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培养途径

2023-10-30 16:36刘志福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13期
关键词:审题能力培养途径小学

刘志福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然而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对数学问题具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意义,从加强读题训练、明确题目考点、引导观察题型、巧用数形结合、加强共同合作等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途径

前 言

审题不仅是对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考查,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如何通过有效审题获得解题思路、明确考点,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是审题能力培养的关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审题能力的培养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规律,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以此帮助学生高效审题,不断提高审题能力.

一、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意义

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普遍存在审题能力薄弱的问题,影响解题的正确率,主要表现在读题马虎、不明确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不明确考点、易忽略关键信息等方面.审题是解题的重要步骤,也是关键步骤,学生审题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缺乏耐心、不专心、不注重反思和总结、不善于观察、不爱动笔等.培养审题能力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读题训练,如拿来一道题,先让学生读一遍,明确已知条件是什么、有没有隐含条件,还要引导学生明确考点、观察题型并进行分类.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耐心和专注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判断,学会反思、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手脑并用,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生处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通过审题能力的培养能够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题目的分析、判断和推理,锻炼其思考能力.除此之外,审题过程是眼睛、大脑、手协作发挥作用的过程,如教师可以巧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探寻解题思路,这也是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数学思想,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肢体和大脑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转化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思维更加灵活.因此,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缩短小学生思维能力由直观向抽象过渡的时间.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培养途径

(一)加强读题训练,明确已知条件和挖掘隐含条件

小学生常常在还没有明确题目给出的条件时就急着做题,有时需要重新读题去找已知条件;有时在做题的过程中才发现原来题目已经给出了相关的条件,而自己粗心忽略了,不得不重新书写解题步骤;有时候看了好几遍题目都没发现能“用得上”的信息,没有解题思路,直接放弃.这样的读题方式不仅降低了做题的效率,还会导致错误率的提升.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不仅不重视仔细阅读已知条件,而且不注重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明确已知条件和挖掘隐含条件是审题的重要步骤,也是寻找解题思路的基本前提.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应当加强读题训练,引导学生明确已知条件和挖掘隐含条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例如,“倍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属于数量关系层面,要求学生能够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培养数感.因此,这部分题目主要以应用题型为主,其他题型为辅,考查学生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倍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提高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在审题时,弄不清题目中“谁是谁的几倍”这类描述所隐含的数量关系,因而导致计算思路不正确,解题时错误率较高.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读题训练,引导学生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模型,帮助学生寻找计算思路.通过长期的读题训练,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树立寻找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的意识,明确解题思路.

(二)明确题目考点,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审题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题目考点,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做题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有效的途径,雖然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不主张学生靠大量的刷题提高考试成绩,而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但是,高质量地做题在发展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提高数学成绩上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高质量地做题不仅要求教师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情精心、精准地设计题目,还要求学生能够高效率地完成题目.然而,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考点、了解出题人的出题意图是高效解题的重要前提.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还不能了解出题人的意图,但题目的考点就是学生学过的知识点,学生具备从题目的描述中提取相关知识点的能力,只是还不能够全面地明确考点,覆盖面较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

例如“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这部分的教学,学完这节内容后,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师也会通过题目练习,加强学生对两个公式的理解和掌握.题目情境的设计大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目的是引导学生建立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除此之外,题目的类型以解决问题类题目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然而,由于有些题目的描述太过生活化,学生反而不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要求什么.如题目“把一根铁丝围成的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框架变成一个正方形框架,这个正方形框架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学生读完题后,在脑海里建立了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模型,但是对于如何将其变成一个正方形框架产生了疑惑,这就影响了学生对考点的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你想一下,不管怎么改变这个长方形的框架,什么是不变的?”学生恍然大悟:“铁丝的总长度不变!”于是明确考点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先求解正方形的周长再求其边长.引导学生明确考点有助于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审题能力,从而达到高质量解题的目的.

(三)引导观察题型,注重分类比较

“万变不离其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数学题目,不论题目的描述是多么直截了当或多么曲折复杂,其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学过的知识点.而大多数学生往往会就题论题,拿来一道做一道,很少对这些题目进行分类和比较,很多时候会形成“定式思维”,还没有读完题,就认为和之前做过的题目一样,从而直接开始做题,最后才发现条件不同.同时,教师为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或者强化学生的易错点,会针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设计多道习题,尤其是学完一节内容后,教师设计的练习题目主要就是考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学生利用本节课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让题目更加新颖、灵活多变,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教师常常在题型和题目的描述上做一些变换,但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同的.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题型,对题型进行分类和比较,引导学生找到不同题目的异同点.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读题训练,使学生在审题时更加注重细节,便于明确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建立解题思维;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题目的反思、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审题和解题技巧,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例如“年、月、日”这单元内容的教学,在本单元测试中有如下习题: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一年的下半年都有184天

B.一年有7个月大,5个月小

C.2022年是平年

教师可以将这三道题目放在一起进行解析,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三道题目分别是什么题型.学生通过观察可以看出有填空题和选择题两种题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考点是否相同.通过分析,学生很容易发现后两道题目都考查了平年和闰年的知识,既包含了平年和闰年的计算,又包含了平年和闰年2月的天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道题目是否与其他两道题目考点相同:“你们每年都过一次生日而且都是同一天,对吗?那么,小明快9岁了,想一想为什么就只过了2次生日?”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再对月份进行分析,想到了他的生日是闰年的2月29日,每四年才过一次生日,于是发现这道题目的考点与其他两道的考点相同,并且增加了题目的复杂程度.这样引导学生观察题型,对题目进行分类比较,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

(四)巧用数形结合,引导解题思路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思想,对于小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体的图形,便于理解知识和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最终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巧用数形结合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当前小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不会立即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是建立解题思路的重要线索.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去理解知识点和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较少,在做题时也不善于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数形结合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对正确建立解题思路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习题:“小明和小亮同时从学校步行去文化宫,已知小明的速度是每分钟80米,半个小时后,小明刚好到达文化宫,而小亮距离文化宫还有56米,小亮的速度是每分钟多少米?”学生读题后,找出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但是要求小亮的速度需要知道小亮走的时间和路程,而题目并没有直接给出,学生便会感到困惑,不知如何求解.对于这样的路程问题,应用数形结合能够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来表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一条线段表示小明从学校到文化宫的距离,另一条线段与第一条线段的起点对齐,表示小亮的路程,学生会发现,两条线段的总长度相等,再表示出半个小时后二人的位置,即可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于是找到了解题思路.巧用数形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其清晰地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解题思路.

(五)加强共同合作,提高审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还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如果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对于学优生,其审题能力的薄弱之处通常在于审题不认真,这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能够通过读题快速地明确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明确考点,建立解题思路;中等生比较注重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细节,但不太容易明确隐含条件,经常思考到半途就没有了解题思路;学困生通常只能做一些基础题目,题目稍微变换一下就不知道怎么解了.教师应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组,引导其进行合作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势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从其他学生的审题思路中获得启发,掌握审题技巧.

例如“梯形的面积”这一课,要求学生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应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正确地使用公式进行计算,但将梯形的面积与其他几何图形的面积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就有些困难了.对此,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要求学生合作审题,探寻解题思路.学优生会带领其他学生观察图形,找到关键信息和数量关系,中等生能够学会审题技巧,学困生会学习其他学生的审题方法.在这样的合作中,各层次学生的审题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以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学洲.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培养途径探究[J].理科爱好者,2022(06):230-232.

[2]张秀宗.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途径[J].新课程,2022(43):127-129.

[3]孔淑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理科爱好者,2022(04):121-123.

[4]王效明.小學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2(24):204-205.

[5]蔡亚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09):32-34.

猜你喜欢
审题能力培养途径小学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刍议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