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2023-10-27 00:51旺英
幸福家庭 2023年14期
关键词:群文古诗词文本

旺英

古诗词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以其獨特的韵律,启迪着人们的思想,熏陶着人们的情感。在素质教育阶段,古诗词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从目前的教学实效来看,古诗词教学并不乐观,仍面临理解难、背诵难、积累少的发展困境,这限制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基于此,笔者阐述了群文阅读应用于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的价值,探讨了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和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群文阅读应用于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的价值

(一)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用能力

在语境中进行语言的积累与整合,在实践中反复应用语言素材,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础。群文阅读摆脱了单篇阅读的局限性,能够让学生在拓展延伸中,开阔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通过古诗词的群文阅读,学生可以整合、搜集其中的感性语言素材,进而在不断积累中实现质的飞跃。而且,在群文阅读中教师让学生结合语境信息理解文本,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对古今异义汉字的理解能力。例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在现代汉语中,通常将其理解为一个动作。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坐”的含义较为丰富,有“因为,由于”的意思。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坐”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教师可以在群文阅读中,引申古诗《陌上桑》中的“但坐观罗敷”一句,丰富学生的认知。

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在中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让学生运用群文阅读的学习形式,不仅能够带领学生了解语言的构成形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还能够让学生学会在合适的语境中加以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构建系统认知,培养高阶思维

在传统的单篇古诗词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习惯应用色彩丰富的插图,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根据古诗词的意境,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但是,长期的机械化背诵,会限制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使学生很难依靠自身的能力,在单篇的古诗词之间构建起系统认知。在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让中高年级学生围绕同一主题,概括并归纳古诗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由碎片化阅读转向系统化、结构化的整体阅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批判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高阶语言思维。

(三)品味文化意蕴,满足审美诉求

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在诗歌阅读中,从不同的角度体会美、感受美,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而体验、感悟古诗词的情感变化,是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关键。教师引导中高年级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情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在群文阅读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美学的角度鉴赏古诗词中的情感寄托,深入理解古诗词中的文化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二、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建构主体倒置,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从集体建构角度而言,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这种建构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将“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建构方式,转变成自己单方面讲解的方式,代替学生的自主探究。这种覆盖式教学剥夺了学生在探究性阅读中实现自我发展的机会,使群文阅读中的主体错位,导致学生的探究活动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二)文本选择过于单薄,学习兴趣无法保障

从教师的选文角度来看,小学中高年级的古诗词群文选择过于局限,部分语文教师的目光局限于“依意选文”,使选文角度朝着单一化发展,导致其教学思路与文本内容趋于同质化,课堂教学缺乏新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文本选择范围多元化,才能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但是,即便部分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并跳出了文本的禁锢,却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教师无法根据群文的内在联系,挑选适合学生发展的文本,导致群文内容与群文主题之间缺乏契合性。

(三)教学思维固定呆板,模式创新无法实现

在开展古诗词阅读教学时,部分教师认为应当采用单篇精讲的方式,向学生详细地讲解古诗词中的重点词汇,并让学生进行记忆背诵。这种固定化的教学模式,会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影响,使得教学模式无法实现创新,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问题

(一)认知能力不足

群文阅读要求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只注重文本素材数量,而忽视了文本素材的内在逻辑,导致群文阅读的文本素材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化缺失。部分语文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的认知不足,使得文本素材出现“一刀切”的现象,即文本素材仅局限于教材,文本之间缺乏内在逻辑联系。

(二)教学方式单一

古诗词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创作手法,让学生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只运用单篇精讲的方法,指导学生全面掌握古诗中的字、词、句等。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使学生一旦脱离教材上的诗词文本,遇到陌生的诗词,就难以将自己的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无法了解群文素材之间的异同,也无法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综合素养难以提升。

(三)脱离生活实际

古诗词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古诗词中的意象与情感,是诗人人生经历的智慧凝炼,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是,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脱离了这种现实基础,习惯根据教材中的意象,向学生讲解主体思想,无法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四、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古诗词群文閱读教学的策略

(一)以一带多,拓展思维深度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自主探究过程。基于群文阅读教学,实现以一带多的课堂拓展,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语文思维。对此,语文教师要根据群文阅读的核心,设置一系列探究问题,并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示儿》时,教师可以选择这个单元的另外两首古诗《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共同构成群文阅读的多文本素材。在《示儿》这首诗中,陆游用悲壮的笔触,抒发了自己临终前的复杂愁思与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在设计一系列探究问题时,教师可以基于《示儿》的表达核心,引领学生开展深层次的阅读,如“《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这三首诗的情感表达基调是否一致?”“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呢?”等问题。教师结合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多文本素材的异同,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提高学生认识的全面性。

(二)多元选择,创新阅读模式

在古诗词创作中,题材是表达情感思想的生活现象与材料,也是构成艺术形象的重要素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选题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咏史怀古、山水田园、羁旅乡愁是古诗词教学中最常见的三种题材。在群文阅读中集中学习同一种题材的表现手法,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其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由于诗人的境遇各不相同,写作形式与情感表达也被注入个性化色彩,这不仅能够丰富群文阅读的主体设计,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下文主要以山水田园诗为例,探讨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根据题材挖掘阅读素材。

案例为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寄情山水”,探究主题是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手法与情感表达特点,素材选择了三首古诗,即《山居秋暝》《过故人庄》《渔歌子》。王维、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的主要代表人物。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实践时,可以挑选具有典型性的阅读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意象。《山居秋暝》主要勾勒出一幅山村秋雨初晴的美好画面;《过故人庄》展现了农家的热情好客、朴实无华;《渔歌子》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动静有致。但是,山水田园诗不仅仅是为了描写闲适的田园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去探究作者醉酒于山水背后的失意情怀。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王维、孟浩然、张志和都表现出对官场的厌恶,他们采用描写自然景色的方式,抒发自己闲适淡泊的超脱精神。除依材选文外,教师还可根据双线选择、依象选文等多种群文阅读模式,创新古诗词的群文阅读模式,丰富学生的诗词知识储备。

(三)立足异同,理解诗人思想

古诗词的异同是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核心,其主要表现在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上,即内容议题和形式议题。内容议题主要是指诗人在写作中所选择的描写对象,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既包括诗人描写的关键要素,又包括文本的整体内容。因此,在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的群文阅读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以下三个要素来确定内容议题。

一是诗人。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同一位诗人的不同作品,设置不同的议题,如让学生对李白的古诗进行群文阅读,提出“李白的人生轨迹是怎样的?”的议题。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诗人,选择群文阅读素材,内容议题为爱国诗人、边塞诗人等。

二是主题。例如,在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群文阅读中,语文教师可以将议题设置为“这些古诗中都表达了诗人的哪些志向?”。

三是意象。例如,诗人在写作中都会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如月亮、菊花,教师可以将议题设置为“这些不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形式议题主要是学生根据古诗的思维形式、结构布局、文学体裁等引申出的探讨话题。形式结构的发展主要是诗人在思维层次上追求简单化的情感表达。所以,在形式议题上,学生群文探究的目的在于求同,即掌握古诗的基本写作手法与表达结构。例如,郑板桥的《竹石》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他用岩竹的坚韧顽强,表达了自己的铮铮铁骨、刚正不阿。因此,语文教师要围绕古诗词的异同,设计群文阅读的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想法。

(四)合作探究,优化教学环境

合作探究所创设的良好教学环境,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提出个性化的看法,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促进学生在开放、和谐的互动环境中实现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存在差异性,对于文本的理解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创设和谐、开放的交流互动环境,帮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形成更广泛的认知,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引导学生从多元的角度探究群文阅读的情感表达与内涵特点。

结语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古诗词的群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对此,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文化的认识,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教育局)

猜你喜欢
群文古诗词文本
踏青古诗词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群文活动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