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堂吉诃德》是一部经典的西班牙文学著作,已有上百种语言的译本。仅就中文来说,从20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不断有新的译本出现。本文将选取代表不同时代背景和风格的杨绛先生及董燕生教授的译本为例,并结合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浅析两个译本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多元系统理论;译本对比;《堂吉诃德》;杨绛;董燕生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7-010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7.03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名称:与有关国家互换奖学金计划(墨西哥互换奖学金),录取文号:留金美【2023】2。
《堂吉诃德》由塞万提斯·萨维德拉在1605年开始创作,写作手法夸张大胆,语言风格复杂奇异,人物形象鲜活典型,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斗争,它的问世终结了风靡一时的骑士文学,影响深远,发人深思,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赞扬。1979年出版的杨绛先生的译本在当时影响力巨大,但在后世遭到不少诟病。40年后,董燕生教授的译本出版,语言流畅,译文准确,颇受好评。两位学者处于不同的年代,因此由于翻译文学所占据的地位不同,两个译本的翻译策略也有明显差异。本文将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简述多元系统理论及异化与归化策略的概念,另一方面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角度对1979年出版的杨绛先生译本和2019年出版的董燕生教授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其中翻译策略的使用。
一、多元系统理论的概念
多元系统这个术语指相互联系的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变化所形成的呈等级排列的集合体。[7]10通常来说,被视为经典的本土文学会长时间占有中心地位,但是其他文学会努力向中心靠拢,夺取中心位置,因此,多元系统不是静止不变,而是一个不断活动的系统,中心位置不可能被某一种文学一直占据。不难看出,多元系统理论其实最开始是文学领域的理论,但是对翻译研究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框架,即翻译活动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第一,译介主体。译者对源语和目的语的掌握是否流利、对两国文化、历史的了解是否足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译文质量。第二,大环境因素。译者通常会根据当前的时代背景、经济、历史、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选择能够满足目的语社会读者的文本进行翻译,选择的正确与否决定了最终的成果是否能够受到读者的追捧。第三,译介途径。出版单位或出版形式的局限性或多样性决定了翻译文本的传播是否广泛,以上三点共同决定着翻译文学是否能从边缘位置转移到中心位置。[5]
二、异化与归化的内涵
翻译是将一国语言翻译成另一国语言的活动,根据多元系统理论,以社会情况、受众人群等条件为依据,译者会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主要包括异化和归化两种。异化策略要求译者抛弃自己的语言习惯和写作风格,完全遵从原作者,以求尽最大可能将原文特点原原本本地传递给译入语读者,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翻译腔”。而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恰恰相反,它主张将读者放在第一位,目的是让读者能够流畅、顺利地阅读,让阅读感受更加舒适。归化策略对译者的译入语的掌握运用能力有更高要求,有时需要译者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经验或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做出合理推断,添加信息,增加译文的可读性。
在本国文学位于中心时,翻译文学就处于边缘,这一时期的译者就会采取归化的策略,使译语更加贴合读者,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都比较符合本土文学的表达习惯。当翻译文学移动到中心位置时,译者会采取异化的策略,更大程度地保留原文的表达习惯,让读者置身于异域风情当中。也就是说,翻译文学在文学系统中的地位决定了在翻译时采取的策略,如果与译入语当前的需要背道而驰,读者的阅读体验感会大大降低,与本国的文学体系格格不入,那么这样的翻译文本的实际意义也不大。
异化与归化的具体实施方法有许多,在异化策略当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第一,将原文直接翻译成与译入语语音相近或相似的词,例如地名、人名的翻译。如果该音译词在译入语国家不存在,对于读者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那么应当添加脚注,方便读者理解该词含义,吸收新知识,与此同时,也不妨礙读者的顺畅阅读。第二,按照原文的意境翻译,不加入译者的主观臆断,不加修饰,给读者留下揣测、琢磨的空间,会使文章更有趣味。在会造成难以理解的情况下同样也可以添加注释,说明背景知识以供读者参考。在归化策略当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使用译入语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避免译文过于生涩,读来乏味,一般由外文译为中文时,译者会特别注意语句结构整齐,四字词和成语的使用会比较多,这样一来,译文就更具有美感。第二,使用译入语读者熟悉的形象代替原文形象,例如西班牙人用驴表示人笨,翻译为中文时则应该使用猪。或者采用译入语读者常用的表达方式代替原文的表达方式,例如西班牙人说“我的上帝啊!”(¡Dios Mío!)来表达惊奇或感叹意味时,中文通常会翻译为“天啊!”这样更符合中国人的说话习惯。另外,将动词翻译为名词、名词翻译为动词、前置词翻译为有意义的动词等也是十分常用的方法。第三,合理地增添或删除原文内容,尤其是广告、标语或招牌的翻译更应注意这一点,中文十分讲究押韵和对仗,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读者的陌生感。[6]
三、中国翻译文学中异化与归化的策略选择
甲午战争之后,部分文人志士认为必须引入西方文学作品来教化国民的思想。但是当时的本土文学处于文学系统的中心地位,所以翻译文学大都采用归化策略。五四运动以后,本土文学逐渐向文学系统的边缘发展,翻译文学则受到了重视,许多文人认为应当充分还原西方文学,引进新文化,因此这时的翻译文学偏向于采用异化策略,希望有利于文化交流。鲁迅认为异化策略不仅要引入新的内容,还要引入新的表达方式,所以他的译文中常常出现长定语从句。这样一来,译文难免晦涩难懂,不适合大多数读者阅读,因此当时的第一次异化策略尝试失败,随后出现的翻译文本几乎还是采用了归化策略。
21世纪以后,中国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与国外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这就要求中国人对外部世界有深刻认识,如果继续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中国读者只能得到被加工过的“二手”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学者们建议尽量异化,尤其是在文化方面,以此为国内引进新思想,在语言方面则可以宽松一些,无法异化时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归化。
随着中国对翻译理论的研究逐渐深入,译者对两种翻译策略的应用也更加灵活,主要取决于以下三点:第一,在急需引入外国文化时使用异化策略,如果希望翻译文本能给读者带来更好的体验需求远远大于传播文化的需求,就使用归化策略,例如外国文学中带有宗教色彩的词汇通常会被替换。第二,新闻、演讲稿等文本的翻译对内容的要求大于形式,所以大多采用归化策略;小说的翻译对形式的要求大于内容,因为小说一般会涉及许多当地特色,例如社会政治问题、历史文化背景或风土人情等,采用异化策略更合适。第三,要考虑翻译文本面向的对象,如果只是为受教育程度高、文学素养好的读者服务,则以异化策略为主;如果为受教育程度一般、文学素养一般的读者服务,则以归化策略为主。[10]
实际上异化策略与归化策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尽管它们在理论上的意义相反,但是在实践中却相辅相成。过分归化会破坏原文的形式,过分异化又会影响译文的可读性,所以一部优秀的翻译作品通常都会将两种翻译策略融合在一起,不过在以异化策略为主的时期,翻译文本中的异化会大于归化;在以归化策略为主的时期,翻译文本中的归化会大于异化。这在杨绛先生和董燕生教授翻译的《堂吉诃德》当中都有所体现。
四、多元系统理论下《堂吉诃德》杨译本和董译本的翻译策略对比
杨绛先生的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语言倾向于贴合汉语使用习惯,遣词造句通俗易懂;董燕生教授的译本于21世纪出版,表达方式更加西化,由于进入新世纪后国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文章更显文雅,大量四字词的使用成为该译本的一大特色。但是归化和异化的使用也不绝对,杨译本中有异化,董译本中也有归化,下文将对两个译本中的词句进行简略分析。
(一)词语翻译
例1:calzas
处理该词时,杨绛先生将其译为“鞋”,使用了归化策略;董燕生教授则译为“便鞋”,用的是异化策略。“便鞋”一词最早起源于罗马,20世纪40年代,第一次出现在萧红的《马伯乐》当中。此处使用该词让译文充满异域情调,让读者感觉到自己在阅读外国文学,也更能够将自己带入到文章中去。杨译本中的“鞋”字,则让读者有一种读本土文学的感觉。
例2:ama
此处翻译也有略微差别,杨绛先生将其译为“管家妈”,董燕生教授译为“女管家”。近代意义上的管家起源于法国,所以董译本还是引入了国外的概念,属于异化策略;而杨译本的“管家妈”实际上等同于“管家婆”,属于归化策略,语言不如“女管家”文雅,这与当时的读者受众水平是相关的。
例3:Apolo
杨绛先生直接用“太阳神”翻译该词,这种方法可能会让中国读者把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与中国传统神话中的太阳神混为一谈,导致外国文化不能有效进入国内。不过这一现象与社会情况有关,当时急需引进外国文学,于是不可避免地会忽视文化内涵。而董燕生教授将其翻译为“太阳神阿波罗”,不仅点出太阳神的名字,还在脚注中注明了他是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由于跨文化交际的需要,新世纪的译者都把传播文化知识的任务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二)句子翻译
例1:La claridad de su prosa y aquellas entricadas razones suyas...
杨译:……文笔讲究,会绕着弯儿打比方……
董译:……那晶莹剔透的文笔,那曲折委婉的妙语……
杨绛先生的译文采用的是归化策略当中的意译法,虽然有些脱离原句,但是以幽默生动、带有童趣的方式把句子翻译得很清楚。董燕生教授的翻译则遵从原文的表达形式(原句的“la+名词+de+名词”形式是一个形容词结构),是异化策略。
例2:La razón de la sinrazón que a mi razón se hace.
杨译:你以无理对待我的有理。
董譯:你以无理的理由回报我的一番道理。
杨绛先生使用了归化策略,译文清楚明了。董燕生教授用的是异化策略,虽然与原文形式一致,保留了原文风味,但是读来感觉不大顺口,反而有失美感。
例3:...y apenas los pequeños y pintados pajarillos con sus arpadas lenguas habían saludado con dulce y meliflua armonía la venida de la rosada aurora...
杨译:……毛羽灿烂的小鸟刚掉弄着丫叉的舌头,啼声宛转,迎接玫瑰色的黎明女神……
董译:……羽色斑斓的纤巧小鸟刚刚拨动过琴弦似的细舌用甜美宛转的歌喉迎来玫瑰色的黎明女神……
杨绛先生的翻译十分明显地选择了归化策略,她有意识地将长句切割成短句,读来轻松愉悦。而董燕生教授的译文中使用了一连串的修饰词:“羽色斑斓的”“拨动过琴弦似的”“甜美宛转的”“玫瑰色的”,将原文形式传递给读者,但是稍有累赘之感。
例4:Aquí es menester mostrar la fuerza de vuestros valerosos brazos...
杨译:该来显显身手了……
董译:该来显示你们强壮双臂的力量了……
翻译这句话时,杨绛先生使用了归化策略,把生硬的原文内容转化为通俗语言。而董燕生教授选择异化策略中的直译法,还原原文格式,有一些“翻译腔”的生涩感,但是这样的翻译只要不影响阅读就无伤大雅,反而能使读者接近外文的表达习惯,有助于外语学习。
例5:...y en Dios y en mi ánima que miente.
杨译:……我凭上帝、凭自己的灵魂发誓,他撒谎呢!
董译:……天地良心,他说的全是谎话。
此处便是杨译本采用异化,董译本采用归化的案例。杨绛先生这里使用异化策略,直接搬用西方宗教里的“上帝”“灵魂”形象来翻译“Dios”和“ánima”,与原文契合,引入了新的文化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当时中国读者的眼界。董燕生教授译为“天地良心”,使用了归化策略,符合地道的中文表达习惯,让读者有一种亲切感。
五、总结
由于两位译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所以他们选取的翻译策略也会受到影响。杨绛先生翻译《堂吉诃德》时,正是翻译文学位于边缘位置的时期,因此,译本以归化策略为主;董燕生教授翻译该书时,翻译文学已逐渐走向文学系统的中心,因此,译本以异化策略为主,但两个译本都多多少少涉及了两种翻译策略。
总体来说,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视角来看,两个译本都有其精彩之处,是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翻译作品风格很好的例子。
参考文献:
[1]楚留洋,葛紀红.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月亮和六便士》译本对比分析——以傅惟慈和李继宏译本为例[J].英语广场,2021,(26):20-22.
[2]丁佩琴.从多元系统理论看《名利场》不同译本中英汉翻译策略[J].现代英语,2022,(01):45-48.
[3]董燕生译.堂吉诃德[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9.
[4]段宇彤.浅谈多元系统理论指导下的归化与异化[J].英语广场,2022,(06):22-24.
[5]刘洋.多元系统理论视域下凤阳花鼓的对外译介与传播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22,24(04):17-20.
[6]邵帅.中国茶文化英译的异化与归化[J].海外英语,2022,(13):25-27.
[7]孙昌坤.借鉴与开拓:多元系统翻译理论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
[8]涂文婷.面向21世纪中国文学翻译的策略——文化上的异化 语言上的归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12):173-175.
[9]王艺芳.中国翻译文学之多元系统理论视角管窥[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4(04):184-188.
[10]燕频.翻译实践中文化因素的异化与归化研究[J].汉字文化,2022,(08):137-139.
[11]杨绛译.堂吉诃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2]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El ingenioso hidalgo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EB/OL].(1999-12-01)[2023-01-05].https://www.gutenberg.org/cache/epub/2000/pg2000-images.html.
作者简介:
郭玉,女,大连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