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聪
【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词语也日益流行起来。这既给大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给语言规范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本文致力于以近两年网络流行词为中心从而对网络流行词的背后逻辑展开研究,包括网络流行词的来源、构词方式和影响等方面,据此提出对网络流行词的合理规范化建议,力求达到网络流行词的社会学价值和语言学价值的统一。
【关键词】网络流行词;来源;构词方式;影响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7-013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7.041
自2008年开始的十多年来,网络流行词愈发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前人对网络流行词的研究已经有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前人更倾向于对具体流行词进行追根溯源,对以大量语料为研究对象的集中的、系统的研究成果则较为匮乏。本文极力穷尽近两年网络流行词,对其来源、构词方式作出系统的归纳总结,并研究其影响,以期为语言规范提供参考。
一、网络流行词概述
网络流行词边界是模糊的,但是内核清晰,因而一般顾名思义。它指的是最初由网民创造、经过网络发酵后而被大众广泛使用的词。这种词语多数不符合传统的汉语使用习惯或者是规范,但是同时因为其通常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或是个人特色而被大众接受和使用。在研究的时候,以下四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需要明确网络流行词是以词为单位的,“网络流行语”和“网络流行词”不能完全等同。从语法的角度而言,词指的是能够最小的能够独立使用的音义结合体,因而满足不能切分、单说、单用的都应该被当作词来研究。第二,需要搞清楚网络流行词和新词的区别。网络流行词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词是新词,但是也不排除有些词是旧词新义。如2016年广西一个有方言口音的小伙将“难受,想哭”发成“蓝瘦,香菇”导致“香菇”在网络上被高频使用。因而,网络流行词和新词是交叉关系,不是所有的网络流行词都是新词,也不是所有的新词都是网络流行词。第三,关于网络流行词的研究,通常以媒体所公布的“十大流行语”为语料。但也不局限于此。例如2021年网民认为“yyds”(永远的神)、“绝绝子”等词必然在“年度十大流行语”之列,但是《咬文嚼字》以其不符合汉语的构词规则而将其踢出“年度十大流行语”之列。像“yyds”“绝绝子”等词虽然落选,但是从功能上讲,无法否认它们以一个词的作用被大众高频使用的客观现实,因而此类词语属于我们的研究范畴。又如“内卷”等词虽合乎汉语的法则,但是以其消极意义而被排除出“年度十大流行语”的行列,也是我们的研究对象。第四,有些网络流行词并不是在近两年才开始出现和流行,甚至曾被评为某年度“十大流行语”,但是由于这个词的热度持续不减,在近两年依然十分流行,也应该将之判定为我们的研究对象。总而言之,首先要根据语法、语用两个维度对之进行综合判定,再根据其热度进一步判定。其形式以及意义消极与否并不成为决定性因素。
二、网络流行词的背后逻辑
(一)网络流行词的来源
1.旧词的流行
旧词指的是在本民族词汇系统中已经出现并使用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词语。某一个词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并流行之后,这个词的词义不发生改变,如上文所述的“小康”。
如果某个词现在的流行义在之前出现过这一用法,也把它归并到旧词的流行之中。
2.旧词新义
旧词新义指的是通过比喻、引申等等手段,词语有了类似于又不同于原来意义的新的意义。“躺平”原来指“使身体呈现平倒的状态”,在网络上则引申为“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对此都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或者因为种种机缘巧合产生出和原来意义完全不同的新的意义。比如“狼人”,在网络上不表示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狼孩”,也不是“狼人杀”(一种社交类游戏),而是形容比狠人更狠的人。其成词是因为“狼人”比“狠人”多“一点”,这“一点”,这既是指笔画上的多一点,也指在意义上双关成狠的程度更深一点的意思。再如“老六”由游戏发酵而来,表示游戏中的自由人,这类人常常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奇制胜让人感觉很无语。像“狼人”“老六”这样的网络流行词虽然在表层上的构词材料和构词顺序和以前完全一致,但是其所蕴涵的深层语义在本质上却和以前毫无关联,可以将之视为同形同音词,应该归类为新词的一种。
(二)网络流行词的构词方式
1.利用语音创制新词
这一类创制网络流行词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都和语音有关,大致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种途径。第一,用汉语拼音的首字母代替汉字词、短语或句子。例如“yyds”表示“永远的神”,“xswl”表示“笑死我了”,“nsdd”表示“你是弟弟”,“awsl”表示“啊我死了”,“sjb”表示“神经病”。汉语拼音首字母实际代替的可能是短语或句子,但是依然属于网络流行词的范疇,原因在于这一类符号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作用和意义上都相当于一个词,能够单说单用,例如“yyds”“xswl”在微博、朋友圈的文案、评论区单说单用的例子随处可见,在意义上相当于“哇”“哈哈”,而且这种字母的组合不能够再拆分,拆分后要么不能代表意义,要么拆分后所代表的意义不被大众所接受。这一类新词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在年轻一代中使用极为广泛,第一次接触的人多数也能够根据汉语拼音的首字母自己推测出这个符号的含义;但是也经常有造成歧义的情况,常出现在不属于本年龄段的群体中。当某个词在某一领域内或者某一年龄段内有数量庞大的受众的时候,这个词才会有一定的影响力,从而逐渐发展到跨行业跨领域的高度。第二,用汉字的谐音代替原有词。产生此类词的有强大的方言基础。例如“为虾米”是“为什么”的意思,因为在闽南语里“虾米”就是“什么”的意思。又如“针不戳”是一主播参加团建的时候说的一句话,原话应该是“真不错,住在山里真不错”,但是因为其方言发音的缘故,网友听成“针不戳”而后被广泛使用,再后来“不戳”也被很多人当成“不错”来使用。再如“阔耐”表示“可爱”,这是受到武汉话的影响。也有些是单纯换用相同或相近音的字以表示委婉含蓄的。第三,部分或完全音译中文或英文。例如“瑞思拜”是对单词“respect”的完全音译,该词在说唱歌手中广泛流行,随着说唱音乐走进大众的视野,并保持着“尊重”的意思。“duck不必”就是“大可不必”的部分音译。“栓Q”是“thank you”的谐音,但是相比于“thank you”又并不表示真正的感谢,而是一种无奈的表达。类似的还有“芭比Q”(结束了,完蛋了)、“修狗”(小狗)等等。第四,利用数字谐音代替原有词句。比如“555”表示“呜呜呜”,“9494”表示“就是就是”。
2.利用语义创造新词
第一,传统法。利用传统的汉语语素构词,所创制的新词合乎语法和语言习惯。“觉醒年代”就是这一点的典型代表,这一词因为电视剧《觉醒年代》而固定下来,符合传统的认知习惯。第二,简缩法。①指的是对于一个词,从表面上看是传统的汉语词语的形式,但是在网络上其语义则概括了短语或句子应该有的意义。例如“酸菜鱼”指的是“又酸又菜又多余”,“爷青回”说的是“爷的青春回来了”,“心满离”表示“心满意足地离开”,“满退评”指“满意地退出评论区”。第三,替换法,即对原有说法的某一部分进行同义替换。如“笑不活了”就是“笑死了”换了一个委婉的说法,类似的还有“笑亖了”。第四,添加法,即在原有说法中加入口语词缀。人们还喜欢加入“子”这一词缀,近两年比较典型的有“无语子”,其实就是“无语”的意思。还有“绝绝子”,一般表示正面的赞扬;也有用来反讽的,表示差到极端了。
三、网络流行词的影响
(一)网络流行词的积极作用
第一,充实词汇系统,增添语言活力。网络流行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新词,也有一部分是给旧词引申了意义或添加了新的义项。于是语言的经济原则②体现得淋漓尽致;同一个意义可以由更多的词来表达,这大大增加了汉语词汇系统中词语的数量。大众使用的词语是社会格局的动态反映,体现出社会的最新面貌,折射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色彩。第二,高效便捷,省时省力。网络流行词中用数字或字母代替传统汉字、用中文代替英文等现象不在少数,这些其实都是在本质上都是将数量众多、笔形复杂的符号换成简单熟悉的形体。在潜移默化的新一轮的音义结合体的过程中,人们逐渐使用更为简单的形体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生活节奏无形之中快了很多。第三,补足词汇的空缺。词汇的空缺指的是由于不同语言之间的横向差异和同一语言之间纵向差异而出现的可以出现在人们语言使用中的但是没有出现的词语的现象③。而网络流行词就弥补了词汇的空缺的现象。例如“内卷”“躺平”“摆烂”等词本身就表达相对复杂的概念,如果缺失或换用别的说法,则表达困难。第四,契合传统,接轨时代。“死”是中国几千年来十分抗拒的一个字眼。过去曾有“驾崩”“驾鹤西去”“走”等说法。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第6版里“死”意义虚化作为补语表示极致义的时候并不强调要加引号的问题,但是主流媒体上经常会出现加引号的情况。“xswl”(笑死我了)、“awsl”(啊我死了)这样用拼音首字母的方式巧妙解决了日常交流中这一问题,“笑不活了”“亖”等用法也是考虑到这一点。这样的表达仍不可避免地和心理现实相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对于“死”正处于一个传统与开放交织的心理状态。但无论如何,这样的网络流行词在一定意义上能够营造合理得体的语境。第五,自由灵动,新颖有趣。网络流行词的形式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呈现出数字、字母、汉字的任意排列组合的景象,给一成不变的纯汉字词注入了新的成分和活力。
(二)网络流行词的消极影响
首先,生命力短暂,增加记忆负担。“流行”不可能到永远,网络流行词注定要和热点紧密联系,最终还是和汉语千百年來的词根复合法相悖(除了“卷”等极少部分的词可以脱离词语以其在流行词中的语素义重新构词或造句),大部分也因而必将如昙花一现。这给中老年的人群的记忆和使用增加了很大的负担。其次,网络流行词泛娱乐化,冲击了传统文化和表达。网络流行词多了不计其数的失常搭配和不规范的表达,这给语文教学和汉字的规范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大众的心理,出现了错别字充斥着大街小巷的现象,如将“不知道”写成“布吉岛”。甚至以使用错别字为流行为新潮的心理。正如此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所显示的那样,76.5%的人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④人们的语言看似是形式多样,其实是内核的单调贫瘠缺乏营养,语言能力的惰性和匮乏,缺乏中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风骨。最后,部分网络流行词加重对青少年的误导。长时间下来对语言文明造成很大的压力,间接地影响了青少年良好价值观的培养。青少年应该慎重使用“网络流行词”这把双刃剑。
四、网络流行词的规范问题
对于网络流行词的规范,应该采取开放、谨慎的态度尽可能使之合理化。在规范时,应着重加强引导青少年具有良好的用词习惯,防止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误导。
(一)内容积极
“积极”并不等同于选取网络流行词中的褒义词。能够真实反映社会民生、民众思想的就是积极意义的词。即便反映的是消极的社会状态,只要这个词影响巨大,人们都应采取客观、理性、态度去对待它。如“内卷”“摆烂”等词所蕴含的社会心理弥补了词汇的空缺,就应该考虑将其列入“年度十大流行语”之列。“躺平”“鸡娃”等词入选了《咬文嚼字》的“年度十大流行语”,这符合胡范铸教授提出来的“社会学价值”。一些不文明的语言则应该坚决打击取缔。
(二)形式规范
网络流行词的规范离不开对形式的规范,我们不允许大规模、高频次地对现代汉语改头换面。像“yyds”“awsl”这样的拼音首字母组合的新词和谐音词虽然新颖有趣,但是究其本质终是形式的支离破碎的无聊,在一段时间内造成了语言现象的混乱,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词基本上都会被自动淘汰,一般无需干预太多,但不可以在主流媒体上出现,更不允许对之有积极的导向。
部分字母词由于表达的必要,已经深深存在本民族的记忆之中了,这是可以接受的。如3D、CT机这些词非它不可,则应当吸收。
中国在翻译外来词的时候,应该尽可能采取意译、音译兼意译的方法。像“瑞思拜”这样在原有“尊重”的基础上又重新音译,意义不清晰又造成了语言的混乱,我们并不赞同字典收录这样的词。
(三)意义普遍
网络流行词的使用者和受众更多局限于青年人,这对中老年人并不友好。如“yyds”“老六”“雪糕刺客”“栓Q”等词构词方式和传统的词根符合法大相径庭,意义不具有普遍性,造成了交流上的断代隔阂。这不是语言的目的,要弃用这些词语。
五、结语
网络流行词使用人数多、使用频率高并不意味着它一定是有益的。它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其来源、构词方式依然有迹可循。具体哪些能成为网络流行词有其偶然性,是社会的热点、媒体的宣传和大众的认同感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作用,我们无法对其进行预测。大众在接触和使用的网络流行词的时候,要弃用肮脏、丑陋、无聊的词语,选用具有社会价值和语言价值的词语,为人们的表达增色,为汉语添彩。
注释:
①刘涵:《浅谈网络流行词形成和发展的理据性》,《戏剧之家》2018年第25期。
②李丽容:《从语言学角度浅析网络流行语》,《大众文艺》2021年第16期。
③方喜、詹宏伟:《论词汇空缺与流行词的产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9期。
④韦璇璇:《在网络语言的冲击下汉语的困境与出路》,《汉字文化》2021年第24期。
参考文献:
[1]李向玉.“躺平”现象与青年引导[J].广东青年研究,2021,35(4):53.
[2]刘涵.浅谈网络流行词形成和发展的理据性[J].戏剧之家,2018,(25):226.
[3]曲均丽.2016-2020年流行词的词法研究——以《咬文嚼字》的“十大流行语”为中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7):168-170.
[4]方喜,詹宏伟.论词汇空缺与流行词的产生[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9):129-132.
[5]韦璇璇.在网络语言的冲击下汉语的困境与出路[J].汉字文化,2021,(24):55-56.
[6]骆小所.现代汉语引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7]白羽.网络流行语这把双刃剑青少年应该少用[J].青春期健康,2021,19(2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