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外给电子体对丙烯聚合的影响

2023-10-24 07:15罗秉伟申宏鹏刘振盈田敬晓杨玮婧岳晓菲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3年5期
关键词:硅烷丙烯聚丙烯

罗秉伟,王 健,黄 河,申宏鹏,刘振盈,田敬晓,杨玮婧,岳晓菲,王 芳

(1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煤炭化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宁夏 银川 750411;2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烯烃一分公司,宁夏 银川 750411)

截至目前,聚丙烯工业的总规模达到了8000万吨/年,因此聚丙烯(PP)成为了当今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合成树脂之一。因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高、易加工、无毒、绝缘、耐热和耐腐蚀等诸多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医疗卫生、军事科技和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1-3]。合成聚丙烯的催化剂体系主要包括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其中助催化剂中的外给电子体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聚丙烯的等规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催化剂的活性、氢调敏感性以及聚丙烯的堆积密度均有影响[4-6]。外给电子体一般是 Lewis 碱类化合物,主要集中于芳香族羧酸酯类、有机胺类、烷氧基硅烷类、醚类以及杯芳烃类等五大类化合物,工业上使用的主要是烷氧基硅烷类化合物,常用的有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Donor-B)、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Donor-C)、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Donor-P)和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Donor-D)等[7]。本文以丙烯为原料,PG为主催化剂,三乙基铝(TEA)为助催化剂,以复合外给电子体A和硅烷Donor-C分别作为外给电子体进行丙烯聚合反应,研究其对丙烯均聚聚合反应氢调敏感性、活性和聚合物的熔融指数(MFR)、粒径分布、等规度等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丙烯(聚合级)、氢气(工业级):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主催化剂:牌号为PG型,任丘利和工厂生产;助催化剂: TEA,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外给电子体: 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Donor-C(平均分子量为188.34),山东鲁晶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复合外给电子体A(平均分子量为206.63)。

1.2 丙烯聚合实验

采用丙烯液相本体聚合法,在带有机械搅拌和控温装置的5L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将釜加热并抽真空,除去空气和水汽,而后充入氮气,反复三次后,加入氢气(氢气加入量以标准升(NL)计)、TEA、外给电子体的己烷溶液、催化剂和1000g液态丙烯,搅拌,升温至70℃,反应1h,停止搅拌、降温、卸压、出料。

1.3 测试与表征

聚合物熔融指数(MFR):依据GB/T 3682.1-2018测定;ZRZ2452型熔融指数仪,美特斯工业系统(中国)有限公司[8]。

聚合物等规度:依据GB/T 2412-2008测定,采用沸腾庚烷抽提的方法测定,抽提时间为6h[9]。

聚合物的堆积密度:依据GB/T 1636-2008测定[10]。

聚合物的粒径分布:依据GB/T 21843-2008测定,聚合物的粒径分布使用上海弗尔德AS200Control振筛机[11]。

2 结果与讨论

2.1 丙烯聚合活性

在硅/钛摩尔比为60,铝/钛摩尔比为600,催化剂20mg,氢气加入量分别为1、3、5、7、9 NL的条件下,以复合外给电子体A和硅烷Donor-C分别作为外给电子体,PG作为催化剂进行丙烯聚合反应,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以复合外给电子体A和硅烷Donor-C分别进行丙烯均聚聚合反应时,随着氢气加入量的增加,聚合活性呈先增大后不变的趋势,且在氢气加入量为5NL时,活性达到最大,分别为41500g PP/g Cat和49500g PP/g Cat,之后随着氢气加入量增加为7NL和9NL时活性不变。这是因为随着氢气加入量的增加,氢气会使催化剂中不具有活性或活性很低的活性位极易发生向H2的链转移,从而具有正常的链增长活性,提高催化剂的聚合活性[12-13],而当氢气加入量过高时,氢链转移反应速率不再与氢气量有关,而取决于钛与丙烯所形成的络合物的稳定性[14],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氢气加入量,活性不发生变化。从图1也可以看出,复合外给电子体A的聚合活性低于硅烷Donor-C,活性降低了约20%。

图1 丙烯聚合活性随氢气加入量的变化Fig. 1 Change of propylene polymerization activity with hydrogen addition

2.2 聚合物MFR

两种外给电子体制备聚合物的MFR会随着氢气加入量的变化而变化,而聚合物的MFR决定了聚丙烯的应用范围。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氢气加入量的增加,以复合外给电子体A和硅烷Donor-C为外给电子体制备聚合物的MFR均呈线性递增趋势,说明氢气的加入量对两种外给电子体制备聚合物MFR的影响较大;从图2也可以看出,复合外给电子体A制备聚合物的MFR增长幅度远大于硅烷Donor-C,说明复合外给电子体A相比于硅烷Donor-C具有较好的氢调敏感性。

图2 聚合物MFR随氢气加入量的变化Fig. 2 Change of polymer MFR with hydrogen addition

2.3 聚合物等规度

测试两种外给电子体制备均聚聚合物的等规度,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使用复合外给电子体A和硅烷Donor-C制备聚合物的等规度均大于98%,满足现场装置生产需求,但复合外给电子体A制备聚合物的等规度高于硅烷Donor-C,说明复合外给电子体A的立构定向能力强于硅烷Donor-C。从图3也可以看出,当氢气加入量为1NL时,以复合外给电子体A和烷Donor-C制备聚合物的等规度最大分别为99.4%和99.2%,随着氢气加入量的增加,两种不同外给电子体制备聚合物的等规度有降低的趋势,说明氢气加入量的增加对聚合物的等规指数有明显影响[15]。

图3 聚合物等规度随氢气加入量的变化Fig.3 Variation of polymer isotacticity with hydrogen addition

2.4 聚合物粒径分布

测试两种外给电子体制备均聚聚合物的粒径分布,结果见表1 。

表1 聚合物粒径分布Table 1 Polymer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由表1可知,聚合物颗粒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10~60目,占比≥96%,且聚合物颗粒粒径相差不大,说明聚合物颗粒粒径大小受氢气加入量的变化影响不大,从大于120目的细粉含量来看,以复合外给电子体A和硅烷Donor-C作为外给电子体制备的聚合物中均存在微量的细粉颗粒。从表1数据也可以看出,使用硅烷Donor-C制备聚丙烯的细粉量高于复合外给电子体A,说明硅烷Donor-C更有利于催化剂活性释放,使得反应生产的聚丙烯粉料将催化剂撑破,从而使催化剂的立体结构越来越小而还有活性,产生一定量的小颗粒聚丙烯产品[16]。

3 结论

(1)随氢气加入量的增加,两种外给电子体制备聚合物的等规度≥98%,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10~60目;氢气加入量为5NL时,两种外给电子体的聚合活性最大,随着氢气加入量的增加,活性不变,但复合外给电子体A的聚合活性低于Donor-C,活性降低了约20%。

(2)随氢气加入量的增加,两种外给电子体制备聚合物的MFR均呈线性递增趋势,但复合外给电子体A制备聚合物的MFR增长幅度远大于硅烷Donor-C,说明复合外给电子体A用于均聚反应时具有较好的的氢调敏感性,有利于生产高熔指均聚聚丙烯产品。

猜你喜欢
硅烷丙烯聚丙烯
钱爱康
《共生》主题系列作品
超支化聚碳硅烷结构、交联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硅烷包覆膨胀型阻燃剂共混改性粘胶纤维的研究
苯丙烯菌酮
透明聚丙烯研究进展
液化气中的丙烯含有的杂质对丙烯聚合反应的影响
成核剂对聚丙烯釜压发泡的影响
无卤阻燃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一种新型聚丙烯成核剂的合成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