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学生社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末端设计及其功能实现

2023-10-31 21:16刘宏达韩续冰
高校辅导员 2023年3期
关键词:管理服务一站式思想政治工作

刘宏达 韩续冰

摘 要:“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高校以“一站式”理念和模式打造的学生生活园區管理服务育人新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末端设计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的创新实践,具有增强党建引领、推动思政贯穿、创新人才培养、改善管理服务等功能,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向度、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治理、“精准思政”的模式创新。破解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存在的职责不清晰、标准不明确、机制不畅通、作用不显著等瓶颈问题,需要进一步坚持理念创新、评价促进、技术助力、全员覆盖,推动学生社区育人“实”起来、“动”起来、“新”起来、“活”起来。

关键词: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服务;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618(2023)03-0007-07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7BKS127)阶段性成果。

以系统思维加快建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畅通体制机制,从上至下形成政策落实合力,又需要加强末端设计,打通“最后一公里”,从下至上形成实践创新推力。建立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是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关键,而落实这一体制机制的底层末端在于发挥宿舍育人功能。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1]从发挥学生宿舍育人功能到“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体现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末端设计的加强和功能提升。

一、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发展脉络与概念内涵

学生在校集中住宿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将学生宿舍打造成育人场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高校以院系、专业、年级、班级等为单位集中安排学生住宿,并要求辅导员等思政骨干力量深入学生宿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宿舍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

(一)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发展脉络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最基层单元。当前,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动下,高校学生宿舍单体建筑的学生入住数量越来越大,使跨学院、专业、年级的学生同楼混住成为常态。部分高校还出现了校外学生公寓,使学生宿舍管理与城市社区管理日益对接。在此背景下,“社区”一词被引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体系。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同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区、学生公寓等新型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4]2006年,第15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探索党的工作进学生公寓、进学生社区、进学生社团的有效机制”。[5]此后,以学生社区为依托开展党建工作,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站式”是现代化管理服务的重要特征,即通过为人们提供基于一个地点或场所的一次性便捷服务的管理模式,具有高效率和人性化的特点。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一站式”开始加快推进。一方面,许多高校将涉及学生事务的多个部门实现集中办公和网络办公,包括建设“一站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生事务大厅,部分高校直接将学生事务大厅或代办点,以及网上学生事务办理的智能终端等设置在学生社区之中,使学生社区承担起为学生提供事务管理服务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借鉴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经验,以学生宿舍为网格单元,构建“学生思想理论教育、行为管理、事务服务、宿舍文化建设、危机事件处置等融为一体……学生网格管理员、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宿舍管理员、学生及家长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6]使学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等特征不断突显。

“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形成,还有一个重要的推进视角,就是现代大学书院制的改革探索。自2005年复旦大学实施书院制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立足特定的人才培养阶段,打破传统的以学院、专业为依托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学生住宿方式,以书院为单位对学生进行集中教学、管理与住宿。一些宿舍条件较好的高校书院,更是实现了以学生宿舍为中心开展人才培养活动,由此形成的我国现代大学书院制,“具有组织机构系统化、导师指导专业化、宿舍功能多样化、通识教育体系化、第二课堂丰富化、社区服务便捷化等特点”。[7]可以说,书院制改革既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更是对高校学生社区育人功能全面提升的重大促进。

正是在对以上工作经验进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2019年教育部正式提出“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概念,将之定位为以学生社区为依托的“三全育人”综合管理模式,并提出在全国高校推行试点工作的目标,即2022年建设1000所试点高校,2023年力争实现全覆盖。[8]

(二)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概念内涵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了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要求,就是“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推进党团组织、管理部门、服务单位等进驻园区开展工作,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压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将园区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9]综合系列政策要求,我们可以将“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内涵界定为高校以“一站式”理念和模式打造的学生生活园区管理服务育人新体系。

首先,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基本属性是管理服务育人。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生活场所,是高校为学生提供无差别、人性化、最直接管理服务的工作一线。无论是基于学生社区的组织形式创新,还是基于“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综合管理模式构建,都必须建立在为学生提供更好生活服务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认可学生宿舍、喜爱学生宿舍,愿意组织和参与学生宿舍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学生宿舍才能真正成为高校管理育人的阵地,以学生生活园区、学生社区等涵盖学生宿舍打造管理服务育人新体系才有价值。

其次,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目标是协同育人质量提升。学生宿舍育人是高校以学院、专业、年级、班级为单位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补充,既承载着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进学生宿舍的任务,也丰富了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践行一线工作规则“进学生宿舍”,还是现代大学书院制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学生宿舍”,都必须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目标要求,推动“三全育人”向学生宿舍下沉、集结和整合,从而实现协同育人。只有围绕协同育人的工作落实和质量提升,从学生宿舍到学生社区、再到“一站式”学生社区,才能真正地实现科学设计、流程再造和实效倍增。

第三,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创新特征是协同育人机制的“一站式”。学生社区不同于学生宿舍的关键在于组织形式的创新,即学生社区作为一种新型的学生组织形式,打破了学院、专业、年级的界限,亦即学生社区中的所有学生都必须遵守无差别的社区规章制度,而不再出现因专业、班级等不同而带来的同楼不同规等问题。“一站式”学生社区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学生社区,其关键在于管理模式的创新,即通过体制机制和信息化管理平台等创新,推动多方育人力量和资源在学生社区“一站式”集结,以解决当前学生社区协同育人的低效率和一些具体操作性问题。从这层意义上讲,没有“一站式”技术平台支撑,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功能设计及其创新逻辑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试点建设工作,主要是从党建引领、队伍入驻、学生参与、条件保障等方面着手,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这既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功能设计提供目标指引,也体现着其鲜明的创新逻辑。

(一)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功能设计

推动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培养进学生社区,不断提升学生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既是“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工作基础,也是其需要进一步实现的功能提升。

一是以强化责任增强党建引领功能。推动党建向学生社区延伸,既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将学生社区育人功能由物质层面提升到精神层面的必然前提。发挥党建引领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第一,高校要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合作、全员协同配合的学生社区育人工作格局。第二,高校要明确各个部门的主体责任,积极推动各类育人活动向学生社区集结,形成主次分明、层级递进、协调有力的工作体系。第三,高校要打破年级、专业、师生界限,在学生社区灵活设置党的基层组织,做到党支部在社区的全面覆盖和学生社区党支部“有名有实”,能够行使与现有党团组织相互对等、联通、共建的权利与义务。第四,高校要发挥学生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既鼓励他们通过划定责任区、设置先锋岗、创建工作坊等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又将他们在学生社区中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纳入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使社区成为培养和锻炼学生党员的重要阵地。

二是以力量下沉增强思政贯穿功能。推动思政力量下沉学生社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者践行一线规则的必然要求。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能力,需要推动五支力量下沉学生社区。第一,高校要推动领导干部率先下沉,形成校领导、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党支部书记等深入学生社区开展工作的常态化机制,既帮助指导学生社区解决具体困难,又直接参与学生社区建设具体工作。第二,高校要推动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等下沉学生社区,完善以学工部门牵头、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力量具体实施的学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依托社区开展党团主题教育、校园文化、心理健康教育等育人活动。第三,高校要推动研究生导师下沉学生社区,提高他们面对面与学生谈心的能力,将指导学生专业发展与关心学生健康生活相结合,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第四,高校要推动思政课教师和其他专业课教师下沉学生社区,既发挥其专业优势指导学生社区开展针对性的育人活动,又使其在参与学生社区活动中增进对学生需求与问题的了解,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式。第五,高校要推动国家荣譽获得者、道德模范、英雄人物、工匠劳模,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国企管理人员和科技创新人才等深入学生社区,通过他们为学生授课讲学、现身说法,以及与学生讨论交流等,使“大思政课”优势资源在学生社区建设中得以充分利用。

三是以学生参与增强人才培养功能。从日常生活园区到教育生活园区,需要增强学生社区服务人才专业培养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高校要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专业教学的延伸场所。一方面,学校可以将一些专业教学活动,特别是一些讨论型、实践型的教学环节移动到学生社区,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之中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增强互动交流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发挥学生朋辈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的优势,鼓励和组织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学生社区针对性开展学习辅导与讨论交流活动,建立以学生社区为中心的课外学习帮扶体系。第二,高校要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五育并举”的实践场所。学校通过以寝室、楼层、楼栋为单位组织校园文明创建活动,既能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与能力,又能增强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日常践行能力,特别是通过学生社区环境文明创建与文体活动开展,能够深入推动体育、美育和劳育工作。第三,高校要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课外场所。学校要发挥学生社区优势,鼓励和推动学生跨学院、专业、年级组建各类专业性的创新创意创业团队,不断推动形成彼此之间专业互补、团结合作、相互促进的课外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机制。

四是以条件改善增强管理服务功能。“一站式”社区建设离不开一定的保障条件。在物质条件保障上,学校既要着力改善学生宿舍的基本条件,包括住宿面积、基础设施、水电供应和内外环境等方面,让学生住得安心、舒心,又要尽可能地增加公共服务能力,包括公共活动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网络管理服务平台等,使学生愿意和能够从学生宿舍走到社区公共空间。在政策条件保障上,学校既要创新机制体制,在工作量认定、津贴发放、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使育人力量愿意、能够下沉,以及下沉后留得住、干得好,又要创新管理方式,使各种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能够克服现实条件的制约,实现线上线下的“一站式”集结与融合。

(二)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的创新逻辑

在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全面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体现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宿舍、进学生社区,以及推动学生宿舍传统育人优势与现代管理服务方式高度融合。

一是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向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坚持面向生活实践的基本向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10]“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11]学生社区已经成为大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习、生活和社交场所。随着学生社区生活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加深,虽然学生对更好物质生活条件和服务方式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满足,但是不断增多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之间的矛盾也在加大。同时,随着高校选课制等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班级育人功能有所弱化,特别是对学生思想与行为问题的发现力、判断力和处置力相对下降,而跨学院、专业、年级、班级的学生社区人际交往日益密切,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网络学生社区生活日益丰富等,使学生社区生活的许多新问题不断涌现出来。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区正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和学生问题频发的重要场所,必须坚持党建引领,站稳学生社区党建这一前沿阵地,上好学生社区育人这门“大思政课”。

二是体现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现代治理。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高校所有的人、工作、场所等都负有育人的重要职责。在以班级为基本单元构建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学生宿舍是班级管理的延伸,学生社区成为不同班级管理的交叉带,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主体责任不明确或者说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同时,社区许多具体的管理服务业务由后勤部门承担,而后勤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往往与学生多样化、变动性、个性化的需求不一致,由此产生的矛盾使学生社区育人产生了价值标准不明、职责划分不清、关系协调困难等问题。因而,推动“三全育人”在学生社区的落地落实,需要以现代化治理理念创新性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主导,构建适应学生社区管理服务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从而打通高校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体现着高校“精准思政”模式的基层创新。学生社区建设的“一站式”,不能仅停留在工作人员下沉和机构设在社区的层面,而要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既为工作人员和机构的“一站式”集结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各类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信息的网络“一站式”集成与利用创造条件,从而不断探索“精准思政”模式的构建。一方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并不意味着所有与学生相关的部门都需要集中下沉到学生社区办公,除少量个性化事务需要通过人员下沉社区面对面地予以解决外,其它大量共性事务可以通过社区信息化管理平台或智能终端设备来完成。另一方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并不意味着只是相关工作人员办公场所和工作方式的变化,还包括以学生各类管理服务数据的“一站式”集成为基础,通过对每位学生在社区的思想和行为大数据进行采集挖掘和分析利用,以增强管理服务的精准性和个性化,并由此探索学生社区“精准思政”工作模式。

三、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及其突破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体现着学生社区育人阵地建设与“一站式”管理服务模式建构的结合。从实践看,一些高校学生社区的“一站式”建设,存在有牌子、无机构,有制度、无活动,有人员、无协同等现象,如何突破这种“有名无实”的窘境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实现的制约因素

从根本上说,制约“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实现的主要矛盾是,学生日益增长的成长成才需要与学生社区管理服务育人作用发挥不充分、不均衡之间的矛盾。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学生社区协同育人职责不清晰。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虽然强调统筹协调,确保多方力量和资源在学生社区实现整合协同,但在高校以行政分工管理和区分学院管理的双重机制下,实现多部门、跨学院管理在学生社区的“一站式”集结仍存在困难。一方面,学生社区物业管理责任在后勤部门,受用人成本和人员结构、素质能力等制约,其能够承担的育人责任多停留在物资管理服务层面。另一方面,学工部门作为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牵头单位,既受制于人员编制、经费预算等因素,難以具体承担学生社区“一站式”管理服务的驻点式协调工作或日常性组织工作,也受制于辅导员、班主任分属不同学院管理等因素,难以协调让某个学院或不同学院的辅导员、班主任承担起整个学生社区的管理服务责任。此外,在现有强大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下,学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立性、特殊性等在很大程度上被遮盖,使“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沦为传统学生宿舍育人的翻版。

二是学生社区“一站式”标准不明确。“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虽然制定了工作指南,明确了基本要求和拓展要求,但在如何建成“一站式”管理服务体系或者说如何实现“一站式”管理服务上缺乏具体的操作标准。如对学生社区覆盖的学生人数规模、可以提供的公共空间面积及功能要求、涉及的职能部门及其需要提供的管理服务内容等并无明确的规定或指导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试点高校“新瓶装旧酒”,没有以此为契机来大力改善学生社区的管理服务条件和方式。同时,“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关键在于实现学生事务管理服务的“一站式”,而受制于高校层级式、程序化管理等因素,下沉到学生社区的人员很难一次性地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其中包括各类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面对面谈心谈话,也很难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具体问题相结合。在这种赋权到不了社区的情况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很难得到学生的真正认同、大力支持和热心参与。

三是综合管理可持续化机制不通畅。在高校党委的大力推动下,各种育人资源开始往学生社区下沉,但如果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这种状况很难持续下去。一方面,学生社区的硬件条件是否能够承担起各类育人活动下沉的保障任务面临考验。学校要建立包括一定数量的谈心谈话室、符合专业要求的心理咨询室,以及用于学习讨论交流的多功能空间等,如果这种条件保障不足,势必影响学生社区“浸入式”育人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政策保障是否能够激发各种育人力量下沉和实现协同的积极性面临考验。除对辅导员等可以做一些硬性要求外,对专业教师下沉学生社区需要政策上的激励和条件上的保障,包括纳入教学管理、职称评定等评价体系等。此外,邀请社会育人力量进入学生社区,也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实施,既要与校园文化活动相区别,防止过多、过频等现象,又要与专业教学活动相区别,避免偏专、偏难等问题。

四是“精准思政”常态化作用不显著。“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需要大数据集成平台,通过对学生各类网络信息的收集、管理、分析和利用等,为学生提供特征画像、行为预警、智能推荐、智慧评价等精准化服务。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以“精准思政”模式助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既具有技术实现的可行性,也具有功能提升的价值性。但受制于高校学生大数据管理应用的体制机制、能力水平,及其与学生社区建设的结合度等因素,“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的大数据分析与利用,多停留在局部性、阶段性、技术性等层面,做不到对学生学习生活大数据的收集、管理、分析和利用,既难以为社区管理服务育人提供及时性、动态性的决策辅助信息,也难以为学生提供全面性、精准性的自我教育信息。

(二)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实现的突破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12]随着“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高校既要认真总结其中取得的成效和有益经验,更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破解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

一是坚持创新理念,让学生社区育人机制“实”起来。高校要借鉴社会社区治理的经验,以现代化治理思维理念,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实体化建设。第一,高校要建立学生社区日常管理机构。无论是明确哪个部门牵头,都要选派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负责学生社区的日常管理工作,统筹其他育人力量的分工与协作,做到有人、有机构、有管理的统一。第二,高校要建立学生社区建设与其它工作体系之间的对接机制。如制定和实施学院党建与学生社区党建联席制度、学生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门合议机制、学生社区跨部门跨学院协商机制等,既保持学生社区建设的相对独立性,又保持其与其它工作体系的互动互促性。第三,高校要创新学生社区的运行机制。高校可以将学生社区设置为相对独立的管理单位,包括独立的专职人员和经费预算等;学工部门可以适当改变以年级配备辅导员的做法,探索建立学生社区辅导员制度;校团委和学生会组织可以建立学生社区工作部,将宿舍、楼层、楼栋等学生自治组织和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等统筹管理起来。此外,高校还可以探索学生社区建设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联动,借助社会网格化管理政策解决人员不足、技术不足等问题。

二是坚持评价促进,让学生社区育人力量“动”起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推动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要坚持以评促改,不断提高多方育人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高校要建立健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标准体系,为落实立德树人评价创造条件,包括明确各种育人力量下沉学生社区的职责规定与考评标准、各类育人活动在学生社区开展的管理规定和考核标准、多方育人力量和资源在学生社区实现整合协同的制度规范及其评价标准等。另一方面,高校要组织实施常态化的工作评价和质量评价等,为社区育人工作有效对接其它工作体系创造条件。如学校可以将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社区育人活动的评价,纳入其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和师德师风评价等体系之中,将学生参与学生社区育人活动的评价,纳入其思想政治素质评价、党团组织评价、素质教育评价等体系之中,将党政干部、后勤人员等参与学生社区育人活动评价,纳入其工作作风评价、服务质量评价等体系之中,等等。

三是坚持技术助力,让学生社区育人平台“新”起来。当前高校学生社区现有的条件,尚不能够容纳各种类型育人活动的开展,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突破时空和人数的限制,才能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创新性。一方面,学校通过线下线上学生事务大厅的建设,以及加强APP、智能终端产品的开发,推动学生事务管理服务由“一站式”走向“一键式”“一指式”。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学生各类大数据的平台集成和分析利用,既能够使学生社区大数据共建共享成为各单位、各部门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的必要途径,又能够使学生社区的“精准思政”模式成为助力大学生网上网下健康学习生活的重要平台。此外,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特别是通过智能水电、智能门锁、智能安防等系统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智慧学生社区和智慧校园建设。

四是坚持全员覆盖,让学生社区育人生态“活”起来。在一定意义上讲,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既是一种育人形式上的创新,更是一种育人生态文化的创新。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宿舍不再只是生活场所,而是专业学习、素质拓展、实践成长等必不可少的场域。对于教师来说,教书育人不只是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还可以借助学生社区,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具有情景性、融入式。对于高校来说,建强“一站式”学生社区,不仅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末端更加畅通、稳固,而且为推动党建创新、落实“三全育人”、建设平安校园等提供实践样板。因而,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既要覆盖全体学生,又要吸引全体教师参与,从而不断创造高校文化育人新生态。

参考文献:

[1][9]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OL].(2020-04-28)[2023-05-01]. http://www. moe. gov.cn/srcsite/A12/moe1407/s253/202005/t20200511_ 452697.html.

[2]中办国办发出通知转发民政部意见 在全国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N].人民日报,2000-12-13(00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001).

[4]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276.

[5]中组部 中宣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刘云山同志在第十五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EB/OL].(2007-01-15)[2023-05-01].http://www.moe.gov.cn/ jyb_xxgk/gk_gbgg/moe_0/moe_1443/moe_1464/tnull_21497. html.

[6]劉宏达,闫丽莉.网格化管理理论及其在高校学生服务管理中的应用——以湖北省8所学生网格化管理试点高校为参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3):14-18+22.

[7]李正,项梦丹.高校书院制育人机制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5):110-116.

[8]关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EB/ OL].(2021-12-07)[2023-05-01].http://www.moe.gov.cn/ fbh/live/2021/53878/sfcl/202112/t20211207_585342.html.

[10][11]“‘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003).

[1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责任编辑:黄立清)

猜你喜欢
管理服务一站式思想政治工作
新时期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政策建议
新形势下老干部群体特征研究及新型服务形式的探索
以人为本做好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
医院统计报表数据在医院管理服务中的常见问题研究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