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内科教学的融合探索

2023-10-26 03:36唐莼刘瑜王晓华张怡清陈冬妮雷艳郑智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17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医学生思政

唐莼 刘瑜 王晓华 张怡清 陈冬妮 雷艳 郑智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时期。新时代的中国不仅处于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在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更加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2]。因此,要改变以往只重视专业知识传授而忽视其中隐藏的思政资源的教学方式,要充分挖掘内科教学中的思想政治资源,让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同步进行,促成知识传递和思想引导有机统一。医学院校课程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传授专业知识以外,医学教育还应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对科学的探索和求知、对医学人文素养的培育[3]。传统的内科学授课方式,仅重视课本内容的教学及考核,而忽视了医学责任感和思想人文素养的培育[4]。因此,在内科教学中灌输思想政治理念,积极推动课程思政进一步发展,增强医学生人文和职业素养,是目前课程改革的探讨重点。文章重在关注课程思政在内科学中的理论和实践应用,将思政教育与医学课程相融合,通过深入挖掘思政资源,建立新型教育形式,促使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有机统一,为课程思政在内科教学中的实践提供指导与借鉴。

1 课程思政在医学生教学中的开展现状

课程思政是指以各类专业课为主体,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理想信念及道德规范等思政教育贯穿其中,以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标[5],发挥“1+1 >2”在“大思政”的教育格局中的综合作用。课程思政将思政课教育和专业学科教学相互融合,促使专业知识渗透进思政教育,并形成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这是一种课程体系重构,是精细的潜移默化的隐性教学[6]。

在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不少医学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医学生的培养实践中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困难,实施效果不佳。多数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生搬硬套思政理念,将其机械性叠加堆砌于医学专业知识上,教师对于思政知识没有深入的研究,或受限于教师自身的道德修为、价值品行以及政治育人意识,课堂上讲解起来枯燥乏味,流于表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脱节。另外,缺乏对于新时代医学生个性和学习特征的把握。当代医学生成长在互联网信息急速爆炸的时代,被动或主动接受大量错综复杂难以分辨真伪的过载信息。同时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越来越大考研考博压力。他们对于医学专业知识和医学技能有强烈的学习渴望,而对于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甘于奉献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动力不足,这对于医学生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课程思政在内科教学中开展的意义

临床医学是一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学科,医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未来医疗水平的高低和医学事业的发展高度。随着时代的进步,各高校临床医学教学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于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及模式等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以助于医学生深入理解和吸收繁复的专业知识。“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7],医学生肩负着国家未来健康医疗工作的重担,因此如何培养一个专业能力过硬、德才兼备的医生显得尤为重要。一名优秀的医疗工作者,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学科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能,也应该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富有人文精神,尊重并敬畏生命。因此,在临床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与医学课程相融合,深入挖掘思政资源,建立新型教育模式,促使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有机统一,从而为新时代医学教育提供借鉴和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内科学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基础,其涉及全身各个系统的相关疾病,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内科学知识点繁多,学习困难大,此外,学习内科学阶段的学生们处于由医学生到医生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思政设计,将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深挖并融入课堂教学或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可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对于医务人员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目标,使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精神,坚持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家国情怀培养融入内科学课程中;将职业精神、人文素养、正确的价值观、健全的人格等道德情操培养融入内科学课程中;将学术诚信、伦理规范、勇于创新、批判性思维等科学观培养融入内科学课程中。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发成长为全面自由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医学人才。同时,参与课程设计的教师在查找资料、备课中,不仅通过思索教学形式改革获得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作为课程设计者,在专业课思政资源的挖掘时,在案例的寻找与探索时,也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8]。

3 课程思政在内科教学中开展途径

3.1 挖掘内科学的思政元素

内科学中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应该充分挖掘并梳理内科学课程中富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从细处着手,找准课程的思想政治切入点,使得两者有机结合,实现思政寓于课程、思政引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介绍老一辈以及新时代杰出的医学大家事迹,及其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开展人文及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对医学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认知和远大的人生理想,帮助学生形成健全完整的人格。以思想政治教学为指导,实现素质教育。创新课程模式,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讲解典型事例,并通过案例延伸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慢性肾衰竭和肾脏替代治疗这两个章节中,介绍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9],据此估计患者总人数超过1 亿。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都可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命,但治疗费用昂贵,经济花费巨大。随着医保政策的完善,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术后抗排斥药物均纳入了大病医保,极大减轻了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体现了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实在在地解决民生之苦,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忧。在内科学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一章节的课程中,通过屠呦呦教授目前在研究的青蒿素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引入屠呦呦教授凭借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10],青蒿素所代表的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让学生们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在糖尿病这一章的教学中,对糖尿病的治疗药—胰岛素进行拓展延伸讲解,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经过6 年多的艰苦工作,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11]。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科研水平正在逐步走向国际前列,即使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也做出了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鼓励学生们学成以后积极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大业中去。在学习白血病这一章的时候,可以介绍《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让学生们了解白血病患者的生活不易,引导学生们好好珍惜生命和现在的生活,敬畏生命,也要有同理心和大爱精神。

3.2 整理归纳身边的思政素材

整理发生在身边的思政素材,以鲜活生动的榜样事迹更容易引得学生的共鸣。

3.2.1 介绍中山七院诺贝尔实验室,培养科研精神

在胰腺癌这一章节的课程中,给学生们介绍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未接受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生存期仅约为4 个月。中山七院名誉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Axel Behrens 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关于逆转胰腺癌扩散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全球顶级学术期刊Nature(《自然》)杂志[12]。该研究发现GREM1 的蛋白对胰腺癌非常重要,可将胰腺癌转成囊肿。中山七院消化医学中心的何裕隆教授、张常华教授以及中山七院-Behrens 实验室共同培养的首位研究生李华福也对此项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12]。以此引导学生们,在以后的医教研工作中秉持以临床为导向、科研成果反哺临床的科研理念,培养学生对医学科学研究的兴趣和严谨求真的科研精神。

3.2.2 介绍中山七院安宁病房,培养人文精神

内科见习过程中,带学生们参观中山七院的安宁疗护病房。2022 年5 月,中山七院牵头申报和主导制定的《安宁疗护社会工作服务指南》获得深圳市地方标准项目立项。中山七院院长何裕隆一直重视终末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筹建中山七院时就提出要在顶层设计方面保障终末期患者更好走完生命最后一程。在何裕隆的支持下,中山七院在2019 年启动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并将他所在科室——消化医学中心二科最好的一间病房作为医院首间安宁疗护病房。经过3 年多的建设,中山七院的安宁疗护“医教研管文”一体化模式初成体系,目前拥有四间安宁疗护病房,已为62 名安宁疗护患者提供“五全”(全人、全程、全队、全家、全社区)服务。通过给学生们介绍安宁疗护,培养学生们敬畏生命、尊重患者的人文主义精神,成长为一名有温度的医生。

3.2.3 缅怀器官捐献者,培养大爱精神

在肝硬化、肝癌这一章节的课程中,讲授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有效手段之一为肝移植。给学生们介绍中山七院的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器官捐献是生命永续的一种形式,它把生命用另外一种形式托付给了最需要的人。器官捐献者用特有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注解,用生命接力的大爱诠释器官捐献的意义[13]。通过器官捐献背后的故事,并带领学生宣读“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词,在庄严的仪式感下让学生接受心灵的洗礼。让学生真正领会体悟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培养大爱精神。

3.2.4 介绍中山大学学子对于触电工人的成功心肺复苏,激发学习热情

在内科学心律失常这一章节中,给学生们介绍,2022 年5 月,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工人作业时不慎触电,已没有意识和呼吸,脉搏也停了。当时在办公室勤工助学的4 名医学生——临床医学专业2017 级本科生叶青、韩梦佳、梁江慧和2019 级本科生郭霁峰,跟随求助的工人跑回事发现场,迅速判断触电工人的生命体征,同时为触电工人清理口腔分泌物,防止分泌物窒息。叶青同学立即为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韩梦佳同学协助其为患者进行复苏,郭霁峰同学与梁江慧同学马上跑到医学园大楼外取来AED 装置,在120 急诊医生赶到之前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急救时间和机会。转入医院后这位伤者脱离生命危险,中大学子教科书式操作救了他一命[14]。通过师兄师姐的这一事迹,让学生们领悟实践出真知,将学医的初心延续到未来的行医路中,以后更加投入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

3.3 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传统的内科教学常常只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容易在教学方法上出现单一化的现象,从而忽视教学本身的育人目标。因此,应该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积极引导,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基础教学阶段,可开展PBL 教学、小组汇报等活动[15],从传统的讲授形式转变为讨论式教学、视频演示加评点等形式[16],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深入探讨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思政教育取得实效。另外,还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活跃思政课堂气氛,与慕课[17]、多媒体、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拓宽学生对科学前沿进展的认识。在临床实习阶段,引导学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问诊和查体,实现与患者的充分交流沟通[18],这不但是理论知识的实践和延伸,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患者,使得未来的医患沟通更为顺畅。如此,多种教学方法相互补充,使得课堂更具趣味和吸引力,并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对科学问题进行思索和探究。

3.4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推进课程思政在内科学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内科学学科体系基础,梳理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做到专业知识传授和人文素养培育的统一,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融入内科教学,这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传授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应该明确教学育人的目标,在课堂中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得思政元素和知识传授有机结合,活跃课堂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让每一位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更有温度地收获知识。同时可以将课件资料分享给本校各大附属医院,促进教师之间有关课程思政的交流讨论,提高大家对于课程思政的兴趣,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生课程思政的培养中。

综上,本文旨在研讨课程思政与内科教学的融合,通过确定课程的目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建立课堂反馈机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将思想政治教育浸润于专业知识传授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认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既具备过硬专业素养,又富有人文情怀有温度的“大医生”。在课程思政中进行不断地探索,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及改进提供经验指导,及多学科的课程思政提供示范。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医学生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