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刍探

2023-10-29 00:59杨建清
成才之路 2023年28期
关键词:爱国情怀家国情怀立德树人

杨建清

摘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亟待落实。然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过程程序化、学生的学习思维僵化等问题,这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落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任务。文章针对以上问题,从创设情境、价值引领、挖掘资源、积极实践、小组合作、多元评价等方面入手,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民族情怀;爱国情怀;立德树人;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8-0097-04

家国情怀代表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深切热爱及强烈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民族精神的标志,是深植于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民族情怀,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人的血脉中已经流传了几千年[1]。家国情怀作为一种精神资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十分必要。高中历史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元素,十分适合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元素,并将其合理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以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渗透家国情怀的角度对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使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一、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

1.国家层面

家国情怀是中国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激发时代精神的有效途径[2]。从国家层面来看,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第一,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第二,促进国家自信的建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使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做到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在他人遇到困难时能够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所表现出的这种家国情怀有助于促进民族的发展和国家自信的建立。

第三,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变得愈发急躁,在面对某些突发事件时,有些人甚至会在不了解客观事实的情况下就盲目从众。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很容易受到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而产生消极情绪和错误观念,这既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也不利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在此背景下,学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反哺社会,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2.个人层面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史料、史论,十分适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3]。从个人层面来看,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第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时,为了提升培养效果,教师通常会引经据典,增加史书、图像等教学资源。这些经典史料教学资源会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文学基础,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模式更加成熟,从而有效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第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建立积极人生态度、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阶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消息爆炸式增加,这使得当代青少年面对的诱惑较大,受到消极思想影响的机会较多。要想减少消极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有效防止青少年学生误入歧途,学校就要设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他们的信息筛选和判断能力,促使他们发现生活的幸福美好,进而对国家形成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历史课程中的史料、史论等饱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家國情怀元素,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史料、史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以此为学生成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化

一方面,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和记是较为常见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只讲考试内容,而忽视对家国情怀内容的渗透,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教学过程程序化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落实这一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将学生当成课堂教学的主体,依然习惯于按照既定计划、按部就班地教学,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课堂表现进行教学调整,这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明显的程序化特征,导致家国情怀培养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学生的学习思维僵化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较为被动,加之教师对学生评价较为片面(通常以考试成绩为核心评价学生),导致学生的思维僵化,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理想。这与高中历史教育的初衷相背离,难以达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目标。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以学生为本,立足新课本,充分运用教学资料,借助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情境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目标达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生动具体、富有情感的情境,营造家国情怀培养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升华情感,形成家国情怀[4]。以“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为例,和平年代出生的学生有时可能不太理解五四时期青年的行为表现,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关于“国家命运的抉择”的主题情境,并从青年的选择、知识分子的选择、共产党人的选择三个方面对学生展开引导教学,以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借助影片或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北洋政府,并提出引导性问题:如果你是五四时期的一名青年学子,你会怎样选择?以此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理解五四时期青年的选择行为。在本课时的最后,教师可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内容,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五四精神。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入史料,向学生展示当时西方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状况,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高级知识分子走上救亡图存道路的原因。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视频,有效引出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主动思考自己当前需要做的事情以及该如何去做,从而有效建立起社会责任感以及舍我其谁的爱国情怀。

2.价值引领,促使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

无论从历史、现在还是未来看,生活都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与时俱进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5]。例如,在学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课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他们会如何选择”为题,对新冠肺炎病毒流行期间,自己身边普通劳动者所作出的选择进行调研。学生经过调研后发现,虽然时代变了,但国人在面对困难时的抉择是一样的,那就是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在新冠肺炎病毒流行期间,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日夜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广大志愿者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学生们在调研的过程中,可以切身体会到当代中国人的赤诚爱国心和拳拳报国情,也会被这种“心”和“情”所感动,进而产生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形成自己的家国情怀。

3.挖掘資源,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

(1)深度挖掘教材中的资源。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时,高中历史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与家国情怀有关的教学资源,并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6]。例如,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关于古代史方面的内容,着重介绍了民族融合的进程和疆域的建立。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民族融合正确认识中国的灿烂文化,并树立国家认同和民族自信。要深入挖掘教材中历史人物的故事,如邓世昌、林永升、左宝贵等人在“甲午战争”中誓死坚守海上防线的故事,如“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从“医人”到“医国”的故事等。优秀历史人物在国家和民族危急时刻所展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促使学生树立报国之志。

(2)有效挖掘网络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获取途径越来越丰富。在此背景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育时,如果仅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必须作出改变,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资源。以“大一统的汉朝”中“汉朝的文明”部分的教学为例,汉朝的文明成就众多,包括医药、典籍、候风地动仪等,教师如果仅依靠语言向学生讲解,学生难以想象出汉朝的文明程度,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运用视频、图片等将汉朝的文明成果展示出来,以此让学生看到中国古代的文明成就,进而树立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信心。

(3)合理挖掘本土资源。中国拥有辽阔的疆域和悠久的历史,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并将其合理融入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促使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7]。以“人民解放战争”一课为例,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布置如下学习任务:解放战争期间,我们的家乡发生过什么事情?请同学们在课下自主查阅资料,并将自己查阅的结果在下节课中展示出来。学生在查阅本地区历史资料的过程中,会对家乡的历史文化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并深刻地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对自己的家乡生出由衷的热爱之情。

4.积极实践,创新家国情怀培养形式

广大高中历史教师要以家国情怀培养为核心,立足现实生活,对历史课程进行思考和创新,即在理论知识教学基础上不断拓宽实践教育路径,以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达到平衡,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8]。例如,在重大节日、纪念日期间,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带领学生开展相关主题的红色实践教育活动。例如,在每年的10月1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迎国庆”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活动内容可以为带领学生观看红色电影、唱红歌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每年的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这一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行“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主题辩论、演讲活动。学生在搜集相关资料,撰写辩论稿、演讲稿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并受到感染和熏陶,自觉树立家国情怀。

5.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

优秀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还可以促进“家国情怀”文化的形成。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将授课内容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不利于“家国情怀”的渗透教育。“小组合作”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能有效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局面,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吸收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因此,为了增强“家国情怀”的渗透教育效果,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例如,在教学“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首先,教师可以从《时代》杂志的封面入手,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合理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引导学生以小组单位对“伟人的政治智慧”“战略思维的转变”“经济体制改革”“辉煌成就”等学习内容进行充分分析和归纳。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各小组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以此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和中国当时的国际形势,进而对教材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到邓小平同志的政治智慧,增进对改革开放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对国家的政治认同。

6.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以学生的长期发展为前提,结合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9]。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在每学完一节历史课后,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相应考查,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教师要将“质”与“量”结合起来,从情感态度、行为、价值观、创新意识、知识掌握程度等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考核,以使评价更加科学准确,更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情况。教师要改变“唯分数论”思想,拓宽视野,重点关注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情况,以使评价能够充分发挥出促进学生知识和情感双重丰富的作用。教师还要积极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发展情况,并将评价的内容延伸到学生成绩、课堂表现、学生反馈等各个层面,以使评价能够成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动力。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保证评价的实用性,评价指标之间不能有重合,以体现评价和教学的统一性。其次,教师要对各评价指标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准确找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发展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分级评价标准,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教师要将学生家国情怀的发展情况作为一个额外的考核项目纳入评价范围,要鼓励、支持主动检索资料、认真整合资料的学生,并给予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嘉奖,以使他们意识到家国情怀也是自身需要具备的一项素养。

四、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对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国家自信的建立、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素材,教师要充分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为学生未来成为祖国的优秀建设者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刘向阳.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9(33):162-164.

[2]陈兵.历史课堂基于“立德树人”视域的家国情怀浸润与培养[J].广西教育,2020(10):38-39.

[3]宋學录.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的培养及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1(04):13-14.

[4]韩永义.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策略[J].天津教育,2022(01):99-101.

[5]李林虎.核心素养背景下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培养探究[J].中学政史地,2021(12):25-26.

[6]李玉琴.依托“互联网+史料”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以“灿烂辉煌的文学”一课中的唐宋文人为例[J].甘肃教育,2022(02): 81-84.

[7]赖立新.基于唯物史观视角下的“拉美史”教学实践[J].中学历史教学,2022(12):69-71.

[8]杨娟,夏玮.唯物史观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以《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例[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02):69-71.

[9]赵成.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教育, 2021(35):125-126.

Explor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atriotism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Yang Jianqing

(Chendian Middle School, Chaonan District, Shant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hantou 515152, China)

Abstract: Cultivating students patriotism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current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and urgently needs to be implemented. However, there are currently problems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such as a single teaching mode, a procedural teaching process, and rigid learning thinking of students, which are not conduciv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ask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atriotism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The article explores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sense of patriotism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reating context, value guidance, resource exploration, active practice, group cooperation, and multiple evaluations,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belonging, responsibility, and destiny, establish students sense of national pride and confidenc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sense of patriotism.

Key words: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family and national sentiment; national sentiment; patriotic sentiment;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traditionalculture

猜你喜欢
爱国情怀家国情怀立德树人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浅析张元干诗词的爱国情怀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