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与新媒体育人的实证研究

2023-10-27 16:35刘毅阳帅英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9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高校大学生

刘毅阳 帅英

[摘要]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对高校育人工作产生较大影响,全面分析网络与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现状,探究现阶段高校网络与新媒体育人存在的变量,对其功能优化、育人服务效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对安徽建筑大学2019—2022级学生网络平台使用时间和关注度等调查分析,认为目前高校网络与新媒体育人工作应从环境建设、内容生产、服务功能、舆情动态方面积极探索发展路径,不断提高高校网络与新媒体育人工作质量。

[关键词]高校;网络与新媒体;大学生;发展路径

新冠疫情期间,为了更好地开展线上教学与管理,许多高校采取了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方式进行线上教学及管理[1],高校师生的教学、生活、科研、实践等网络化趋势日益凸显。这些变化影响了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使其原有的网络使用习惯发生了改变。

网络时代给高校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高校网络与新媒体平台是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文化等于一体的强大媒体矩阵,是高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只有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在高校网络与新媒体各大平台中的使用习惯,分析学生的上网和用网倾向,才能更好地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培育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时代新人。

一、研究设计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3]。基于此,为了深入调查研究高校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与使用现状,笔者通过自编问卷对安徽建筑大学2019—2022级学生网络平台使用时间和关注度等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题目涵盖了大学生高校网络与新媒体的使用时间变化、关注度变化、内容关注度、平台关注度、功能使用频率、满意度以及优化建议七个方面。本次调查共发放550份问卷,回收529份问卷,有效问卷529份,有效率为96.18%。

二、研究结果与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使用时间变化

如图1所示,在问卷调查中,47.83%的大学生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使用时间有所增加,46.31%的大学生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使用时间没有变化,5.86%的大学生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使用时间有所降低。这表明,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使用时间有所变化,有近一半的大学生使用时间有所增加。笔者对大学生线下访谈得知,使用时间增加主要在开学、期末、校园文体活动、考试周、课外实践等时间节点。

(二)大学生高校网络与新媒体关注度变化

如图2所示,在问卷调查中,51.23%的大学生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关注度有所提升,45.94%的大学生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关注度没有变化,2.83%的大学生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关注度有所降低。这表明,现阶段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关注度有所提升。笔者对大学生线下访谈得知,该关注度提升的原因主要是学生通过高校网络与新媒体方便获取校园官方信息、增加社交渠道、了解最新政策等。

(三)大学生高校网络与新媒体内容关注度

如表1所示,该问卷分别统计通知公告、校园新闻、院处新闻等6个选项被选择的占比数量,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需要选择3个以上选项并进行排序。调查结果根据公式:“(Σ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得出综合得分。结果显示,大学生高校网络与新媒体内容关注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通知公告、校园要闻、院处新闻、校园景观、校友访谈、榜样示范。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最关注的内容主要为通知公告和校园要闻,部分学生对所在学院和专业的信息比较关注。此外,笔者线下访谈得知,有些学生会根据自身需求主动关注学校相关部门所发布的信息,如转专业信息、征兵信息、就业考研信息等。

(四)大学生高校网络与新媒体平台关注度

表2显示,在问卷调查中,大学生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平台关注度從高到低依次为官方微信、官方抖音、官方微博、官方QQ、官方B站、学校学习强国平台、官方快手。这表明,在新媒体平台关注度方面,官方微信的传播影响力占有绝对优势,529位受访大学生中有410位学生将官方微信列为关注度前三,有387位学生和300位学生将官方抖音和官方微博列为关注度前三。由此可见,“两微一抖”是大学生获取校园信息的常用渠道。

(五)大学生高校网络与新媒体功能使用频率

如表3所示,在问卷调查中,大学生高校网络与新媒体功能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课表与成绩查询、校车校历查询、后勤相关服务、图书资料查询、意见反馈。从调查结果来看,94.42%的大学生将课表与成绩查询放在新媒体功能使用频率的首位。由此看来,目前大学生对课程和成绩的关注度非常高,已经习惯并熟练地从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中获取相关信息。

(六)大学生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满意度

如图3所示,在问卷调查中,大学生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比较满意的占比最高,达44.23%,满意及以上的达49.53%。由此可见,目前大学生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总体满意度较高,但是也存在大学生对网络与新媒体不满意甚至非常不满意的情况,这表明高校网络与新媒体平台建设还有进一步优化的必要。

(七)大学生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的优化建议

如表4所示,在问卷调查中,大学生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的优化建议从高到低依次为有用的学习资料、丰富的教学信息、便捷的使用方式、强大的服务功能、有趣的校园故事。从调查结果来看,学习资料的实用性和教学信息的丰富性是大学生关注的重点,但从综合得分来看,这几项调查结果的分差并不大。这说明目前大学生是需要“内容实在、使用便捷、故事有趣”的强大综合信息平台的,这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结论与思考

基于以上实证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的使用愈加广泛,并凸显自主倾向。在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下,高校网络与新媒体如何使其功能符合学生的使用习惯、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从而达到引领学生的目的至关重要。因此,根据现阶段高校网络与新媒体育人的特点与变化,结合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实际关注与需求,笔者对优化高校网络与新媒体育人路径有以下思考。

(一)打造良好的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环境

良好的环境对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是事物发展的基础。首先,高校应引导全体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建网、管网、用网观念,深入认识网络在教育教学、服务管理、沟通交流、信息传递上的重要作用,并利用现有条件,不断扩大网络正向的覆盖面与影响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其次,高校基于网络平台,要不断加强校园融媒体建设,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努力构建“学校融媒体—院系多媒体—班级自媒体”宣传体系,并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建设融合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为一体的高质量校园网络[4]。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也要高效联动,鼓励各院系和班级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宣传平台开通官方账号,扩大校园融媒体的覆盖面。此外,校园内各级媒体还要根据自身不同的定位,发挥自身优势,从不同的角度,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精细化、多形式的服务。最后,高校应当统筹规划校园各级媒体平台,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要求校园各级网络媒体严格执行内容发布审核制,对校园媒体进行正确指导,提出建设意见,保证校园各级网络媒体平台内容健康向上。高校还应该将学报、校报等校内刊物融入新媒体平台,根据学校特色与专业定位,推动校内大学生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增强媒体的学术专业性和内容全面性,合理引入“打卡积分制”,营造学生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二)潜心谋划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内容

无论何种媒介,内容是根本,高校网络与新媒体更应强调内容质量的核心地位。如果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内容陈旧单一,仅仅停留在说教层面,就会失去对00后大学生的吸引力。因此,首先,高校要了解现阶段与学生群体有关的热点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设置专题栏目。比如,高校可以抓住新生入学和毕业就业两个时间节点,先从微观谈起,根据学生群体需求,详细解答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再从宏观解读,分析目前总体趋势,引导学生做出合理规划。其次,高校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高校在实施网络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避免对政策宣讲、理论知识简单的照搬照抄,善于利用自身的学术、学科、专家优势,将这些资源与互联网技术加以融合,扩大教育的影响面[5]。高校也要积极对接权威新闻传播机构,通过专业的团队、专业的设备、专业的人才,结合地域文化特点,挖掘其特有的文化资源,并努力打造属于自身的品牌栏目,展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属性。最后,高校要始终坚持网络内容的多元性与开放性。00后大学生在互联网内容大爆发的时代成长起来,对接受信息内容的广度空前扩大。高校应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在严格内容审核的基础上,保证网络内容的多元化。大学时期是青年人走向社会的缓冲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内容应该紧随时代步伐,反映时代发展,体现时代需求,在多元开放的内容环境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培养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齐心增强高校网络与新媒体服务功能

目前,许多高校开启了“网上办事大厅”“微后勤”等线上服务,“今日校园”“学习通”等应用软件也实现了请销假、信息收集、线上布置作业等具体功能,师生们越来越习惯在线上查询信息,办理业务。基于此,首先,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广泛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拓展线上服务功能,帮助学生高效地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其次,高校要打造“一超多强”网络与新媒体服务矩阵。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在高校网络与新媒体平台中,官方微信影响力最大,高校可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建立大学生服务平台,整合学业成绩查询、校车校历、后勤等基础功能。高校也应根据不同平台的特性打造不同的服务,如:校园官方抖音可以推出“我与校长面对面”活动,在固定的时间和周期内,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可线上听取学生群体的意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整体治理水平;校园官方微博可以发起“心里有话对我说”话题,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可以在线找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师也可以将咨询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及时为学生解决问题,提升专业能力。最后,学校所属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建立统一性、规范化工作机制,建立公开的信息查阅机制,让“文件多转,学生少跑”。高校网络与新媒体在信息组织形式上,可以图文并茂,多选用漫画、微视频等形式。高校网络与新媒体还应建立学生对整体服务的评价机制,根据学生的客观评价,对服务的内容、形式、板块等方面进行调整,积极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四)细心关注高校网络与新媒体舆情动态

面对多元化的网络信息,高校应以准确的网络文化判断力,牢牢掌握价值引领的主动权。目前,网络上各种思潮碰撞,别有用心的机构或个人错误地宣扬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对此,首先,高校要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加强网络与新媒体舆情监管。高校可使用关键词筛查等技术手段,及时干预可能出现舆情的苗头性问题,坚决守住高校网络与新媒体阵地的意识形态阵地。其次,高校要强化网络与新媒体舆论场域引导力,在传播内容多元化的同时,注重网络意见领袖与评论员队伍建设。意见领袖与评论员队伍人员可从优秀青年教师、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中选取,积极发挥朋辈正向引领作用,对其他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修养等产生积极影响。最后,高校要持续挖掘育人资源,增强主流文化的感染力。宏观层面,高校要大力挖掘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感人故事,特别要总结宣传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的发展变化,展现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微观层面,高校要根据自身所在地域文化特点,挖掘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高校网络与新媒体打通传播渠道,把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接受红色文化熏陶。除此之外,高校还要树立大学生身边的榜样,从每个学院每个专业的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大学生、大学生“自强之星”、学生干部等先进群体中寻找感人至深的人和事,将其制作成微视频,使之成为化育人心、振奋精神的鲜活案例。

四、结语

高校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给高校日常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用好用活用透网络与新媒体这把“时代利剑”,不同高校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目标进行探索。高校在为师生打造良好的网络与新媒体环境的同时,要将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融入其中,引导师生文明用网,珍惜网络资源。高校也要持续营造网络与新媒体育人的氛围,构建网络育人与服务育人同向同行、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高校应根据校园各级网络与新媒体的特点,将内容不断优化、功能不断強化、使用不断便捷化。高校还要勇于创新,主动引进新的信息网络技术,努力打造层次分明、特色鲜明、方法简明的宣传与服务矩阵,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时刻紧跟时代发展,体现网络与新媒体时代的育人优势,契合国家对新时代网络育人的总体要求,从而使高校网络与新媒体形成政治稳定、思想稳定、技术稳定、秩序稳定的模范之地,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新时代教育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江涛,陶思源.我国高等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探讨[J].领导科学论坛,2021(08):157-160.

[2]凌新华.多校区条件下和谐校园的构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121-123.

[3]本报评论员.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重要指示精神[N].光明日报,2018-02-24.

[4]孙涵.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J].理论观察,2013(10):104-105.

[5]夏丹青.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升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1(03):113-117.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