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利用版面设计增强图书内容的可读性

2023-10-27 08:56廖志芬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9期
关键词:内容为王版面设计可读性

廖志芬

[摘要]在图书出版中,版面设计不仅是“读的符号”,更是“看的形体”,直接影响图书内容的可读性。文章从坚持内容为王、利用新媒体技术、利用图片和色彩,以及避免版面设计中的误区四个方面出发,论述融媒体时代版面设计为辅,创新版面设计理念,增强视觉传达效果,增强图书内容可读性,为图书出版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版面设计;内容为王;新媒体创新;图片与色彩;可读性

可读性指读者对图书内容的接收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或强或弱,是图书内容能否高效传达到读者的重要检验标准之一,可读性强是图书内容应有的追求。在资讯爆炸的时代,读者可以从多种渠道轻松获取信息,阅读进入速读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图书出版在各个环节增强内容可读性成为必要之举。在图书版面设计过程中,版面设计工作者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图书内容锦上添花,增强图书内容的可读性。

版面设计作为图书出版吸引读者、增强内容可读性的重要举措,应着重考量能否精准传达图书内容信息,是否便于读者阅读,享受内容并融入其中,有效接收内容传达的信息,与内容展开互动。当前,新旧媒介更新迭代、融合共生,大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发生改变,大众阅读日益碎片化和互动化已经成为时代主流,这给版面设计带来诸多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图书内容增强可读性,必须以满足广大读者群体信息需求的方式进行呈现[1]。也就是说,图书内容的可读性与版面设计息息相关,图书内容的生动呈现离不开版面设计这一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图书内容的彰显在一定程度上更是依赖不同的版面设计。在阅读中,精心挑选的图书版面设计作用于读者的阅读体验,使读者对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和阅读愉悦,从而有效传递信息,增强内容可读性。可见,在融媒体时代,利用版面设计增强内容的可读性,是目前图书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坚持内容为王,版面设计为辅

在图书出版中,内容生产和版面设计相互依存。合理、优秀的版面设计能更贴切、有效地传播信息,使图书内容具有感染大众的独特魅力。作为一个合格并出色的版面设计工作者,在进行版面设计时应当坚持内容为王的根本原则,将内容置于主导地位并发挥决定性作用,使版面设计为内容服务,从而为读者提供有效信息,促进态度与观点的传达,提高读者对图书内容的接收程度。

(一)重视文字设计,展示汉字魅力

文字设计是版面设计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文字不仅能传递信息,还可成为设计元素,被运用于版面设计。也就是说,字体的造型与排版可通过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呈现,从而实现文字设计美。

当前,纵向、横向排列和多元的文字组合效果林林总总,文字样式、字体颜色和大小纷繁复杂,版面设计工作者在选定某种文字组合时,就意味着认可并以这种文字组合来呈现版面风格与内容信息。也就是说,在视觉上,版面设计的核心呈现是围绕文字展开的,使文字呈现简单而不简约,以文字特有的点、竖、横、撇、捺等勾勒出整体和谐又充满意境的信息画面。Move Re-design即动态重构,指人们对熟知事物的再认识,这也是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原研哉极力赞赏和推崇的理论,在这一点上国内著名设计师朱赢椿的设计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朱赢椿的《蚁呓》里,封面文字甚至被设计成了蚂蚁一样的形状,使文字自身属性进行重新组建,并散发一种精神、一种气质和一种韵律。文字设计区别于表面上的文字书写,具有一种经过艺术再加工后激发人们阅读兴趣的能力,可以说是一种升华了的语言。例如,中国的书法艺术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适合应用于版面设计,墨法或浓或淡、燥湿合理、苍润有度;笔法提按顿挫、中锋取劲、侧锋取妍、运笔快慢结合;字体一张一弛、轻重有度、疏密有致。文字设计之于版面设计,既可以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可以基于广泛的读者基础,增强图书内容的可读性。

(二)围绕内容设计,增强版面服务性

在图书出版中,版面设计工作者应增强版面服务性,秉持低成本理念,降低读者获取信息内容的难度。内容的选择和接收率应与读者获得的报偿呈正比,与读者付出的成本呈反比,而可读性强的版面设计能帮助读者节约阅读时间,使读者需求获得满足。在版面设计前,版面设计工作者必须读懂、读透图书内容,知晓图书内容传达的重要信息,并对如何通过设计手段传递这种重要信息做到胸有成竹。

以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天学会粤语(广州话)”系列图书为例,该系列图书在推出时以小开本轻便、国际音标附注、常见场景选取以及出版社权威等优点迅速打开市场,并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推出音频版,促使图书表现形式从附赠光盘到二维码呈现,再到移动终端App。随着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该系列图书开始转变阅读学习载体,创新版面设计,由静态转向动态、从传统印刷技术传播设计转变为多媒体虚拟传播设计,增强内容可读性,也就是在遵循简明易读原则的前提下,采用新的版面设计避免图书内容的无趣和呆板,使版面元素活跃于图书的内容,实现版面设计多元化,便于读者通过版面设计迅速抓住内容信息点,简易、快捷地使用多媒体载体。

(三)表达适当情感,提高版面情感价值

在图书出版中,无论是内容生产,还是版面设计,都是服务读者。读者通过版面设计,对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和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内容产生的版面情感价值。这种情感价值主要表现在读者的主观体验和内心感受。

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甲骨文”系列图书品牌为例,该系列图书从诞生之日起,就从选题内容、封面设计、印制工艺和内文设计上进行统一,因此一经投放市场,就在众多图书里脱颖而出。这种通过版面设计达成的独特情感共鸣,是该系列图书与读者建立深厚信任的结果。也就是说,读者若想看引进版历史社科类书籍,就会在第一时间翻阅“甲骨文”系列图书。同时,该系列图书也通过选题内容和版面设计持续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金雀花王朝:缔造英格兰的武士国王与王后们》到《茶叶大盗:改变世界史的中国茶》《奥古斯都:从革命者到皇帝》等以小切口叙述历史,选题内容有趣,封面设计盎然,材质工艺精致,版面设计令人愉悦。可见,该系列图书的成功与选题内容、版面設计和宣传推广等环节密切相关。尤其是该系统图书版面设计采用小众开本,突破以版面中心为轴线的等距离古典版面编排模式与风格,将标题靠右放置,使排版间距既区别于休闲类图书,又比一般社科历史类图书阅读体验更加轻松。因此,读者一打开该系列图书,就能感受到其版面设计的情感价值表达,能迅速明白该系列图书的内容定位,并决定是否购买。可见,图书的版面情感价值既受选题内容与印制材质的影响,也通过版面设计彰显内涵,并实现情感传递,从而为读者在整体上呈现图书独有的内容。正如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中提道,“我们首先应该考察的是每一个东西的局部与其整体意图的适应,因为它对整体的美具有最大的意义”[2]。

二、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版面设计理念

在图书出版中,无论是出于形式规范化,还是市场标准化等需要,版面设计有时候难以避免固定化呈现,而版面设计的固定化在一定程度上则意味着其有可能无法适应当前读者的阅读习惯。随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崛起,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在这种背景下,传統图书版面设计面临诸多约束,需要创新设计模式,直面不断创新变革的挑战。因此,图书出版可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版面设计理念,增强图书内容可读性。

(一)发挥新媒体的便携性和易读性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版面设计侧重采用穿插式的编排方式,使长稿短化[3],如《读者》和《意林》以栏式进行设计,使整体版面美观大方,集知识性和普及性于一体,让读者产生“这设计让人心情愉悦”的感受。然而,当前,这种传统的版面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读者便捷阅读,不符合如今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不利于增强图书内容的可读性。

因此,图书出版应发挥新媒体的便携性和易读性,遵循读者在新发展阶段的阅读习惯,通过版面设计优化图书内容呈现,以便读者利用新媒体终端开展阅读,并采用互联网链接等手段实现相关内容的有效拓展,既确保图书主体内容高效传达,又保证内容的延展性,做到主体突出,兼顾版面设计,实现版面设计与内容呈现的有机统一。同时,图书出版也应依托新媒体的易读性,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信息服务体验。也就是说,版面设计应在充分立足读者角度、设身处地考虑读者的信息接收和服务体验的基础上,增强创新性,让图书内容更具可读性。第一,净化版面。图书出版应从图文结合、空间等多维度出发,优化和净化版面设计风格。第二,增强交互。图书出版应在内容呈现上侧重简单、直接,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以吸引读者注意力,获得读者青睐。

(二)革新设计理念,实现界面创新

在图书出版中,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界面设计,都应具有创新性。这具体表现在图书出版强调独有的版面设计理念,融入多元元素,丰富界面内容,增强版面的可读性[4]。其中创新设计理念,既要从内核开始,由内而外,结合时代潮流,调整和更新原有的版面设计理念,又要丰富界面内容,兼顾理念实施和界面效果呈现,使版面设计既体现时代特色,又不失传统韵味,从而满足当前人们的阅读需求。尤其是在已经培养一批忠诚度较高、黏合性较强的读者情况下,图书出版中的版面设计更应主动寻求突破,融入新技术,提高设计艺术水平,满足读者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当前,版面设计工作者可通过多种方式来呈现和优化版面设计,凸显新媒体特征,充分发挥新媒体中的视觉呈现优势,使内容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例如,版面设计工作者可采用图文结合方式,配合二维码设置,鼓励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配套视频和音频内容,在提升版面设计视觉效果的同时,为广大读者带来沉浸式的视觉阅读体验。

三、利用图片和色彩,增强视觉传达效果

视觉是人类思维传递的基础性媒介。随着读图时代来临,大众审美越来越倾向于视觉审美,相较于文字,图片能够以简单、直接、丰富的视觉语言吸引读者注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因此,在图书出版中,版面设计工作者应当充分运用图片,紧跟读图的发展趋势,创新图片设计,增强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提升内容视觉冲击力,从而增强图书内容的可读性。

(一)选大图片,增强版面视觉性

大图片是纷繁世界符号里重要的组成部分。鲍德里亚认为,物品会被消费,需要成为符号。大图片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能更直观、更具冲击力地传递内容,有利于较好地表达图书信息,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

在图书出版中,版面设计工作者选用大图片应坚持反映客观事实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版权清晰、画面简洁、设计可被标准化分组,从而通过具象进行完整、准确的内容表达。同时,版面设计工作者采用大图片应尽量避免选择专业性较强的图片,凸显简单、直接、完整、友好的表达,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5]。例如,“我要上学”图片中苏明娟的那双大眼睛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定主色调,增强版面吸引力

在图书出版中,版面设计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色彩的表达作用,基于颜色的变化为人们提供不同的认知指向。色彩作为一种眼脑协作的高级意识语言,主要通过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等加以呈现。随着照片扫描技术、电脑制版技术、POD技术等新兴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彩色印刷的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和控制,在版面设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能够增强图书内容的可读性。

要想版面设计中的主色调和其他色调相互协调,增强视觉效果,版面设计工作者就需要把握整体设计,放松局部安排。例如,对一篇文字内容进行版面设计,版面设计工作者就需要确定版面主色调,并在主色调定下来的前提下增加其他设计细节。在主色调的选择上,版面设计工作者应将图书内容、主题列为首要考虑的因素。此外,版面设计既不应偏好某一色调,也不应呈现过于复杂的色彩设计。只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组合得当,图书内容才可增强可读性,获得读者的认同[6]。例如,日本设计师杉浦康平擅长颜色搭配,其作品大量运用白色作为背景色并形成颜色之间的对比,营造主题色与辅助色之间的运动关系,呈现独有的圣洁、安静、素雅的设计风格。

四、避免版面设计中的误区,增强图书内容可读性

版面设计中无论是文字、理念,还是色彩、图片,都应建立在服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运用。同时,版面设计既不应用力过猛,使设计流于平庸,也不应过于抠细节而忽略整体,因强调视觉设计而削弱功能性。此外,在实践中,版面设计还要避免走入本末倒置的误区,使形式大于内容,形成版面设计和内容生产“两张皮”。

(一)过度追求艺术风格,忽略文字内容设计

在图书出版中,部分版面设计工作者存在对图书内容不熟悉就进行设计的情况,甚至以俗艳的色彩、浮夸的图片等元素进行设计,过度追求强烈的视觉效果,并误以为这是艺术性的风格体现。这样的版面设计既不利于内容呈现,存在杂乱情形,导致形式流于表面,也不利于遵循服务内容的基本原则,忽略文字内容设计,走入误区。

(二)过度渲染情感表达,忽略内容传递真实性

图书出版要增强读者服务性,应立足合理、恰当的版面设计,实现适当的情感价值表达。然而实践中,一些版面设计工作者过度渲染情感表达,不利于读者真实感受到版面设计的用心,容易使读者对版面设计产生被刻意讨好的感觉,甚至使部分读者形成被外界强加的不舒适感受。这忽略内容传递真实性,不利于版面设计达成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传递效果。究其原因在于部分版面设计工作者对图书内容主次平衡认知不足、把握不当,使设计本末倒置。

(三)过度套用新媒体设计,忽略新旧媒体有效融合

在融媒体时代,图书出版中版面设计应拥抱新技术,应用新媒体,实现新旧媒体有效融合。然而,一些版面设计工作者不擅长应用新媒体技术,对部分内容过度套用新媒体设计,将新旧媒体设计相互割裂开来,尚无法实现版面设计的新旧媒体有效融合,不利于读者开展阅读,也不利于增强图书内容的可读性。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对版面设计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版面设计工作者应更新既有的版面设计理念,适应设计技术革新,重视新旧媒体有效融合。

(四)过度强调图片与色彩,忽略内容主次平衡

在版面设计中,图片与色彩的使用是为了凸显内容,增强图书内容的感染力和可读性,做好对图书内容的补充与表达。一方面,若版面设计工作者过度强调图片,未遵循服务内容的原则,就容易陷入图片使用过多、尺寸过大的误区,忽略内容主次平衡,使读者对版面设计产生不透气的观感。另一方面,若版面设计工作者过度强调色彩,未充分发挥色彩突出图书内容、与内容相互协调的作用,就容易错误地将色彩作为图书差异化竞争的重点之一,以色彩为内容卖点。因此,只有合理的色彩搭配才能有效提高版面设计的吸引力、识别度,增强图书内容的可读性[7]。

五、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图书出版中版面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应依托大众阅读习惯的转变而创新变革,增强图书内容的可读性。一方面,版面设计工作者应顺应时代潮流,将相应设计元素融入图书出版,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增强读者阅读体验。另一方面,版面设计工作者应追求现代设计艺术,积极革新传统的设计技巧,有效运用新旧媒体进行创新设计。综上所述,版面设计既要坚持内容为王,重视文字设计,围绕内容设计,表达适当情感,又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发挥新媒体特性,革新设计理念,还要利用图片和色彩,选大图片,定主色调,并避免版面设计中的误区,有效增强图书内容可读性,守正創新,让读者体验图书内容的学术性、严谨性和时代感等魅力。

[参考文献]

[1]陈剑虹.媒介融合下纸媒版面设计的创新[J].中国地市报人,2020(10):65-66.

[2]荷加斯.美的分析[M].杨成寅,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郭跃.当好地方党报版面“作曲家”:融媒体时代版面编辑编排思想与艺术技巧[J].中国报业,2022(07):120-121.

[4]金丽华.论现代纸媒版面设计创新的重要性[J].传播力研究,2018(14):44-45.

[5]王明柱.读图时代的“大图片编辑”理念[J].传播力研究,2017(06):239.

[6]王涵.书籍版式设计的视觉流动美[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7]张鸿博.如何提高报纸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以中国新闻奖获奖版面为例[J].传媒,2015(06):43-45.

猜你喜欢
内容为王版面设计可读性
可读性
广播融合发展中的取胜之道
“个性设定”+“精准投放”
营销作辅,内容为王
报纸版面设计问题探讨
论新闻出版中少儿图书的版面设计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
浅谈户外大型展示牌的版面设计
对增强吸引力可读性引导力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提高党报可读性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