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拓展数理融合路径

2023-10-25 01:43王鹏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20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王鹏

【摘要】数理融合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思想,对于学生的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有着重要启蒙作用,对夯实学生物理基础、构建理性科学知识等有着重要意义.在初中教育阶段中,物理和数学都属于基础知识,在物理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相关知识构建模型并解析知识,旨在通过数理融合来锻炼学生的数理能力,形成高阶思维.本文以初中物理课堂为载体,阐述物理融合教学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数理融合;课堂教学

物理学习离不开数学,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物理学科中一些现象的表达、推理和计算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运用,可见,在物理教学中推动数理融合,能有效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教学质量.但实际教学中,数理融合的程度并不高,且培养学生数理结合思维和应用能力的相关研究较少.对此,教师应在课堂中加强对数理融合路径的探究,并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

1 探索数理融合路径的意义

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习视角不同,学生思维发展深度也有所不同.数理融合可以在物理课堂中融入数学视角,让学生对物理现象理解的更加深刻,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数理融合有着丰富的意义.

具体来说,第一,数理融合符合物理学的发展规律.纵观物理学发展历史,发现牛顿、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在探索物理现象规律时,会用到数学知识进行推理、计算,可见数学与物理之间是相互促进、彼此依存的关系.第二,数理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在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时,难免会运用到数学运算、建模等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融合训练,让学生在练习中助力高阶思维的形成[1].第三,数理融合能助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发展.物理的两大核心要素是实验和数学,如物理实验中常借助图像来得出结论,其中,物理图像属于物理范畴,而图像的建立则是基于数学几何.由此可见,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教师可以探索物理与数学之间存在的共性,并积极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2 初中物理教学中拓展数理融合路径

2.1 结合数理融合理念,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能力

物理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学科,为了充分发挥数理融合教学的优势,物理教师应主动尝试与数学教师进行交流,结合物理知识展开探讨,让物理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明显.传统教学中,学科教学中总是泾渭分明,教师很少会在课堂中融入其他学科知识,而数理融合背景下,教师要打破这一习惯,在物理课堂中尝试多学科知识交叉运用,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交叉迁移运用能力,真正做到将数学知识、物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2].

例如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浮力”教学为例,本单元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理论知识,还要在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公式寻找结果.教师可以设计相关习题,并引导学生利用数理融合理念解题,以提高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具体内容如下:

题目 某正方形容器的边长为20cm,平稳放置在桌面上,并将形似圆柱体的实心物质放入容器中,测量可知,其横截面积为200cm2,高度为10cm,当缓慢向容器中倒入某种液体时,这一實心物质始终保持直立,物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注入液体质量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圆柱体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什么?请写出判断依据;

(2)圆柱体刚被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这一题目中的第(1)问较为简单,结合图1中展示的信息,当注入液体的质量大于2kg时,圆柱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仍然不变,说明此时圆柱体应浸没在液体中,根据浮沉条件,说明圆柱体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而第(2)问的难度较大,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出发,先计算出圆柱体的底面积为S柱=200cm2=0.02m2,它的高为0.1m,则圆柱体的体积为V柱=S柱h=0.02m2×0.1m=2×10-3m3,正方体容器的底面积为S容=0.2m×0.2m=0.04m2,圆柱体刚好浸没时,液体的体积应是正方体容器底面积与圆柱体底面积之差,与高度相乘的结果,即V液体=S容-S柱h=0.04m2-0.02m2×0.1m=2×10-3m3,再结合图1中呈现的信息,代入质量数值,根据密度公式得出ρ液=m/V液体=2kg/2×10-3m3=1×103kg/m3,由此,结合以上求出的信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圆柱体刚被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液gV排=ρ液gV柱=1×103kg/m3×10N/kg×2×10-3m3=20N.

基于此,教师在课堂中传授学生物理理论知识的同时,借助问题融入数学思想和运算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将数理融合思想渗透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对物理学习的意识和形态产生积极引导,使学生的物体学习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

2.2 基于物理教学要求,推动课堂回顾现实生活

初中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物理学科的初始阶段,为了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教材编写时融入了很多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教师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构建贴近生活的物理课堂,突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从而助力学生物理学习综合实力的提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以实验为契机融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对物理知识进行演示论证[3].同时,为了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合理运用数学来计算知识,使学生在客观分析实验结果中,得到相应的物理公式与定理,进而提高课堂核心素养,也让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3 围绕数理融合思想,合理编排物理教学进度

为了进一步突出数理融合的优势,教师应积极了解现阶段初中物理学科与数学学科的课程安排,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并不了解学习大纲和学习目标,课堂学习主要依靠教师引导,这导致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手段,会对学生学习成效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全面、客观地了解物理与数学的课程安排,及时调整数学教学与物理教学进度,为数理融合积极创造条件,提高物理教学的综合效果.

在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认知情况,以便确定数理融合的难度,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若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数理融合时容易出现“教不会”“学不会”等困境,影响正常教学进度.基于此,在日常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应控制好物理数理融合难度,根据学生的真实物理水平和数学水平进行教学命题,保证测试习题难度贴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让教学内容符合學生的知识认知规律与范围[4].

2.4 设计一题多解练习,实践中实现数理深层融合

借助数学知识启发学生思维,让其多维度探究物理知识,能有效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在练习中设计一题多解类问题,指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而促进数理的深层次融合.

例如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变阻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动态电路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分析中实现数理深层融合.具体内容如下:

问题 如图2中的(1)所示,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电阻R0=5Ω,已知,电路两端恒定电压为4.5V,在电路中接入滑动变阻器能有效调整电路电阻,若滑动变阻器连接电路的电阻过小,电路中的电流过大,就会超过电流表量程,若滑动变阻器连接电路的电阻过大,变阻器两端的电压过大,就会超过电压表量程,若要保证电路稳定,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范围是多少?

解法 先画出如图2的(b)(c)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处于最右端、最左端位置上的等效电路图,在图像上标注好对应的物理量.再对比分析等效电路,由c图中的电路发现,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小,总电阻最小,因此,电路中的总电流最大,定值电阻R0左右两端的电压最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最小;而由b图中的电路发现,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总电阻最大,因此,电路中的总电流最小,定值电阻R0左右两端的电压最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最大.综上,结合分析得出的结果,利用欧姆定律相关公式分别计算,得出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范围为2.5~10Ω.

基于此,本题考查的是动态电路,是本单元的核心知识,而滑动变阻器的调节问题,也是初中物理较为常见的问题.因此,借助动态电路问题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解题,既可以判断学生是否理解欧姆定律,又能通过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2.5 挖掘中考试题内容,基于数理融合优化评价

中考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次重要考试,其中的题目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等为一体,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对物理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可以借助中考试题来推动数理融合,筛选其中的经典题目,使教学评价更具一致性.

例如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教学为例.首先,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反馈,发现部分学生在面对综合性题目时分析能力较差,且混淆重力与弹力之间的关系,可以搜集相关中考试卷原题并加以改编,如小王在物理课堂中做“蹦极”模式实验,将小石块系在橡皮筋的一端,并固定在木板的一侧A点处,小石块悬挂的自然长度为h1,将小石块由A点静止释放后,小石块与A点距离最大为h2.请问小石块从A点下落时,弹性绳处于松弛状态时,石块是否受到弹力?当石块与A点距离为h2时,重力与弹力关系如何?随后,学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建立图像模型,分析石块在不同受力状态下,弹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多维度展开探究,进而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建模过程进行评价,分析学生的物理思维与数学思维运用情况,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3 结语

总的来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数理融合,学生能深入感悟到其中蕴含的物理、数学学科魅力,教师要积极探索数理融合的实施路径,顺应教学的实际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物理与数学之间的衔接点,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思维应用在物理学习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启发和培养,真正实现数理融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郜建辉.数理结合,巧解电功率最值问题[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22(04):29-31.

[2]程颖.巧用数理结合轻松化解难题[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0):64-65.

[3]黄艳红.跨学科命题背景下的数理结合专题复习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52):105-106.

[4]陈黄云.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理能力[J].考试与评价,2020(04):146.

[5]汤小琴.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探究[J].学周刊,2023(15):76-78.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