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研究

2023-10-30 22:25孙兰葛晶韩笑周春红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9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大学生

孙兰 葛晶 韩笑 周春红

摘 要: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支柱,其肩负着社会、国家发展的重任,因此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当前时代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以南通理工学院为例,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从社会教育、高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4个方面,为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出培养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9.037

0 引言

社会责任感作为大学生必备素质中的重要素质,其一旦形成,会使大学生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并通过履行责任实现个人价值,因此,培育和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极为必要。大学生只有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有可能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中处处存在着物质利益的诱惑,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错误的引导,使其出现社会责任感薄弱的现象。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高进行引导,剖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十分有必要。因此,本文在调查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培养建议,试图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实践提供参考。

1 研究现状

1.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容研究

学者们普遍认为大学生责任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鲍秋旭(2019)提出要从内在静态、外在动态两个维度,将自己、家庭、他人、集体、国家、人类6个方面作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在静态维度,认知、情感、行为3个层面作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外在动态维度。王振宇(2009)认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除了包含对自身的责任感,还应当包含对家庭、他人、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责任感。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对于他人的责任感与对社会秩序、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责任感存在交叉区域,例如给老弱病残让座,既体现了他人责任感,也体现了社会秩序责任感,因此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对于他人的责任感可与对社会秩序等方面的责任感融合为社会责任感。基于此,本研究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划分为国家责任感、社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和个人责任感5个维度。

1.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方面的研究

学者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内容和方法各有各的观点。杨闪闪、张云(2017)认为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需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网络、自我五位一体协同作用的培育机制。王闯(2018)认为要用新时代思想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社会责任感教育应当同时包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国情怀的理想信念教育、责任意识的社会担当教育,与时俱进的实践创新教育和社会认同的归属感教育。伍安春、王让新(2019)认为要用习近平青年观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联动的合力育人机制,指导新时代大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强化社会责任。汪仁杰(2021)认为可通过鼓励大学生参与各项志愿服务,进而培育社会责任感。通过对上述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可以得出,现有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观点基本上都是从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大学生自身这几个角度出发。

2 问卷设计与发放

研究问卷包含基本信息和问卷主体两方面,共30道题目,问卷题项借鉴了张巧飞(2020)的研究。问卷主体部分主要从国家责任感、社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和个人责任感5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5个问题,每个问题的回答按积极性到消极性分为4个选项,以期了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和践行情况,最后邀请大学生对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途径提出看法。样本对象为南通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借助问卷星平台发放电子问卷,共发放408份,有效问卷375份,有效率达92%。其中,男生占比41.7%,女生占比58.3%;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占比4.6%,共青团员占比77.7%,群众占比17.7%。

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分析

3.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对社会责任感构成要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表1的结果。从均值来看,5种社会责任感中国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的均值均为1.52,国家责任感的均值为1.57,个人责任感的均值为1.63,集体责任感的均值为1.93,可见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的态度较为接近,均值最高,而集体责任感的均值最低,反映出大学生对集体责任感的认知和践行情况最差。从最小值和最大值来看,5种社会责任感的最小值和最大值都是1和4,只能说明有部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烈,也有部分学生对于5种责任感中的任意一種或几种存在认知不到位、责任感淡薄的情况。从标准差来看,根据标准差值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为社会责任感、国家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个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其中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的标准差值相差不大,仅相差0.02,然而另外3个责任感标准差的差值远大于0.02,集体责任感的标准差值达到了0.72,说明大学生对于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和个人责任感的认同和践行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对于集体责任感认知和践行差异最大。从众数来看,5种社会责任感的众数都是1,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于5种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和践行状态都处于最高水平。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方面的认知和实践水平较高,在集体责任感方面的认知和践行水平亟须提高,在个人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方面也需要进行培养。

3.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积极方面

3.2.1 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情况良好

比如在“你是否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相关内容及具体要求?”这个问题中,大部分学生表示非常了解、基本了解和有点了解,只有4%的学生完全不了解。在“你是否会有意识地注意提升自己,弥补自身不足?”这个问题中,98.28%的学生表示有此意识,其中近一半学生已将意识付诸实践。在关于国家责任感的几个题项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意识到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且都能主动的关心国家大事。在关于家庭责任感的几个题项中,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对家庭负责,并且愿意在空闲时间兼职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

3.2.2 大学生普遍能遵守基本的社会秩序

比如在“你是否能够做到遵守交通规则,宁等一分不抢一秒?”这个问题中,84.57%的学生表示自己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在“你在上公交车、客车、火车或在超市购买物品等时,是否可以做到有序排队?”这个问题中,95.43%的学生选择总是有序排队。这些问题都表明了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能遵守基本的社会秩序,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但是也有极少部分的大学生不能够遵守基本的社会秩序,这部分大学生还需要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

3.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消极方面

3.3.1 大学生缺少社会主人翁意识

比如在“当你看到地上有垃圾时(例如饮料瓶、纸屑、塑料袋等),你的做法是?”这个问题中,38.86%的学生选择了主动捡起垃圾,扔进垃圾桶,55.43%的学生表示自己有时捡,有时不捡,3.43%的学生表示别人不捡,我也不捡,还有2.29%的学生表示自己从不关心地上有无垃圾。在“有人在网络上发表侮辱性言论,传播负能量,你的看法是什么?”这个问题上,虽然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不可以这样,并感到气愤,但也有4%的学生表示自己有时也会这样做,6.86%的学生认为这很正常,这是个人自由,还有7.43%的学生表示从不关心这种事情。以上都表明了大学生群体中存在部分人缺少社会主人翁意识的情况,有少部分的大学生不能将个人荣誉感与集体荣誉感、国家荣誉感结合在一起。

3.3.2 大学生存在利己主义的现象

比如在“当班集体的重要活动与你个人的一般活动有冲突时,你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中,37.14%的学生选择积极参加集体活动,8%的学生选择不太情愿地参加集体活动,49.71%的学生表示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5.14%的学生选择不顾集体活动、坚决去完成自己的活动。在“当你在路边看到一个钱包并发现里边有特别多的钱时,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中,虽然超过80%的学生选择了拾金不昧,立即交到派出所,但也有7.43%的学生选择在给予报酬的前提下还给失主,甚至有1.71%的学生选择把钱昧下一部分或者全部昧下,还有8%的学生表示怕麻烦,会假装没看到。这些选择都说明了有少部分大学生存在利己主义的观念,需要加强对该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4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建议

4.1 社会教育发挥保障作用

社会教育是指由社会大环境形成的良好氛围对大学生所起的教育作用,其引导者为政府,主要参与者是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主要内容包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倡导、对道德楷模人物故事进行宣传、对良好风气进行维护、对违反法律行为进行惩戒、对违背道德的行为进行抵制等。大学生身处社会大环境之中,由于耳濡目染,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对此,大学生自身也有着较清醒的认知,对于本研究问卷的最后一問“你认为哪个方面能够最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是“社会影响”。由此可见,社会教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至关重要,政府应加强对维护社会秩序的制度建设,加大对具有正向引导作用的事迹的嘉奖以及对具有负面影响的事件的批判和惩戒。尤其是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任何消息只要被传送至互联网,其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则无法估量,大学生作为价值观尚不够成熟、社会责任感尚不够稳定的群体,极易受到网络世界的影响。因此,政府在管理现实社会的同时,也应加强对虚拟社会的监管,构建一个良好的线上线下社会氛围。

4.2 高校教育发挥引导作用

大学4年是学生塑造人格、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期,高校应当把握好这一阶段,在发挥育才功能的同时发挥好育人的引导作用。为了响应习近平同志的号召,近几年各大高校均积极开展了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然而绝大多数的思政教育仅囿于教室之内,靠授课老师进行单方面的输出,缺少教室之外的实践环节。马克思说过“实践出真知”,任何理论只有经过实践的演绎,才能彰显其真谛。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经历社会实践,才能真正有所提高。除了最常见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高校还可以为学生多多提供实地参观历史遗址、支教下乡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听、多看、多做的实践方式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其中还需要高校各党团组织的共同发力,结合党团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社会责任感践行实践,不仅可以增加实践活动的趣味性,也能提升其意义和价值。

4.3 家庭教育发挥基础作用

在“你认为哪个方面能够最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个问题中,选择“家庭教育”的比例仅比“社会影响”所占比例少1.72%。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举止会给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父母通常能给孩子带来正向的影响。但是父母对待孩子不应该过于“无私奉献”,更不可无穷尽的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否则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和责任感的培养。父母社会责任感的强弱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想要培养孩子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父母应当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孩子的责任观,比如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环境、帮助有困难的人等行为,引导孩子模仿父母的行为,实现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4.4 自我教育发挥核心作用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比如主动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荣誉感;加强对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的关注,心系国家发展,自觉向楷模人物学习和靠拢等。与前3种教育相比,自我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效果最为显著,因为只有当大学生主动产生提升社会责任感的意识时,自我教育才能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鲍秋旭.双维度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23):159160.

[2]王振宇.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9.

[3]杨闪闪,张云.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7,(01):5760.

[4]王闯.用新时代思想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新探[J].高教学刊,2018,(10):169171.

[5]伍安春,王让新.习近平青年观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研究[J].社科纵横,2019,34(06):133137.

[6]汪仁杰.志愿服务路径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05):5761.

[7]张巧飞.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0.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临湘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考
高职院校助困体系构建的现状调查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太原市高中足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