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共育: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思考

2023-10-29 18:52
教育观察 2023年23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亲子

高 爽

(石家庄市新华区党家庄学校,河北石家庄,050051)

一、引言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强调了家庭教育的责任,给学生和家庭带来了更多的空间和时间。[1]2022年1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2],将为家庭教育提供专业指导,保障儿童全面健康的成长。“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不仅对推进家校共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发展指明了新的路径。本文基于《家庭教育促进法》探讨家校共育实践中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通过构建家校共同体,探索打造“家校社”三位一体教育空间,从而释放学生主体活力,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

二、家校共育现状

目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家长普遍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认为考试是学生成才的最佳途径,更有不少家长片面认为教育等同于考试。家长、学校只看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对孩子良好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已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学校进行教育改革外,更要家庭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家校共育需要教师、学校、家长与社区的深度协同,根据学生发展面临的问题,只有三方充分整合、调用一切可用力量,才能助力学生实现学业成功和成人成才。[3]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显示,87.1%的家长想要“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养”,还有82.5%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存在困难。[3]由此可见,在家庭教育日益重要的当下,家长们对如何正确、科学育儿的辅导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学校作为育人主体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家庭结成更紧密的教育同盟,营造家校协同的高质量育人的教育生态。目前家校共育在教育实践中的困境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校缺乏沟通,共育意识薄弱

首先,学校和家庭之间没有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和畅通的沟通机制,很难就学生的教育问题达成一致的认识。其次,双方沟通方式比较单一,许多学校仅依赖于家长会这样的传统沟通方式,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最后,双方关注点不同,存在理解偏差,缺乏有效的协作,没有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没有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没有与学校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这不利于教育的开展。

(二)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界限模糊,双方主体权责边界不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时通信软件的出现一方面让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另一方面也让家庭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权责边界模糊不清,使得教育工作产生额外阻力。一是家庭与学校教育界限的模糊导致了教育过程的混乱。[4]例如,学校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而家庭却忽视法纪教育,导致学生是非观念不明。二是家庭与学校主体权责边界的不明会产生推诿。例如,学生的某些行为问题本应由家庭和学校共同负责,但由于双方界限模糊,可能会存在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

(三)家校共育内容简单、形式单一

家校共育是指学校与家长共同参与学生教育的过程,目的是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然而,许多学校的家校合作项目仅仅停留在表面,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和互动。究其原因,首先,一些学校缺乏对家校合作的重视,缺乏对合作项目的策划和组织。其次,一些学校受限于资源和管理水平,无法开展多样化的家校合作项目。最后,一些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合作的认识不足,缺乏参与积极性。

三、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

少年儿童的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因场所的切换而暂停,家校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学校要发挥好指引者和赋能者的作用,责无旁贷地指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一)家校社协同,抓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和培训

《家庭教育促进法》专设“社会协同”一章,规定学校等社会力量对家庭教育的协同任务。[2]随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促进家庭教育多元联动,抓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和培训,发挥社区、街道、其他社会资源及力量在家庭教育中的圈层共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

一是各级政府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通过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发布宣传材料、在媒体上刊登广告等方式,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活动。社区依托辖区内的幼儿园、小学、专业机构等资源,依法开办家庭育儿培训,旨在帮助幼儿家庭科学掌握并遵循0—3岁、3—6岁学龄前儿童的成长发展规律,从而实施合理有效的家庭高质量亲子教育。社会各界也应当积极参与宣传活动,如志愿者可以进社区为居民讲解《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相关知识,让更多家庭从中受益。此外,妇联可评选教子有方家庭案例,教育局可评选家校共育先进单位,学校可开展评选“好家风”活动等。通过这些家庭教育的良性互动,凝聚起家校社同向共育的巨大力量。

二是打通家校共育信息对称的通道。学校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应当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发布家庭教育指导手册、邀请教育专家授课等方式,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学校要建立多渠道的沟通体系,设立校长接待日、家校沟通电话、短信平台等,旨在答家长之最疑、解家长之最惑、授家长之最需。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组织教师、家长学习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多举措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落地,努力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明确要求教师承担家庭教育指导责任,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工作内容,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建议和帮助。班主任作为家校共育的重要一分子,应该把和家长的沟通当作家庭教育促进的必要方法,利用家访、电话访、微信沟通等方式与家长交流沟通。

三是激励广大家长学习实施先进的教育理念。家校社联合组织开展榜样家庭、家风与家教评选,深度挖掘,搭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交流平台。鼓励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积极为学生创造健康的成长空间。引导家长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学生的未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倡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在每个重要时期进行针对性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例如,学校德育处将整理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文件和讲解视频提供给家长自主学习。在感悟阶段,家长依据学习内容,认真完成学校印制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答卷,撰写学习体会,畅谈自己对家庭教育的新认识。在践行阶段,家长依据学习到的“有效的陪伴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的新理念,积极陪伴孩子阅读、劳动、运动,努力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学校德育处从亲子共读中评选“书香之家”;从亲子共锻炼中,评选“运动之家”;从亲子共劳动中,评选“劳动之家”。家长和学生自主申报,通过提交相关作品、照片、微视频等获取相应的奖项。

(二)搭建家长学校平台,组织家校共育活动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学校建立家长学校等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特点,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2]家校共育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家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家校共育活动,家长和学校可以更好地合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学生在快乐、健康的成长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第一,家长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家长和学校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进行交流。家长可以分享家庭教育经验,提出问题和建议,学校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发布家庭教育指导材料,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学生。第二,成立“家长学校”,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家校责任边界,家长学校的机构设置、教师选聘、家长参与方式都要有明确的要求。[4]家长学校的师资队伍由学校教师、志愿者、优秀家长等人员组成。各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培训,并通过家校联系卡、致家长的一封信、办亲子报等形式,使广大家长不断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手段,提高科学育子水平,形成家校的教育合力。第三,学校可采取创建家委会模式开展家庭教育,效果显著。学校可建立班级、校级两级家委会,并且每个家委会都确立家委会主任,为学校、班级教育工作出谋划策,协助学校加强家庭教育。第四,家长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家庭教育讲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为家长和学校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两个场所,只有家庭和学校紧密合作、共同培育,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对此,学校可开展以下活动。一是周三家长课堂日。家长课堂是共育活动中最主要的一种形式,固定每周三下午通过线上开展,时长不超过半小时,每次谈三个要解决的问题,每个问题的筛选由家委会与教师共同选定。二是家庭读书会。家庭读书会是一项有益于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和家庭文化建设的家校共育活动。在家庭读书会中,学校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校图书馆好书,制定亲子阅读计划,分享读书心得,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同时,每学期举办阅读比赛,通过比赛活动评选“小小读书郎”“书香之家”,引导家长参与家校共育活动。三是亲子运动会。亲子运动会是一项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家庭亲子关系的家校共育活动。在亲子运动会上,学校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各种运动项目,增强学生的体魄,促进家长和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四是家庭作业指导。家庭作业指导是家校共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学校采取“1+X”模式,以自主作业为主,充分整合校外资源,开发设置体育、艺术、劳动、阅读、科技等四大类家庭作业,满足学生成长的多样化需要。在学校和教师的指导下,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监督孩子完成作业,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同时,家长也可以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上的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和解决。

四、结语

家校共育强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家长和学校应当共同合作,加强沟通与协调,积极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案,构建家校社和谐场域,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亲子
家校距离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