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新
(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
英语翻译工作在很多行业发展中都存在,其价值也逐渐被肯定,由于不同地区和民族会有语言习惯方面的差别,因而英语翻译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在英语翻译中,翻译者不可只关注怎样进行表层文字转换,也需要对源语、译语的含义和文化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充分体现出语言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因此,在英语翻译中,翻译者需要高度关注跨文化视角转换,进而稳定地完成翻译工作。
基于跨文化视角实施英语翻译具有重要的价值,具体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汉语、英语产生的国度和衍生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英语同汉语比,产生的时间较晚。汉字意思丰富,难以理解。方形是汉字的基本形状,象形字是它的前身,能够表述含义。英语的组成全靠字母,将文字用抽象形式表达出来,表达清楚意思是其主旨所在。例如,“老”字在汉语中有年长、年代悠久的意思,转换为英语即为old,表示年老、没有价值的意思。有很多成语存在于汉语中,这些成语的表达方式无法在英文中准确找出来。因此,这种内容的翻译需要从跨文化视角展开方能取得好的成果[1]。
不同地区会存在民族与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因此,不同地区人们的很多行为习惯也颇具差异。由于多样性风俗开始形成,语言文化会不断受到地方习俗以及行为习性的影响,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美、英是最先利用英文进行交流的国家。汉语是中国特有的表达方式,中国内陆分布着不同的民族,还有许多不同地形区域,各民族风俗差别较大。美、英大部分国土都和海洋接壤,因此加快了航运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们能吸收很多新的思想。比如,“挥金如土”这一成语,可用英语翻译为“spend money like water”,若是没有从跨文化角度翻译,就会译成“挥金如水”。
翻译工作并非易事。它是转换不同语言的工作,要充分考虑读者思维方式进行表达,还要借助多方可以理解的模式将意思清晰地表达出来。中国同英美国家在人们思维层面上的差异较为显著。英语注重个人想法的率先表达,之后对大观点进行表达;而整体性是我们所重点关注的,为了促进人和人间的和谐,往往从整体角度开始表达,之后再表述自己的想法[2]。中国人在与别人交流中,主要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适当调整结构;英美国家在语言表述时更关注如何控制语言结构完整性。上述差异产生的原因为,英语不同意思的表达中存在着特定的结构,它难以被其他结构取代。中华民族历史久远,汉语语言表达有着深远的意境且韵味悠长,对同一个语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会呈现不同的结果。因此,在汉语表述中,我们没有过度关注语言形式。同时,中国语言与英美语言在逻辑方面也有差异存在。英语注重抽象表述,不会向对方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交流者需要独自深入探究。相反,汉语表述更关注语言前后逻辑,避免在逻辑中产生前后不一致问题,思维更严谨,表述的方法更具体。
归化翻译方法是指翻译人员在翻译外文时,应用符合国人思维习惯与表达习惯的译语。为了迎合阅读者的表达习惯,翻译者应该把原来语言文化内的异质部分从语序、表达习惯以及逻辑方面转化成读者所了解的文化。因此,翻译者翻译时需要考虑两种文化间的文化差别、地理环境差异以及不同的宗教信仰,将不同语言文化间的理解偏差缩小,与阅读者表达方式与思维习惯结合,以阅读者具体需求为出发点进行翻译,实施归化处理。英汉文化语言表述中有着一定差异,翻译者在翻译时应与一定的语言文化背景相结合去转化。例如,“black dog”根据字面含义直接翻译是“黑狗”,这并不意外。在英语文化背景下,它还有抑郁症的含义,若是单一地从字面角度去翻译,就无法实质性地将翻译内容准确表达出来。这就要求翻译者借助归化翻译策略,面对不同文化背景,采用方便读者理解的方式。应用归化技巧进行翻译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转换人称
从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来看,二者语言表达方式与习惯方面都存在差异。人往往是汉语表达中的主语。西方却不同。在英语表达内,主语通常由事物担任。从人称表达的差异角度入手研究,在英汉转换翻译中,翻译者需要了解人称转换情况,在保持原本语句含义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不同文化境遇下语言的表达方式。英语翻译要特别关注人称次序,将第一人称放在事件之前,使人感觉被尊重。中国却有差异,除非刻意强调,表达一般都会比较随意和含蓄,不像英语语言表达中要求语序严谨。因此,基于此方面分析,意是汉语表达的重点,形式是英语所关注的。汉语往往依据时间顺序、先后逻辑顺序去交流,对第一人称的主题表达不会刻意去强调,一般全是自我省略,因为听众或读者根据句子含义也能发觉何为表达主体。英语表达注重表达结构的实践性与完整性,其中在最前面放置重要的人、事或者表述主体,进而将听众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这样一句话“明天我将去公司开会,后天去广州出差”,英语翻译为“I am going to company to have meetings tomorrow,going to Guang zhou for business the day after tomorrow”。汉语表达注重突出时间,优先考虑顺序,英语则严格按照语序进行表达。
2.转换词语
在英汉转换中,形象化的英语表达经常出现,如“infernally hot”“receptive ears”等。形象化的表述会使英语语言张力提升,造成无法实现完整的转换。因为既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翻译者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对形象化表达进行认真分析,单一地从英语字面含义去进行翻译,所翻译出的内容会非常干涩和突兀。因此,翻译者就要借助归化策略转换词语,灵活地翻译,在充分理解了原句语段后,将形象化表达去除掉,走出原文的桎梏和限制,从阅读人本身理解以及习惯入手,将其翻译过来。翻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跨文化内容,达到有效完成英汉翻译的目的,应该应用转换词语的策略,灵活运用词语,通过自己的理解,正确翻译。比如,“I am anxious about my mother’s health.”通常会被译为“我担心妈妈的身体健康。”“anxious”这个单词在英语中是“担心”的意思,是形容词,然而翻译成汉语,就需要翻译为“担心”这个动词。如此才能更加贴合原文所表达的含义。
不同的语言体系,语言表达方式也各异。不同句式会有一样的语义,形式多样的表达方式让世界语言系统变得丰富,在转换不同语言时,也相应提升了翻译的难度。如英汉翻译转化时,逆向思维翻译策略会经常被应用,即为相悖技巧,从侧面去翻译正面无法通顺翻译出的内容;反之,若是反向难以达到有效翻译的目的,就需要从正面切入进行翻译[3]。因此,翻译者不光要从字面含义去选择翻译技巧,还要从策略、内容以及形式上多个层面去分析。为了提高翻译质量,翻译者就需要冲破单一的字词转换空间内,基于语言文化特定的背景,结合语境,对恰当的表达进行分析。就翻译者而言,这是较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充分地理解句子整体含义,将句内重要信息内容萃取出来,并使用多重语言体系下的词句,基于翻译语言的习惯,转换逻辑思维,进行句子重组,安放词句,才能与读者语言逻辑习惯相符合。翻译者若是单一地根据要翻译句子的表面意思去转换,就只能对句子形式进行翻译,难以深层挖掘句子的含义,也无法实现专业性表达,进而大大减弱了翻译的效果[4]。若是遇到较为地道或者特殊的表达,只是理解其字面含义,翻译者就极易产生不正确的理解,进而导致翻译表达错误。通过多种语言载体,同样的内容可表达出不同的含义,但并不是在形式、含义以及语境方面斩获等同的意义。因此,翻译者在翻译时需要从正反方向切入,为了确保翻译质量,可从目标语言可接受程度与可读性入手,对翻译原文内涵进行保留,敢于取舍翻译形式。在英语语言体系中,因为表达习惯存在差异,所以说话者一般会通过虚拟的方式正话反讲。对此,翻译者在翻译期间也应充分考虑。具体来说,相悖策略包含以下逆向思维翻译对策。
1.正反义翻译
翻译时,翻译者要对以下情况予以关注。首先,从语法结构方向入手,进行正反方向的对应表述,进而将翻译质量与效果提升。比如,主动语态被汉语所重用,而被动语态是英语所关注的,由此翻译这个句子“那些难题还要进一步解决”为“Those problems have yet to be further solved”。对比中英文得知,译文采取了被动方式,完全依据英语习惯表述。其次,转换正反义词,借助词语性质,把原文内较为特殊或形象化等难以翻译的内容,借助正反义词进行代替,翻译为目标语言。这样不但能够将原文的意象和含义有效地传达出来,还可将源语言表达特征凸显出来。这种转换技巧对于英语翻译而言是很有帮助的,一方面,可以促使句子变得通顺;另一方面,能够让语句更有阅读和欣赏价值,从而获得更好的翻译效果。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只看重于原文实际含义的语言转换,也应该关注译文的流畅度[5]。
2.相悖语态翻译
不论是何种语言体系,在语法当中都要区分“语态”,也就是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或是被动式与主动式。在英语翻译中,语态的翻译至关重要。它在英语翻译中十分普遍。从位置范畴上来看,汉语中较多使用主动语态来进行表达,而将汉语翻译成英文时情况恰恰是与之相反的,通常情况下是使用被动语态。这显然不太符合我们日常的表达习惯。因此,翻译者在翻译时要高度重视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翻译[5]。例如,在进行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翻译过程中,汉语和英语在主谓语方面的设置是存在巨大不同的。分析中英文表达习惯,汉语几乎会将事实客观、直接地陈述出来[6],对于主体通常不会刻意强调。英语则不然,为了构建完整的句子结构,他们非常看重主体的存在感,不会让主体缺失,因而会通过语法结构与句子语态明确动作实施与接受者。首先,含有被动标识的句子翻译成被动句[7]。其次,翻译主动句为被动句。比如,“经纪人根据买方与卖方的要求实施交易,从中获取佣金。”可以翻译为“The broker was paid commission by the buyer and the seller for executing their orders.”此汉英转化翻译是通过英语被动语态翻译的,不突出显示核心内容“获取佣金”,主动变被动的英汉转换表达也更为流畅。若是依据原句子结构用主动语态翻译,即便能够与英语表达习惯相符合,也显得较为拖沓与刻板。
总之,结合跨文化视角转换的方式展开英语翻译工作,探寻文本与目标文本间的对等关系,能让汉语与英语间的转换更加灵活、准确,让中西方文化特征有效融合,在目标文本内充分表达出源语所要传达的思想。我们可用一种高学识的艺术来定义英语翻译[8]。对在英语翻译中出现的西方文化,翻译者要深入地研究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内容,并按照读者的思维模式选择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正确的英语翻译,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友好交流。当然,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展开,翻译者需更好地完成英语翻译,将英语翻译的重要性切实体现出来,为更好地推动国际文化融合与交流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