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策略
——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2023-10-28 19:03吴雨伦
林区教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标准化劳动

吴雨伦

(南京林业大学,南京 210037)

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特色,具有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森林与植物保护、林木遗传育种、园艺、风景园林、动植物学、林产化工、木材科学、土木工程等学科优势的农林类高校。为贯彻落实2021年3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1],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劳动教育的实践性、时代性,学校对本科阶段劳动教育课程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制定了具有农林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标准,采取多元化举措科学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确保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面向未来职业必备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精神和劳动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时代新人。

一、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的概念

劳动教育课程标准是规定劳动教育课程的性质、内容与目的、技术与管理、施行与评价的标准化建设指导性文件[2]。现有的关注教学内容的“教学大纲”正逐步走向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课程目标意识、强调学生终生学习、着眼于未来岗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要求、弹性课程管理、课程评价多元化的“课程标准”。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纲领性文件,是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课程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其核心定位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各学科、各领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劳动教育中目标认识不到位、课程内容不符合时代要求、课程结构松散、劳动实践基地缺乏、课程评估单一、课程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将严重影响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活动的规范、有序开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技能和劳动创造性,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

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为任课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者提供统一的、规范的使用标准。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时代感和实践性;另一方面,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拓展劳动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完善大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机制。此外,劳动教育的依托课程是带有相关行业特性的各专业课程及通识教育类必修课程,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终身学习、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同时要充分发挥重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功能,制定满足社会、行业、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需求的劳动教育课程标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为劳动教育课程评估提供合理的、可操作的衡量基准,应以学生为主体、校本特色、协同性、弹性管理、开放性、可操作性作为基本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具有时代性、实践性、育人导向、开放性情境的劳动项目为主要载体,让学生参与劳动的同时,培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劳动创造能力,亲身体验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劳动理论学习及劳动实践项目的参与,自主地探索劳动规律、丰富劳动知识、提升劳动技能,促进学生主体人格的养成。

(二)校本特色原则

针对大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职业技能,立足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重点结合本校办学理念、学科特点、专业特色、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各种专业人才需求来设立及开发相应的劳动教育课程。以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评价的改革为重点,科学构建具有本校农林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突出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劳动技能的提升和劳动创新精神的培养,并将其贯穿于劳动教育课程教学的整个环节中。农林类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的建设应符合学校办学理念和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劳动教育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作用,加强符合学校办学理念和学科专业优势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注重各劳动教育融合课程及拓展活动等校本资源的挖掘,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协同性原则

遵循协同性原则,充分挖掘和整合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劳动教育元素。同时,在各依托课程教学、专业实习实训、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及拓展活动中有机融入与渗透劳动教育内容,构建深度融合、相互渗透、协调统一的劳动教育课程群。例如,在劳动教育必修及选修课程中,注重学生劳动理论水平的提升、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和时代精神的培养。在各依托课程及劳动实践中,注重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和劳动技能的提高[3]。此外,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同时,突破各学科、专业、课程的界限,关注劳动教育课程与依托课程、劳动实践活动、拓展活动之间的联系,及时发现并解决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完善符合本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实际需求的劳动教育课程标准。

(四)弹性管理原则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因地制宜,施行劳动教育课程弹性管理。第一,确保全体学生达到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制定的最基本要求。第二,在劳动教育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群体的共性与个性、体验与感受的结合,拓宽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和时空,构建多渠道、多样态、分类型、模块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架构。第三,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尊重“学”与“教”主体对不同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的自由选择,以利于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活动的高效实施。第四,课程标准只对教学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及教材的选用与编写提供一些建议,不做硬性、统一的规定,这给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留有灵活的调整空间,以便其在实施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与补充教学内容、选择与改编适用教材、调整教学进度及完善课程评价方式方法,帮助那些不能达标的学生及时达到课程标准制定的最基本目标,同时赋予管理者、任课教师课程管理的自主权和课程实施的创造性。

(五)开放性原则

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体系呈现动态开放的状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周围环境[4]。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体系直接面向在校大学生群体,他们思维活跃、思考独立、具有判断选择和创造的能力。为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任课教师应适时优化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案,实行弹性课程管理标准。

(六)可操作性原则

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应具有导向作用和具体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尺度,其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涉及的内容和要求应具体明确:如何挖掘和利用好校内外相关劳动教育教学资源,如何将劳动理论知识与德智体美相整合,如何组织劳动教育教学过程,如何利用课程标准去准确地检验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劳动教育课程标准要做到可操作、可度量、可检验,以便于任课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得心应手,确保围绕课程目标的实现而有序、高效地开展劳动教育教学活动。

三、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的策略

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内容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评价标准,具体明确到每门劳动教育课程的功能定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分配、教学资源利用、依托课程、场地及师资要求、管理与评价等。

(一)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的组织架构

校级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隶属于校劳动教育服务中心,由主管教学的校级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校教务处、学工处、学院(系/部)、专业课教研室、院团委、后勤处等相关管理者及专家、任课教师所组成。校教务处负责制定符合本校办学理念的劳动教育课程标准,负责实时跟踪督导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全过程,组织专家对实施成果、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进行验收、考核与评估;各学院(系/部)成立劳动教育工作实施小组,依据此课程标准负责本部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目标、实施方案的制定与管理;专业课程所在的教研室及院团委负责制定与落实各专业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具体建设目标、实施方案与实施计划。劳动教育课程的具体实施者由劳动教育课程专职教师、专业课程教师、思政辅导员及外聘专家、劳模、国家工匠等组成。建立三级管理模式,明确各岗位责任,进一步确保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劳动教育课程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策略

1.课程技术标准的制定

农林类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立足于农林类学科专业及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劳动育人目标,紧密结合农林类各学科、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要求等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劳动教育课程技术标准。课程技术标准用于判定课程内容、教学方案、课程学时、教学进度、课程评价等是否与课程标准要求保持一致[5]。

2.课程技术标准的实施

依据劳动教育课程技术标准,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开设相应的劳动教育课程及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制订课程教学计划进度表和标准课时数,编制劳动教育课程学习指导手册,明确课程定位、课程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活动设计、课程时间及场所安排、考核评价标准等,进一步确保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活动的稳定、高效运行。劳动教育课程技术标准的实施,有利于规范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有利于执行对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督导,有利于提高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劳动教育课程管理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策略

1.课程管理标准的制定

劳动教育课程的管理标准是规范劳动教育课程教学管理事务的文件[6],其主要内容有:课程提要(包括标准的中英文名称、课程编号、课程类别、适用专业、计划学时、总学分数、课程标准撰写人与审核人等);课程概况(包括课程定位、设计理念与思路、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即前后衔接课程等)[7];课程培养目标(包括课程培养总目标:培养和提升学生劳动素养,课程子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等目标);课程教学安排、课程实施条件、教学方法建议、教材选用与开发、课程考核评价、课程教学资源等。此外,还包括不同管理层级所具有的相应的管理权限、弹性课程管理指导、劳动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指南、课程实施过程督导等。

2.课程管理标准的实施

首先,依据劳动教育课程管理标准要求,不断挖掘、整合和利用劳动教育课程校本资源,加强对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及教学方案的审核,注重将新时代元素、校本特色及时融入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中。其次,循序渐进地优化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营造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与大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相关联的学习情境,灵活运用课堂传授、现场教学、案例分析、微课教学、慕课教学、虚拟仿真教学、情境体验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实现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与依托课程教学、生产实践劳动及拓展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劳动素养、劳动技能的全面提高。再次,施行劳动教育课程弹性管理。依据学情及教学情况,选择适用的教学方式和技术手段,适时调整与完善劳动教育课程教学的内容、方式和进程。最后,建立以劳动教育课程任课教师为核心的责任制体系,实行劳动教育课程任课教师考核聘用机制,确保劳动教育课程师资队伍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策略

1.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

将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评价体系,评价劳动教育课程的设置是否符合课程建设目标及社会行业的需求,是否有效保证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2.课程评价标准的实施

首先,课程教学内容的评价应结合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考核评价大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劳动创新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其次,过程实施的评价应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能力、态度、效果六方面展开,实现“以评促教”,全面提升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水平。再次,实施效果评价中,应采取劳动理论考试、劳动过程观察、劳动态度考察、劳动实操考核、劳动成果评定、学生自评与互评等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劳动技能水平及劳动素养。最后,评价制定的劳动教育课程标准是否能满足课程建设目标及社会行业的需求,是否能有效保证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在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依据阶段性评价反馈结果不断对其进行修订完善,为具有本校办学特色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论

南京林业大学立足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及农林类各学科、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与之相应的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劳动教育课程任课教师依据本课程标准,不断探索、实践与完善,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劳动教育精品课程教学模块,使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得以提高。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与实施方面不断突破创新,任课教师的课程标准实施能力和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水平得以全面提升,达到了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的目标。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标准化劳动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标准化简述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热爱劳动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