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容,董文涵,张豪杰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31)
2017 年实施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三全育人”要求,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对于如何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学术界已开展研究并产出一些成果,但这些研究主要基于“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从“全员育人”角度,王亚珍等学者认为基于项目和导师的团队制能够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1];陈桂香运用三螺旋理论论证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要构建政府、高校、企业三方联动耦合的人才培养机制[2];陈汉能等人从高校与地方协同育人模式视角进行优化研究,为更高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3]。从“全方位育人”角度,孟昭霞认为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4];管国锋等分析了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并提出了学科交叉理念[5];向智男等讨论了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6]。
可见,目前针对如何基于“全过程育人”理念培养管理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仍然较少。事实上,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教育界肩负的重要职责。探索基于全过程培养模式提升管理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着重要意义。
对创新能力进行科学界定是构建管理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全过程培养模式的前提。林崇德教授认为创新能力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所有已知信息,产生的一种新颖、独特并且具有社会意义的或有个体价值的产品的治理品质[7]。该定义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当然,对于研究生而言,其创新能力主要反映在科研方面,并主要表现为发现科学问题、独立研究问题、应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等方面。综上所述,科研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在学术科研方面所表现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并最终体现在科研创新效果上。
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式上,国内外相关人员提出了双元制、三位一体、产学研结合型培养等多种培养模式。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基于科研全链条的管理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2018 年教育部颁布《“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试行)》将“三全育人”理念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全过程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是指学校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在不同年级和年龄阶段有步骤地开展育人工作。全过程育人的实质是要将各项活动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及学生成长全过程。然而,关于全过程育人,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相关研究探讨如何根据科研全链条开展管理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本文在科研全链条的结构框架下,探索构建管理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模式,以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并为管理类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实践方案。
根据全过程培养理念,科研全链条是指研究人员开展科研工作所经历的各个关键阶段及其构成环节。要构建基于全过程培养理念的管理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必须明确整个科研全链条及其关键环节。对于研究生而言,科研全链条是从科研准备、科研学习、科研实施到科研成果发表的整个过程。具体来说,可将整个科研全链条划分为科研意识、科研学习、科研内化、科研实施以及科研成果五个阶段。
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单种活动就可以实现的,它是一个涉及多种培养活动且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为此,根据“三全育人”中的全过程育人理念,基于上述科研全链条的概念,本文归纳并总结出管理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围绕科研全链条的科研意识、科研学习、科研内化、科研实施和科研成果5个阶段,设计管理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活动,形成基于研究生科研全链条、全过程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如图1 所示,管理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全过程培养,致力于在科研意识、科研学习、科研内化、科研实施、科研成果这五个阶段由少到多设置相应活动,从而逐步提高管理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图1 管理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模式
①科研意识阶段:科研意识是科研创新的先导,是指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时,潜心捕捉和发现科研课题的创新欲望。为提升人才创新能力,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创新培训。科研意识是科研创新的启蒙,是研究生对学术科研产生兴趣和向往的初始阶段,对于后续学习和实施科研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科研意识阶段需要设立的活动包括名师名家讲坛、创新氛围培育等活动。名师名家讲坛是知名学者所开展的学术讲座,即研究生培养单位或其他单位邀请相关领域专家通过演讲的形式给学生介绍研究过程与成果。名师名家讲坛是高校开展学术交流、提高研究生科研意识及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另外,创新氛围培育对树立科研意识也尤为重要。研究生培养单位需要通过组织文化和规章制度建设,在研究生当中营造尊重科研、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
②科研学习阶段:科研学习是通过课程讲授、导师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让研究生学习如何开展科研的阶段,对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科研学习阶段需要设立院系学术沙龙、前沿方法课程以及前沿理论课程等多种活动。院系学术沙龙是指学院或系里组织的学术讨论活动,是一种小范围的学术研讨交流形式。学术沙龙旨在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作用,鼓励研究生提出创新想法并围绕其可行性进行探讨,为个人创新灵感提供一个自由的交流平台。前沿方法课程和前沿理论课程向学生讲授当前或未来热门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以此促进研究生利用所学的前沿方法或理论进行科研创新。
③科研内化阶段:科研内化是研究生在初步学习科研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之后,不断消化和吸收这些内容并产生科研萌芽的阶段。科研内化阶段需要设立青年学者交流、师生团队讨论、管理前沿讲座以及院系学术沙龙等多种培养活动。在这个阶段,研究生可以通过与活跃的青年学者进行交流,提高对科研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研究方法的运用能力;通过管理前沿讲座,了解本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未来创新研究的趋势所在;通过院系学术沙龙,进一步掌握科研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师生团队讨论,引导研究生积极思考并提出创新想法。
④科研实施阶段:科研实施是研究生在具备一定的科研积累之后,真正实施一个科研项目并开展研究的过程,该阶段通常涉及科学研究的具体工作。为此,在论文实施阶段需要设置论文修改帮助、论文写作指导、数据搜集支持、研究方法探讨以及研究想法交流等培养活动。开展上述活动,可帮助研究生更多地了解如何选用研究方法以及采取何种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还可指导研究生在完成论文初稿后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甚至启发他们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琢磨后续研究课题。这一阶段的活动可有效地促进研究生科研成果的产出。
⑤科研成果阶段:科研成果阶段涵盖了研究生将科研论文进行投稿并实现发表的过程。该阶段需要设立发表奖励机制、海外交换支持、论文质量监督、科研合作支持、投稿经验指导以及学术会议资助等多种培养活动。对完成论文写作的研究生开展投稿经验指导以及论文质量监督,对论文格式等方面提出意见并传授投稿经验,有助于他们顺利完成投稿过程并实现发表。对学术成果突出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研究生给予一定奖励,可以增强他们的学术自信并产生正向强化效应。资助具有初步科研成果的研究生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汇报,可以开阔其学术眼界、激发其科研兴趣、提升其研究创新能力。
构建了管理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模式后,另一个重要的工作是设计该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方法。本文所设计的管理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模式效果评价方法涉及全程评价、全面评价、全员评价。全程评价是在科研全链条涉及的五个阶段都对管理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全程评价方法有助于以动态视角分析全过程培养模式的效果。全面评价是综合采用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对全过程培养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该评价方法体现了效果评价的综合性。全员评价是指研究生导师、任课教师、管理人员、研究生自身等各个主体都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开展评价。全员评价呼应了“三全育人”中的“全员育人”理念。
本研究可为培育和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一定建议。第一,管理类研究生培养单位及相关人员需要秉承“全过程育人”理念,针对科研全链条的所有阶段环节培育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关注研究生科研全链条并进行全过程培养,将有助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二,管理类研究生培养单位及相关人员可以应用科研创新能力全过程培养模式开展培养活动。为此,相关单位与人员需要设置多种形式的培养活动,并针对不同科研全链条阶段的研究生提供相应的培养活动。第三,管理类研究生培养单位及相关人员需要根据“三全”评价原则与方法对全过程培养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全程评价、全面评价和全员评价,能以动态、综合、系统的方式反映管理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模式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