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媒体使用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10-28 06:21刘亮亮
国际公关 2023年17期
关键词:健康成长新媒体大学生

摘要: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行为和习惯是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存在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加强对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的监管和教育,增强其新媒体素养和安全意识。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本文对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使用特点、影响因素、心理机制等方面,提高大学生新媒体素养,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发展。

關键词:新媒体;大学生;使用行为;健康成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新媒体的使用行为和习惯对其学习、社交、心理健康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19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媒体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大学生是网络媒体的主要使用者,占比高达80%以上。2020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最长,平均每天使用手机上网达到4.8小时。2021年艾瑞咨询发布的 《2021年中国大学生互联网行为洞察报告》显示,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5.1%,而使用电脑上网的比例则只有35.6%,截至2020年底,中国大学生社交媒体用户规模达到2.81亿,占总用户数的30.2%。该报告还显示,大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媒体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和周末,其中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是使用高峰期。大学生使用网络媒体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社交和娱乐,其中社交成为大学生使用网络媒体最主要的原因。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是网络媒体的主要使用者之一,他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手机上网,并主要使用网络媒体进行信息获取、社交和娱乐。另外,2021年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主要行为包括浏览动态、发布动态、评论点赞、分享转发等。

一、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的特点

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用户群体之一,他们对新媒体的使用非常频繁。他们会使用新媒体来获取信息、娱乐、社交等。[1]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新媒体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新媒体使用行为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大学生喜欢使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和社交圈子。比如,他们可能在微信上和家人、老师、同学保持联系,同时在微博上关注偶像、明星、网红等,还会在抖音上观看短视频。

短视频已成为大学生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他们喜欢通过短视频了解时下的流行文化和潮流,也喜欢创作自己的短视频并分享给朋友。

社交互动是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的重要特点。他们喜欢通过社交媒体与朋友、同学、偶像等进行互动,分享生活、感受和见解。这种社交互动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力,有些大学生甚至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网红或者KOL。

此外,大学生更注重个性化和私人化的需求。他们会选择关注和参与与自己兴趣相关的社交媒体内容和话题,如音乐、电影、游戏、美食等。同时,他们也更加注重隐私保护,会更加谨慎地管理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和信息。

二、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在新媒体上的使用行为和习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内部因素

从大学生自身的影响因素来看,性别、年龄、专业、地区等因素会对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产生影响。此外,个人心理特征、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也会对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行为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更喜欢使用社交媒体平台与朋友和家人交流,而男性则更倾向于使用新闻和信息类应用程序。[2]女性更倾向于使用视觉和情感化的内容,如图片和视频,而男性则更喜欢使用文字和数据。此外,女性也更可能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寻求支持和建立社交关系,而男性则更倾向于使用网络游戏来放松和娱乐。

这些性别差异可能与不同性别的社会角色和期望有关。例如,女性可能更注重社交关系和情感连接,而男性可能更注重竞争和成就。这些性别差异可能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如性别角色和社会期望。此外,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也可能影响到不同性别的新媒体使用行为。

(二)外部因素

从新媒体平台来看,大学生在新媒体上的使用行为与匿名性有一定关联。匿名性可以让用户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如匿名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一些不便公开的言论或分享一些敏感信息。此外,匿名性还可以让用户更容易参与一些敏感话题的讨论,如政治、性别、宗教等话题,从而促进社会舆论的多元化和自由化,进而实现自己所谓的自我实现的目的。[3]

大学生通常是数字原住民,他们成长于数字化时代,习惯于使用新媒体进行学习、娱乐和社交,社交媒体平台通常会提供积极反馈,如点赞和评论,这些反馈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尊心和满足感,从而促使他们继续使用社交媒体。

三、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的心理机制

大学生在新媒体上的使用行为和习惯涉及一定的心理机制,与个体心理特征、情感需求、认知偏差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社交需求

大学生处于社交关系网络的重要时期,他们面临着许多社交需求。新媒体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低成本的社交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扩大社交圈子、与朋友保持联系、交流感受等。[4]通过社交媒体,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交认同感和满足感,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资源。

(二)信息需求

大学生是信息获取的主要群体之一,他们需要获取各种信息来满足学业和生活需求。新媒体提供了一个便捷、快速、实时的信息获取渠道,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取各种学术资讯、职业信息、时事新闻等。通过新媒体,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扩展知识面、提高竞争力。

(三)娱乐需求

大学生在学习之余也需要娱乐和放松。新媒体提供了大量的娱乐内容,如短视频、音乐、游戏等。这些内容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娱乐需求,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幸福感。

(四)自我表达需求

大学生希望通过新媒体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同。通过社交媒体,大学生可以发布自己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种自我表达需求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以扩展他们的社交圈子和影响力。

(五)消费需求

大学生也是消费者的一部分,他们希望通过新媒体来获取购物资讯、优惠信息等,进行线上购物和消费。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大学生可以获取各种商品信息、价格比较、用户评价等,同时也可以享受线上购物的便利和优惠,这些心理机制相互作用,并且会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

四、正确引导大学生意见表达

大学生在新媒体上的自我实现表现为通过自我表达、自我教育、自我娱乐和自我管理等行为,获得社交认同感、成就感、满足感、知识水平提升和技能提高等正面效果。然而大学生在新媒体上的使用行为也可能导致空虚自我。比如,过度依赖新媒体平台,缺乏面对面的社交交往和情感沟通,导致孤独感和无助感的加剧;过度沉迷于游戏、短视频等娱乐内容,导致时间浪费和学业压力增加,引发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5]因此,大学生在新媒体的使用上应该注意平衡,既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又要避免陷入负面情绪和行为。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正确引导。

(一)强化法律法规意识

首先,大学生应该了解社交媒体的法律法规。例如,他们应该知道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是否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权或知识产权。此外,他们还应该明白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言论是否会触犯法律法规,如涉及诽谤、造谣等行为。

其次,大学生应该注意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行举止。他们应该遵守社交媒体平台的规定,不发布违法违规内容,不参与网络暴力等不良行為。同时,他们也应该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轻易透露自己的姓名、电话、地址等敏感信息。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让他们知道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违法违规内容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他们的法律法规意识。

最后,大学生应该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在社交媒体上遭遇侵权行为,他们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向平台投诉、寻求法律援助等。同时,他们也应该学会如何处理与他人的纠纷,避免因言论引发不必要的争端。

因此,培养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法律法规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风险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因社交媒体使用而带来的不良后果。[6]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创新,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让他们能够辨别虚假信息、夸大事实、歪曲事实等情况,从而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理性、客观的意见表达。这些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信息,还能够帮助他们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首先,需要教育大学生如何辨别信息的真假。在社交媒体上,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谣言,如果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辨别信息的真假,就容易被误导和欺骗。因此,需要教育大学生如何从多个来源获取信息,并通过比较和分析来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同时,还需要教育大学生如何辨别信息来源的可信度,以便他们能够从可信的来源获取真实的信息。

其次,需要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的能力。在社交媒体上,存在着大量的信息和观点,如果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评估这些信息和观点的价值和可信度,就容易被误导和欺骗。因此,需要培养大学生对信息和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和观点。

最后,需要教育大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安全。在社交媒体上,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隐私和安全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正确地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安全,就容易遭受到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因此,需要教育大学生如何进行隐私设置、如何避免点击恶意链接、如何避免泄露个人信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培养社交媒体素养

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和行为往往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对个人形象和社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引导学生了解社交媒体的规则和特点,让他们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社交媒体,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交媒体素养。

首先,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准则。他们应该遵守社交媒体的规则和法律法规,不发布不良信息和言论,不侵犯他人权益。同时,大学生应该保持良好的网络礼仪,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引起争议和纷争。

其次,大学生应该注重自我保护。他们应该保护自己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身份和联系方式。同时,大学生应该警惕网络诈骗和网络病毒等网络安全问题,保持警惕和谨慎。

最后,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有益的社交媒体活动。他们可以参与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公益性活动,积极传播正能量。同时,大学生还可以参与学术讨论、文化交流等有益的社交媒体活动,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7]

(四)加强思想教育

正确引导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有序、理性的意见表达非常重要。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社交媒体素养和意识,让他们了解社交媒体的规则和法律法规,并且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以便更好地进行有序、理性的意见表达。

五、结束语

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行为和习惯是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存在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加强对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的监管和教育,提高其新媒体素养和安全意识。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在引导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时,需要平衡自由和责任,教育他们全面理解新媒体平台使用行为,并提醒他们要遵守社交媒体平台的规则和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或不当的言论和信息。同时,社交媒体平台也应该加强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用户管理机制,规范用户行为,保护用户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参考文献:

[1] 陈妍.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8.

[2] 王慧娟,刘旭,李晓燕.匿名性对网络社交行为的影响[J].情报杂志,2019(07):99-105.

[3] 肖宁.匿名性对网络社交行为的影响及其监管研究[J].现代传播(学术版),2018(08):138-139.

[4] 郭伟,赵娜.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2019,37(7):1-8.

[5] 王莉.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9.

[6] 王丹.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7] 李慧,王晓蕾.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5):96-101.

课题项目:“高校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与意见表达研究” (项目编号:YNTZ2021002)。

作者简介: 刘亮亮,男,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GIS空间分析及数据建模、体育大数据分析。

猜你喜欢
健康成长新媒体大学生
好习惯伴你健康成长
让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安全相伴,健康成长
因为有你,我才健康成长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