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提出建构国际传播话语能力需要遵守三大原则:主体多元化和包容性、文化敏感性和适应性、信息透明性和准确性。在路径方面,需要培养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技巧,掌握新兴媒体和技术运用,加强跨国媒体交流和合作,推动国际传播交流项目和活动,发展本土媒体和文化产业,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输出。
关键词:国际传播能力;多元化;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国际传播话语能力建构,可以帮助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加深相互了解和理解。通过有效的传播,可以消除偏见、刻板印象和误解,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真实、准确、积极地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增强国际社会的认知和认可。通过传播合作、共享经验和知识,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得到促进。国家的价值观、创新成果和文化产品的国际传播,使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得以提升,从而带动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通过传播国家政策、立场和利益,国际舆论压力可以得到有效应对,可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全球化使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更加频繁,但由于文化差异,传播信息可能会在不同文化中产生误解或冲突。面对大量的信息,人们选取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变得更加困难,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受众可能会对传播信息的理解存在障碍。传播者需要应对媒体多样性带来的挑战,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当下,社交媒体和其他平台的兴起使得个体有更大的话语权,舆论形成更加分散。因此,全球化时代的传播面临着文化差异、信息超载、语言与语境、媒体多样性、舆论引导和隐私安全等一系列挑战。
一、国际传播话语能力建构的原则
许多语言学家对传播能力的培养都有过研究,现代语言学的重要人物之一乔姆斯基提出了普遍语法理论,他研究了语言的结构和语法原则,探讨了语言对国际传播的影响;黛博拉坦南专注于语言和性别、文化之间的关系,她的研究探讨了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沟通差异,对国际传播能力有着深入的贡献;功能语言学的先驱之一韩礼德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语用特征,他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语言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国际传播;作为一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关注话语伦理和公共领域中的语言使用,他的研究探讨了有效的国际传播需要什么样的语言和对话规则;沃尔夫聚焦于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提出了 “沃尔夫假设”,他的研究对于理解语言如何塑造国际传播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概括出国际传播话语能力建构的三大原则。
(一)主体多元化和包容性
多元化和包容性是国际传播话语能力建构的前提。首先,通过提供平台和机会,让不同的声音和观点被听到。这包括支持和宣传少数群体、弱势群体和边缘化社群的声音,以确保其意见和经验得到客观的呈现。其次,要鼓励对话和互动,以促进不同观点之间的对话和理解。通过组织跨文化交流和国际论坛来搭建桥梁,增进不同社群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此外,可以利用技术和数字媒体来拓宽传播渠道,以确保多元化和包容性的信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意味着促进互联网的应用,支持多语言平台和内容,以便更好地滿足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需求。最后,鼓励公众参与,有利于建立更加包容的传播环境。通过培养媒体素养和提供公众参与机会来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和影响国际传播话语的建构,确保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原则得到充分体现。[1]
(二)文化敏感性和适应性
敏感性和适应性是国际传播话语能力建构的关键。首先,我们需要保持敏感性,应该尊重不同文化、价值观和信仰体系之间的差异。文化敏感性可以通过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历史和社会环境来实现。在传播活动中,我们应该避免使用具有冒犯性、歧视性或贬低性的言辞,而是力求以尊重和包容的方式进行沟通。其次,适应性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世界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需要灵活地调整我们的传播策略和语言,密切关注时事和社会趋势,并及时调整我们的话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最后,我们还应该使用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确保我们的信息能够被广大受众所理解和接受。此外,我们还应该倾听和回应受众的反馈。这意味着我们应该主动与受众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切,并根据反馈调整我们的传播策略。这种开放性和反馈的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受众的期望,确保我们的传播话语更具敏感性和适应性。通过遵循这些敏感性和适应性原则,我们可以实现更加包容和有意义的国际传播话语能力建构。
(三)信息透明性和准确性
信息透明性和准确性是国际传播话语能力建构的根本。一是清楚地呈现意图、来源和目的。我们应该提供足够的信息,使受众能够了解我们的传播背后的动机和立场。透明性还涉及数据和研究方法,以便受众可以对信息进行验证,从而接受话语所建构的身份。二是准确性是信息传播的核心。我们应该确保我们传播的话语基于可靠的事实和准确的信息。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调查,以确保信息准确无误。我们还应该避免扭曲事实或误导受众,而是力求提供全面和客观的观点。为了保持透明性和准确性,我们应该倡导媒体自律和负责任的传播行为。这意味着我们应该遵守行业标准和道德准则,并建立内部机制来监督和纠正错误或不准确的信息。我们还应该主动回应公众的质疑和反馈,以便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更正。
二、国际传播话语能力建构的路径
国际传播话语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流中有效传达信息、建立共识和促进互相理解的能力。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国际传播话语能力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建构这种能力的路径也理应受到重视。因为有效的能力建构路径可以确保国际传播话语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可以帮助传播者使用正确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可以促进文化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也可以塑造我们的形象和品牌。下文将讨论几条通用而有效的路径。
(一)培养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技巧
多语言能力是有效促进国际传播话语能力建构的必备条件。通过掌握多种语言,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沟通不同文化和社群之间的观点和意见。多语言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传达信息,避免翻译误解,更好地满足不同语言背景的受众的需求。因此,培养多语言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有影响力和包容性的国际传播话语。跨文化交流技巧使国际传播活动更有效。当我们面对不同文化和社群时,了解其价值观、信仰和习俗是非常重要的。跨文化交流技巧包括倾听和尊重不同观点、观察和学习其他文化的沟通方式、适应不同的社交规则和表达方式等。通过培养这些技巧,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不同文化和社群之间的差异,建立信任和共识,从而实现更有效的国际传播话语。[2]
(二)掌握新兴媒体和技术运用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新兴媒体和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传播的渠道和工具。对于参与国际传播的人员来说,了解和掌握新兴媒体平台是非常重要的,如社交媒体、博客、微信公众号等。通过这些平台,我们可以与全球范围内的目标受众进行直接互动,并传播信息。熟悉并善于利用技术工具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强国际传播的针对性。例如,可以运用数据分析工具来了解受众的兴趣和需求,进而调整传播策略。此外,使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制作、图像设计等,能够提升传播内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除了掌握新兴媒体和技术,还需要注重內容的创新和品质。为了建构有说服力的话语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目标受众的文化、价值观和偏好,以确保信息与他们产生共鸣。
(三)加强跨国媒体交流和合作
通过与跨国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可以扩大传播的范围、增加话语影响力,并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与跨国媒体进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媒体交流,可以了解他们的媒体环境、传播模式和受众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目标受众和定位话语模式。建立跨国媒体合作关系可以共享资源和知识。通过与跨国媒体合作,可以利用他们的平台和渠道来传播话语,并将信息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合作还可以促进内容共享、专业知识交流和技术合作,提升传播的质量和效果。另外,参与跨国媒体的联合报道、共同制作等活动也是一条有效的路径。这种形式的合作可以集合不同媒体的资源和专业能力,开展更深入、全面的报道,从而加强话语能力建构的影响力。
(四)推动国际传播交流项目和活动
推动国际传播交流项目和活动是国际传播话语能力建构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这些项目和活动,可以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者进行交流、合作和互动,从而拓宽视野、增强传播能力。第一,积极参与国际传播交流项目,如国际论坛、研讨会和培训课程。这些项目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与国际上的专业人士和学者共同探讨国际传播趋势、挑战和最佳实践。可以从中学习新的理念和策略,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且拓展国际传播网络。第二,组织国际传播交流活动也是一条有效的路径。可以策划和举办国际研讨会、文化交流活动、跨国合作项目等,邀请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者参与。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还能够促成创新的合作机会,加强国际传播话语能力建构的影响力。
此外,利用数字化平台也是推动国际传播交流的重要手段。通过社交媒体、在线研讨会、虚拟会议等方式,可以与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者进行实时交流和合作。这种数字化的交流方式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能够为国际传播话语能力建构提供更多可能性。
(五)发展本土媒体和文化产业
发展本土媒体可以为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多的传播渠道,让本土声音和观点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有助于打破传统的信息垄断,促进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对话。同时,发展文化产业也是促进国际传播能力建构的有效途径。通过培养和支持本土的艺术家、作家、音乐家等创意人才,为国际传播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这些文化产品不仅可以展示本土的独特魅力,还可以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发展本土媒体和文化产业是国际传播话语能力建构的重要路径。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实现更加平衡和公正的国际传播格局。[3]
(六)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输出
举办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活动,如艺术展览、文化节、演出等,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平台和机会。这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加深国际友谊和合作。加强文学作品、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的翻译和传播工作,使它们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被更多人欣赏和理解。这种文化输出可以展示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和话语权。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建立和推广国际性的数字文化平台,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创作者和消费者能够更便捷地进行交流和合作。这将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播和共享,拉近文化间的距离。推动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如艺术家驻留计划、学者交流项目等,为各国文化创作者和学者提供交流和合作的机会。通过这些项目,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合作能够得到推动和促进。
通过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输出,我们可以实现文化的互鉴和交流,促进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这有助于建构更加开放、包容与和谐的国际社会。
三、结束语
国际传播话语能力建构能够帮助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舞台上发表自己的声音和观点。通过发展本土媒体和文化产业,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信息垄断,促进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对话。国际传播话语能力建构有助于提升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形象和声誉。通过支持本土媒体发展和创新,以及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输出,我们可以展示本土的独特魅力和文化贡献,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同。国际传播话语能力建构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通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我们可以打破误解和偏见,增进对其他文化的认知和欣赏,建立更加和谐和包容的国际社会。国际传播话语能力建构对于推动经济发展非常重要。通过发展本土媒体和文化产业,以及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输出,我们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创意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
参考文献:
[1] 李明德,乔婷.中国国际传播:历史演变、现实背景与前沿问题[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2(05):123-135.
[2] 苏继群.对于我国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理性思考[J].国际公关,2023(11):68-70.
[3] 杨彬彬,李福凌.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的世界意义[J].观察与思考,2023(01):59-65.
作者简介: 吴海彬,男,汉族,广东珠海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文化研究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