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恩松,郭蔓蔓,赵 辉
(1.广东海洋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广东 湛江 524088;2.广州大学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3.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
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很早就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这甚至成为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一个重要特征[1];目前来看,科研与教学的协同发展是“双一流”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我国大学在快速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难题[2]。基于以上原因,笔者从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角度探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在支持本科教育方面的力度、切入方式和融入机制,并结合具体实践,分析建立基本模式的可行性。
现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共有7 个一级指标,24 个二级指标,77 个审核点。经过详细分析,笔者认为其中有10 个审核点与科研和仪器设备提升本科教育质量有关,列示如下(下面括号内备注的为二级指标):①“以本为本”落实情况(本科地位),简称“领导重视度”;②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所占比例;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本科地位),简称“仪器设备值”;③培养方案强化理论基础、突出科教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情况;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实验实训内容的基础性和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情况(培养方案),简称“培养方案”;④强化实践育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情况(实践教学),简称“实践教学”;⑤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自教师专业实践、科研课题情况及完成质量(实践教学),简称“毕业设计”;⑥科教协同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其实践效果(卓越培养),简称“卓越培养”;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情况(创新创业教育),简称“创新创业”;⑧学科资源、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情况(资源建设),简称“科教转化”;⑨学生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实习、竞赛、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等情况(国际视野),简称“国际视野”;⑩在校生与毕业生对学习成长的满意度;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满意度),简称“满意度评价”。
为了盘活内部资源,在科技部和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都在积极建设本单位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以实现能实时了解单位仪器设备基本状态、可检测项目、空闲时段、委托测试、网上预约使用、自动结算等功能,并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情况开展绩效考核。结合上述对本科教育考核指标体系的分析,笔者可以将两者建立以下关联(表1)。
表1 本科教育评估审核点与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相关性
通过表1 可以看出教育部对本科教学评估的基本导向,以下将结合上述内容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大型仪器设备提升本科教育质量。
大型及贵重仪器设备的特点就是数量少、价格贵、使用成本高;而且从各高校管理实际来看,都存在着数量不足、空闲时段少、实验人员短缺等困难[3],难以满足所有本科生使用。因此,笔者提出了对本科生进行分类培养,以优化利用有限的大型及贵重仪器设备资源。职业规划教育是决定本科生培养过程和质量的重要控制点,通过职业规划可以对本科生实施分类,并确定针对性的培养方式,避免在本科教育中出现“一刀切”现象。
以某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为例,选取A、B两组不同的学生群体对照研究。让两组学生分别制订自己的职业规划,对A 组学生,根据个人职业规划,通过融入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开展因材施教。而对于B 组学生,仅作为对照,仍按照原教学计划培养;到第六学期结束时,两组学生均可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并调整所属分类群体,继续进行培养观察。到第八学期,再次进行分类统计,比照结果得出结论。
3.3.1 学生选取
选取A、B 两组学生,每组均包括应用化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制药工程等四个不同专业各四个班的大学二年级学生,A组112 名,B组108 名,A组为试验组,B 组为对照组,培养观察时间从第三学期开始到第八学期结束,共约两年零九个月。之所以选取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实验,是因为该时期的学生已基本适应大学生活,也开始了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思想趋于稳定,多数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了独立的思考或明确的方向。
3.3.2 分类与培养
对于两组学生,根据其职业规划的内容,分别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群体类别,并施以不同的培养方式。
第一类为考研深造群体。此类学生占班级总人数的比例逐年增多。对该类学生应采取以下方式引导他们参与科研:①通过本硕连读机制切入。②通过学生个人与课题组导师双向选择的方式,自主加入有研究课题导师的团队。③在任课教师指导下自创研究课题。④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作用,研究生作为项目负责人,一同与本科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样品制备与数据处理等,并在整个过程中对本科生进行适当的引导[4],明确研究结果,可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对接。
第二类为专业技术群体。该类学生属于应用型专业人才,其职业规划就是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针对此类群体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应加强其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使用科研仪器设备时,以实用型仪器设备的实操为主,辅以对高端仪器设备的深入了解,以便及早适应未来岗位需求。
第三类为政企管理群体(含自主创业的学生)。该类群体的目标是考取公务员进入政府机关或从事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包括计划自主创业的学生。他们思想相对活跃,但学习不一定特别突出。对于该类学生,可以动员他们加入创新创业团队及其他社团和专业兴趣小组,并利用科研仪器开展演示教育,让他们了解专业内先进的仪器仪表和行业应用动态。
第四类为目标不明群体。此类群体尚未形成完整的专业认知,对自身不自信,感觉前途遥远,学习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拖等消极思想。这类群体较为复杂,职业思想波动频繁。因此,需要加强职业规划辅导,并通过示教让他们了解本专业的科技前沿动态,鼓励他们转变职业规划。另外,通过开展专业兴趣小组和创新创业培训等活动,激发他们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3.3.3 统计比对
选取的两组学生刚刚进入大学二年级,理论上讲应该有了自己初步的职业目标,但还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规划辅导,所以,我们对A组开展一定时间的职业规划辅导,再让学生撰写自己的职业规划,B组作为对照组,直接让其制订自己的职业规划。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试验群体第三学期职业规划统计对比表
经过一年的因材施教,在第四学期末重新进行职业规划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试验群体第四学期职业规划统计对比表
到第八学期,研究生考试分数已经公布,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工作或学习去向,此时再次进行职业规划统计,并对已经落实学习和工作单位的学生进行初步“满意度”三方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试验群体第八学期职业目标统计与满意度调查对比表
对比表2 和表4 可知,第一类群体即考研深造人数逐年增多,这与硕士扩招和就业压力增大有关。同时,及早参与科研也提高了本群体对科研的认识,改变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积极性。因此,硕士录取率相对较高。第二、三类群体总数变化不大。除考研群体外,他们也占据了毕业生的主流。其中A 组专业技术群体人数增多,说明经过近四年的培养,增强了他们的专业自信,职业选择更偏向自身专业。第四类群体数量普遍降低,尤其是A 组。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在毕业时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确立了自己的未来目标。从满意度调查结果来看,A 组整体满意度高于B 组,说明因材施教的效果更加明显。总体而言,正确利用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开展本科教育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职业规划进行分类培养是解决仪器设备资源不足的有效方法。
4.1.1 完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
一方面,应建立实验室管理相关程序文件和仪器设备标准操作规范(SOP),以规范化管理和普及大型仪器设备的SOP 知识[5];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平台准入制度,包括准入培训、准入考核、持证上机等。另外,财务部门的职责包括有序投入平台硬件建设资金和确保实践教育预算资金的到位,其中预算经费可以用于设立开放课题或本科生开放基金实验训练项目等[6]。
4.1.2 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
各相关学院牵头,教务处和研究生院(处)配合,将利用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开展本科教育的内容明确写入本科生培养方案,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明确和把握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结合、专业训练与素质培养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等原则[7],从而制订出使学生具有一定自主选择性的培养方案。比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行“模块管理、分流培养”,根据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学生专业知识实际掌握情况、市场就业要求等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学生可以根据其自身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选择相应的模块[8]。
其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等要做好入学教育安排和职业规划辅导,使新生入校之初就能及时了解和掌握科研仪器设备的信息资讯,感受我国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科研氛围的启迪[9],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
另外,到了相应的学习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教师的研究方向自主联系导师,并双向选择,便于由导师带领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10]。培养方案对学生修学分有明确规定,但很多学生仅仅以修满规定学分为目标。因此,学院和教务处应充分研究和沟通,明确科研教育内容取得学分的数量和要求,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1.3 充分利用各类教师资源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支持本科教育的师资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平台检测技术人员即科研实验员,以及专业任课教师、教学实验人员、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导师和学生导师等。人事部门、教务部门和学院负责师资力量的调配和保障。学校除了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合理安排相应的指导教师外,还应明确计算不同类型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明确指导成果可申报优秀教学成果奖;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项目,学校还将给予参与者和指导教师特别奖励[11]。
4.1.4 积极开拓培养方式
科技成果无法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科研人员参与教学不足等因素,学生缺乏接触本专业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新型仪器设备和学术思想的渠道[12],因此,建议科研人员给本科生上实践教学通识课,并辅导考研群体中的学生,同时吸纳优秀学生提前进入科研团队。
为改革现有教学实验课程,教师应在不同实验课程中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该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赋予学生自主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问题的自主性。通过开放式实验,逐步对接面向本科生的开放课题和开放基金项目等。
创新创业学院、团委和学生处主要面向第二类群体的学生,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或其他专业兴趣小组。同时,通过外事部门组织的国际性创新实践项目或竞赛项目,外事部门与学生处联合选拔优秀学生并及早培养。
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人才是近年来流行的做法,可以建立“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13]。旨在解决技术岗位需求和教学培养脱节的现象,通过与用人单位开展联合培养,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平台中的高端仪器设备。
①增强学校管理层对于科教融合的集中指导,确立并巩固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从学校的高层启动战略规划,构建科教融合领导小组,设立并推进改革方案。
②系统调研和整理相关职能部门、单位以及岗位的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提高他们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意识。
③完善和强化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和监督制度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为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在本科教学中积极、系统、精准的应用,有必要将相关的工作流程固定化,形成明确的规章制度,防止在各个环节中出现缺乏制度保障、责任推诿或行动怠慢的现象。
学科建设在不同大学中展现出各自的特色,而科研则是学科建设的基石。唯有充分利用大学的科研资源,才能推动本科教育的发展,实现两者的协调共进,从而诠释大学的根本使命。
值得注意的是,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许多高校将学科建设放在至高的位置。然而,仅有一流的学科并不必然意味着一流的大学,本科教育的质量是衡量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之一。综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推动科教融合、充分利用科研资源来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机制的建立。只有从机制体制改革入手,完善保障体系,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
此外,实施因材施教,合理配置师资力量也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摆脱形式主义的困扰,需要进一步探讨。而如何培养那些职业目标不明确的学生,以及如何对后续的教育质量进行跟踪评价,都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