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1抑制剂在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中的作用研究

2023-10-25 10:15于杰姚刚韩晓华赵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20期
关键词:平滑肌低剂量抑制剂

于杰 姚刚 韩晓华 赵岚

1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心血管内科,烟台 264000;2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烟台 264000;3青岛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青岛 266075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人体血管平滑肌、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心脏、肾脏及脑器官中,过度激活的RAS 可升高血管组织局部AngⅡ水平,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迁移、细胞外基质代谢紊乱,加速血管重构的形成、发展而升高血压,抑制VSMC增殖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环节[1-3]。钙激活氯通道参与多种细胞生理功能,如心肌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上皮细胞分泌、血管收缩、平滑肌收缩等,其中钙激活氯通道蛋白1(ANO1)主要存在于血管,在胸主动脉、脑动脉、肠系膜动脉、门静脉等均有分布[4-6]。ANO1 参与血管重构有较多报道,Lechartier 等[7]研究发现,ANO1 在肺动脉血管平滑肌高表达,通过促进VSMC 增殖、迁移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发展;也有研究结果显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ANO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应用ANO1抑制剂下调ANO1 蛋白表达后可舒张血管、降低血压[8]。但ANO1与高血压血管重构及ANO1抑制剂是否参与AngⅡ诱导的VSMC 增殖报道较少。鉴于此,本研究于2019 年7 月至2022 年6 月通过观察ANO1 抑制剂干预后对AngⅡ诱导正常大鼠胸主动脉VSMC增殖的影响,以期为ANO1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深入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细胞株 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7r5 细胞株,购于美国ATCC公司。

1.2.主要试剂与仪器 AngⅡ、ANO1 抑制剂(A01)、β-actin 抗体购于美国ApexBio 公司;DMEM 高糖培养基、胎牛血清、胰蛋白酶购于美国Gibco 公司;一抗:EPK、AKT、CDK4、Cyclin D1,二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物购于美国Cell Signalin Technology 公司;磷酸缓冲液、多聚甲醛购于天津永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Hoechst 染色液、荧光淬灭剂购于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MSE细胞裂解液购于北京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O2培养箱、培养瓶、培养板、细胞计数板购于美国Thermo Electron Corporation 公司,无菌工作台、倒置显微镜、ZT-Ⅱ型多头细胞样本收集器购于德国Carl Zeiss 公司,电泳仪、转膜仪、显影仪购于美国Bio Rad公司。

2.方法

2.1.细胞培养 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7r5 细胞株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 高糖培养基中,在37 ℃、5% 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静置使细胞充分贴壁,待细胞铺满瓶底90%时使用胰蛋白酶消化细胞使其成为单细胞悬液,以1∶3 的比例进行传代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后续试验。

2.2.Hoechst 33342 荧光染色观察ANO1 抑制剂干预后AngⅡ诱导的VSMC 形态学变化 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VSMC,在细胞培养瓶中调整胞悬液使浓度为1×105个/ml,于96 孔细胞培养板中接种,每组均设置6 个复孔,于37 ℃、5% 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24 h。分别加入10 nmol/L、100 nmol/L、500 nmol/L 浓度的A01,依次记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另取一组为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干预),均在37 ℃、5% CO2、饱和湿度条件下继续培养48 h,终止培养。弃去上清液后依次进行磷酸缓冲液洗涤、4%多聚甲醛固定、磷酸缓冲液再次洗涤、Hoechst 染色液染色,而后于每孔加入适量荧光淬灭剂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率=凋亡细胞数量/总细胞数量×100%。

2.3.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NO1抑制剂干预后AngⅡ诱导的VSMC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分组及药物干预同2.2,采用磷酸缓冲液洗涤不同浓度A01 作用后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加入PMSE细胞裂解液并提取各组总蛋白,依次上样、电泳、洗膜后加入1∶1 000 稀释的兔抗人EPK、AKT、CDK4、Cyclin D1(一抗)孵育,4 ℃摇床并过夜;采用磷酸缓冲液漂洗3 次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稀释液(1∶500),并进行ECL 化学发光,根据信号实际情况调整曝光时间,显影、定影后扫描胶片,与对应的β-actin条带光密度比值为EPK、AKT、CDK4、Cyclin D1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重复3次,取平均值。

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 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ANO1抑制剂干预后AngⅡ诱导的VSMC形态学变化

Hoechst 33342 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随着ANO1 抑制剂浓度增加,呈亮蓝色的细胞愈来愈多(染色质凝聚、出现凋亡小体),即细胞凋亡数量越多。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凋亡率分别为(17.60±1.36)%、(36.30±3.50)%、(61.25±6.33)%,均高于对照组凋亡率(4.32±0.5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即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后凋亡与ANO1抑制剂浓度之间存在剂量依赖性。见图1。

图1 ANO1抑制剂干预后AngⅡ诱导的VSMC形态学变化。A为对照组,B为低剂量组,C为中剂量组,D为高剂量组

2.ANO1 抑制剂干预后AngⅡ诱导的VSMC 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NO1 抑制剂干预后AngⅡ诱导的VSMC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结果显示,不同组间EPK、AKT、CDK4、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量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EPK、AKT、CDK4、Cyclin D1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图2。

表1 ANO1抑制剂干预后AngⅡ诱导的VSMC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注:ANO1 为钙激活氯通道蛋白1,AngⅡ为血管紧张素Ⅱ,VSMC 为血管平滑肌,A01 为ANO1 抑制剂。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加入10 nmol/L、100 nmol/L、500 nmol/L浓度的A01干预,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干预。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b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cP<0.05

?

讨论

AngⅡ是血管重构过程中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可激活EPK、AKT、MAPK 等多条信号通路,促进DNA、VSMC 蛋白合成及细胞迁移[9-10]。VSMC 异常增殖、迁移诱发的血管重构是高血压发病机制之一,而VSMC 又分为收缩型、合成型,其中收缩型VSMC 主要调节血管张力,血管活性物质、炎症因子、血流压力和剪切力改变均可促进VSMC 由收缩型转化为合成型,继而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促进血管重构形成、发展[11-13]。本研究采用正常大鼠VSMC,探讨了ANO1 抑制剂干预后对AngⅡ诱导的VSMC 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即AngⅡ诱导的VSMC 增殖后凋亡与ANO1 抑制剂浓度之间存在剂量依赖性,提示ANO1 抑制剂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作用。

既往研究报道,ANO1胞内存在多个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胞外存在多个糖基化位点,不仅在细胞膜上发挥离子通道作用,还在细胞核膜或细胞器膜上同样具有离子通道功能,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也可调节相关因子分泌[14-16]。本研究结果:ANO1 抑制剂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 增殖作用,证实了ANO1 不仅参与血管舒张、收缩功能,还可能与各种血压升高、血管重构密切相关。也有学者在低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研究中发现,ANO1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高表达,且证实ANO1 是通过收缩血管、促进血管重构并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17]。临床可以ANO1 为作用靶点,进一步研究ANO1 抑制剂在血管重构诱发的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激活EPK是细胞应对氧化应激时产生的保护反应;AKT是一种重要的抗凋亡因子,参与平滑肌细胞凋亡。本研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NO1 抑制剂干预后AngⅡ诱导的VSMC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EPK、AKT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即ANO1 抑制剂干预后降低EPK、AKT 蛋白相对表达量意味着ANO1 抑制剂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过程中,可能有EPK/AKT信号通路的参与。既往研究已发现ANO1 抑制剂可上调细胞周期负性调节蛋白,如p21、p27[18-19]。本研究进一步观察ANO1 抑制剂对细胞周期正性调节蛋白的影响,其中CDK4是细胞周期G 期重要的调控因子,特异性结合Cyclin D1 后形成的复合物可使Rb蛋白苏氨酸/丝氨酸残基磷酸化,刺激E2F基因转录,参与细胞增殖、迁移[20-21],ANO1 抑制剂拮抗CDK4、Cyclin D1 蛋白表达意味着ANO1 抑制剂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进程而抑制VSMC增殖。

综上所述,ANO1 抑制剂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 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PK/AKT 信号通路及细胞周期进程有关。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于杰:论文撰写,直接参与,工作支持;姚刚:直接参与;韩晓华、赵岚:工作支持

猜你喜欢
平滑肌低剂量抑制剂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凋亡抑制剂Z-VAD-FMK在猪卵母细胞冷冻保存中的应用
肠系膜巨大平滑肌瘤1例并文献回顾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