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研究

2023-10-30 22:14田世荣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13期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

田世荣

【摘要】小学数学作业是巩固学生课堂知识,强化学生数学知识理解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教育部要求减轻学生负担,因而传统的“题海战术”也被叫停.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的作业布置必须改变策略,要重视习题的精度和针对性.文章从“双减”的内涵出发,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作业的布置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

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双减”的理解较为片面,并没有真正落实“双减”要求,影响了“双减”政策的执行效率.“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要结合教材、课时等因素,使每一名学生的数学能力都能得到发展与提高.另外,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还应该设计一些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强化其学习效果.

一、“双减”的内涵概述

众所周知,“双减”中的“一减”就是要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过重的作业负担,并明确一二年级不得安排书面家庭作业,可以在学校内部安排适当的巩固练习:3~6年级家庭书面作业的完成时间平均每天不得超过60分钟.“二减”就是要求减少课外辅导负担,明确校外辅导的学科和非学科范畴.同时“双减”政策明确指出,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在校内完成习题练习.

事实上,学生的作业不外乎两类,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由于课堂时间弥足珍贵,因此在“双减”前,课堂时间主要是用来授课的,有时候会进行错题讲解,很少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教师的观点就是作业要学生带回家去做,這样既不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又不会延误学生做作业,因此很容易造成课后作业负担加重的局面.为破解学生“减负”难题,“双减”的切入点是把作业还给学校和课堂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回家之后就无所事事了,“双减”文件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把学生作业作为教研体系中的一环,要让作业发挥巩固课堂知识和诊断学生学习状况的价值;教师要根据学情有计划地设计出符合年龄特点与学习规律、能够体现素质教育方向的基础性作业;教师要鼓励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的布置,坚决克服机械性作业和无效作业,防止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同时,家长应起到监督和引导作用.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

(一)重视差异,设计递进式作业

小学生在数学学科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从而造成相同的课堂教学方法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作业开展递进式设计.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作业布置,让每名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大程度上的发展.为了响应“双减”号召,教师有必要理清这种教学差异性,在作业设计上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递进式的模式进行作业设计.一方面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把数学知识综合起来,另一方面关照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状况,让所有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均得到提高.

比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的有关知识学完之后,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需考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有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灵活应用面积计算公式,并清楚长方形与正方形区域的密切联系;还有一些学生在课后也会利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却仍在为“长度×宽度”“边长×边长”的确切含义而苦苦挣扎.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对于学优生而言,如果教师只要求他们会用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问题的话,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此时,为了促进不同学情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设计3类不同作业,第一类是简单面积计算,要求学生直接套用公式来完成,这是为学困生准备的知识巩固习题:第二类面积的计算比较复杂,要求学生先将面积公式变形,然后计算,这是为了锻炼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活用情况;第三类则要借助几何图形来计算面积,并通过几何关系推导出结果,难度会再次提升.学生首先要做的是第一类的作业,如果觉得这样的操作比较简单的话,可以直接挑战第二类作业,如果还能迅速完成的话,那么就有必要对第三类作业进行挑战.这样既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够让他们掌握一种新的解题方法.这类递进式作业的设计量无须太大,但是应当具有代表性,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地选择.

(二)结合实际,设计生活化的作业

新课改强调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践行数学,体会数学魅力,感受真实的数学.因此,教师应将生活化教学策略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阶段的许多数学问题和小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中,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小学数学课程中较为复杂且综合性较强的一类题型.教师在进行这类数学知识的讲授和作业的布置中,通过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布置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任务,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促进他们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又有利于降低学生作业难度,激发他们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将教材中的实例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学生布置作业.这样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下自己课桌的长和宽,让学生测量一下书本的长和宽,比较二者长和宽的差距”,这一作业设计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习题设计能让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得到物体长度的知识,对其学习理论知识及数学量这一概念的形成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合理设计需要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解决的数学作业问题,激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进行观察、分析,并解决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数学中的测量较为理想化,但学生在测量现实物体的时候往往会有误差,再加上小学生不懂得测量的方式和方法,误差可能会更大.为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一方面要设计较为简单的测量任务,让任务可视化;另一方面在测量的时候可以简化测量单位,尽量以肉眼可见的厘米为单位,防止不同学生在测量同一物体时因为测量单位不同产生争执.

(三)针对易混淆知识点,布置针对性作业

小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还不够健全,他们的数学基础不够深厚,做数学作业时,常常会出现因记错或者混淆知识点而出错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认真研读教案,寻找易错易混知识点,重点安排相应数学作业,促进学生对易混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掌握本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重点关注大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从而在作业的设计上有的放矢,精心设计和安排相关数学练习作业,解决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增强学生数学学习效果.

例如,在“乘法口诀”这一课,对于小学生容易错、容易乱的口诀,教师应着重设计作业,切实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对乘积接近的口诀很容易记错,如混淆2×8和2×9,7×8和6×9等,造成实际应用中的计算错误.对乘积为同一数的计算,小学生在背诵和应用的时候出错情况会更多,如乘积为12的2×6,3×4等.在研究混合运算中,许多学生往往会把运算顺序记混,在同时有乘法和加法的计算中,会因为记错了运算法则而先算加法,导致结果出错.

因此,对于学生容易出错和混淆的知识点,教师应该加强作业的设计和布置,督促学生做作业,进一步明确各知识点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强学生记忆,巩固其学习成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效性学习.当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在记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锻炼,有的学生知道7×9的结果,但是换成9×7之后就容易忘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易混淆知识点的作业设计,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运用所学知识.

(四)针对学情,布置理解性作业

就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而言,教师在数学作业的布置中,既要达成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效果目标,又要重视数学作业对促进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的积极影响.所谓的数学思考,也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感、符号及其他意识的训练,促使学生在操作和几何直观能力方面有所发展,然后形成形象的和抽象的数学思维.设计数学作业不仅为了巩固与锻炼已学知识,还为了培养与提升思维,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作业布置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在布置作业时应该重视理解性作业,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表达,促使数学作业发挥其最大功能.

比如,在引入“克与千克”时,教师可给学生安排理解性作业,让学生理解克与千克在不同条件下的使用习惯以及二者之间的转换关系.首先,教师提问:“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使用‘克?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千克呢?”然后教师根据这一问题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情境,如称体重用千克,做实验的时候称化学材料则用克,当然克与千克的使用也没有硬性规定,只是为了生活的方便.这项作业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单位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对其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启示与指引作用.

再如,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作业:“一年级学生想要学习二年级的乘法口诀,了解为什么3×5就是15,你能向一年级的学生解释吗?”本作业有一定开放性,能更好地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学生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切实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把数学乘法口诀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然后才可以阐明这一乘法口诀所要表述的数学含义.通过这一问题,教师能更好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乘法口诀的认识来解释乘法口诀.理解性作业尽管作业量不大,却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热情,这对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五)结合学习规律,设计预习和复习类作业

设计预习类作业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为出发点的一种课前作业设计思想.在“双减”背景下,要想切实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让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率显著提高,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模式进行创新.在过去的教学结构安排中,教师往往会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但是并没有明确作业的具体完成要求,这就造成学生对于预习作业的认识仍然停留于翻翻课本的阶段.在此基础上,教师需注重预习类作业的设计,事先把具体的预习方法与要求给学生说清楚,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预习行为,从而为今后多科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在“观察图形”这一节知识的学习之前,教师需事先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用一个小正方体摆出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学生分别从上、前和左三个面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在不清楚的地方打上问号标记以便于在课堂上重点学习和理解.此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检查学生预习的结果,一方面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预习作业一定要认真地完成,另一方面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水平,给学生以最佳教学体验.

设计复习类作业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为目的的一种作业设计思想.在“双减”的大环境下,依靠“题海战术”来辅助学生巩固所学数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已不再适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革新教学观念,理清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了解到只有让学生自主掌握学习方法才能让其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学生完成复习类作业后,不仅数学知识体系更完美,还能将数学知识内容梳理得更清晰,从而找到过去容易被忽视的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比如,在“小数乘法”一章的知识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向学生展示本章的知识点,让学生尝试性地总结.学生要想完成这一作业任务,就必须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完善每一个结构处所包含的知识点.教师布置复习类作业能够指导学生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得复习任务变得更加清晰和形象,形成鲜明的数学逻辑,有利于学生构建起充满条理性的数学思维.

总 结

总之,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提升作业品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能够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品质.“双减”要求教育工作者在义务教育阶段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教育部对各个年级的课后作业量又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这一背景下,数学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双减”内涵和作业设计原则,从作业的针对性、个性化入手,结合学生学习规律布置各类作业.

【参考文献】

[1]冯芳.“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价值探寻与设计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2(27):63-66.

[2]付亞慧.“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2(26):13-15.

[3]孙祖易.因材施教,创新设计 “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数学作业减负策略探究[J].今日教育,2022(Z1):106-108.

[4]杨晓燕.“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研究[J].教师,2022(20):54-56.

[5]于萍.“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0):61-62.

[6]俞婉霞.“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创新管理的策略[J].学园,2022,15(14):19-21.

[7]朱闻艳.基于双减视野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2(06):28-30.

猜你喜欢
双减小学数学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