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 梁钦
摘 要:国际局势大变革、国内思想文化交锋以及新时代青年自身特殊性对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引导提出新的要求。调查发现,新时代青年广泛树立起了正确的政治价值观、科学的社会道德观以及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个人目标,但同时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顾个体与集体利益、建立理性生活观念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针对调查中我国青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坚持建章立制,加大社会支持力度,深入研究新时代青年的学习生活特点,进行立体化的青年价值观引导。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618(2023)01-007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教学媒介应用与媒介素养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JDSZK006)、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上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1]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各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展现出全新的时代特点,我国青年群体面貌及价值观也呈现出新的样态。因此,通过广泛调查,深入研究新时代我国青年价值观的现况,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于充分发挥青年在民族复兴大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何以需要:新时代我国青年价值观培育的现实缘由
青年是对时代变化最敏感的群体,青年价值观也是个体与时代大潮相互作用的产物。自五四运动起,中国青年登上历史舞台,在此后长达一个世纪的历史中,无论是革命时期在“第二条战线”上救亡图存的斗争,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思想解放与社会建设,广大青年都始终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与新挑战,这些都将对青年价值观培育产生直接影响。
(一)国际局势大变革下青年价值观培育的应对之需
进入新时代,国际局势发生巨大变革。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尽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正面临许多强有力的挑战。国际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隐秘化和尖锐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西方敌对势力借机兜售西方自由、民主和人权等观点,意图消解他国价值理念。近年来,围绕国家发展模式等问题,部分国家又别有用心地抛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论调,妄图使我国在国际舆论场上陷入被动地位。尤其是2019年来,为了遏制一个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西方国家不再局限于渗透西方意识形态,而是已经开始对中国事务进行直接干涉,如通过网络直接“远程指导”中国香港、新疆等地的敌对势力从事各种破坏活动。这些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必然会在新时代青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中有所反映,甚至会导致部分青年被西方意识形态的华丽外衣所蒙蔽,从而出现“艳羡外国”“盲从西方”等不良现象。在此情况下,国家要加强青年价值观的培育工作,积极引导青年认清新时代国际局势大变革的根本特点与国际舆论的核心本质,保证广大青年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
(二)国内思想文化交锋中青年价值观培育的破立之需
进入新时代,国内形势也发生巨大变化。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深刻调整,各种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人民内部矛盾及各种利益冲突更加凸显。与此同时,人们思想观念的差异性、独立性、多样性也日益增强,在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情况。[2]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落后思想文化肆意滋长,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公民社会等非社会主义、反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暗流涌动,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成冲击和挑战。据此,国家要加强青年价值观培育工作,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使新时代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其在多元思想文化交锋中迷失方向。
(三)新时代青年自身特殊性对其价值观培育的内在要求
进入新时代,青年自身也呈现出很多特殊性。一是生活条件方面的特殊性。“85后”“90后”甚至“00后”的独生子女是新时代青年的主力军,他们的成长轨迹大多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生活条件相对优渥,未曾经历改革开放前的困难和改革开放初期的艰苦创业阶段。青年没有“忆苦思甜”式的比较,也就难以对“历史和人民的四个选择”、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与改革开放决策的伟大意义产生直接的体验性认同。二是思想文化方面的特殊性。新时代青年成长发展的过程是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开放水平日益提升的阶段,思想的开放、网络的普及、市场经济引起的观念变化、倡导质疑和解构的后现代思潮的迅速传播等问题在这一阶段集中凸显出来。特殊的成长环境造成了新时代青年“反叛”精神和行为异常的突出,与倡导集体主义的主流价值观不同,追求个性和标新立异的“恶搞亚文化”“二次元文化”“佛系文化”“粉絲亚文化”“御宅族”等都是他们创造的“杰作”。三是青年自身的差异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贫富差距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必然对青年的价值观产生直接影响。不同的家庭条件导致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不可协调性一定程度上增强,“别人的生活很精彩,我的生活很无奈”成为很多贫困家庭青年的真实写照。这些新时代青年自身的特殊性,对培育正确的青年价值观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现况若何:新时代我国青年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4月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相关规定,青年的年龄范围是14~35周岁。关于青年价值观的内涵,有学者曾从“个人性目标、社会性目标和规则价值”三个维度来理解,[3]也有学者从“政治观、事业观和育人观”三个方面来考察。[4]综合目前学界相关研究,青年价值观主要包括政治价值观、社会道德观与责任感、个体性目标与生活态度三个子因素。
为深入了解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现状,我们通过问卷调研、深度访谈等方式,围绕政治价值观、社会道德观与责任感、个体性目标与生活态度三个维度,对三省一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和上海市)的1539名青年进行调研。研究对象中,男性占51.98%,女性占48.02%。从职业结构上看,调查对象主要包括为大学生(研究生)、高校青年教师、青年公务员、青年农民工、新型职业青年共5类群体,其中大学生(研究生)占比最高,达84.47%,青年农民工和其他职业分别占2.53%和13%。年龄结构上,18~25岁比例最高,达到87.72%,而14至18周岁占0.97%,26~30岁占4.68%,31~35岁占6.63%。通过对调研数据和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我们发现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呈现出以下一系列新特征。
(一)新时代青年广泛树立起正确的政治价值观,但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青年的政治价值观主要指“青年对政治活动的看法,包括看待、评价某种政治系统及其政治活动的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标准等”。[5]正确政治价值观的树立是青年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关系到青年能否对我国国家制度、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等大是大非的问题保持正确认知、理性认识和科学判断。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青年有比较明确的政治立场,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有比较理性、正确的价值判断。对于“你认为,我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吗”问题,92.81%的青年选择“非常赞同”,6.24%青年选择“比较赞同”,这说明广大青年对我国的政治制度有比较高的认同度。关于“我们是否应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的问题,89.76%的青年认为“必须树立”,还有7.2%的青年认为“应该树立”。而对于“关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你怎么看”这一问题,92.14%的被调查者都选择了“必须拥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今天的发展繁荣”。可见,我国青年总体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其指导思想,树立了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念。同时,在针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和政府形象以及中国公民身份等指标的调查中发现,青年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上,仍存在一定提升空间。对于“你认为你身边的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做得怎么样”这一问题,绝大多数青年选择了“比较好”(60.73%)和“一般”(28.16%),而只有少数(10.47%)青年选择了“非常好”。对于“你是否很向往国外所谓自由生活,如有可能是否会到外国定居”这一问题,选择“完全不向往,也不会到外国定居”有27.91%,选择“一般,如有到外国定居的机会就争取出去”和“有些向往,但不愿定居外国”的青年分别占27.3%和42.94%。
(二)新时代青年广泛树立起正确的社会道德观,有比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也有少数青年不满自身社会地位、过度关注个人利益
“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6]社会道德观与责任感的培育是青年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方面。青年的社会道德观与责任感指青年对于社会基本伦理道德、社会有效运行发展的秩序规范的整体看法以及对自身的社会角色与义务的認识判断,主要包括青年在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社会公德、社会秩序、社会责任心等方面的表现。
调查显示,新时代广大青年总体上广泛树立了科学的社会道德观,有比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过在公众场合随地丢垃圾、大声喧哗的行为”问题,绝大多数青年选择了“从未”(68.92%)和“很少”(28.18%)。对于“在外旅游时,你是否有过在景区刻画、爬树摘花等行为”问题,绝大多数青年也选择了“从未”(71.45%)和“很少”(26.97%)。对于“你是否参加过烧香拜佛、相面算命、求巫师、看风水等活动”这一问题,选择“从未”和“很少”的青年分别占69.71%和21.4%。可见,新时代广大青年能够认清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科学与愚昧”等问题,广泛树立了科学的社会道德观。同时,关于社会责任感方面的调查,广大青年的回答也较为积极。对于“你是否参加过‘学雷锋等志愿服务活动”的问题,选择“有,经常参加”的青年占20.86%,选择“有,偶尔参加”的青年占62.27%。对于“当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你经常怎么做”这一问题,30.98%的青年选择了“经常义无反顾地帮助别人”,还有64.72%的青年选择了“有时会帮助,视情况的紧急程度”,而选择“很少提供帮助,因为担心会被讹诈”的仅有3.68%。对于“你身边的人社会责任感如何”这一问题,选择“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有比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的比例分别是23.5%和44.79%,而选择“一般”和“较差”的分别只有28.65%和3.06%。对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这一问题,赞同“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青年达到89.88%,仅有7.06%和3.06%的青年对此分别表示“视情况而定”和“不赞同”。
然而,在调查中也发现,少数青年在自身社会地位、维护社会规则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在对社会发展状态的整体评价的调查中,大部分青年都对新时代社会状况和自身社会地位给出正面的评价,但也有部分青年对当前社会状况及自身生活状态不满意。关于“当前中国社会是否给人们提供了公平的成功机会”的调查中,尽管10.74%和59.2%的青年分别认为“是,很公平”和“比较公平”,也有25.77%的青年认为“否,比较不公平”,4.29%的青年觉得“非常不公平”。在“你对于目前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是否满意”的调查中,大部分青年表示满意(8.28%)或比较满意(48.16%),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青年表示“有点不满意”(38.04%)和“非常不满意”(5.52%)。另一方面,新时代青年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关注个人利益、违背社会秩序与原则的问题和倾向。在面对“自己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美满”“社会安定和谐”“个人事业成功”四个选项的重要性排序问题时,32.82%的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自己身体健康”,32.21%的人选择“家庭幸福美满”,30.68%的人选择“个人事业成功”,而仅有4.29%的青年认为“社会安定和谐”是四者中最重要的。另外,在深度访谈中我们也发现,新时代青年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很高。他们往往将对自身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的不满、对社会不公事件的“嫉恶如仇”、对自身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的义愤填膺、面对各种“非直接性利益冲突”社会问题时的“焦头烂额”以及对贫富差距的极端态度以十分直接而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当然,与关注社会发展状况相比,多数青年更多关注自身的生活状况,很多青年认为当前社会生存压力较大,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生活状况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不甚满意。
(三)新时代青年广泛树立起有发展前景的个体性目标,生活方式凸显多样性、自主性,但也有少数青年的人生目标不明确、生活状态非理性
青年的个体性目标与生活态度是青年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7]个体性目标与生活态度主要指青年对自己人生目标、人生意义、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做出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调查显示,新时代青年注重具有发展前景的个体性目标的树立和培养,选取职业和发展方向时注重个人的长期发展。对于“你选择职业时,首要的考虑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选择“有前途、有助于个人长期发展”的青年占52.15%,而选择“待遇好、福利好”和“有编制、较稳定”的分别只占24.23%和19.02%。关于“你是否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够成为网红,赚取更多的财富和掌声”的问题,选择“是的,而且曾为之努力过”和“是的,但并没有付诸行动”的青年分别只占9.2%和11.96%,而选择“从未想过”和“偶尔想过,但感觉太不切实际”的青年分别占40.8%和38.04%。可见,多数青年注重个人职业(事业)发展的长期性和持续性,而不局限于短期目标和眼前的利益。同时,在关于新时代青年生活方式的调查中发现,新时代青年的生活方式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和自主性。在关于青年休闲方式的调查中,选择“体育锻炼”“旅行逛街”“宅在家里看剧(或打游戏)”和“其它方式”的青年比例基本持平;在关于青年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的调查中,多数青年都选择了“网络”“书籍(刊、报)”“课堂”和“其它”四个选项中的3项或4项。可以看到,新时代的青年无论在休闲方式、学习方式还是信息获取渠道等方面都显示出很强的多样性特征。而在关于“关系青年自身成长发展的关键抉择一般由谁来做决定”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20.86%和“71.17%”的青年选择了“完全由自己做决定”“在听取长辈建议的基础上自己做决定”,而选择“父母来帮我做决定”“不知道,说不好”的分别只占3.07%和4.91%。
然而,在关于个体性目标与生活态度的调研中,也能够发现部分青年存在个体性目标不太明确和生活状态非理性的问题。一方面,部分青年人生目标不甚明确。在面对“目前你生活中最大的压力来源”这一问题时,近一半(47.24%)的青年都选择了“对发展前景的无奈和迷茫”这一选项。另外,在访谈中,也有部分青年表达了对自己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焦虑和担忧,有的还因此产生不自信甚至自卑的心理。可见,一些青年的人生目标并不清晰明确,甚至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产生出无奈和迷茫的消极态度。另一方面,新时代青年的非理性生活状态也有诸多表现,如“晒文化”“佛系文化”“恶搞文化”等。“晒文化”是一种自我价值感较低的体现,由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我价值感较低,部分青年往往需要“晒”来换取他人的关注,以体现自己的价值。对于“你是否喜欢晒自拍、晒美食、晒旅游等‘晒行为”这一问题,“喜欢,而且经常晒”的青年占17.79%,“一般,偶尔晒一下”的青年占51.84%,“不喜欢,也不愿晒”的青年占27.61%,“说不好”的青年占2.76%。“佛系”生活态度则是“颓丧化”的体现,容易导致青年的精神动力缺失。对于“在生活中,你是否喜欢‘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有无均可、一切随缘的‘佛系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这一问题,很多青年表示喜欢或欣赏这种生活态度,选择“是的,我就是这样的生活状态”的青年达29.75%,选择“欣赏这种生活态度,但并不这样做”的也达到44.17%,只有13.8%的青年表示“不喜欢这种生活态度,也不会这样做”。“恶搞”文化则是一种过度娱乐、娱乐空泛化的表现。在关于“对于网络上和生活中的各种‘恶搞现象,你怎么看”问题的调查中,选择“非常厌恶,为了娱乐‘恶搞他人很不道德”的青年只占18.4%,而选择“很喜欢‘恶搞作品,很有趣好玩”和“一般,纯属娱乐”的青年分别占6.44%和32.82%。
三、如何养成:新时代我国青年价值观的培育路徑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8]针对调查中我国青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多措并举,科学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坚持建章立制,为青年价值观培养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因素,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加强价值观的培育,必须与社会存在的改造相联系。针对青年价值观培育问题,一是要完善社会制度体系。针对新时代青年就业创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利益调节等关系青年成长发展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强和不断改善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在法律、制度、政策上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年发展的社会制度环境。二是要加强对青年群体的规则意识培育。若社会成员没有规则意识,社会制度和规则再完善也毫无效果。相关部门要加强社会教育的力度,不断强化人们的行业规则、社会公德观念,在社会宣传、模范表彰、典型示范等方面广泛传播规则意识,努力营造人人敬畏规则、尊重规则、遵守规则的社会风气。对青年群体来说,要加强对其规则意识的培育,比如遵守校规校律、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共道德、遵守活动游戏等规则意识的培养,让新时代青年从内心出发、把规则作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
(二)加大社会支持力度,为青年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青年的成长发展与社会的支持息息相关。相关部门要完善青年社会支持体系,建立起从国家、社会、学校到个人完整的支持体系,为青年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第一,国家要不断完善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制度,保障青年的就业权利,维护青年合法权益,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支持。第二,社会要积极搭建青年成长发展的公益平台、基金会或社团组织,为青年学习、工作、生活和创新创业提供社会支持,为青年婚恋问题提供指导,强化青年在情感生活中的责任意识。第三,学校要提供青年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积极引导青年“立大志、做大事”,积极探索和创新青年道德、技能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教育体系和方式方法,积极回应和解决青年成长中的各种心理上、生活态度上的问题,推进青年成长成才。第四,广大青年要志存高远,勇担使命,树立积极向上、勇攀高峰的人生态度和脚踏实地、积极乐观的社会心态,为人生目标而奋斗。
(三)深入研究新时代青年的学习生活特点,开展适应其特点的立体化价值引导
适应和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与需求是增强人们满意度、认同度的基础。新时代青年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相比,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展现出全新的特点,因此,新时代的价值观引导工作也应与新时代青年的这些新特点结合起来,将抽象理论与政治价值具体化、年轻化、生动化和生活化,融入新时代青年所喜爱的“二次元”“微空间”中去。例如,在“抖音”“火山小视频”等新时代青年喜闻乐见的网络平台建立“团中央”“央视网”等视频账号并不断发布视频,广泛传播正能量,就是适应新时代青年特点的立体化价值引导方式。开展适应青年特点的立体价值引导,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一是要走進新时代青年的生活中去。深入研究他们的学习生活特点,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偏好,深入探求青年生活空间、学习方式和生存状态的“带宽”与深度,挖掘青年生活中“最喜欢扮演的角色”和“最敏感的神经”。二是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注重体验感与教育性的结合,综合采用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隐性教育手段和方法,将思想理论和价值观融入和渗透到新时代青年最常在、最关心、最敏感的场域和问题中去,以最适应新时代青年特点的方式开展价值引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1.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8.
[3]彭庆红,邵艳军.当代青年职工价值观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北京市1908名青年职工的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3,(05):68-72.
[4]宗爱东.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青年知识分子价值观现状的几点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09):50-56.
[5]李辉.当代中国青年核心政治价值观的理论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11,(06):24-30.
[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80.
[7]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 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N].光明日报,2017-05-04(05).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17.
(责任编辑:刘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