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3-10-25 07:43庞霞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20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庞霞

【摘要】随着新教育政策的出台,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频次不断增多,教育教学方式日益多元化.在这一发展趋势下,混合式教学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转变传统单一的讲授模式,采用线上线下课堂的多元方式,激发学生的物理知识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在物理课堂情境中进行自主思考和发散思维,将物理知识难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直观现象,从而较好地增进对初中物理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學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尤其关键,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深入探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培养和发展解决问题的高阶思维能力.基于此,应合理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方法,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开展物理教学实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物理探究积极性,引领学生实现物理知识的深度学习和思考,从而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和能力[1].

1 混合式教学法概述

混合式教学法是一种将在线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优势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活动、任务、测试等优质线上资源,在现代教学媒体和辅助技术手段的支撑下,引领学生逐步深入物理学习过程,完成相应的物理教学活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较好地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物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关注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连接,科学设置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自主实验等,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探究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充分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核心理念.

2 混合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应用程序

混合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应用应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合理利用钉钉、雨课堂、学习通、微信、QQ软件等信息化手段,课前发布学习任务,搭建学生认知物理新知的脚手架,并通过线上线下学习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持续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教师则要做好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架构.

2.1 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要仔细全面地研读教材,分析物理教学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知识重难点,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同时,要全面分析学情,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认知水平、既有能力,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性,设置不同梯度的学习内容,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将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制定混合式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2.2 课中实施阶段

在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之后,将未解决的困惑带到课堂上,教师则在课堂上重点解决学生预习环节存在的疑难,采用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不同方式,扫清预习环节存在的知识障碍,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之下,由浅入深地探寻物理知识,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思维和能力[2].

2.3 课后线上个性化辅导

初中物理混合式教学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设计层次性、梯度化的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逐步掌握初中物理知识,学会深度学习的正确方法,逐步提升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

2.4 实施课后评价

应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混合式教学的课后评价,注重混合式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长、习题完成准确率、交互频次、合作探究质量等,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混合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应用实践

3.1 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设计

教师应预先做好物理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者分析,把握教学重难点,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混合式教学方案,充分体现线上线下教学优势,唤起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借助于线上平台推送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 以学习初中物理“液体压强”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精心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回顾液体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定性关系,运用相关实验装置和原理,合理把握间接测量液体压强的方法,并通过对相关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深入体会液体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定量关系,运用液体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的定量关系,推导得出相关物理结论,从而较好地增强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又如,在学习初中物理“温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本课教学中为学生打开热现象的学习之门,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了解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充分考虑初中生的特点、兴趣,提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场景和现象实例,让学生直观体会不同温度带来的不同感受,并学习利用刻度尺的方法继续学习温度计,在动手操作中完成物理知识的迁移[3].在做好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之后,教师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发布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熟悉温度的概念,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并正确读取温度计的示数,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2 采用线下线上混合教学,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初中物理混合式教学应关注学生主体,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教学设计,结合学生既有知识水平将课堂划分为不同阶段,包括课前线上预习、线下面授课堂、课后线上个性化辅导等,将抽象物理知识转化为形象知识,增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引领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下面以初中物理“电功率”的混合式教学为例,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

(1)课前线上预习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电学基础知识,初步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综合应用知识,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前线上预习,将预习资料上传至在线学习平台,播放生活化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学习内容,接受学习任务,激活先期知识,回顾电功电能相关知识,了解电能表转动“多”意味着消耗的电能多,教师查阅学生学习相关信息,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采用线上答疑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课前预习的困惑,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则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帮助其复习旧知预习新知,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偏差要及时加以讲解和纠正[4].学生也可以通过讨论区发布自己的疑难,进行积极主动的线上讨论.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反思和自我评价,让学生亲历独立预习的过程,对自身的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对自我认知有一个更加清晰全面地认知,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线下面授课堂的协作学习

教师结合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征,通过线下面授课堂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的方式导入新课:将功率不同的两个灯泡分别接入电路,对比电能表铝盘的转动速度,学生被直观可视的视频所吸引,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和思考,得出观察结论:两个灯泡的亮度不同,对应电能表的铝质转盘转动速度也不同,较亮的灯饰对应转盘的转速要快一些.进而教师让学生上台参与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中快摇和慢摇时灯泡的亮度有何不同,学生在动手实践和仔细观察之下,得到以下认知:慢摇发电机时的灯泡要暗一些,而快摇发电机时的灯泡亮度更高些,由此理解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

在学习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物理知识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实验的方式进行分组探究和讨论,思考问题:“将灯泡先后接入1.5V、3V、6V的电路,观察接进不同电路中的灯泡发光情况是怎样的?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学生在分组合作探究后,得出以下结论:接在1.5V的电路中的灯泡过暗,接在6V电路中的灯泡过亮,接在3V电路中的灯泡发光正常[5].通过学生合作主动探究、讨论和交流,快速突破物理知识重难点,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体悟.

最后,教师对线下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归纳相关物理概念和原理,并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思考问题:“当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不同时,用电器是如何工作的呢?”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现象观察,认识到用电器实际消耗的功率随着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改变而改变,由此为后续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相关知识埋下伏笔.继而,教师开展课堂习题检测,进行课堂小结,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物理新知.

(3)课后线上个性化学习

考虑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智力、知识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应设计不同层次的线上个性化学习内容,引领学生对电功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对电功率复杂知识进行分析,灵活运用电功率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线上个性化学习过程中,教师播放视频并向学生提问:“将15W和100W的灯泡分别与电能表连在一起单独工作,观察电能表铝盘为何转速不同?”帮助学生复习“速度”的物理知识,正确区分“电功”和“电功率”的物理概念,运用比值定义法构建“速度”和“电功率”物理概念,引领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同时,针对部分学生对单位换算知识理解不透彻,可以在课后线上个性化学习阶段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更深层次的练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构建基于微课的混合式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可以借助于直观形象的微课资源,适时开展基于微课的混合式实验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 以初中物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预先准备好微课教学视频,将其发布到线上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需求看完微课,完成相应的课前学习任务.在课堂学习环节,教师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如烧水时听到的声音、观察到烧水时气泡的变化等,由此引发学生对水沸腾时的实验联想,运用准备的实验器材开展探究性实验,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等,主动思考气泡里面究竟是什么,进而得出结论:沸腾是一种物理汽化现象且是吸热的过程[6].最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布置课后巩固作业,设置发散性的问题:“为何水沸腾前气泡是由大变小的上升,而在沸腾时却是由小变大上升的呢?”由此,引导学生進入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体现出自身的优势,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应结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内容和具体要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创设多元化的物理课堂,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物理知识,实现物理知识的生活化迁移.

参考文献:

[1]吴小兵.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物理,2022,43(04):156-158.

[2]董亚男.类比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9):76-80.

[3]苏晓彤,赵岩.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21(04):29-33.

[4]李继勋.探究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科技资讯,2019,17(06):121+123.

[5]张琳娜.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257-258.

[6]宗成军.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22.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