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自然结构变动对我国劳动经济参与的影响

2023-10-27 02:22赵淑云
今日财富 2023年29期
关键词:性别比参与率人口

赵淑云

人口自然结构变动对我国劳动经济调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新时代,我国人口自然结构出现了较大的变动。本文就这一时期的人口自然结构对我国劳动经济参与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行探究,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实际工作贡献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参考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不断调整政策、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切实取得了突出的成效,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1978年至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尤其在2010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经济贡献量不断增加。经济实现高速发展与经济总量增加的背后,正是我国庞大的劳动人口全方位的贡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劳动供给贡献率自改革开放以来呈上升趋势。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增加与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我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现象也在逐渐消失。劳动作为社会经济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力量,劳动人口参与率降低必然会对社会各方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以此类推,如果劳动经济参与率不断降低,必将会对经济活力、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深入调查发现,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若未能及时调整,将会对劳动经济参与率产生不良印象,影响经济发展。

一、我国人口结构特征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相关调查和预测显示,我国老龄化有如下特征:一是老年人口数量将不断增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的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二是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大。从城乡来看,城镇地区老年人数量比农村多,但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比城镇地区更高。据2020年数据统计,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辖区人口比重超过20%的省份共有10个,主要集中在东北、川渝等地区。三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重。2050年左右,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老年抚养比和社会抚养比将相继达到峰值,给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应对任务很重。

(二)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现象凸显

当前,我国人口自然结构同样呈现出了性别结构失衡的现象。《中国统计年鉴(2020)》显示,目前,我国性别比最为失调的年龄段为10~14岁、15~19岁,性别比分别为119.10、118.39。往前推算,这些现在10~19岁的孩子,正好出生于2000~2010年之间。这意味着,这波10~19岁的孩子未来步入适婚年龄,将有约120万男性“落单”。对我国人口正常繁衍以及未来继续保持人口红利必然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我国劳动经济率参与特征分析

(一)总体提高,局部下降

根据劳动经济参与率的界定可知,劳动经济参与率的高低是由经济活动人口和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共同决定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各方面政策的不断调整,我国劳动经济率整体上呈现上涨趋势,但1990年之后局部地区呈现下降趋势。

(二)与其他国家相比,总体较高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劳动经济参与率整体上是比较高的。这是因为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以此带动劳动人口经济参与率较高。据相关统计,2010年我国劳动经济参与率高出发达国家8.7%。但与同期的越南相比,我国与越南的劳动经济参与率基本上是持平的状态,这也证明了劳动经济参与率与社会制度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三)各年龄组劳动经济参与率呈下降趋势

在实际收集相关数据中,将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分为15~25岁、25~44岁、44~64岁。相比2010年的15~25岁劳动经济参与率,目前的15~25岁的劳动经济参与率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近些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这一阶段大量的人口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从而导致劳动经济参与率降低。此外,其他两个年龄段人口劳动经济参与率目前整体上也呈下降趋势。

三、人口自然结构对劳动经济参与率的影响分析

(一)微观角度看劳动经济参与率

从微观角度看,人口自然结构对劳动经济参与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以及家庭等方面。近些年,高校不断扩招以及掀起的“考研热”现象,导致15~25岁人口大量进入学校,故劳动经济参与率在这一年龄段会相对降低。从受教育程度分析,接受专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人口劳动经济参与率要高于本科教育人口。同时,64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劳动经济参与率是非常低的,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劳动经济参与率主要为25~64岁。但我国即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对劳动经济贡献率必然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宏观角度看劳动经济参与率

从宏观角度看,人口结构变动对劳动经济参与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改革以及国家教育改革等方面。一方面,大学不断扩招导致劳动经济参与率降低;另一方面,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导致大量人员出现下岗待业现象。虽然我国第三产业创新发展,带动了大量的人口进入到第三产业发展,劳动经济参与率不断增长。但是,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因素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无法从整体上扭转劳动经济参与率下降的趋势。

四、以人口結构变动为立足点提升我国劳动经济参与率的相关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人口自然结构变动对劳动参与率必然产生不利影响。立足于长远发展层面,切实需要针对当前人口自然结构变动现状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改进建议,为我国社会经济实现长效发展发挥促进作用,具体措施如下。

(一)积极推动三胎政策,完善配套管理

2021年8月20日,我国提出了开放三胎政策,且同步提出取消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这一政策的提出是改变当前我国老龄化及性别结构不平衡的重要调整。但需要关注的是,虽然放开了三胎政策,但家庭抚养成本高、社会压力大等问题导致许多家庭面对三胎政策出现了“畏难”的现象。因此,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调整,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和政策,消除年轻夫妻的后顾之忧,由此鼓励更多的夫妻生育三胎。例如,2022年11月9日,河北省衡水市正式下发了重要文件,文件中明确规定,政府将根据政策对生育第三个子女的产妇给予5000元生育补贴;在抚养方面,为了减少家庭保育费用,符合生育政策的3岁以下幼儿的托育机构补贴将由政府支付,第三个孩子的补贴是800 ~ 1200元。通过不断完善配套政策,为生育三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强化宣传教育,接受全新理念

基于上述分析,我国当前人口性别比出现了失衡现象。这就意味着需要积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接受全新理念,不断提升女性性别占比,优化解决当前性别结构失衡现象。首先,关注农村未婚男青年婚姻诉求。当前社会比较热议的一个话题是,农村未婚男青年和城市大龄高学历未婚女青年成了两个平行不可交的群体。受婚姻匹配梯次结构的影响,农村大龄男性青年的婚姻竞争将明显加剧。而面对当前我国劳动经济参与率低下(尤其体现在农村)这一问题,需要切实关注农村未婚男青年的婚姻问题。2021年和2022年国家卫健委两会代表高度重视当前我国人口性别比结构的调整,并且提出人口性别比的调整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高效、高质量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立足现状,深入研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从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落实,尤其将关键点放在农村未婚男青年婚姻问题解决上,同时以合理、合法的渠道保障跨国婚姻的科学化管理,以此多方面联动,解决人口性别比失调的现状。

(三)调整延迟就业现象,提升劳动经济参与率

上述分析中提到由于高校不断扩招,15~25岁青壮年进入到高校接受教育,这当中大量的学生为了延迟就业,存在“躲避”就业现象,会攻读研究生,甚至出现了“大学生啃老”现象。这些问题如果未能得到及时解决,将会对劳动经济参与率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这就需要面向大学生群体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深入贯彻“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近些年,我国新闻报道中披露一位大学生考上985高校后不好好学习,并且内心浮躁,毕业后只能回家啃老,这是十分令人担忧的事情。而这位大学生可能也经过内心的挣扎,他从985高校毕业后看到社会就业形势不明朗,所以心生胆怯,不去找工作。并且他看到目前就业压力如此之大,又萌生了考研的想法,却没有付诸实践,故快三十岁了仍然过着啃老的生活。面对此种社会现象,需要不断加强宣传教育,鼓励这部分人群走出校门并勇于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劳动参与率。

(四)合理调整地域人口结构,改变人口自然结构现状

进一步分析人口自然结构对劳动经济参与的影响,能切实发现不同地区人口结构存在着差异性。而如果能从地区出发,在老龄化和性别比分析基础上,实现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和调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人口结构现状。例如,近些年来我国各地涌现的人口引进政策,通过生活福利待遇、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不断调整,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引进人才,缓解地区人口结构现状,在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充实的基础上,提升劳动经济参与率。

结语:

我国人口自然结构变动与劳动经济参与率呈现了全新的特征,而深入分析发现人口自然结构变动对劳动经济参与率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需要积极推动三胎政策,完善配套管理;强化宣传教育,接受全新理念;调整延迟就业现象,提升劳动经济参与率;合理调整地域人口结构,改變人口自然结构现状,从而为全力提升劳动经济参与率发挥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性别比参与率人口
我国劳动参与率的趋势、结构与国际比较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他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七连降”
我国劳动参与率的对比与分析
韩国女性公民社会组织参与出生性别比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为什么要维护男女性别比的自然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