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晶晶
[摘 要]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现已广泛使用,但出现了“内容繁多、知识碎片化、课时有限”等问题,而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在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这一单元的教学应遵循教学目标整体性、教学环节关联性、教学内容阶梯性三个原则,通过“课前探究,目标预热;前端导入,要点切入;课中研读,内容聚焦;课后巩固,课堂延续”,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看问题的大局观,促进学生深入地学习历史。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高中历史;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9-0060-03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教师在组织设计教学活动时,站在宏观的角度,从一个章节或者一个单元这样的整体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者单元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落实教学目标,带领和引导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与独立的一节课的教学相比,单元整体教学能够更好地保持教学思维的完整性,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培养学生的大局观,有助于学生正确看待与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与前进脉络,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本文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为例,阐述如何将单元整体教学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一、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原则
(一)教学目标整体性
教学目标引领着一切教学活动。在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教师要将单元内不同课时的教学目标整合成统一的目标,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整性。从“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的单元标题可以确定该单元的关键词是“特点”与“趋势”,正视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才能有根有据地对未来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测,这就是该单元要掌握的核心。将其转化为教学目标就是: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在分析各个国家普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时,意识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应当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据此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将教学目标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以细化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为了凸显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教师可以针对整个单元绘制思维导图,如通过关键词和连接符以树状图的方式建构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进度,而且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把控教学节奏。
(二)教学环节关联性
一个完整的教学周期会包括若干个教学环节,在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教师要致力于增强各个教学环节的关联性以及各种教学模式的关联性。比如在讲解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时,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以时间为节点来梳理世界格局演变的相关知识,以帮助学生增强思维的流畅性。教师也可以录制反映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微视频。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要在思维导图的末端以及微视频的结尾处呈现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的核心,从而使不同课程、不同课堂、不同教学方式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可以彼此呼应,让学生对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为了保证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联度,教师要在课前对单元内各课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条理的分析,抓住关联类型,并衔接好不同教学环节,以保证单元整体教学理念落实到位。
(三)教学内容阶梯性
学习的本质是探索未知,应遵循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原则。在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这一原则表现为教学内容的阶梯性。比如,教师在讲解第23课中的问题“为什么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以和平为前提,以合作为方式,以共赢为追求?”时,需立足于第22课中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这两个课时之间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又如,教师在第23课讲解“为什么和平是第一位?”时,可以与前面讲过的内容联系起来,当国家与国家之间充斥着矛盾、冲突、战争时,不仅单个国家难以发展,整个人类社会的前进步伐也会大大放慢。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注意内容与内容之间的递进性,这既是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又是学生的思维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凸显教学内容的阶梯性,教师应找出单元各课之间的衔接点。这里所说的衔接点可以是某个历史事件,可以是某个时间节点,可以是某位历史人物,也可以是某种历史观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衔接点可以作为课前预热的切入点,也可以作为课后拓展的延伸点,能够帮助学生逐渐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迈进。
二、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一)课前探究,目标预热
为了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适当地将教学环节前置。“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这一單元有两课,分别是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与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这两课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这个关系是衔接两课的基础。在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两件事:一是对几个经济体/国家的现状进行梳理,这里着重研究欧洲联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等;二是对几个经济体的成员构成、成立初衷、主要功能以及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这里着重研究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以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学生在课前探究时,除了要基于教材内容进行信息检索、信息整理,还要留意相关时事。课前探究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进行思维上的预热以及内容上的预热,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课堂中更好地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教师既可以用关键词的方式,也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开展课前探究。为了督促学生更好地开展课前探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并及时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譬如要求学生搜集一定量的资料,再以文本、图片、小论文等形式来记录探究成果。在这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内互查互审互阅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教师随机抽查汇报的方式,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课前探究的良好习惯。
(二)课堂导入,要点切入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前探究情况进行小结,并引出单元的主题与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课前探究成果。学生在课前探究环节中收集到的时事素材,教师也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呈现。
比如谈及欧洲联盟,就不得不提英国的“脱欧”,即英国脱离欧洲联盟计划。2013年1月23日,英国前首相戴维·卡梅伦首次提及“脱欧”公投。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欧”。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批准“脱欧”法案,同年3月29日,“脱欧”程序正式启动,但是英国直到当地时间2020年1月31日23时才正式脱离欧盟,向47年的盟友说再见。教师可以用这个事件来说明当前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联系之密切让个体脱离集体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也是经济全球化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般来讲,教材从编写到被学生捧在手中有一定的时间差,这就导致教材中的内容无法与社会发展同步。为了解决这一客观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引用相关时政热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将时事新闻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既可以找到历史与当前社会的衔接点,又可以让课堂与时俱进。
(三)课中研读,内容聚焦
在顺利完成课堂导入环节后就进入了正课环节,也就是要开始讲解“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这两课的内容。上面提及,教学前教师会绘制一张树状思维导图,用来体现单元知识体系、引领整个课堂,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1.问题教学法。教师可通过启发性问题和引导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梳理出世界多极化这一发展趋势。可以设计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链,也可以设计具有并联关系的问题组,尽可能从不同角度来设计问题。
2.两面分析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从经济与政治等角度来全面地认识世界多极化。譬如各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非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分工中处于靠后的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和地区就无法享受经济全球化的“红利”。如果这些国家和地区能够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与其他国家合作来取长补短就有机会获得发展。这里就可以顺势引出第23课中“合作共赢”的內容。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小规模的辩论赛,引导学生在辩论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同时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培养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可以看出,虽然“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这两课在教材中是两个独立的,但是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这两课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有机地衔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四)课后巩固,课堂延续
要在课后帮助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就要优化课后作业。教师可在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将作业作为课堂的延续、拓展与补充。就“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这个单元来讲,因为其内容带有强烈的时政色彩,所以课后巩固环节也要紧贴时政。前面提及可以用英国“脱欧”作为课堂导入的例子,在课后巩固这个环节也可以研究“脱欧”问题,此时的重点可以放在英国“脱欧”后的发展上。比如,从国内角度分析,“脱欧”给英国的制造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脱欧”后的英国的总体发展是否与“脱欧”前的设想一致等;从国外角度分析,“脱欧”后的英国是否能够与其他经济体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与欧洲联盟该如何相处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探讨。
这种作业设计方式既能够很好地延续课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良好习惯。为了让课后作业更富有趣味,教师可以减少书面作业,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如针对“‘脱欧’后的英国”进行小范围的探讨活动,邀请学生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如经济、政治、文化、人民生活、国际关系等)进行探究,并分享一个有代表性的事件,从而巩固和拓展课堂内容。
总之,单元整体教学是与“一课一设计”这种“单篇”式教学相对应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课与课之间的界限,更强调从整体上去看待整个单元。历史本身就是一门“一脉相承”的学科,各历史事件之间都有着或强或弱的关系。因此,以单元整体教学理念设计高中历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引导学生在关注局部、思考细节的同时,也能够站在整体角度看待问题。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恰当渗透单元整体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步步深入地解读和分析历史,从历史中吸收经验和教训,让历史助力自己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游志斌,张万胜.基于单元教学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18):4-6.
[2] 《中国金融》编辑部.2020年国际金融十件大事[J].中国金融,2021(1):31-32.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