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义霞
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习作指导课该如何设计与实施呢?
笔者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深刻感受到开展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习作指导课,眼睛不能只盯着教材编排的习作内容来设计、开展学习活动,而是要把习作看作整个单元编排中不可割裂的一个部分,充分利用教材双线组元的编写特点,着眼整个单元,进行资源整合,围绕确定的学习任务群开展一以贯之的系列实践活动。
笔者以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我的拿手好戏”的指导课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一、确定学习任务群,开展系列学习活动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艺术之美”,选编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还编排了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语文园地等几个内容板块。阅读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习作要素是“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这样的单元编排,选取哪一个学习任务群开展实践活动更适宜呢?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方式汇总梳理,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建立自己的创意表达资料库,并能学以致用。因此,结合教材单元的编排特点以及提出的语文要素,该单元更适宜开展“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实践活动。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艺术之美”,备课时教师要在单元主题的统领下,一以贯之地设计单元各个板块的实践活动。鉴于本单元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对学生写作素材要求的特殊性,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前着手储备。因此,单元教学的学习任务群实践活动,可以开展“探秘艺术之美”和“好戏露一手,我行我来秀”双线并行的系列实践活动。
首先,本单元编排的每一个内容板块,可围绕“探秘艺术之美”这条线进行资源整合,开展系列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自主梳理整合,发现语言规律,积累语言经验,架起阅读与表达之间的桥梁,同时促进文化传承、形象思维、艺术审美等核心素养的发展。其次,第二条线“好戏露一手,我行我来秀”的实践活动,要与“探秘艺术之美”活动同步开展,发布征集启事,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微电影、微视频、照片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拿手好戏的展示过程,积极参与征集活动,为后面的习作创编充分储备富有生活气息的鲜活素材,激发表达欲望。
二、创设真实情境,设计系列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群实践活动的开展,强调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关联性,因此,本单元的习作指导课需要教师围绕“探秘艺术之美”“好戏露一手,我行我来秀”的双线活动,以学生生活中的艺术经验为基础,精心创设真实的语言实践情境,并设计出系列语言实践学习任务,在任务驱动下逐步达成高效习作指导目标。
教学时,笔者设计了三个有梯度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在营造的真实学习情境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语言实践,完成从读到写的实践活动。
任务一:悟表达之妙
各小组合作,回眸“探秘艺术之美”系列活动中我们走过的艺术之旅,交流并梳理出各选文表现“艺术之美”的巧妙。
在回眸“探秘艺术之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受任务驱动,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场,在小组合作中交流碰撞,逐步梳理出《伯牙鼓琴》《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突出体现的“想象呈现艺术之美”的共同点,《书戴嵩画牛》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之美源于生活的真谛,口语交际“聊聊书法”让学生发现了背后故事也能彰显书法之美表达的奇妙。
该任务的完成,促使学生建构大单元整体意识,以更宽阔的视域、多维度加深对艺术之美的多元体验,同时感受到不同选文在表现艺术之美时的方法之多、用法之妙,驱动学生积极地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为完成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做好必要的储备。
任务二:好戏初上演
1.小组内开展“好戏露一手, 我行我来秀”戏名播报活动。
2.班级内展播、剧透“好戏”。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实施的习作教学,要依据习作要求,重组教学资源,积极创设真实的语言实践情境。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班级正在开展的“好戏露一手,我行我来秀”实践活动为契机,创设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情境。
先用“戏名播报”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交际情境,以打开学生的语言思维。学生的拿手好戏涉及面很广:做红焖羊排、花样篮球秀、陶艺小制作、剪纸小达人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梳理出认知:生活中的拿手好戏可涉及运动类、厨艺类、科技类、手工类、艺术类……可谓是分门别类,样样叫好,都可称得上是一门艺术。这个环节充满新鲜感、趣味性,能有效促进个性选材,激发创作欲望。
接下来,在班级内展播“好戏露一手,我行我来秀”实践活动中征集到的优秀视频,为学生搭建“点播好戏”的平台,让学生代表现场点播自己最想了解的一出“好戏”。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提纲式剧透自己的“好戏”,在对比评价中让学生意识到,所选事例要能证明你的好戏有多拿手,而不仅仅为了搞笑。这样逐步梳理出提纲范例,并明确拿手好戏中要详写的“重头戏”所在,以此为学生着手完成提纲式剧透“好戏”搭建脚手架,更好地构思“我的拿手好戏”。学生完成后,教师再次选取典型提纲,组织学生对比评议,择其优点,梳理出“变换顺序文思新”“一波三折戏味浓”等习作小妙招,并鼓励学生修改提纲,以达到提前规划好习作内容的目的,成竹在胸。这样“我的拿手好戏”的习作创编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任务三:“演”好“重头戏”
小组合作,学以致用,我们有办法写好“重头戏”。
学生完成习作提纲,接着上演“重头戏”活动: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教师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梳理“探秘艺术之美”系列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所获,再结合自己已有的语言经验积累,提炼出怎样能把“重头戏”写好的妙招。
有的小组建议可学习《伯牙鼓琴》中,借锺子期想象到的高山流水形象再现音乐之妙的写法;也可学习《月光曲》中借皮鞋匠兄妹想象月光下大海的景象,来呈现钢琴曲艺术魅力的写法。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提炼出第一个小妙招联想想象写好戏。有的小组则关注到了《京剧趣谈》“亮相”片段中,借刻画台下观众的反应巧妙衬托出京剧表演者表演的精彩绝伦技巧,所以侧面描写衬好戏也是一个高招。还有的小组谈到《京剧趣谈》“亮相”片段中,对台上演員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让读者看到了一场好戏正在上演。由此可见,用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等细节描写演好戏也是写好“重头戏”的高招之一。
该语言实践任务,引导学生自主从课文语言材料中发现语言规律,梳理写好“重头戏”的妙招,以便积累语言经验、迁移运用,把自己“拿手好戏”中的“重头戏”写精彩。这一点做到了,自然也就达成了“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习作要求了。接下来,学生把“拿手好戏”写成一篇完整的习作也就不再是问题。
综上所述,学习任务群下的习作指导课,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实践情境,设计一组具有内在关联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完成一个个语言实践活动。这样的课堂真正营造了生本课堂,用任务驱动学生在趣味语言实践中感受交流的乐趣,增强习作的自信,产生表达的欲望,把习作创编变成学生记录生活、展示自我的内在需求,实现个体语言经验的发展;同时在品味语言和欣赏艺术中,也有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传承了文化,涵养了情操,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