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楠 李亦秋 靳羽
[摘 要]喀斯特地貌种类繁多,包含地表和地下两套系统,且分布较广泛,景观千姿百态,不同发育过程具有不同的景观。基于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文章提出,可以将Google Earth融入喀斯特地貌的教学中,通过教学目标、教学思路的设定以及前期准备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喀斯特地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Google Earth;喀斯特地貌;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9-0077-04
Google Earth(谷歌地球)是一款綜合性强、内容丰富、立体直观的地理信息技术软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要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喀斯特地貌种类繁多,包含地表和地下两套系统,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中次级地貌尺度较大,利用Google Earth可以从高空角度观察整个地貌的形态特征。通过建立地标、设置游览功能向学生展现喀斯特地貌在不同发育阶段形成的地貌形态,有助于学生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态特点,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利用Google Earth来辅助教学,以弥补学生不能外出观察的不足,落实培育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要求。
一、课程标准分析
喀斯特地貌内容属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部分,要求学生从地貌要素的角度进行学习,教师可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识别不同地貌。喀斯特地貌分为地表和地下两套系统,Google Earth的地物都是通过航拍和卫星照片经过计算机1∶1还原后生成的 [1]。利用 Google Earth观察地表喀斯特的形态特征,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立体地感受和观察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必修1作为高一阶段的学习内容,授课对象为15~16岁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空间感知能力逐步增强,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基本的地形地貌,对地貌有一定的了解,能掌握喀斯特地貌的分布范围以及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景观。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学情分析以及教材内容制订这一节课程的教学目标:(1)运用Google Earth识别辨认喀斯特地貌的形态(地理实践力);(2)运用示意图及视频,说出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域(区域认知);(3)结合所学知识和Google Earth演示,简单分析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综合思维);(4)通过学习案例FAST(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选址,说明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地协调观)。
2.教学思路结构图设计与前期准备
本节内容的教学思路结构图见图1。
基于Google Earth设计教学的前期准备。
(1)利用Google Earth的搜索功能,找出不同地貌类型的典型地貌景观,建立地标,寻找最佳观看角度并设为快照视图,加入到游览文件夹,做成一个简单的地貌游览动画。
(2)搜索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具体形态典型景观,建立与步骤(1)相同的地貌游览动画。
(3)搜索贵州平塘大窝凼的位置,建立地标,寻找最佳观看角度并设为快照视图;选择标尺功能,以大窝凼为圆心,画一个半径为5公里的圆并保存位置。
3.教学过程见表1,板书设计见图2。
四、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利用Google Earth,通过3D立体景观和视频学习喀斯特地貌。Google Earth的3D立体展示以及街景功能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千姿百态。本节内容的思路按照“什么是地貌?—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区域—喀斯特地貌的景观有哪些? —喀斯特地貌与人类活动”这五个环节进行,用Google Earth辅助教学,再配以视频,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和了解喀斯特地貌。不足之处:首先,Google Earth仅能演示地表喀斯特景观,地下喀斯特景观无法演示;其次,本节知识内容部分主要依靠教师讲解展示,学生探究活动集中在最后一部分,学生主体性体现不明显,有待改进。
[ 参 考 文 献 ]
[1] 潘爱冰.Google Earth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运用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8(5):62-66.
[2] 杨双. Google Earth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8(22):95-96.
[3] 黄绍文,黄绍宇,严再蓉,等.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改善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5):43-44.
(责任编辑 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