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排刺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23-10-24 06:33吴强张锦华吴和熙杨家富颜宇轩张红梅李琴潘畅
上海针灸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髂胫经筋膝关节

吴强,张锦华,吴和熙,杨家富,颜宇轩,张红梅,李琴,潘畅

(1.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成都 610200;2.四川省宁南县中医医院,凉山 615400;3.成都市双流区公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都 610200;4.成都市双流区彭镇卫生院,成都 610200)

髂胫束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医学病,是跑步者疼痛的第二大原因[1]。膝关节外侧或周围组织疼痛是其主要表现,尤以膝关节屈曲30°时疼痛最为剧烈。临床上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式,手术治疗可能会影响髂胫束性能[2],故临床上医生更主张保守治疗,通常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联合康复训练进行。近年来研究发现,中医针灸、针刀及中药治疗髂胫束综合征具有一定疗效[3-5]。中医经筋理论认为,髂胫束属于“经筋”范畴[6],临床可按照足少阳经筋循行取病变部位激痛点进行排刺治疗,以增加髂胫束的血液循环,降低其肌张力。本研究采用经筋排刺治疗髂胫束综合征,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下肢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以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成都双流区中医医院及协助分中心医院门诊收治的70例髂胫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本研究经成都双流区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件号2020(007)号]。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有外伤史或长期运动劳损病史;压迫股骨外侧髁并反复做膝关节屈伸动作时,髌骨外侧可诱发疼痛,屈膝30°时最明显,并可触及摩擦感;大部分患者在阔筋膜张肌、髂胫束沿线有明显压痛,并可触及条索状结节;髋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弹响,髂胫束试验阳性;患者同意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有臀上皮神经炎、股骨侧皮神经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他邻近结构损伤者,如外侧副韧带、半月板、股二头肌腱、腘肌腱等疾病者;未表现出足内翻、肢体畸形等现象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对药物过敏或明确激素使用禁忌者,如血糖难以控制、胃出血等。

1.4 脱落与中止标准

未按规定接受治疗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不宜继续接受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试验组

采用经筋排刺治疗。自髂前上棘外侧到胫骨外侧髁之间的髂胫束沿线取10~12个进针点。受试者取侧卧位,用75%医用乙醇对进针部位行常规消毒,用0.35 mm×25 mm、0.35 mm×50 mm及0.35 mm×75 mm无菌针灸针直刺所取进针点0.5~1.5寸,得气即止,连接SDZ-Ⅱ型电子针疗仪,两组输出导线,疏密波,频率和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4 d。

2.2 对照组

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四川华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402,规格0.1 g),每次1片,每日1次,共口服14 d。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7]

治疗前后分别评估患者疼痛VAS评分。将一条直线平均分成10等份,从左至右用0~10依次顺序标记,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分值越高疼痛越强。

3.1.2 下肢功能量表(lower extremity function scale,LEFS)评分[8]

治疗前后分别评估患者LEFS评分。包括日常生活(含6个项目)、轻体力活动(含4个项目)、中体力活动(含4个项目)和重体力活动(含6个项目)4个维度共20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为0(非常困难,无法完成)~4分(能够完成),总分80分。分值越高代表下肢功能越好。

3.1.3 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膝关节(Ameican Knee Society knee score,KSS)评分[9]

治疗前后分别评估患者KSS评分。包括疼痛、肿胀、爬楼梯、下蹲、跛行、稳定、交锁、支撑8项。评分越高代表膝关节功能越好。

3.1.4 血液流变学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用赛科希德SA-9000型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检测全血低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沉降率。

3.1.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晕针、断针、血肿、感染、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情况。

3.1.6 复发情况

治疗后1个月电话联系患者,询问1个月内复发情况并记录。

3.2 疗效标准[10]

治愈:膝关节做屈伸运动时无疼痛及摩擦感,髂胫束沿线无压痛,局部无条索状结节,髂胫束试验阴性。

有效:膝关节做屈伸运动时疼痛及摩擦感减轻,髂胫束沿线压痛减轻,条索状结节不明显,髂胫束试验弱阳性。

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差异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行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单位:例

3.4.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35 6.42±2.06 2.35±0.681)2)对照组 35 6.38±2.10 3.87±1.191)

3.4.3 两组治疗前后LEF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LEFS评分中日常生活、轻体力活动、中体力活动、重体力活动评分及总分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上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LEFS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LEFS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评分 试验组(35例) 对照组(35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日常生活 13.29±3.21 22.01±1.621)2) 13.69±3.30 18.85±1.351)轻体力活动 8.13±2.03 14.10±1.481)2) 8.00±2.02 11.85±1.291)中体力活动 6.28±1.34 13.98±2.511)2) 6.56±1.33 10.38±1.861)重体力活动 12.35±3.85 20.62±2.241)2) 12.68±3.83 16.39±2.041)LEFS总分 40.05±9.57 70.71±7.961)2) 40.93±9.61 57.47±6.381)

3.4.4 两组治疗前后K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KSS评分中疼痛、肿胀、爬楼梯、下蹲、跛行、稳定、交锁、支撑评分及总分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上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KSS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5 两组治疗前后KSS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评分 试验组(35例) 对照组(35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疼痛 7.26±1.36 9.63±1.531)2) 7.01±1.39 8.58±1.461)肿胀 8.97±1.38 10.98±1.631)2) 8.84±1.36 9.82±1.491)爬楼梯 8.29±1.52 11.18±2.291)2) 8.29±1.54 9.89±2.081)下蹲 9.60±1.21 12.02±2.471)2) 9.63±1.22 11.03±2.311)跛行 7.68±1.25 9.56±1.231)2) 7.59±1.25 8.49±1.071)稳定 9.01±1.49 11.61±2.031)2) 9.20±1.50 10.56±1.841)交锁 6.99±1.38 10.10±1.481)2) 6.92±1.38 8.87±1.251)支撑 8.29±1.39 11.26±1.691)2) 8.39±1.41 10.04±1.541)KSS总分 66.09±8.65 86.34±10.651)2) 65.87±8.68 76.88±9.521)

3.4.5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沉降率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上述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6。

表6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6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评分 试验组(35例) 对照组(35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全血黏度/(mPa·s) 13.63±3.26 9.23±1.961)2) 14.12±3.35 11.03±2.101)血浆黏度/(mPa·s) 8.18±1.67 5.29±1.351)2) 8.26±1.68 6.74±1.511)红细胞压积(%) 61.03±5.31 46.31±4.291)2) 62.00±5.54 56.17±4.421)红细胞沉降率/(mm·h-1) 23.08±5.19 18.67±4.291)2) 23.20±5.23 20.95±4.811)

3.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7。

表7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单位:例

4 讨论

髂胫束是包绕大腿的深筋膜-阔筋膜的外侧增厚部分,主要由坚韧致密的厚带状结缔组织构成,能够维持膝关节外侧稳定性,限制胫骨过度内旋,在伸膝及髋关节外展中发挥重要作用[4]。髂胫束综合征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比较认可的理论是,由于膝关节反复的伸展和屈曲,当膝关节屈曲角度约为30°时,髂胫束滑过股骨外侧髁[11],二者之间反复摩擦,诱发局部炎症,导致膝关节疼痛,膝关节及下肢功能受到影响[5]。目前对于髂胫束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以止痛[12]、物理疗法[13]及康复训练[14]为主。有学者将目光转向中医治疗髂胫束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3,5,15]。

中医学认为髂胫束综合征属于“筋伤”“筋痹”。《灵枢·经筋》记载“足少阳之筋……结于膝外廉……上走髀……结于伏兔之上”,足少阳经筋循行于膝关节及大腿外侧,因此髂胫束归属于“经筋”范畴。《灵枢· 根结》有注“少阳主筋,筋以约束骨节”,表明足少阳经筋对维持膝关节功能及下肢功能极为重要。一旦受到外邪侵袭或损伤,则足少阳经气不利,发生病变,膝关节出现疼痛、活动不利等现象[15]。排刺法是指在机体局部进行的较为密集的排列成行的多针刺法,可沿血管排刺,也可以痛点为中心排刺,经筋排刺法即是沿着经筋走行施行排刺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16]。

针灸治疗在髂胫束综合征中较为常用,李楚健等[4]采用温针灸“针”的刺激性及“灸”的热效应,调和气血,缓解疼痛,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本研究中自髂前上棘外侧到胫骨外侧髁之间的髂胫束沿线取10~12个进针点,毫针直刺0.5~1.5寸,得气即止,加以电流刺激,使经筋排刺法发挥最大功效。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1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经筋排刺法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疗效确切,优势明显,这与王磊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由于经筋排刺法能够直达病所,恢复机体气血运行,从根本上改善机体气血运行,故治疗后复发率较低。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明显降低,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KSS评分、LEFS评分明显升高,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经筋排刺法能够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及下肢功能的恢复。蔡焕昭等[15]采用经筋刺法中的关刺结合手法治疗髂胫束综合征,患者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经筋针刀治疗髂胫束综合征,患者下肢功能改善明显[3],说明经筋治疗确实对髂胫束综合征具有确切疗效。

本研究推测经筋排刺法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的临床机理可能与血液流变学有关。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密切相关,血液流变性异常导致微循环发生障碍[18],血液流变学能够反应机体微循环状态。相关研究发现,经筋刺法能够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19]。例如,石学敏院士通过临床实践证实经筋排刺法能够改善病损神经的细胞代谢,改善受损肌肉电生理,改善病变部位微循环[16]。火针针刺经筋结点能够疏通机体经络气血,气血畅通则疼痛减轻[20],功能增强。经筋排刺法不必拘泥于穴位,以痛为穴进行施针,一次进针较多,比传统的针刺法加大了刺激量,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筋膜层,增强局部经气流注,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机体气血循环。本研究中,治疗后试验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髂胫束综合征患者由于足少阳经筋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经筋排刺疗法能够疏通局部经气,促进血液循环,进而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治疗过程中,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经筋排刺法安全性较高,且无服用药物出现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出现。口服非甾体抗炎药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减轻炎症,但药物需要经过胃肠道代谢和肝脏的首过效应,容易出现胃肠道的不良反应,经筋排刺法直接沿经筋走向作用于病变部位,疏通经络气血,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高。

综上所述,经筋排刺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疗效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下肢功能和血液流变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由于样本数量的限制,本研究内容上不够全面,下一步可扩大样本量,同时结合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从血液流变学、分子信号通路等多方面进一步论证经筋排刺法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的临床机理。

猜你喜欢
髂胫经筋膝关节
80例髂胫束综合征MRI表现特点及回顾性分析
超声评估髂胫束及其病变研究进展
膝关节置换要不要做,何时做比较好
经筋排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老年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MRI对髂胫束综合征的诊断价值