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 黄桦
摘 要: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迅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工匠精神融入其专业人才培养重要且必要。本文在企业走访调研和师生座谈的基础上,梳理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有重视程度不足、培育体系缺乏系统性、培育方式缺乏新意和内涵、培育成效缺乏评价标准等问题,从而提出“意识先行、主线贯穿、文化引领、实践打造、制度强化”的“五位一体”培育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城市轨道交通 工匠精神 培育策略
2022年,我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里程突破一万公里,运营城市达到五十多个,轨道交通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3年7月,教育部支持建设的首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江苏常州成立,就是关于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调查报告表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已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已开启。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就需要培养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新业态发展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017 年9月,中央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2020年11月,习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精辟阐释了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工匠精神作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体现,既对学生的职业成功具有重要作用,也对国家的产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文章在探讨培育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育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一系列解决策略。
1 工匠精神融入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 工匠精神是智慧型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轨道交通行业向来重视安全和服务,在目前建设交通强国和智慧城市的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呈现出运营场景复杂、安全保障要求高、客流特征动态性强、设备运行负荷大、乘客服务质量高等特点,这不仅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对身处其中的每位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更加应该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准,更要有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乘客至上的服务精神,以适应和助力轨道交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1.2 工匠精神是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要求
以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车辆应用技术和运营管理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明确的提出需要学生具备的素质要求有“弘扬和传承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具有爱岗敬业、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这一条,这充分说明工匠精神是轨道交通专业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了满足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不被淘汰的现实必然。
1.3 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高职教育的价值导向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流程主要有施工准备、开工建设和通车运行三大阶段,也就形成了上中下游的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土木工程、隧道承接、工程机械类等勘察设计和建筑施工企业,中游主要是车辆制造、牵引供电系统、通信信号系统等设备购置安装企业,下游主要是运营、检修、维护等公共运营、客货运输企业。城市轨道交通的产业链庞大,对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职教育也具备同样的功能。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轨道交通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价值取向,贯穿于他们日产工作中的行为表现,也理应成为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价值倡导和培养目标。
2 工匠精神融入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与挑战
高职教育素来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工匠精神”自2016 年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后,不仅在制造业收到了广泛关注,也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渐被重视,因此取得了很多成效,但这一过程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四川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园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都佳驰科技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交玖鑫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资阳临空经济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的调研走访,对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学院的师生一对一访谈和座谈会,梳理出工匠精神融入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2.1 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育过程中,还是更关注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特别是轨道交通类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对工匠精神等职业道德的培育重视程度不足。访谈中有老师说到:“技能的培养在短期内更能看到成效,评价指标也更加明确。我们首先是保证学生能掌握技能,提升专业能力,如果还有更多的时间,肯定会加强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的培养,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做的还不够,也不深入,很多时候是一些口号性的表面的东西。”这充分说明,学校在育人过程中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是不足的,育人主体没有深刻领会工匠精神对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2 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缺乏系统性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生、教师、学校、企业、政府和社会各个群体的相互配合,是一个从认识理解、信念生成、行为实践逐步递进的过程,最终才能达成培育的目标。当前,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的培育相对简化,参与的主体也只有专业课教师、部分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内容也仅仅是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工匠纪录片、听一些行业内相关工匠的讲座,导致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专业建设相互割裂,学校内部没有形成有效合力,缺乏整体性、系统性思考,没有一套完善的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2.3 工匠精神培育方式缺乏新意和内涵
调研时学生普遍提到,目前工匠精神培育方式落后,主要是通過海报展板宣传、专题讲座、师生课堂分享工匠故事等形式,缺乏新意和内涵,深刻性不足。工匠精神培育本质上来说是思想政治教育,面对“00”后的高职学生,应当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工匠”这一看似传统的词语赋予更多现代化的解读和意义阐释,顺应时代性、增强创新性,充分结合专业特色和行业发展要求,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起学生内心的认同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自觉践行工匠精神。
2.4 工匠精神培育成效缺乏评价标准
学校和用人单位虽然经常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人才培养和选拔过程中,难以准确的评价一个学生是否具备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成效也很难被展现。企业调研时,四川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园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力资源专员就说到:“我司非常看重应届毕业生是否具有钻研、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等意志品质,但是这些往往不能通过学习成绩单说明,所以在技能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更侧重考察学生的服务意识、職业素养,通过测评、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式来综合判断。”
3 实施“五位一体”的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针对上述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问题,结合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实施“五位一体”的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3.1 意识先行,树立轨道交通工匠育人理念
正确的理念对实践有着指导引领作用。我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旨在培养满足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智能运维、维护保养等岗位要求,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的新时代高素质轨道交通产业工匠。这就需要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辅导员、行政老师、工勤人员等育人主体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只有教育者意识到高素质工匠人才对轨道交通产业的促进作用,树立轨道交通工匠育人理念,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以“交通强国、大国工匠”的目标去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助力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3.2 主线贯穿,构建轨道交通工匠育人标准
“主线贯穿”是指在轨道交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将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各个专业对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以我校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为例,构建育人标准时,专业教研组需邀请企业工程师、本专业的成都工匠和院校专家共同研究岗位要求,提取通信信号技术对应的通信与信号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养护等岗位所需要的工匠精神,对接国家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将工匠精神等元素有机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3.3 文化引领,形成轨道交通工匠育人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具有重要作用,常常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建设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方面。在打造城市轨道交通工匠文化的时候,要注重发掘工匠精神的内涵,讲好工匠故事,传承工匠文化,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特色,梳理出新时代产业工匠的人文内涵、成长路径,从而在教室、实训室等空间建设和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引领建设。例如在实训场地建设时,将相关企业文化要素、工匠文化元素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文化熏陶;积极开展工匠文化主题活动,例如通过职业体验日活动增强学生对工作世界的认识,通过“成都工匠”进校园活动让学生近距离体认工匠的成长故事,提升职业自信。
3.4 实践打造,创新轨道交通工匠育人体系
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内容丰富的体系,依托这一载体和抓手,培育成效才能显现。在“知信行”模型的理论指导基础上,打造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学生的“三维”工匠精神培育体系,即 “专业课程—文化活动—实践项目”。“专业课程”主要指基于设备调试检修、车辆维护、运营管理等工作过程,在过程中融入敬业、精益、严谨、创新等工匠元素,重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平台包含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基础课程平台,模块包含铁道概论、电工基础等基础理论知识模块,电工实训、钳工实训等基础技能模块和本专业群特色拓展模块,全面提升工匠精神和专业课程的契合度;“文化活动”主要指围绕“工匠成才故事”开展一系列认识工匠、走进工匠、成为工匠的文化活动,包含案例研讨、故事演绎、讲座分享、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利用“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和网络平台的运用,增强互动性,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度,形成“尊重工匠、崇尚劳动”的风尚;“实践项目”主要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聘请轨道交通上中下游企业高级技能人才和管理人员,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针对不同年级阶段,设计相应的短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项目,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企业生产运营场景中,在具象的环境和劳动生产实践中践行工匠精神。
3.5 制度强化,完善轨道交通工匠育人评价
评价管理制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教育教学活动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想要完善工匠精神融入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制度,就要从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结果运用等多方面来通盘考虑设计。以“专业课程—文化活动—实践项目”工匠育人体系为基础,科学设计对应维度的细化评价指标,成立工匠精神培育成效评价小组,学生个人、任课教师、辅导员和企业导师参与其中,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最终让学生可以获得一张“工匠精神培育”成效单,以为考核评价推动工匠精神的培育落地。对于评价结果要充分利用,对于未达成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学生要形成诊断改进措施,对于优秀结果要纳入评优评先、工作推荐等环节,积极宣传推广优秀学生成长案例,形成榜样示范效应。
项目: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都市工匠文化研究中心2023年课题,项目名称: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机制及路径研究,立项编号:2023ZC22。
参考文献:
[1]李赟,张荣.高职工匠型人才培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南14所工科类高职院校的调研[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04):46-52+99.
[2]李艳.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探究[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23(06):46-47.
[3]李怡民,李军,周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1):16-25.
[4]梅容芳,杨进,陈阳等.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四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模型世界,2022(36):147-149.
[5]付杰,洪敏.基于黄炎培职教思想的工匠精神培育模式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3(18):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