁一起玩,想在哪里、用什么材料玩,以及怎样玩等,以计划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帮助幼儿尽快地明确游戏主题、梳理游戏思路,学会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减少游戏过程中盲目性;另一方面,幼儿在一起交流游戏计划时也会相互启发、拓展游戏思路。同时,幼儿在对自己的游戏进行计划的过程中,能够养成做事有目标、有规划、有条理的好习惯,受益终生。
(二)游戏中大胆放手与适时介入
教师要做自主游戏的旁观者与支持者,同时教师细致观察,适时介入。教师的适时介入可以促进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三)游戏后反思分享与拓展创新
游戏分享是幼儿自由表达游戏过程、倾听他人游戏经历,反思、整合、借鉴和重构自己或他人经验的过程,是促进幼儿游戏水平提高的关键步骤,是体现教师观察指导的重要环节。有些不会表达的小班幼儿,这就需要老师利用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引导他去回答,也可以利用视频、照片引导幼儿进行分享。当幼儿在分享时不知道要怎么说下去的时候,老师可以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引导他往有效的点上讲述。
幼儿也会通过通过绘画记录游戏故事并大胆分享,教师记录幼儿原话。幼儿记录自己游戏活动的意义重在发展概括能力、表征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并将儿童无意识的经历提升到有意识的经验层面。 同时,教师转录的价值则重在密切师幼关系,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激发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也给教师深入了解每一个幼儿的机会。
探索从未止步,我们大汶河中心幼儿园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进一步开发游戏内容,最大限度的发挥幼儿潜能和创造力,让户外自主游戏, 点亮幼儿幸福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