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良伦 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 张逸红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历史课程的重要功能。[1]世界古代文明呈现统一性和多元性发展规律,诸多教学设计对多元性有了较充分的论述,但是对统一性这一重要教学立意鲜有涉及。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第二子目“古代美洲文明”为例,从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角度,阐述教学设计的思路与关键环节。
对于本课教学,有的老师立足于“多元的区域文明”这一单元教学立意展开教学[2];有的老师以“文明的联系与交流”为主线贯穿课题,进而展现“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这一主题。[3]以上设计均有着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充分依据,但二者均是对学生之前所学多元文明的进一步丰富,并未突出人类文明发展统一规律这一特点。
关于本课的教学立意,编写者首都师范大学晏绍祥教授这样表述:“古代非洲和美洲单列一课,一方面说明古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另一方面希望揭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哪怕是在美洲那样几乎完全与旧大陆隔绝的新大陆上,印第安人仍然能够创造文明,并且发明了与古代波斯、罗马等类似的控制帝国的方法,说明在类似的情况下,人类会采取大致相同的策略。”[4]可以看出,既要体会世界各区域早期文明的独立性、多元性,也要认识到世界文明发展的规律性、统一性,这是对学生学习古代美洲文明较深层次的认知要求。
《中外历史纲要(下)》前两单元讲述世界古代史相关史实,其中蕴含了古代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而《古代非洲与美洲》又是最后一课。因此本子目的教学,主要通过精心设计过渡环节和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视野探究此规律。
为了从古代非洲文明过渡到古代美洲文明的学习,教师出示以下材料,学生结合材料思考:与古代非洲文明相比,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发展有何突出特点?
材料一:与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欧洲扩张之前的这一时期中,非洲绝不是与世隔绝的。……从7世纪起,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开始增多。
……
不仅美洲诸印第安文明与其他大陆诸文明相隔绝,不能促进彼此间的相互影响,而且诸印第安文明彼此之间基本上也相隔绝。换句话说,在2500年中,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可证明中美洲文明和秘鲁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7版·上)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出:古代非洲文明内部以及与外部文明之间是有联系的,而古代美洲文明内部是隔绝的,与其他文明也是隔绝的,是孤立发展的。这样的发展特点,利于揭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这一子目,教师为学生设计的任务是“探究古代印第安人应对人类发展遇到的共同挑战,提出了哪些有特色的解决策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此任务分解为三个小任务,分别从经济基础、国家治理、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经济基础
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在产生之初,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但采集渔猎对自然环境有深深的依赖,具有高风险性和收益不确定性,而迁徙游牧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大约1 万年前,原始农业产生了。从世界范围看,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他们各自独立培育了农作物,驯化了动物。这说明,面对如何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这一挑战,古代美洲与亚欧大陆其他文明一样,独立发明了农业,实现了从采集渔猎到农耕畜牧的演变。
基于此分析,为了加深学生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教师补充以下材料,并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相关内容,提出问题:古代印第安人是如何解决群落生存和生产问题的?
材料二:公元前10世纪,印第安人开始了定居的农耕生活。他们从野生的植物中培育出玉米、马铃薯、番茄、南瓜、棉花、辣椒、可可和烟草等多种农作物,学会了养蜂取蜜、饲养家畜,并能制造各种石制工具和金银饰品。
——顾銮斋、夏继果主编《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学生通过阅读得出以下基本认识: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独立培育了马铃薯、玉米、番薯、番茄、花生等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并驯化了羊驼等动物,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生产方式,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收获次数和粮食产量。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农业的发展为印第安文明奠定了基础。
2.思想文化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内容的增多,为便于记事和管理,慢慢产生了记录语言和含义的符号和文字。农业的出现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如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发明了60 进制,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国王的权力来自太阳神。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制定太阳历,金字塔的建造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中国商朝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形式完成,创造了甲骨文。同样,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并采用20 进制,也知道“零”的概念。在宗教上是多神崇拜,太阳神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建造金字塔祭祀神灵,制定了太阳历。由此可见,古代印第安文明与亚欧大陆文明一样,在思想、文字、建筑、数学、历法等方面取得相似的成就。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使学生了解古代印第安人在思想文化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教师补充以下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相关内容,解答以下问题:印第安人如何解决生产生活中记事、统计、传递信息、时间管理以及精神需求等问题?
材料三:玛雅神灵众多,自然界中每个现象、社会各个职业和等级都有相应神灵。阿兹特克人社会宗教色彩极为浓厚,他们相信灵魂永生并崇拜至少128 位主神,最高统治者被当做神的化身。而印加人特别崇拜太阳神,印加王是太阳神的尘世代理人。
——朱寰主编《世界古代史》(第二版)下册
学生在阅读教材和材料基础上,结合教师补充介绍,可以知道:古代印第安人建造了金字塔庙宇,创造了文字,发明了历法,使用了数字,建设了以特诺奇蒂特兰为代表的城市,以及他们对自然的崇拜并进行祭祀等历史信息。这些都方便和改善了印第安人的生产、生活,展现出其强大的精神文明成果和辉煌的科学文化成就。
3.国家治理
随着国家的形成,如何治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是各个地区统治者面前的共同问题。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君主专制,埃及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波斯帝国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罗马共和国也为帝国所取代,中国从商周时期的家国一体过渡到秦汉时期的皇帝制度。而印加帝国的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这些说明,与其他大国一样,印加帝国也实行君主专制政体。正如晏绍祥教授所说,在古代除了希腊等少数地区以外,政治制度以君主专制制度为主。[5]
在地方管理上,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实行行省制度,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修建道路系统。秦汉时期的中国实行郡县制,也重视修建通往各地的道路。亚述帝国、波斯帝国和中国秦汉时期都采用过迁移居民的做法。同样,印加帝国也通过划分政区,设置官员、人口调查、修缮道路、迁移居民等方式维护统治。由此可见,在国家治理方面,印加人采用了和亚欧大陆古代帝国几乎相同的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使学生了解古代美洲人在国家治理方面采取的措施,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和有关印加帝国的介绍,思考回答:印第安人如何治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庞大国家?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并联系所学可知:与玛雅和阿兹特克相比,印加帝国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印加帝国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从政治到经济,包含了土地制度、政区划分、人口管理、道路系统、税收系统等完整的国家体系。归纳出具体史实后,教师可进一步突出主题,强调因为出色的治理体系,印加帝国享有“美洲的罗马”之称。
古代美洲文明的孤立发展特性能证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性规律,而且本子目编排在《中外历史纲要(下)》世界古代史部分的最后位置,也为我们进行单元甚至整个世界古代史的总结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通过列表的形式,引导学生联系第一、二单元所学内容,思考:古代亚欧文明和古代美洲文明如何应对人类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共同挑战?具体设计如下表所示:
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古代美洲人的解决策略古代亚欧文明的解决方法如何解决群落的生存和生产问题培育大小麦、水稻和粟,饲养羊、猪、狗如何解决记事、统计、传递信息、时间管理培育玉米、马铃薯、番薯等,驯化羊驼祭拜太阳、天,创造文字,发明了历法,创造数字和进位制如何治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多神崇拜,祭祀神灵,创造文字、太阳历,20 进制集权,划分政区,建立税收、道路系统,迁移人口实行君主专制,建立对地方直接控制的政治制度、道路系统、税收系统
通过表格内容,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古代美洲文明与亚欧文明一样,都独立培育农作物,驯化了动物,出现了农业;都出现了自然崇拜、宗教信仰,都发明了文字、数学、历法;都形成了以王权为中心的集权统治体系。由此得出结论:世界古代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统一的规律。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发展的统一性,古代美洲文明发展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教师补充材料,引导学生综合本部分所学,得出对古代印第安文明发展的整体认识,也为后面的学习进行铺垫。
材料四:到公元1500年时,美洲大陆刚进入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早在公元前2500年便已达到的文明阶段。他们的工具仅用石头、木头或骨头制成,没有利用轮子,除美洲驼和羊驼外,人的背是唯一的运输工具。更严重的是,他们缺乏抵御欧洲人所带来的种种疾病的免疫力。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7版(上)
孤立发展的古代美洲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但在整体的经济和技术水平上远远落后于欧亚、北非文明。由于缺乏和其他文明的联系,印第安人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也没有对天花等疾病的免疫力,随着西班牙人的入侵,美洲社会的发展被打断,大部分成果被摧毁。这说明,各区域文明在发展中面临相同挑战时,会呈现出统一的规律,但在解决方法以及发展水平、发展进度上也呈现出多元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