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南
(湖北商贸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与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教学已经从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转向了教师与学生双方交流互动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课堂师生互动对于师生共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2]。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权威,课堂更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为了让学生考出满意的成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根据测验结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业[3]。事实上,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最为密切的,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交往形式,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有赖于师生的双向互动。科学、合理的互动可以促进师生间的对话,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吸收,培养学生的求知欲。由此可见,良好的师生互动对于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研究将以小学高学段为例,研究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现状,针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师生良好互动的策略进行讨论。
以小学高学段的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使用的是吴晓蓉学者编制的《关于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现状的调查》问卷[4]。问卷共发放127 份,包括教师问卷22份和学生问卷105 份,有效回收教师问卷20 份和学生问卷100 份,最终回收率为90.91%和95.24%。
1.2.1 教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的行为表现
关于教师经常使用的媒介及语言风格的调查,其统计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教师经常使用的媒介及语言类型
由表1,问题1 结果得知,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交流方式仍然限于口头语言,缺乏非言语的交流,少数教师则试图借助身体语言与学生交流。问题2 可知,几乎每一位教师都会采用激励式的语言来与学生进行交流。
1.2.2 教师对课堂师生互动的态度
关于教师对于师生互动的态度结果如图1 所示:
图1 教师对课堂师生互动的态度
由上图可知,大多数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正确答案表达内心的想法;一些教师上课时喜欢学生积极发言,无所谓对错;而只有极少数师不愿意学生在课堂上发言。
1.3.1 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中的行为表现
关于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的表现调查,其统计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学生主动回答和提出问题的行为
如表2,问题1 所示,仅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在知道答案的情况下会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其他的学生有时会主动作答,然而还有一些学生在上课时哪怕知道答案也从不回答。问题2 可知,大部分学生不善于在课堂上主动问问题,而更喜欢自己消化问题。
由表1 可知,大多数教师都喜欢用口头语言传达知识,而少数教师则是通过身体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只有极为有限的教师使用书面语言和其他形式的互动方式。
教学观念是教师个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是教师教育与教学工作的重要准则[5]。教师的教学观念往往会影响其对学生的看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与学生的交往方式。由以上调查可知,教师对于课堂师生互动的认识不够全面,大部分教师仅局限于传统单一的互动方式。这种只限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提问且相对保守的互动方式,会使学生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进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师生平等是课堂互动的先决条件,并非是由教师绝对掌控的,如果教师只是墨守成规地按照传统单一的互动方式进行教学,那就会使得课堂师生互动陷入困境。
由图1 可知,当学生在课堂上不主动回答问题时,大多数的教师并不会指引学生进行思考,甚至当学生回答不出来答案时直接换其他的学生作答;另外多数教师喜欢学生根据正确答案来表达想法。
由以上调查可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存在不足。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思想较为开放,所以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培养学生的扩展思考能力,而当前小学教师往往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评判问题的准确性,以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这就会造成小学生无勇气再次举手回答问题,对于回答问题更加消极[6]。另外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上课时全神贯注地听讲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他们的互动能力有限,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就会使得师生互动缺乏真诚性和有效性,学生的交际能力也会下降,从而影响教学质量[7]。
由表2 可知,总是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询问教师的学生仅占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一,大多数学生并不会在课堂上踊跃举手。由此可见,在当前的互动教学中教师还处于支配地位。
由调查分析可知,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掌控着课堂,学生主体意识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虽然随着新改革的逐渐推行,越来越推崇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教师也比以前更加强调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但在当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际上还是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无法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师生互动的本质还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8]。周而复始,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只是麻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不能形成自己的思考,进而学生也不会再与教师沟通,师生互动也无法顺利推进。
新课程改革使得师生互动理念不断更新,因此教师要改变固有观念,发展新的互动观念[9]。但在当前阶段,小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主要还是局限于提问。不可否认,提问是一种有效的师生互动形式,但是教师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师生互动。
除了固有的提问互动方式,其他形式的互动具体有以下几点。一是小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两人组、四人组等,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尽情抒发自己的观点。二是情景教学。教师依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创设一个学生参与并发挥作用的情景,使学生亲身体会其中的情感,还可以在课后为学生留下情景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掌握知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教学联系实际。教师在设计互动问题时要切合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才会产生探索的欲望。总之,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互动方式,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课堂实现真正的互动。
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其一,在语言方面,教师可以使用恰当的肢体语言鼓励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只是简单地说:“你真棒!”“说得很对!”还可以用目光激励他们,或者走向他们,并拍拍他们的肩膀。另外,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使语言活泼有趣、灵活多样,促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其二,在行为方面,教师要多留心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上遇见的难题,进而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因无法解决问题从而陷入自我怀疑的消极情绪中[10]。
自信心薄弱的学生不擅长与教师沟通,在与教师的互动中畏首畏尾,他们甚至害怕教师的提问,就算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也不能顺畅地与教师交流。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既能提高与教师的互动热情,又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向那些不经常回答问题的学生提问,并对其回答做出积极的回应,恰如其分的表扬能使学生热情高涨,促使他们积极举手回应教师;当学生答不上来问题或答错时,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并作答,而不是批评他们。其次,教师在课后也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多与学生进行亲切的交谈,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有没有遇到困难,多倾听学生的困扰。另外,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亮点,对于这些小亮点给予足够的肯定,促使他们建立自信[11]。最后,学生自身也要善于调整心态,不要因自己的错误或暂时的失败就灰心丧气,从而拒绝与教师交流。
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小学高学段师生互动的现状及问题得出以下结论: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和媒介单一化,而且师生问答的形式过于机械死板;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缺乏积极性、教师过于掌控课堂。针对结论所提出策略为: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建立积极活泼的互动氛围;对学生来说要加强学生的自信并提升学生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