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劲松
[摘要]图书出版业基于行业优势促进老年人数字融入,是响应“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行动自觉。笔者对1998年以来的238个图书样本分析发现,老年人数字设备使用类图书具有从同质化的综合型图书向细分的场景化、类型化图书发展,从传统图文版向融合出版拓展,从有限的出版主体向头部主体聚集等特征。出版业亟待更多主体担负责任,针对老年人数字融入痛点精准出版,并基于“数字反哺”优化营销策略。
[关键词]数字融入;图书出版业;老年人;数字鸿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老龄化社会与智慧社会同向同行的背景下,图书出版业对接老年人数字融入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是基于自身行业力量与优势,响应“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行动自觉。
一、图书出版业在促进老年人数字融入中的价值
数字融入(digital inclusion),通常涉及公民使用互联网和数字设备,以获得政府部门或企业提供的数字信息服务的能力[1]。诸多研究证实,数字融入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有研究梳理2000—2018年的相关文献,发现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老年人与亲友沟通,改善社会关系,建立社会关系网络,降低孤独感和抑郁症倾向;有助于老年人提高自我管理、自我决定、社会互动、教育和技能发展等方面的能力,获得自尊、独立感和自我效能感;使老年人拥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更有意义的生活和更多的幸福感[2]。然而,老年人受生理老化、社交减少、新技术恐惧、数字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心与学习动力不足、网络安全担忧、存在网络接入障碍等因素影响,在融入数字时代和智慧社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少阻碍,面临“数字排斥”甚至掉队的危险。
鼓励老年人自学、家人教着学、参加培训班学,是老年人掌握数字技能的常见方式,也是促进老年人数字融入的社会干预策略。在这些方式中,自学要实现自主性、系统化的学习,家人教着学要摆脱零散化、碎片化、低效率的状态,培训学要追求系统化、标准化、可巩固的效果,这都离不开专业图书或培训教材的有效支撑。有实证研究发现,老年人在学习使用数字设备的过程中,对使用手册有相对强烈的偏好。纸质手册是静态的,注释方便,有使用过程的逐步说明,便于随时独立学习,在实际操作前可以重新思考,更符合老年人的学习风格,他们也更熟悉这种学习形式[3]。图书具有纸质手册的所有特征,以静态呈现为基础,可进行分步骤指导甚至一步一图的讲解,非线性阅读特征可让老年人围绕关键问题反复学习和训练,是老年人学习数字技能的重要支撑力量。《全国老龄办关于开展“智慧助老”行动的通知》明确要求,编制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指南,开发简明易懂的培训教材。因此,基于内容生产的基本功能和作为智力支持的重要力量,针对老年人数字融入的痛点,根据他们的阅读习惯与信息接受特征,以他们能理解、可学会的方式策划出版数字技术知识读本和培训教材,使老年人消弭接触互联网的恐惧、增强使用数字设备的信心、充沛学习数字技术的动力、掌握数字技术使用技能是图书出版业在促进老年人数字融入中发挥优势、实现价值的关键路径。
二、图书出版业促进老年人数字融入的现状
笔者在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京东等平台,输入“老年”“银发”及“电脑”“上网”“智能手机”“App”“互联网”等关键词搜索,将图书封面标注了“老年(中老年)”“银发群体”等关键词作为筛选标准,且对图书的不同版本予以分别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共搜索到238本图书。样本虽很难穷尽所有该类图书,但也能勾勒出基本供给状况。从总体上看,老年人数字设备使用类图书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基于电脑、互联网的电脑类图书;二是基于平板、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数字设备类图书。如图1所示,面向老年人的电脑类图书在2008年后出版数量开始急剧上升,2012年达到峰值;老年人移动数字设备类图书2012年开始出现,此后出版数量不断上升,与不断下降的电脑类图书出版数量形成鲜明对比,2017年超过电脑类图书出版数量,2018年达到峰值,使两者的图书出版总量仅次于2012年的水平。从数量上看,移动数字设备类图书不够丰富,仅46本,占比19.3%,与电脑类图书的80.7%存在較大差距。笔者进一步分析,发现老年人数字设备使用类图书还呈现以下特点。
(一)从同质的综合型图书向细分的场景化、类型化图书发展
从整体上看,老年人数字设备使用类图书大多以“一书在手,什么都有”的综合型图书为主,力图涵盖电脑基础操作、打字、上网、word操作、图片处理、收发邮件、通讯聊天等方面内容,导致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从图书名称可见一斑,如类似《(中)老年人学电脑:从入门到精通》的图书超过15本。近年来,一些出版社开始根据App应用类型或主要应用场景推出系列图书,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中老年人轻松玩转智能手机”系列图书,内容包括App篇、微信篇、支付篇、智能家电与智慧生活篇等;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推出的“老小孩的智能生活”系列图书,内容包括手机冲浪、网络生活、网上社交、网上金融、随拍随秀等。这些根据数字设备(应用)功能或使用场景分门别类出版的图书,更细化地对接老年人的数字设备使用场景,更精准地指向他们的使用痛点,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二)从传统图文版向融合出版拓展
老年人数字设备使用类图书大多能从老年人接受特征出发,在内容上注重案例化、视觉化和分步骤指导设计,在版式设计上注重运用大字体、大行距等,甚至推出健康大字版、健康护眼版、大字图解版、实例版等。在出版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该类图书借助介质载体、云空间、二维码等数字技术拓展出版边界,推出了多媒体版、多媒体光盘版、视频教学版、大字视听版、微课版等,满足部分老年人对“动态示范”的需求。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老年学智能手机与微信全程图解手册(全彩大字版)》,不但采用一步一图的讲解方式让老年读者能“按图索骥”,还利用云空间配备83段配套教学视频,使老年人在静态的图书满足不了学习需求时可转向动态的视频学习。
(三)从有限的出版主体向头部主体聚集
从搜索到的数据来看,出版老年人数字设备使用类图书的出版社仅43家,在全国587家出版社[4]中占比仅7.3%,与近95.0%的出版社参与少儿出版市场竞争形成强烈对比。从数量分布看,该类图书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17.2%)、中国铁道出版社(15.1%)、科学出版社(10.0%)、机械工业出版社(9.7%)、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9.7%)、电子工业出版社(7.6%)、人民邮电出版社(5.5%)7个出版社占74.8%的份额(前5个出版社占61.7%),其余36家出版社占25.2%的份额。同时,文化传媒公司是策划该类图书的重要力量,编著者署名传媒公司或工作室名称的图书有91本,在该类图书中占比38.2%;28家传媒公司参与其中,56.0%的份额由前五位的公司或工作室编纂,头部效应显著。
总之,这部分出版社敏锐洞察老年人数字融入的学习需求,紧跟数字技术发展趋势,以扫盲、零基础学、快速/轻松学为要点,根据老年人接受特征策划出版了针对性的教程图书,为他们的数字融入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图书出版业促进老年人数字融入的提升策略
笔者以现状分析为基础,针对我国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和“数字排斥”风险,对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的目标,认为图书出版业在促进老年人数字融入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需更多出版主体担促进数字融入之责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距普查时间最近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互联网在老年人中的渗透率为41.6%。尽管在疫情影响下,老年网民规模突破了长期缓慢增长的态势,但仍有近六成老年人尚未触网。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学者已形成共识,数字融入是一个从不使用到低使用再到频繁使用的有梯度的使用连续体(a continuum of use),而不是使用和未使用之间的二元鸿沟[5]。也就是说,“单纯接入互联网”并不等于“用好了互联网”,一些老年人虽然已被列为互联网用户,考虑到受疫情影响的应激性入网、晚辈代理式入网、仅通过微信触网等因素,很难说已入网的四成老年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融入。事实上,有学者对熟练使用互联网的“银发冲浪者(silver surfer)”概念化操作并进行抽样统计发现,即使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瑞典,也仅有19.0%的老年人能被称为“银发冲浪者”[6]。有研究预测,到205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4.87亿,此后老龄化水平徘徊在36.0%—38.0%,列居全球老龄化水平最高国家方阵[7]。再考虑数字技术更新迭代、新业态、新应用层出不穷等因素,我国老年人数字融入任重道远,他们对相关出版物与服务有着持续而旺盛的需求。未来还需更多出版主体主动作为、担当责任,在老年人数字融入领域积极发掘市场,推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双效产品。
(二)针对老年人数字融入的痛点精准出版
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需要跨越难度逐级递增的三道沟:“数字设备的接入短缺(接入沟)、数字技能的不足(使用沟)与数字思维的匮乏(知识沟)”,而“主观因素”被视为影响老年人数字技术使用的最主要因素[8]。图书出版业需要从“三道沟”中全过程、全方位把握老年人数字融入的痛点,明确图书和服务的供给点,提高出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多研究将主观意愿和能力视为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根源,Holgersson等在《网络安全和老年人数字排斥:他们害怕什么?》中揭示,“一种普遍的认知是,对数字世界缺乏知识或理解会导致恐惧,这会消弭老年人成为数字社会积极成员的动机”,“害怕做错事”的恐惧、对新技术的恐惧、担心被骗的恐惧、不愿透露自己无知或寻求帮助的“羞耻感”等重叠共振,导致老年人不愿尝试数字技术。基于此,出版社除继续重视数字技术辅导、技能培训类图书的策划出版外,还需要从影响老年人数字融入的“主观因素”出发,以提高他们数字技术认知水平、消弭数字技术恐惧为基础,以激发数字融入内生动力、塑造数字技术使用信心为核心,以培育智慧社会生活方式、促进数字思维养成为根本,基于老年人的知识储备和接受特征策划与出版数字技术知识类、数字思维与生活方式类的图书,从心理意愿、精神动力等影响老年人数字融入的主观因素出发,促进老年人的数字融入。
在“接入沟”方面,相比电脑,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数字媒体价格相对低廉,接入互联网更便捷,可获得性更强,触摸屏操作、手写乃至语音输入、人机交互等技术对老年人更友善,可移动性、便携性又使其能够嵌入日常生活场景中,无疑是老年人数字融入的首选智能设备。目前,老年人数字设备类使用图书不够丰富,仅占比19.3%,出版社还需要根据使用场景和App类型,进一步细分老年人的不同使用需求,加强对该类图书的策划与出版。
(三)基于“数字反哺”路径优化营销策略
在培养老年人数字技能与素养常见的方式中,家人教着学的“数字反哺”备受推崇,这种“年轻世代在数字接入、使用和素养上对年长世代的教辅行为”,被视作一种推动老年人数字融入的“内生性、可持续的辅助力量”、不同世代“数字代沟”中国式解决方案的“核心路径”[9]。基于“数字反哺”的實践路径,老年人数字设备使用类图书应采用“第三人效果”的说服性传播策略,将营销对象拓展到“数字反哺”的主体—年轻世代。
针对年轻世代在“数字反哺”中时间缺乏、精力有限甚至耐心不足,反哺内容零碎且系统性不足,反哺对象接受缓慢且容易忘记等痛点,出版社可将图书定位为“数字反哺”的“辅助工具”“得力帮手”“专属神器”等,使消费者从原来的老年人拓展到年轻世代。数字时代的反哺“内涵并外延了中国传统孝文化的表达方式”,“子代予亲代恪守的孝道伦理不再局限养老、敬老、爱老,更表现一种‘帮扶性、经验哺育性的社会融入式孝道”[10]。该类图书可从“数字时代中国传统孝文化的新表达”入手,将其化作年轻世代在数字时代对长辈表达爱意、践行孝道的重要载体,号召年轻世代在该载体的助力下通过
“数字反哺”践行“社会融入式孝道”。这就赋予该类图书全新的符号意义和附加价值—不再只是一本本图书,而是年轻世代向长辈表孝心、尽孝道的一种符号、一个载体或一个好帮手。这种转化无疑能激发甚至创造年轻世代的购买与使用需求,从而有效拓宽该类图书的目标市场。
四、结语
目前,我国部分出版社敏锐洞察老年人数字融入的学习需求,紧跟数字技术发展趋势,主动作为、担当善为,基于自身优势积极促进老年人数字融入。然而,要实现老龄化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协调发展的目标,图书出版业还需进一步挖掘老年人数字融入领域蕴藏的市场价值,针对数字融入痛点提高出版内容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并基于“数字反哺”习得方式优化营销策略,不断将用户拓展至年轻世代,从而在促进老年人数字融入中提升整个行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注:方亚丽参与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参考文献]
[1]ROSE J,HOLGERSSON J,SDERSTRM E.Digital Inclusion Competences for Senior Citizens: The Survival Basic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Government.Springer Cham,2020:151-163.
[2]AGGARWAL B,XIONG Q,Schroeder-Butterfill E.Impact of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on 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Adults:Review of Literature[J].Primary Health Care Research & Development,2020(e55):1-6.
[3]LEUNG R,TANG C,HADDAD S,et al.How Older Adults Learn to Use Mobile Devices: Survey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J].ACM Transactions on Accessible Computing,2012(03):1-33.
[4]國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EB/OL].(2023-02-22)[2023-08-07].https://www.nppa.gov.cn/xxgk/fdzdgknr/tjxx/202305/P020230530666964143612.pdf.
[5]LIVINGSTONE S,JONHANNA HELSPER E.Gradations in Digital Inclusion:Children,Young People and the Digital Divide[J].New Media & Society,2007(04):671-696.
[6]OLSSON T,VISCOVI D.Who Actually Becomes a Silver Surfer?Prerequisites for Digital Inclusion[J].Javnost-The Public,2020(03):230-246.
[7]原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J].人口研究,2018(03):3-8.
[8]方惠,曹璞.融入与“断连”:老年群体ICT使用的学术话语框架分析[J].国际新闻界,2020(03):74-90.
[9]周裕琼,丁海琼.中国家庭三代数字反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新闻界,2020(03):6-31.
[10]安利利,王兆鑫.孝道与平权:数字鸿沟中的文化反哺与再哺育:大学生与父母在微信平台上的亲子关系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04):1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